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回 秘議

諸葛亮看了看諸葛均,說三弟,你我弟兄不是外人,有什麼話你就直接說好了。諸葛均壓低了聲音問諸葛亮,說二哥,如今這漢室江山我看是氣數已盡了,你們這個季漢也是掛着羊頭賣狗肉而已,我看曹魏先是曹操身死,再有曹昂命喪,緊跟着曹丕也一命歸陰,連經打擊之下人心不穩,恐怕短時間之內難有作爲,在這種情況下,你說這天下最後是不是得歸於馬家所有啊?

聽了諸葛均的話諸葛亮心中暗暗高興,自己這個兄弟確實是長大了,自己也對的起死去的爹孃了,這個兄弟沒讓自己給養報廢了。看了看帳中沒有外人,諸葛亮微微一笑,說三弟,你能看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如你所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天下必爲馬超所有,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情況,你是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諸葛均聽完愣了一下,就聽諸葛亮說了,馬超並不象他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強大,雖然現在三家他最強,但是未必就能得了天下。劉向《新序》所記李悝答魏文侯之語極有見地。這個李悝答魏問侯諸葛均也看過,隱隱記得一些。說的是戰國時期的法家李悝與魏文侯姬斯的一段對話。

魏文侯姬斯問李悝,吳國爲什麼會滅亡呢?李悝就回答他了,說因爲吳國屢戰屢勝。魏文侯聽了說你這純粹是胡說八道,屢戰屢勝國之福也,怎麼會亡國呢?你這是拿我當白癡耍,你這有欺君之罪啊!李悝說大王您甭不信,你聽我慢慢跟你說,這個屢戰屢敗並不一定會亡國,屢戰屢勝才更容易亡國!他的這個觀點後來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很好的證明了。劉邦屢戰屢敗最後滅楚一戰成功,項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最後一敗亡國。

姬斯說這是什麼道理呢?李悝就說了,屢戰****疲,屢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治國的原則就是按勞分配、論功行賞,養民積富、富武強兵,十年休養十年生聚後傾其一戰之力,因此這養民強兵是最重要的。魏文侯聽了深以爲然。

諸葛亮跟諸葛均說了,馬超現在就如李悝所言,是屢戰屢勝,自從馬超出山以來,東擊夫餘北拒鮮卑,平三韓、滅匈奴、定西域,拓地以萬里計,得民以千萬數,可以說是建立了不世之功,雖秦皇漢武所不能及也!但是從始至終,馬超治下之民沒有時間休養生聚,馬超是以戰養戰,用的是當年匈奴人的伎倆,匈奴人以戰養戰行,馬超不行,因爲匈奴人少,且是同根同族,馬超則不然。

馬超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得益於他手下種族衆多,人口衆多。當年曹操、袁紹都比馬超要強上許多,爲什麼不敢滅他,就是因爲馬超治下異族多,如果馬超一完了,那匈奴、鮮卑之禍將再起,因此他們就想利用馬超來挾制異族。而如今馬超之所以不能儘快的掃平天下,也完全是受這些異族所累。正所謂正也異族,敗也異族。

如今馬超治下異族人數與漢人相當,而且是種族衆多,不下數百之數,如此多的異族雖然不能同心同力的威脅馬超,但是他們並未真正歸心於馬超,只要有一支起來造反,馬超又不能以迅雷之勢消滅,那他的滅頂之災就來了!想來如今司馬懿也應該知道了,這次馬超攻江東所用的人馬,與原來的大不相同,爲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如今馬超治下異族蠢蠢欲動,他的主要精力全都被牽引到後方去了。

諸葛亮說你可以想想,自從馬超出世以來,每年都向外拓地開疆,可是你想想這六七年間馬超可曾又開拓新地了嗎?沒有!爲什麼沒有呢?就是因爲他無力再向外拓張了,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如何調合他治下之民上了。用馬超的話來說,他治下諸族與漢族之間是人民內部矛盾,如果不處理好了,將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因此他現在把兵力收縮,連自保都成問題了,未來十年八年之內他是無力再攻蜀伐魏了。

