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風雪夜愁人(一)

正在此時,“呲”地一聲,一股夾雜着暗器的勁風從窗外直射進來,未及阿紫反應,她手中通紅的面具“噹”地一聲脫手飛出,同時一根晶瑩剔透的綠竹棒倏然伸至,將郭芙的身子撥開丈許。阿紫本能地朝後躍開,那面具在空中劃出一道耀眼的紅光,恰好朝阿紫的頭上直砸下來,突生變故,阿紫還未回過神來,一時竟不知躲避,眼見不幸,遊坦之疾揮手中的馬鞭,捲住阿紫的身子,用力一拉,只聽“噹啷”一聲,通紅的面具跌落在離阿紫不足三寸之處。

“媽媽”,忽聽郭芙悲呼一聲,放聲痛哭起來。阿紫扭頭一看,只見一個穿着灰布衣服的中年婦人正在爲郭芙鬆綁,雖然衣服上還打着幾個補丁,但絲毫無損她的天生麗質與非凡氣度。此人正是黃蓉,丐幫的大本營一直在北方,雖然隨着蒙古的侵略,大宋已淪喪大片北方國土,但丐幫許多幫衆不肯南撤,繼續留在北方,或是行俠仗義,或是刺探軍情。黃蓉此行就是爲了北上處理幫中事務,郭芙夫婦也跟了同行。到了河北之後,據幫衆稟報,得悉蒙古軍中發生重大變故,正在調兵遣將,可能再次大舉揮兵南下,於是她一路北上,準備到蒙古軍中一探究竟。今天早上,她正召集幫中頭目商討刺探軍情之事,卻聞跟着郭芙與耶律齊的幫衆來報,說郭芙被劫、耶律齊被打傷,不由大驚。耶律齊已被擡回來,黃蓉一看,知道他中毒不淺,心想敵人出手狠毒,不知會如何整治郭芙,急忙騎了小紅馬循着雪地上的馬蹄印和郭芙被拖行的痕跡一路追來。追至這間鐵匠屋前時,從窗外看見阿紫正拿着一燒得火紅的鐵面具要往郭芙臉上套,大驚之下,知道飛身撲救已然來不及,急忙使出家傳的彈指神功將阿紫手中的面具彈飛,然後以打狗棒將郭芙撥開,自己再飛身撲入。這一切都在瞬間完成,倘若心智或武功差一點,都不可能在電光火石之間將郭芙毫髮無損地救出。

黃蓉替郭芙鬆了綁,走前幾步,打量了一下阿紫,冷然道:“小小姑娘家,出手忒狠毒!”阿紫冷笑道:“我是狠毒,可我卻沒有砍過別人的手臂!”黃蓉秀眉一軒,喝道:“你是楊過的什麼人?是他讓你來報仇的嗎?”阿紫發現自己說漏了嘴,忙將小嘴一撇道:“楊過是誰?他是什麼東西,也值得本姑娘替他出頭?實話告訴你吧,前一陣子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你的寶貝女兒砍了他一個好朋友的手臂,讓我有空的時候,教訓教訓你的女兒。”

黃蓉見她漫不經心地說來,彷彿那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想起女兒對着鐵面具時驚恐得扭曲的臉,不由氣極而笑,“好!你要教訓我女兒,得看你有沒有這本事了!”話猶未了,打狗棒已倏然揮出,阿紫側身躲避,卻覺四面八方都有綠影閃動,無處可避,心裡大驚,忽然眼前一花,遊坦之已飛身擋在了她的身前,呼呼幾掌,陰寒至極的掌風將黃蓉逼得倒退幾步。黃蓉從前曾被裘千仞的鐵沙掌擊傷過,受盡了苦頭,差點兒性命不保,此時見遊坦之的雙掌心隱隱發黑,掌風帶着一股令人作嘔的腥氣,知道此掌劇毒無比,耶律齊大概只是被他的掌力擦中,如果被他結結實實地擊中恐怕立時已經喪命。心想無論如何得把他制服,然後逼他拿出解藥,當下將三十六路打狗棒法的凌厲招數全部施展出來。遊坦之雖招式平平,但仗着渾厚的內力與掌力所帶的冰蠶之毒,竟絲毫不落下風。幾十招過後,反而黃蓉內力不足,招式之間已有漏洞。

阿紫在旁看了一會兒,又瞟了一眼郭芙,心想不管遊坦之會不會贏,都該趁着他被黃蓉纏住之時,砍了郭芙的手臂,然後溜之大吉,將遊坦之撇開。當下拔出滄浪劍,飛身撲到郭芙身前,一劍朝郭芙的右臂砍去,郭芙正在凝神觀戰,哪裡提防阿紫會突然砍來一劍,等到發覺的時候,只見白光一閃,滄浪劍已從空中直砍了下來。黃蓉大驚,叫道:“芙兒,小心!”虛晃一棒,想回身來救,誰知遊坦之右手一翻,已抓住打狗棒的一端,打狗棒是丐幫的聖物,黃蓉哪敢撒手。正在此時,只聽“啊”地一聲,滄浪已重重地砍在郭芙的肩上,黃蓉忙回頭一看,只見郭芙跌坐在地上,但兩條手臂完好無缺。不禁長吁一口氣,心想軟蝟甲真是天下奇物,連滄浪劍都砍它不入。隨即從腰間摸出兩顆彈子,朝遊坦之抓住打狗棒的手彈去,因矩離甚近,遊坦之無法,只得撒手躲避,黃蓉右手持棒順勢直取遊坦之的膻中穴,左手捏住一顆彈子朝後擊出,“噹”地一聲,阿紫手中的滄浪劍應聲脫手飛出,本想再發一彈,要了阿紫的性命,但遊坦之的掌風已如狂風驟雨般逼近,黃蓉不敢怠慢,忙全神應戰。

