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

這一天,蕭峰正在校場看衆士兵訓練,忽然一騎馬急衝進校場來,由於馬跑得太快,那馬上的士兵還未到蕭峰跟前就被馬硬生生地拋了下來,蕭峰飛身將那士兵扶住。那士兵也顧不得言謝,氣喘吁吁地道:“稟……稟蕭將軍,城外來了很多蒙古兵,由他們的四王爺忽必烈親自率領,已經到了西門城外三十里處。”耶律英急問道:“大約有多少人?”那士兵道:“從來沒見過那麼多蒙古兵,估計有三四萬人。”耶律英倒吸一口冷氣,失聲道:“怎麼會這麼多人?!”蕭峰皺眉道:“終於還是來了,傳令,緊閉城門!”又掉頭對耶律英道:“走,咱們到西門城頭看看。”衆將士跟隨着一起往西門而來。

得到西門,城門已閉,守城的士兵個個嚴陣以待。蕭峰登上城頭,向遠處望去,只見旌旗飄展,人頭涌動,萬馬奔騰着朝臨潢城逼近,那氣勢讓人驚心動魄。耶律英嘆道:“真是給蕭將軍你說中了,忽必烈想趁機平定後方。從前與我們交戰的敵人最多也只是幾千人,如今他帶了這麼多人來,足夠踏平整個臨潢城了。”蕭峰一言不發,他想起了當年在雁門關前面對耶律洪基幾萬鐵蹄的情形,那情景和今天何其相似!他沉思良久,緩緩地道:“唯今之計,只有來個擒賊先擒王,我出城去擒住忽必烈,希望可以讓他退兵,並逼他立下重誓,以後不再來犯。”耶律英搖搖頭道:“這樣太危險了,況且要在千軍萬馬中擒住他談何容易,蕭將軍神勇,忽必烈是知道的,恐怕他早已做好了防範。”蕭峰點頭道:“耶律兄說得有理,忽必烈此人甚是精明,他必定會有所防範。但我還是要去試一試,這是唯一的辦法。”耶律英急得直跺腳道:“蕭兄!”蕭峰擺擺手道:“不用說了,我主意已定,爲了城裡的幾萬百姓,這個險值得冒。”

蕭峰轉身下城,忽見士兵飛跑來報:“稟將軍,敵人已到了離城不到十里之處。”蕭峰大手一揮,沉聲道:“向西門增派兵力,備足滾石和箭支,要確保西門不失!”衆人齊聲答應。蕭峰身背弓箭,飛身上馬,對耶律英和蕭明陽道:“此去成功固好,如果我有什麼不測,不許你們開城門出來救我,要以大局爲重。”耶律英和蕭明陽含淚點頭。蕭峰命人打開城門,單槍匹馬出了城。

只聽得馬蹄聲鋪天蓋地而來,蒙古大軍不多時已到達城下,忽必烈早已聞報,說臨潢城下只有一人出城迎戰。忽必烈甚是驚奇,由金輪法王等衆高手族擁着上前察看,認出是蕭峰。忽必烈拱手朗聲道:“蕭兄,別來無恙吧?”蕭峰道:“在下很好,王爺可也安好?”忽必烈道:“我很好,只是蕭兄不辭而別,心裡時常掛念。”蕭峰道:“有勞王爺費心了,蕭峰身爲契丹人,今日你我只能兵戎相見。”話音未落,他騎着馬如旋風般朝忽必烈撲去,站在忽必烈身前的蒙古兵連忙發箭,但蕭峰的來勢太快,一輪箭射出,被他伏在馬上避過,雖然他的馬中了箭,但蕭峰已飛身撲入蒙古軍中,蒙古兵的第二輪箭無法再發。

蕭峰雙掌連拍,衆蒙古兵紛紛落馬,慘叫聲不絕。蕭峰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到了忽必烈跟前。守護在忽必烈跟前的瀟湘子和尹克西見蕭峰神勇,兩人互望一眼,兩件兵器同時朝蕭峰揮出。蕭峰大喝一聲,雙掌朝前推出,掌風將地上的塵土颳起,排山倒海般向兩人擊去,瀟湘子和尹克西被震得倒退幾步,內息亂涌,手腳發軟,兵器差點兒脫手,兩人均受了內傷,心下無不駭然:“此人內力渾厚,天下罕有。”蕭峰一招擊退兩人,饒是忽必烈身經百戰,也不由臉上變色。

蕭峰雙足一掂,飄身而起,在空中直取忽必烈,突然眼前金光閃動,一隻金輪疾飛至他面門,蕭峰在空中無法側身閃避,忙用千斤墜使身子下降,金輪呼嘯着從他頭頂擦過。蕭峰雙腳穩穩地落回地上,只見面前紅影一閃,一掌閃電般朝蕭峰擊來,蕭峰不假思索,也一掌擊出,“啪”地一聲,兩人雙掌相對,都各自一震,蕭峰暗驚:“想不到蒙古軍中竟有如此絕頂高手。”目隨心轉,只見與他對掌之人是一個藏僧,身披紅袍,極高極瘦,腦門微微下陷,蕭峰知道那是一種奇異的內功練到極高境界時所顯露出來的特徵。蕭峰心裡忽然一動,想起新月所說的蒙古第一高手兼國師金輪法王,暗忖大概就是此人,看來名不虛傳。蕭峰眼見忽必烈由衆人保護着已退遠,心裡焦急,忙催動掌力,想速戰速決。