諸葛均說不對吧?他現在不就在攻打江東呢嗎?而且陳到在幽州也在攻打冀州啊!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這就是馬超聰明的地方,我的人從銀川得到了機秘情報,馬超這次攻江東和冀州,還有曹熊攻兗州、司州的人馬全都不是他的精兵,全都是馬超新徵召的人馬。這些新徵召的人馬全都是些對馬超頗有微詞之輩,馬超這次做戰的目的並不是攻城略地,用馬超的話來說,他這招叫轉移人民內部矛盾。

馬超治下有一種叫報紙的東西,現在上面每天都在大吹特吹馬超如何如何神勇,攻打江東得了多少多少東西,虜回來了多少多少百姓,這樣一來讓他治下之民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這場大戰上來,無心再理會其它的,二來就是向那些有異心的異族□□,三來就是趁此機會把不臣服於已者處治了,四來還能借機消耗蜀魏兩國的實力,馬超這是一石數鳥之計!

諸葛均聽完了倒吸一口涼氣,說馬超果然厲害!諸葛亮點了點頭,說是啊,我得到這些消息的時候也未償不是冷汗直流啊!如果讓馬超奸計得逞的話,那後果不堪設想!說着諸葛亮看了看諸葛均,說司馬懿派你來是要讓你向我打聽馬超因何會有反常之舉吧?諸葛均點了點頭,說還有就是讓我看看你下一步該怎麼辦。我就趁這個機會來跟二哥談一談咱們家族以後的發展。可笑司馬懿還真以爲我會老老實實聽他的話呢!

見諸葛均洋洋得意的表情諸葛亮哼了一聲,說你真以爲司馬懿不知道你的想法嗎?哼!諸葛均略一合計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當時他冷汗就下來了。司馬懿比誰都清楚,家族的利益比之國家利益要重的多,諸葛均不會那麼老實的聽自己的安排,那他爲什麼還派諸葛均來呢?就是利用諸葛均來刺探蜀營的情報,真正管用的不是諸葛均,而是隨着諸葛均前來的隨從!

諸葛亮想了想寫了一封信交給諸葛均,說你回去之後趁沒人的時候把這封信交給司馬仲達,事關重大,不要讓旁人知道!諸葛均點頭答應,把信收在懷中,說我回去怎麼回覆司馬懿呢?諸葛亮說你原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必多想,諸葛均說了聲好起身告辭回魏營。

回到魏營之後,諸葛均來見司馬懿,說稟都督,卑職出使蜀營回來了。司馬懿說情況打探的如何呀?諸葛均說我二哥孔明說話滴水不露,除了說了些家長裡短之外再無有用的了!請都督恕罪。司馬懿點了點頭,說這也在本都督意料之中,怪不得子衡,你下去休息去吧!諸葛均躬身應是退了下去。等到諸葛均和衆將全都退出去了,司馬懿把陪着諸葛均去的兩個隨從叫了來,說你們可曾聽到些什麼?兩個人搖了搖頭,說諸葛亮戒備森嚴,而且有高人隨侍左右,我等近身不得!司馬懿冷哼了一聲,說你們下去吧。

兩個人見司馬懿沒有怪罪他們暗暗鬆了口氣,轉身往外走,他們轉過身去走了沒有兩步,突然帳中閃過兩道寒芒,兩個隨從栽倒在地死於非命。司馬懿看着兩人不斷抽搐陰陰說道:“既然如此無能,留你等何用!”說着一揮手,有兩個黑影一閃而出,把死屍搭下去了。司馬懿獨立帳中倒揹着雙手思索着。

等到了當天晚上夜靜無人之時,諸葛均悄悄的來到司馬懿的大帳之外,讓軍兵進去通稟把司馬懿叫起來,諸葛均進帳把諸葛亮的信拿出來了,說白天人多嘴雜,因此卑職沒說實話,是這麼這麼回事兒,我二哥讓我把這封信給您!司馬懿點了點頭,說子衡辛苦了!你先下去吧,以防被人發現了,來日我必有重賞!司馬均領命走了。等他走了之後司馬懿把信拿來先看有沒有什麼暗算,然後才小心的打開。

