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十三章 有進無退

御駕緩緩行進,車馬轔轔、落雨瀟瀟。

雖然長安城內的百姓被封鎖在裡坊之內,不能出城迎駕,但長安城外周邊的百姓也已收到陛下回京的消息,拖家帶口的趕赴而來,遙遙站在路邊看一眼御駕,以此等方式邊打他們對大唐皇帝的崇敬愛戴。

不少鬚髮皆白的耋老甚至跪在泥濘之中,任憑兒孫撐着傘站在身後遮擋雨水,哭得眼淚一把鼻涕一把,嘴裡絮絮叨叨的唸叨着乍聞陛下駕崩之初的悲怮絕望,以及眼下獲知陛下“起死回生”的狂喜與欣慰。

此等情形之下,即便李二陛下滿腹鬱結、脾氣暴躁,也不得不更換衣衫站在車上,不斷向四周彙集而來的百姓揚手示意。

感受着百姓們誠摯的擁戴與忠誠,李二陛下心中煩躁緩緩紓解,方正的面龐漸漸浮現出笑容,只是當視線之中見到太子棄馬步行於泥濘之中,挨個將跪倒的耋老扶起之時,笑容戛然而止。

按理說,太子如此做法極好,皇帝高高在上,接受萬民景仰擁戴,無論展示處何等愛民之風範,也要注意保持一種神秘、高傲的氣質,與百姓劃清界限,畢竟是上天之子,人間至尊。

而太子則代表君王禮賢下士,每當扶起一位耋老,拍一拍肩頭送上一句感恩慰問的話語,或是承諾一下朝廷一如既往的保持吏治清明、勤政愛民,都能獲取一片歡呼,皇家威望水漲船高。

但李二陛下就是看着不爽,胸中稍稍平息的火氣再度騰起。

憑什麼老子十餘年夙興夜寐、勤政愛民才蓄養起來的聲望讓你憑白收割?是不是老子沒死讓你大失所望,倚仗一點點班底便迫不及待的開始搶班奪權?

……

李承乾行走於泥濘之中,身上衣衫溼透,衣裳下襬、靴子早已滿是泥巴被泥漿灌滿,一瘸一拐的向前挪動,時不時將跪在地上的稱頌父皇功德的耋老扶起,笑如春風、溫言撫慰,卻始終覺得一道犀利的目光自御駕之上射來,讓他如芒在背、惶恐不安。

他也不願在父皇面前這般大出風頭,可又能怎麼辦呢?

父皇易儲之心堅如鐵石,絕不會輕易打消,眼下東宮根基深厚,所掌握的軍隊戰力強橫,即便英明神武如父皇者,亦不能強行將他廢黜,危矣可行之策便是尋找他的錯誤,進而發動攻訐、引導輿論,如此才能名正言順的易儲。

所以此刻明知如此做派算是搶了父皇的風頭,他卻不得不一絲不苟的執行,畢竟他是當朝太子,身上還肩負着監國之權,父皇既然穩穩坐在御駕之上,那就只能他親自對百姓表達謝意,彰顯皇室愛民之風範。

反之若縮起頭不露面,便是大大的失儀……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被他扶起,溫言感謝幾句,叮囑他身後的兒孫趕緊攙扶回家,如此年紀已可稱作“人瑞”,可不敢淋雨染病,若因此有個膳食,他這個太子必定心存愧疚。

老者顫顫巍巍的拉着太子殿下的手,咧開沒了牙的兩片乾癟嘴脣:“殿下仁厚之風,不使古之聖君專美於前,實乃大唐百姓之福祉,將來定是一代明主,也只比陛下差了那麼一丁點。”

李承乾扯着嘴角,笑得比哭還難看:“孤無德無能,焉敢與古之聖君比較?至於父皇更是九天飛龍,孤只不過草間跳蟲而已。”

你這老傢伙看來是讀過書的,可你這是誇我還是要害死我?

老者似乎情緒激盪、感觸頗多,拉着李承乾還要再誇幾句,所幸他身後的兒孫還有幾分見識,知道聖君在位太子當韜光養晦的道理,太子被百姓誇成一朵花可不是什麼好事……趕緊連抱帶拖的強行攙扶着領走。

李承乾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長長吐出一口氣,擡頭遙望着父皇的御駕,心中酸澀難當。

天下人皆羨慕他生而爲嫡長子,儲君之位沒有絲毫波折的唾手而得,可誰又知他當真不稀罕這個位置?只可惜登臨絕頂身後既是萬丈深淵,明知道前途佈滿荊棘,但退後半步就得粉身碎骨。