阿紫滿心以爲這一劍可以砍下郭芙的一條手臂來,沒想到她竟刀槍不入,正自疑惑時,手中的劍又被黃蓉打飛,心知今天要取郭芙一條手臂並非易事,又怕糾纏太久,無法擺脫遊坦之,眼珠一轉,已有了主意。她從地上撿起滄浪劍,一面衝遊坦之道:“鐵醜,你替我打敗這女人,但是不可傷她性命,要是打不敗,就不用來見我了。”一面從腰兜裡抓出一把東西來,纖手一揚,一股紫色粉末狀的東西照着郭芙的臉面直撒過去。郭芙慘叫一聲,捂着眼睛滾在地上淒厲地嚎叫。阿紫飛身躍出門口,騎上馬,朝北狂奔而去。

不知奔出多遠,直到所騎的馬已跑不動了,阿紫才停下來,想起黃蓉和遊坦之的武功,終是怕他們追來,忽記起程英送的人皮面具,忙掏出來小心翼翼地貼在臉上,又換了一件外套,才施施然地牽着馬起程。

第五節 十五之約第五節 蒙古大汗第三節 銀耳環第八節 豪放不羈第十一節 伊人渺渺第七節 故國今何在(七)作者的話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三節 半世情仇(三)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二節 強敵追至第五節 初踐盟約第八節 出寺第六節 按兵不發第七節 失心瘋第六節 撲朔迷離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八節 畫裡玄機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四節 南院故地第十二節 島上兇險第一節 小東邪第五節 故地遇故人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六節 出宮第三節 推心置腹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二節 丹桂失蹤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七節 半世情仇(七)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十節 路旁小店第十節 脣槍舌劍第九節 出城第十一節 伊人渺渺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節 林煙碧失蹤第六節 半世情仇(六)第二節 生死茫茫(二)第九節 出城第八節 英雄惜別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六節 叛師之人第十二節 夜探採菱館第九節 出城第八節 生死決戰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四節 南院故地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一節 英雄相惜(一)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第一節 風雪夜愁人(一)第十三節 第二場比試第三節 緩兵之計第十節 挑戰城下第十二節 蕭郭之戰第九節 半世情仇(九)第十二節 第一場比試第九節 段家後人第四節 大徹大悟第十二節 夜探採菱館第五節 故國今何在(五)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三節 推心置腹第三節 詐死之計第八節 攻克京兆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十三節 襄陽解圍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四節 兵臨城下(四)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二節 喜得解藥第三節 風雪夜愁人(三)第一節 風雪夜愁人(一)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八節 半世情仇(八)第一節 萬人膜拜第九節 疑團叢生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七節 夜走襄陽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六節 兄弟重逢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七節 重提舊約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
第五節 十五之約第五節 蒙古大汗第三節 銀耳環第八節 豪放不羈第十一節 伊人渺渺第七節 故國今何在(七)作者的話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三節 半世情仇(三)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二節 強敵追至第五節 初踐盟約第八節 出寺第六節 按兵不發第七節 失心瘋第六節 撲朔迷離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八節 畫裡玄機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四節 南院故地第十二節 島上兇險第一節 小東邪第五節 故地遇故人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六節 出宮第三節 推心置腹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二節 丹桂失蹤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七節 半世情仇(七)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十節 路旁小店第十節 脣槍舌劍第九節 出城第十一節 伊人渺渺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節 林煙碧失蹤第六節 半世情仇(六)第二節 生死茫茫(二)第九節 出城第八節 英雄惜別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六節 叛師之人第十二節 夜探採菱館第九節 出城第八節 生死決戰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四節 南院故地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一節 英雄相惜(一)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第一節 風雪夜愁人(一)第十三節 第二場比試第三節 緩兵之計第十節 挑戰城下第十二節 蕭郭之戰第九節 半世情仇(九)第十二節 第一場比試第九節 段家後人第四節 大徹大悟第十二節 夜探採菱館第五節 故國今何在(五)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三節 推心置腹第三節 詐死之計第八節 攻克京兆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十三節 襄陽解圍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四節 兵臨城下(四)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二節 喜得解藥第三節 風雪夜愁人(三)第一節 風雪夜愁人(一)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八節 半世情仇(八)第一節 萬人膜拜第九節 疑團叢生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七節 夜走襄陽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六節 兄弟重逢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七節 重提舊約第五節 逃離陸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