司馬懿把諸葛亮的信看完了之後很長時間不言不動,他細細的合計了良久,把諸葛亮的信放在火上燒成了灰燼,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後,司馬懿傳令在軍中搭起一座高臺來,上插三長兩短五杆白幡,說是用來祭奠于禁等陣亡的將士。探馬把這個消息稟報給諸葛亮之後,諸葛亮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說既然司馬懿大辦喪事,那咱們就趁機分兵繞過魯山去攻打洛陽和曹熊帳下麴義將軍的人馬匯合,之後再大兵直逼許都。

說完了諸葛亮分兵派將,命馬忠爲將,孟鷹爲先鋒,領二萬人馬兵進弘農奔潼關接應曹熊大軍進關攻洛陽。諸葛亮帶着人馬在這裡和司馬懿對峙。而司馬懿這回兒也並沒有真的辦喪事,他派司馬昭領人馬三萬再次去偷襲南召,因爲這時候他得着了一個信兒,說大將高覽出其不意的又得回了雉城,只要南召再到手了,那對諸葛亮的包圍之勢將再次形成。

第七百零五回 攻殺第八百一十六回 再放第六百八十九回 效忠第二百三十八回 水鏡書院第一百九十回 是誰在惹袁大頭第四百三十九回 神童對決第五百零二回 臥龍弔孝第四百五十八回 七殺第五百三十九回 發泄第一百八十回 董大胖來噁心你來了第六百一十三回 引路使者第七十一回 趙雲歸來(4)第三百四十九回 與孫策語第七百四十五回 君命臣死第二百回 牽招出馬第七百零六回 架事兒第一百零八回 二鳳三英(2)第三百二十一回 佈局大西北第三百零一回 叔可忍張繡不忍第四十八回 官迷王越(2)第五百九十八回 逃跑第八十八回 兵出涼州(2)第五十七回 立威漁陽(2)第五十一回 馬踏連營(2)第九百回 來使第七百九十回 更替第七回 左元放設計收徒 馬孟起無奈拜師(3)第二百三十九回 初見龐統第八百二十三回 大魚第六百四十四回 營救第六百二十七回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八回 衝出第二百七十四回 平定遼東第十回 羌地退千軍 塞外遇三賢(4)第四百三十三回 稱王立國第二百七十四回 平定遼東第二十五回 探樓桑下常山(4)第一百一十三回 貌醜也能建奇功(2)第二百七十五回 成敗皆糧草第九百一十八回 閱兵開始第一百六十七回 收官之戰第五百六十九回 人才第一百零七回 順說涼州軍(3)第七回 左元放設計收徒 馬孟起無奈拜師(4)第一百四十一回 火燒肥如第九十四回 血戰匈奴(3)第九十六回 冰城困敵(1)第九十三回 煙燻匈奴兵(1)第八百五十八回 五鳳第八十回 計毒(1)第九百零五回 鬥將第一百五十九回 收降鮮卑第四十八回 官迷王越(3)第一百零六回 趙雨揚名(4)第八百九十四回 利害第八百五十回 朋友第一百二十回 一比十(2)第三十七回 裝神弄鬼(4)第一百一十九回 暗渡陳倉(1)第一百一十四回 計議遷都(2)第四百五十二回 特殊兵團第十一回 空有報國志 不作出軸想(4)第六十回 初見三英(2)第五百八十四回 破軍第十八回 初臨陣神威天降 首設謀奇計立功(3)第一百零六回 趙雨揚名(2)第七百三十四回 替身第一百五十四回 流行的不一定好第四十七回 嬉笑袁家(4)第六百九十三回 絕殺第二百七十七回 婦戎姐夫第七十五回 長沙(2)第二十二回 毒士暫留羌地 才女欲歸中原(4)第七百六十五回 漁利第九百零一回 休戰第六百九十四回 血戰第三百一十一回 屯田車師第二百三十二回 奇門遁甲第三百三十七回 沒事添亂型的第四百一十五回 火燒西頓城第六百四十四回 營救第一百八十七回 張角遺孤第一百一十八回 襲取(2)第三百七十二回 匈奴覆滅第五百五十九回 五虎大將第四百五十一回 漁翁計劃第九百五十一回 觀陣第六百七十九回 洗劫計劃第一百一十五回 洛陽之亂(3)第六百六十七回 巷戰第四十四回 荀氏八龍(3)第三百零四回 哪個不吃人第一百零九回 約戰(3)第三百四十九回 與孫策語第七百八十六回 略同第九十四回 血戰匈奴(2)第八百二十七回 分合第三百六十一回 判變革命第三百八十九回 三教並存第一百五十四回 流行的不一定好
