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攻城之戰

諸臣大聲歡呼,轟然道:“我們願誓死追隨大汗!”

蒙哥站起來,大手一揮道:“好!準備祭酒!”

衆人齊聲答應道:“是!”跟着蒙哥走出大殿,來到殿外一寬敞的空地上,蕭峰認得這裡原是士兵操練的小校場。只見校場周圍站滿了全副武裝的蒙古兵,臺階兩旁架着兩隻大鍋,鍋上燃起熊熊的火焰,火舌在空中迎風吞吐,臺階上是一張大長桌子,上面擺滿了各種祭品。衆臣隨着蒙哥來到臺階前,按職位分列於兩旁,蒙哥大步踏上臺階,從侍從手裡接過一樽酒,向天高高舉起,大聲道:“諸位先祖的在天之靈,請保佑您的子孫平安富足,一統天下!”說畢,拜了兩拜,將手中之酒灑於地上。階下諸臣皆一起朝北跪下謨拜,偌大的空地上人頭壓壓,卻鴉雀無聲。

蒙哥祭了酒,又從侍從手中接過兩柱香,緩步走上臺階,正要插在長桌子上的香案裡,忽聞得遠處一陣馬蹄聲響,正朝這邊馳來,那聲音在靜靜地校場上空迴盪,顯得猶爲清晰。衆人相顧愕然,因爲在這種莊重的場合,任誰都不敢如此大膽。蒙哥拿着香的手稍頓了一下,但隨即插在香案裡。他合掌拜了三拜,衆臣也跟着拜下去。那一片肅穆的氣氛與那越來越響的馬蹄聲顯得極不協調。

蒙哥拜畢,轉過身來,滿臉怒容,此時一匹馬馳近前來,兩旁的士兵一起伸出槍來,攔住來人。那馬上之人馬術甚好,提繮勒馬,那馬長嘯一聲,前腿猛地高高擡起,馬身陡然豎起,那人卻像貼在馬背上一樣,並沒被甩下來。只聽得他大聲叫道:“大汗,緊急軍情,失烈門和腦忽反了!”

衆臣面面相覷,雖然人人都知道窩闊臺系與蒙哥、忽必烈不和,卻沒想到他們竟不顧蒙古的團結,公然造反。

蒙哥沉着臉,大手一揮道:“閃開!讓他過來!”

衆士兵忙撤回長槍,那人騎馬奔到蒙哥跟前,翻身下馬,拜俯於地上道:“大汗,漠南告急,失烈門與腦忽以來參加忽裡臺爲藉口,帶兵忽然向西北折行,趁着四王爺與衆位將軍率兵來了燕京,前日腦忽一陣猛攻,已佔領了京兆。”此次蒙哥在燕京召開忽裡臺,因怕諸王籍此爲藉口,帶兵前來,若是聯合叛變,倒是甚爲兇險,所以和往常一樣,六軍總帥忽必烈從漠南率部前來燕京護駕。

蒙哥沉聲道:“現在京兆城裡如何?”

那探子垂首道:“攻克後,他們已開始屠城,城裡以漢人居多,但也有咱們蒙古人,他們不分人種,看着不順眼就殺。”

“什麼?”蒙哥大怒,伸腳一踢那臺階前的大鍋,整個大鍋滾落下來,火焰撲在地上,嚇得臺階前的侍衛連忙向後躲閃。地上的火焰將蒙哥的臉映得發亮,只見他面如凝霜,大聲道:“忽必烈何在?”

忽必烈閃身出來,大聲應道:“臣在!”

蒙哥又叫道:“東遼將軍何在?”

蕭峰也閃身出來道:“臣在!”

蒙哥一字一頓地道:“命你們率同部下立即起程,趕回漠南,收復京兆,取失烈門與腦忽項上人頭!”

忽必烈一躬身道:“臣領命!”他聽說自己的轄地被叛賊所佔,早已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就飛回漠南去。

蕭峰原一心只想辭掉將軍之職,可是一直苦於無法尋着良策,此時聽說京兆城裡無論漢人還是蒙古人正在受着屠城之災,不禁大爲震驚,心想一時半會也辭不掉這官職,不如先與忽必烈到漠南去,收復京兆,救回城裡幾萬百姓的性命,當下也朗聲應道:“蕭峰領命!”

兩人轉身欲走,蒙哥忽然喝道:“等等!”

忽必烈與蕭峰站住腳步,一齊道:“大汗還有何吩咐?”

