“王上,臣以爲伍行首的建議可行,王上既然是一國之君,就該有國君的威儀尊榮,設立內務府管理王宮也是應該的。”
第一個附議的竟然是左宗棠,朱濟世已經向他表示過不需要太監,對此左宗棠倒是舉雙手贊成——這大明的太監給後人的印象可是極爲不佳的。朱濟世不設太監確實是明君所爲,但是……這大明宮廷也需要人來管理啊。雖然朱濟世是明君,但是對女色卻頗爲喜好,包括羅家姐妹、杜蘭夫人、王雲嬌、洪宣嬌、德川明子還有將要入宮的蘇玉娘在內,朱大國王的后妃數量已經達到了7人,在可以想見的未來,這個數字肯定還要增加。這些女人,加上她們的子女,怎麼能沒有一大堆人伺候着?是不是也該有個內務府來管理呢?
“王上,十三行上下都願意爲宮廷效力。”據說已經不準備再做買賣而要一心一意做官的潘仕成也急不可耐地替十三行來爭“皇商”的地位了。
朱濟世又看看劉鵬,這位大明的劉相爺摸着剛需起來不久的山羊鬍道:“王上,可以讓十三行和您的四大洋行一起成爲皇商,爲內務府效力。這王宮裡面的使喚人,也由十七家皇商負責招募訓練。”
又是內務府又是皇商的,怎麼聽着那麼像大清朝呢?朱濟世有些哭笑不得地搖搖頭。中國的商人總是喜歡結交官府,依附權力,然後又藉着權力打壓競爭對手,實行壟斷的。這十三行不就是靠這一手發起來的?現在又想照葫蘆畫瓢給自己當“皇商”了。
“內務府我看沒有成立的必要,”朱濟世摸着鬍子斟酌着道。“設立一個王宮總管就可以了,讓杜蘭夫人來當吧。至於皇商……我看是沒有什麼必要的!未來的大明,不會有什麼皇商、官商,所有的商家在我和大明朝廷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話是這麼說,可實際上卻不大容易做到。不過總比連一點自由競爭的意識都沒有。搞出一大堆擁有特權皇商、官商要好多了。
“王上,依着您的意思,那您的四大行豈不是和普通商館一樣了?”蘇玉娘蹙着秀眉,滿臉疑惑地問。她可是朱大王的女人,這朱濟世的產業自然有她一份,怎麼都得關心一下吧?
“在大明的律法面前都是一樣的。大明官府也應一視同仁對待所有的商戶。”朱濟世的目光在屋子裡面一掃,包括左宗棠、劉鵬在內,所有人都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那個大明朝的官員敢拿朱濟世的商行當普通商戶對待?
朱濟世皺皺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解凍。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的!這中國的商業環境就是這樣,官商勾結,順帶着欺上壓下。老百姓和小商人自然是被壓迫的對象,而皇帝老子則是被欺瞞的對象!聽說道光昏君吃個雞蛋都要幾十兩銀子,龍袍上的一個補丁要上千兩的花費。自己可說什麼都不能當這樣的冤大頭皇帝!
“若說這商業發達,國家富庶,我們中華其實是比不過歐羅巴之洲的!”
朱濟世放沉了語氣。露出凝重的表情,“堂堂中華,人口四萬萬,土地遼闊之極,可是一年的歲入纔多少?滿清不過四千五百萬兩之數,摺合英鎊才一千五百萬!而英吉利一國,本土不過是個蕞爾小島,人口不到兩千萬,雖然卻近一億英鎊,竟然數倍於我中華!這英吉利的歲入。主要是來於工商,英吉利的工商之繁盛可見一斑。而英吉利的工商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原因就是兩點,一是重視科技獎勵發明;二是以法治商,鼓勵競爭——現在的英吉利是沒有特權商人的。所有的商戶在他們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誰能賺大錢,誰會吃賠賬,是各憑本事,他們英吉利的朝廷是不管的。”
朱濟世並沒有告訴在座衆人,在英吉利同樣沒有絕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權力對商業的影響力仍然無處不在。當然,英吉利的官商勾結同滿清相比,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在英吉利,官更多是爲商所用!而在滿清,則恰恰相反,商是官的奴隸。
所以英國政府常常爲了商業利益發動對外戰爭,差不多就是資本家的打手!
而滿清的商人則常常被官員朝廷壓榨剝削,動輒就被抄沒家產,有點像官府養着的肥豬……
這兩者的區別,就造成了大英帝國每年有近一億英鎊的財政收入,但卻因爲在歷次對外戰爭中開銷過大,所以債臺高築!而大清朝雖然只有約一千五百萬英鎊的歲入,但卻通過“宰肥豬”而維持財政的基本平衡,現在是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
不過現在,卻有人上趕着要來給大明王朝當這個肥豬!當然朱大國王也不能一味把這些“豬”往外面趕吧?畢竟滿清那頭還有個“豬圈”呢。
所以他望着坐在自己右首邊一溜小桌子(現在的朱大王賜宴,當然不能弄個圓桌大家熱熱鬧鬧一塊兒吃了)後面的豪商們,微微一笑,轉過了話鋒,說道:“當然了,我們不能全盤照搬英吉利,畢竟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同英吉利是不一樣的。”
一衆商人同時鬆口氣,看來這個肥豬還是能做穩的。
“我們大明首先是要鼓勵競爭的,這個什麼皇商、官商的不搞。”朱濟世說着話心道,我朱大資本家精明着呢,你們這些奸商別想拿我當道光皇帝一樣宰!
“不過……大明還是要扶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商人!”朱濟世有些得意地道,“諸位知道什麼叫有國際競爭力嗎?就是像四大行一樣,在洋行當中都是一流的。這樣的商行,在我們大明除了四大行之外還有第五家嗎?”
他的目光投向伍紹榮,“伍行首,你的怡和行在匯豐銀行存了1000餘萬款子,折算成英鎊有三百三十多萬!現在我的四大行加在一塊兒也就這麼點兒淨資產。但是我卻敢說,你的怡和行已經是山河日下,而我的四大行卻是蒸蒸日上。不出五年,四大行就能超過怡和行,再有十年,你的怡和行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說了!”
伍紹榮默然點頭。怡和行的確是在勉勵維持,早就不復往昔的強盛了。在座其餘十二行的行主皆有同感,他們雖然通過投明避免了立即破產的噩運,但是危機並沒有真正解除——十三行的外貿壟斷地位已經不存在了!失去了壟斷地位,自然也沒了壟斷利潤。他們這些並沒有多少實業支撐的中間商,哪裡還有生存的空間?
“不過,我不希望看到十三行就這樣沒落下去!因爲十三行是我大明除四大行外,最有實力的商行。如果單純比資金實力,四大行是不如你們十三行強大的。所以十三行只要走對了路子,就可以變成如四大洋行一樣蒸蒸日上的大商行。如此我大明就有十七家大商行,我這大明國王的腰包才能鼓起來啊!”
“可我們十三行要如何成爲四大行一樣的洋行呢?”伍紹榮皺着眉頭問。其實早在他老爹伍浩官的時代,怡和行就在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甚至還投資過美國的鐵路。但是同後世許多日漸沒落的大公司一樣,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走。
朱濟世卻胸有成竹地道:“大明扶植十三行的辦法,就是幫助你們建立起真正有競爭力,能打敗國外同行的產業!十三行的基礎應該是產業,而不是外貿壟斷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