第七百零五回 攻殺第八百一十六回 再放第六百八十九回 效忠第二百三十八回 水鏡書院第一百九十回 是誰在惹袁大頭第四百三十九回 神童對決第五百零二回 臥龍弔孝第四百五十八回 七殺第五百三十九回 發泄第一百八十回 董大胖來噁心你來了第六百一十三回 引路使者第七十一回 趙雲歸來(4)第三百四十九回 與孫策語第七百四十五回 君命臣死第二百回 牽招出馬第七百零六回 架事兒第一百零八回 二鳳三英(2)第三百二十一回 佈局大西北第三百零一回 叔可忍張繡不忍第四十八回 官迷王越(2)第五百九十八回 逃跑第八十八回 兵出涼州(2)第五十七回 立威漁陽(2)第五十一回 馬踏連營(2)第九百回 來使第七百九十回 更替第七回 左元放設計收徒 馬孟起無奈拜師(3)第二百三十九回 初見龐統第八百二十三回 大魚第六百四十四回 營救第六百二十七回 兩敗俱傷第六百八十八回 衝出第二百七十四回 平定遼東第十回 羌地退千軍 塞外遇三賢(4)第四百三十三回 稱王立國第二百七十四回 平定遼東第二十五回 探樓桑下常山(4)第一百一十三回 貌醜也能建奇功(2)第二百七十五回 成敗皆糧草第九百一十八回 閱兵開始第一百六十七回 收官之戰第五百六十九回 人才第一百零七回 順說涼州軍(3)第七回 左元放設計收徒 馬孟起無奈拜師(4)第一百四十一回 火燒肥如第九十四回 血戰匈奴(3)第九十六回 冰城困敵(1)第九十三回 煙燻匈奴兵(1)第八百五十八回 五鳳第八十回 計毒(1)第九百零五回 鬥將第一百五十九回 收降鮮卑第四十八回 官迷王越(3)第一百零六回 趙雨揚名(4)第八百九十四回 利害第八百五十回 朋友第一百二十回 一比十(2)第三十七回 裝神弄鬼(4)第一百一十九回 暗渡陳倉(1)第一百一十四回 計議遷都(2)第四百五十二回 特殊兵團第十一回 空有報國志 不作出軸想(4)第六十回 初見三英(2)第五百八十四回 破軍第十八回 初臨陣神威天降 首設謀奇計立功(3)第一百零六回 趙雨揚名(2)第七百三十四回 替身第一百五十四回 流行的不一定好第四十七回 嬉笑袁家(4)第六百九十三回 絕殺第二百七十七回 婦戎姐夫第七十五回 長沙(2)第二十二回 毒士暫留羌地 才女欲歸中原(4)第七百六十五回 漁利第九百零一回 休戰第六百九十四回 血戰第三百一十一回 屯田車師第二百三十二回 奇門遁甲第三百三十七回 沒事添亂型的第四百一十五回 火燒西頓城第六百四十四回 營救第一百八十七回 張角遺孤第一百一十八回 襲取(2)第三百七十二回 匈奴覆滅第五百五十九回 五虎大將第四百五十一回 漁翁計劃第九百五十一回 觀陣第六百七十九回 洗劫計劃第一百一十五回 洛陽之亂(3)第六百六十七回 巷戰第四十四回 荀氏八龍(3)第三百零四回 哪個不吃人第一百零九回 約戰(3)第三百四十九回 與孫策語第七百八十六回 略同第九十四回 血戰匈奴(2)第八百二十七回 分合第三百六十一回 判變革命第三百八十九回 三教並存第一百五十四回 流行的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