進退維谷,取捨兩難。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御駕在細雨之中緩緩向着春明門前進,直至城門三裡處,纔有宗正寺、禮部官員自城內出來見駕。

李二陛下命御駕暫停官道正中,他要與宗正寺、禮部官員商議入城事宜,自己這個皇帝御駕親征歸來,祭祖、祭天等等議事缺一不可,待到大宗正韓王李元嘉與一位面生的官員登上御駕,李二陛下有些發愣……

那官員一揖及地:“微臣禮部侍郎周綱,覲見陛下。”

李二陛下上上下下瞅了好幾眼,方纔影影綽綽想起禮部有這麼個人,好像去年剛剛升上來,廷議都沒參加過幾回……

面容沉下,語氣甚是不悅:“如今禮部由誰主事?”

即便染病臥牀之類,難道不應帶病前來迎駕麼?太子打了勝仗,就一個兩個的以爲天下是他的了,目中再無朕這個君王?

簡直豈有此理!

周綱一身冷汗,瞥了一眼身邊的韓王殿下,希望對方能爲他轉圜兩句,畢竟面對陛下的壓力太大了……但對方眼觀鼻鼻觀心一聲不吭,只好心裡罵了一聲,硬着頭皮,小心翼翼道:“陛下明鑑,河間郡王身兼二職,大食人進犯西域之初急忙奔赴交河城坐鎮,委託彭城公代爲處置部務。不過自關隴各家起兵之始,彭城公便只是隔三差五至衙門點一卯,待到叛軍攻破皇城,各處衙門幾乎夷爲平地,便再也未見彭城公了……微臣不才,長官不在的情況下只能厚顏代表同僚,前來恭迎陛下。”

禮部尚書是李孝恭,另一個職務安西大都護只是兼任,孰料正值東征之際大食人寇邊入侵,安西軍羣龍無首,兼且關隴門閥在西域蠢蠢欲動,太子只能拍鎮得住腸子的李孝恭前往領軍,由前禮部尚書彭城公令狐德棻暫代部務。

後來關隴起兵,令狐德棻作爲關隴中堅協助長孫無忌參贊軍機,禮部衙門自然沒工夫過去……

等到叛軍攻破皇城,東宮六率且戰且退,致使整個皇城幾乎化爲焦土,連同禮部衙門在內的諸多中樞衙門盡皆毀於戰火之中,部中官員乾脆各回各家、閉門不出……如今叛軍潰敗,長安重回東宮掌控之中,但毀掉的衙門一時之間無法修建,部中官員也就依舊未曾集結。

驟然之間陛下回京,所需各項儀式都要禮部來組織、籌辦,官員們急忙湊在一處,卻發現儀仗等物品要麼毀壞、要麼丟失,根本無法籌備迎駕禮儀……

可總不能因此便無視陛下吧?緊急關頭,周綱作爲現禮部衙門品階最高的官員,被推了出來……

李二陛下劍眉緊鎖、面沉似水。

他自然知曉長安城遭受戰亂損毀嚴重,甚至太極宮都曾作爲戰場歷經鏖殺,卻沒想到連禮部這樣的中樞衙門都成了“五家之犬”,連衙門都沒了……由此可見,長安的損毀程度遠非情報上乾巴巴一句“皇城損毀,房舍多有坍塌”可以形容,而這場叛亂的慘烈之處亦是遠超想象。

絕境之中奮力反擊,寸土必爭、屍骸遍地,最終能在十倍於己的強敵圍攻之下逆轉取勝……即使他再不願承認,也不得不感嘆太子這一次做得當真了不起。

雖然獲勝的最大功成乃是房俊、李靖,但傾覆在即已然有文臣殫精竭慮、依然有武將捨命拼殺,豈不更能彰顯太子的優秀?

可惜了,若早年間太子能展示出此等素質,自己焉能屢次興起易儲之心?

如今卻是太子羽翼豐滿,直接威脅他這個皇帝的權威,令他想退也不能退……

若換了別的皇帝,或許能做到胸襟廣闊、父子相和,等着將來順利交班。但李二陛下當年正是靠着“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逼父退位才能坐上皇位,心中對於此類情形之警惕前所未有,哪裡敢縱容太子日益壯大,最終有樣學樣再來一回“玄武門之變”?

箭已在弦,不得不發。

不過即便李二陛下此刻心如鐵石,卻也不得不感嘆太子之背運,當初他易儲是因爲太子之表現軟弱,不具明主之相;如今依舊想要易儲,卻是因爲太子表現過於優異,羽翼太過豐滿……

父子二人一樣,皆是有進無退。

……

李二陛下固然心中不滿,卻也不至於同一個侍郎置氣,再者說來客觀原因的確存在,這也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

想了想,他沉聲說道:“朕今夜先回太極宮,至於一應儀式則全部從簡,朕給禮部三日時間,可否能夠備妥?”