蒙哥沉聲道:“聽着,若是取不了失烈門與腦忽的人頭,你們就永遠不要回來見我!”蒙哥與忽必烈乃一母同胞,蒙哥雖然小時候曾由窩闊臺撫養,但與自己的親弟弟忽必烈感情甚好,當年蒙哥爭奪汗位時,忽必烈也出了不少力,蒙哥奪得汗位後,立即將漠南一帶作爲封地封給忽必烈,兄弟倆一直相親相敬,此時蒙哥說出此種話來,衆人明白他此次是鐵了心要將窩闊臺系的徹底剷除。

忽必烈大聲道:“大汗放心,若取不了失烈門與腦忽的人頭,臣必提頭來見!”說完與蕭峰轉身而去,大步走出校場。

忽必烈回到住處,立即傳令部下諸將士率兵回漠南。蕭峰將此事與楊過和柳如浪講了,兩人聽後皆十分氣憤,楊過道:“本來他們蒙古人自己打自己,倒不關咱們的事,只是這失什麼門與腦什麼東西太可恨了,竟然屠城!京兆城裡其實大多是漢人,他們殺的是我們的同胞!”

柳如浪道:“對!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咱們與大哥到京兆去,狠狠地殺他一場。”

楊過嘆道:“若上天必要讓蒙古人得天下,那麼我倒願意那個人是忽必烈,聽說他自執掌漠南一帶以後,虛心學習漢人文化,啓用漢臣,實行了一些減輕賦稅的辦法,當地人民的生活倒還算安定,若是換了別的蒙古人,結果肯定比現在糟糕得多。”

柳如浪道:“不錯,就像這兩個造反的蒙古人一樣,實是連畜生都不如。”

蕭峰看看兩人道:“好,兩位的想法與我一樣,唯今之計,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先去救了人要緊,辭官之事待收復京兆之後再說。”他站起身來道:“兩位兄弟,跟我來,咱們現在就走!”

三人走出房門,叫上阿紫和遊坦之,趕到燕京城裡最大的校場,與忽必烈會回,浩浩蕩蕩地出城向西而去。新月聞訊追來時,卻只能看見大軍絕塵而去的滾滾塵土。

一路上日夜兼程,衆將士中有許多人的家屬在漠南,有些還在京兆裡,大家擔心家人,個個歸心似箭,所以一路快馬加鞭,煙塵滾滾,朝西急奔而去。如此行了幾日,已近京兆,忽必烈派出的探子來報說失烈門與腦忽繼續屠城,已有幾千人死於屠刀之下。蕭峰與忽必烈大怒,當晚全軍就地安營紮寨休息了一晚,第二日整裝出發,直奔京兆城。

來到京兆城下,忽必烈指揮幾萬大軍擺開陣勢,只聽得戰鼓擂擂,旌旗招展,不一會兒已把整個京兆城團團包圍。忽必烈常到京兆視察,於周圍一帶的地勢瞭如指掌,東南西北的城門前均架起一排威力強大、射程極遠的牀子弓。忽必烈指着城頭上驚慌失措的守軍對蕭峰道:“你看他們手忙腳亂的樣子,顯是想不到咱們這麼快就殺了回來,他們防備不足,我們今日當可一股作氣收復京兆。”說完,他高舉右手,大聲道:“傳令,讓各牀子弓準備,掩護攻城!”

衆將領命,一時號角聲聲,戰鼓催動,四周的士兵扛着雲梯,如潮水一般朝城牆涌去。城上的箭立即如雨一般射下來,衝鋒上前的黑壓壓的士兵中,當即有人中箭倒地,正在此時,只聽得響亮的“嗖嗖”聲響起,一排排的牀子弓箭手用力拉動弓弦,頓時萬箭齊發,高高地破空而上,呼嘯着飛上城頭,城頭上的士兵慘呼連連,紛紛倒地。蕭峰、楊過與柳如浪第一次見這種奇特的牀子弓,均被它的威力嚇了一跳,射程之遠,威力之大,實是出乎意料。

城頭上的守兵紛紛被牀子弓射落,掩護着攻城的士兵奔向城牆。一時殺聲震天,夾雜着尖銳的慘叫聲。忽然城頭上全身盔甲的士兵一齊向後撤退,推搡着上來一羣衣衫襤褸之人,看他們的服飾,大多是漢人,他們隱隱的哭聲被震天響的喊聲所隱沒,只有蕭峰和楊過聽到。那些守城的士卒躲在這些衣衫襤褸之人的身後,將他們作爲擋箭牌。忽必烈這邊卻毫不爲所動,牀子弓依然萬箭齊發,城頭上的活人盾牌頓時被射死了不少,但立時又有一批平民百姓被押了上來擋在前面。

蕭峰心頭大震,高舉右手大聲喝道:“衆將士聽令,停止放箭!”他這一聲大喝直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人人耳膜嗡嗡作響,雖是在殺聲震天的戰場,卻人人聽得清清楚楚。城上城下的士卒均是一愣,頓着停了手腳。城下的將士見是東遼大將軍發的號令,雖然不知爲何要突然停止進攻,但無人敢不從,立時停止了放箭。又聽得蕭峰高聲喊道:“攻城的弟兄向後撤!”一時間,鳴金之聲響起,衝向城下的士兵迅速向後撤去。城上的守軍甚是疲憊,加之同是蒙古人,他們大多不想同族相殘,一時也停止了放箭。在城上觀戰的腦忽氣急敗壞地跳了起來,大聲叫道:“放箭!快給我快箭!”