那藏僧正是金輪法王,他心裡的驚駭比蕭峰更甚,他沒想到除了郭靖,這世上竟還有內力如此深厚之人,手掌處感到對方的內力排山倒海般壓將過來,連忙凝神催動內力反推過去。蕭峰正值壯年,如果一直僵持下去,金輪法王勢必要敗,但蕭峰要在一時半刻擊敗金輪法王卻很難。此時瀟湘子見有機可趁,均想擒住此人可是頭功一件,當下也不顧身受內傷,揮起兵器就朝蕭峰擊去,忽聽得忽必烈一聲斷喝:“住手!不許傷他!”瀟湘子一愣,硬生生地收回兵器,疑惑地看着忽必烈。忽必烈鐵青着臉,一字一頓地道:“你們聽好了,他們兩人比拼內力時,誰也不許出手,違令者斬!”瀟湘子滿臉通紅,訕訕地退了開去。此時蒙古大軍已將蕭峰和金輪法王圍在中間,一層層地,像鐵桶一般,聽到主帥如此發話,誰也不敢出手。

第五節 生日大宴(五)第三節 風雪夜愁人(三)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四節 風雪夜愁人(四)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四節 兵臨城下(四)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二節 丹桂失蹤第六節 按兵不發作者的話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十三節 肝膽相照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三節 塞上牛羊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七節 重逢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四節 設計出逃第七節 老頑童與一燈大師第三節 趙家皇帝第五節 爭風吃醋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七節 阿朱墳前第一節 新月得釋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三節 險象環生第四節 故國今何在(四)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一節 段家貴妃第五節 兵臨鄂州第一節 彎弓射大雕(一)第三節 燈火闌珊處(三)第二節 樹林救郭襄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六節 陰陽陌路第十一節 打賭三場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十三節 襄陽解圍第八節 段家獲救第三節 琴音寄相思第四節 風雲突起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二節 決定南征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十二節 島上兇險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十節 奇兵突現第一節 生日大宴(一)第三節 彎弓射大雕(三)第九節 身陷囫圇第九節 渡船夜話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三節 以毒攻毒第十節 路旁小店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八節 半世情仇(八)第十節 奇兵突現第三節 琴音寄相思第六節 英雄相惜(六)第三節 彎弓射大雕(三)第十一節 前世今生情第一節 與老頑童比試第六節 攻城之戰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二節 兵臨城下(二)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一節 小東邪第十四節 願賭服輸第四節 信裡乾坤第一節 靈鷲宮傳人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七節 碧雲宮主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八節 破伏魔陣第五節 蒙古大汗第一節 撤軍北迴第二節 英雄無覓處(二)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八節 故國今何在(八)
第五節 生日大宴(五)第三節 風雪夜愁人(三)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四節 風雪夜愁人(四)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四節 兵臨城下(四)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二節 丹桂失蹤第六節 按兵不發作者的話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十三節 肝膽相照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三節 塞上牛羊第五節 辜負美人恩第七節 重逢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四節 設計出逃第七節 老頑童與一燈大師第三節 趙家皇帝第五節 爭風吃醋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十二節 生死相隨第七節 阿朱墳前第一節 新月得釋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三節 險象環生第四節 故國今何在(四)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一節 段家貴妃第五節 兵臨鄂州第一節 彎弓射大雕(一)第三節 燈火闌珊處(三)第二節 樹林救郭襄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六節 陰陽陌路第十一節 打賭三場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四節 驚聞惡訊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八節 丐幫毒蛇陣第十三節 襄陽解圍第八節 段家獲救第三節 琴音寄相思第四節 風雲突起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二節 決定南征第二節 寒冰大俠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十二節 島上兇險第三節 生死茫茫(三)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十節 奇兵突現第一節 生日大宴(一)第三節 彎弓射大雕(三)第九節 身陷囫圇第九節 渡船夜話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三節 以毒攻毒第十節 路旁小店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八節 半世情仇(八)第十節 奇兵突現第三節 琴音寄相思第六節 英雄相惜(六)第三節 彎弓射大雕(三)第十一節 前世今生情第一節 與老頑童比試第六節 攻城之戰第七節 惺惺相惜第二節 兵臨城下(二)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一節 小東邪第十四節 願賭服輸第四節 信裡乾坤第一節 靈鷲宮傳人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七節 碧雲宮主第十四節 死而後已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四節 彎弓射大雕(四)第八節 破伏魔陣第五節 蒙古大汗第一節 撤軍北迴第二節 英雄無覓處(二)第四節 燈火闌珊處(四)第八節 故國今何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