周綱心裡叫苦,如今禮部幾乎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短短三日之內如何籌備多項儀式?

但似他這個等級的官員面對李二陛下之時壓力太大,不敢有半點違逆,只得頷首應下:“微臣定率領禮部上下克服萬難、竭盡全力。”

李二陛下不理會他言語之中的小聰明,轉而看向一直沉默着的李元嘉……

第九百八十章 各懷心思第4536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零八章 手足相殘(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以死明志第三千一百四十章 局勢叵測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三千二十八章 軍械第九十九章 偏執之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長安混戰第三千四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四百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兩千四十四章 大相徑庭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難以委決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重信重義華亭侯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各有私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都是房二惹的禍第4600章 勢力大增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 給什麼錢,都搬回來!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吃貨與詩(下)第三千一百三十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餘波第二百三十八章 青鳥第二百八十五章 陰損招數第4595章 時代變遷第九百八十章 各懷心思第4325章 激烈對峙第七十八章 微服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敲打拉攏第二十一章 碰上唐軍也別慫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八百四十三章 強渡遼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駱賓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鄭氏臣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三十六章 掘地三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三十三章 道門危亡之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站隊要準第九百九十五章 攻敵之必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聲名鵲起第九十九章 誤會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懟皇帝!第八百一十章 顧氏大郎【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猶豫不定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莫名其妙第九十五章 乞丐第三百零二章 至死不退!第三千三十二章 拖延第兩千一十二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咱倆單挑第七十一章 有敵來投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文化入侵第三百六十七章 軍法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農莊老僧第七百九十一章 柔情似水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金勝曼的怨念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交鋒第4278章 轉敗爲勝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焦頭爛額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可以和談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公報私仇第兩千九十九章 投其所好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六百九十二章 集體封駁第六百四十七章 炮兵之友第九百七十六章 孔方兄有絕交書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京避禍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七章 喪家之犬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房二的威懾力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佛門紛擾第兩千五十一章 昔日情義第七百六十二章 一手交錢,一手放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心中有虎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九十三章 合兵一處第一百七十三章 那宿命的相逢(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皇家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分歧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坐失良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七百七十九章 綢繆第八百九十三章 紅事?白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寬慰太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做買賣,不是那麼容易的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拉人入夥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三百五十八章 蒸汽之力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各爆其短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各有謀算
第九百八十章 各懷心思第4536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零八章 手足相殘(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以死明志第三千一百四十章 局勢叵測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三千二十八章 軍械第九十九章 偏執之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長安混戰第三千四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四百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兩千四十四章 大相徑庭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難以委決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重信重義華亭侯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各有私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都是房二惹的禍第4600章 勢力大增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 給什麼錢,都搬回來!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吃貨與詩(下)第三千一百三十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餘波第二百三十八章 青鳥第二百八十五章 陰損招數第4595章 時代變遷第九百八十章 各懷心思第4325章 激烈對峙第七十八章 微服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敲打拉攏第二十一章 碰上唐軍也別慫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八百四十三章 強渡遼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五百一十八章 謀逆(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駱賓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鄭氏臣服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三十六章 掘地三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三十三章 道門危亡之秋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站隊要準第九百九十五章 攻敵之必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聲名鵲起第九十九章 誤會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懟皇帝!第八百一十章 顧氏大郎【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猶豫不定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莫名其妙第九十五章 乞丐第三百零二章 至死不退!第三千三十二章 拖延第兩千一十二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四十五章 咱倆單挑第七十一章 有敵來投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文化入侵第三百六十七章 軍法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農莊老僧第七百九十一章 柔情似水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金勝曼的怨念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交鋒第4278章 轉敗爲勝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焦頭爛額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可以和談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公報私仇第兩千九十九章 投其所好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蔣王李惲第六百九十二章 集體封駁第六百四十七章 炮兵之友第九百七十六章 孔方兄有絕交書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京避禍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七章 喪家之犬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房二的威懾力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佛門紛擾第兩千五十一章 昔日情義第七百六十二章 一手交錢,一手放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心中有虎第七百七十三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九十三章 合兵一處第一百七十三章 那宿命的相逢(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皇家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分歧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坐失良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七百七十九章 綢繆第八百九十三章 紅事?白事?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寬慰太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做買賣,不是那麼容易的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拉人入夥第四百二十一章 寒門士子之偶像第三百五十八章 蒸汽之力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各爆其短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各有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