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七節 重返大理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六節 攻城之戰第四節 風雪夜愁人(四)第九節 疑是伊人輪迴第七節 重逢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七節 重返大理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三節 險象環生第八節 段家獲救第五節 兵臨鄂州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四節 被吊在樹上的人第八節 棋逢敵手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十四節 真情流露第五節 兵臨城下(五)第四節 節外生枝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十一節 廢立宮主第三節 故國今何在(三)第五節 彎弓射大雕(五)第一節 惡鬥東邪作者的話第六節 故國今何在(六)第一節 北上信陽第五節 彎弓射大雕(五)第七節 飛越城牆第三節 生日大宴(三)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一節 段家貴妃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四節 巧言試探第六節 聲東擊西第一節 與老頑童比試第九節 段家後人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二節 半世情仇(二)第四節 半世情仇(四)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十節 脣槍舌劍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一節 再訪江夫人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八節 英雄惜別第五節 兵臨城下(五)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十節 挑戰城下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九節 半世情仇(九)第十節 依計而行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六節 鄉村老婦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五節 計取金牌第一節 半世情仇(一)第十三節 襄陽失守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四節 橫渡長江第十節 依計而行奶奶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奶奶第六節 玉足晶瑩第六節 渡船夜話第十一節 兄弟失蹤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十三節 肝膽相照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十節 風雨同舟第一節 惡鬥東邪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七節 故人來訪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五節 懲奸罰惡第十三節 第二場比試第一節 靈鷲宮傳人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十一節 設計擒賊第六節 玉足晶瑩第五節 生日大宴(五)第二節 兵臨城下(二)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一節 惡鬥東邪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六節 玉足晶瑩
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二節 英雄相惜(二)第十節 禦敵對策第七節 重返大理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六節 攻城之戰第四節 風雪夜愁人(四)第九節 疑是伊人輪迴第七節 重逢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七節 重返大理第三節 兵臨城下(三)第三節 險象環生第八節 段家獲救第五節 兵臨鄂州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第四節 被吊在樹上的人第八節 棋逢敵手第三節 情義兩難全第二節 故國今何在(二)第九節 兵臨襄陽第十四節 真情流露第五節 兵臨城下(五)第四節 節外生枝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十一節 廢立宮主第三節 故國今何在(三)第五節 彎弓射大雕(五)第一節 惡鬥東邪作者的話第六節 故國今何在(六)第一節 北上信陽第五節 彎弓射大雕(五)第七節 飛越城牆第三節 生日大宴(三)第七節 今日送君須盡醉第九節 直闖襄陽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一節 段家貴妃第三節 英雄相惜(三)第四節 巧言試探第六節 聲東擊西第一節 與老頑童比試第九節 段家後人第九節 水落石出第二節 半世情仇(二)第四節 半世情仇(四)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一節 英雄無覓處(一)第一節 夜藏閨房第十節 脣槍舌劍第二節 計出襄陽第一節 再訪江夫人第一節 在水伊人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八節 英雄惜別第五節 兵臨城下(五)第二節 瞞過黃蓉第十節 挑戰城下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九節 半世情仇(九)第十節 依計而行第二節 風雪夜愁人(二)第六節 鄉村老婦第八節 三日之期第五節 計取金牌第一節 半世情仇(一)第十三節 襄陽失守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四節 橫渡長江第十節 依計而行奶奶第二節 燈火闌珊處(二)奶奶第六節 玉足晶瑩第六節 渡船夜話第十一節 兄弟失蹤第二節 生日大宴(二)第十三節 肝膽相照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四節 一波三折第十節 風雨同舟第一節 惡鬥東邪第六節 大理奇遇第七節 故人來訪第五節 湖畔驚鷺第五節 錦繡谷中第五節 懲奸罰惡第十三節 第二場比試第一節 靈鷲宮傳人第一節 兵臨城下(一)第十一節 設計擒賊第六節 玉足晶瑩第五節 生日大宴(五)第二節 兵臨城下(二)第二節 淚訴往事第一節 惡鬥東邪第一節 燈火闌珊處(一)第六節 玉足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