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陳嘉申在行動(2)

日美談判破裂,美國要求日本全面退出法屬印度支那、退出中國華北、退出中國東北、將日本疆域限定在甲午戰爭時期的狀態。日本內閣大譁。

41年10月17日,由於近衛文麼內閣成員在是否對美國用兵問題上爭吵不休,大亂。近衛文麼又一次來了個內閣總辭職“快刀斬亂麻”的拋掉了自己的麻煩。

近衛文麼事後語:我是累了,也沒有精力說服內閣成員,誰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都行,愛誰誰,你們把日本帶入地獄或者帶入天堂關我屁事。

10月18日,在大家擔心由於內閣的更迭會出現國策執行上的空白狀態時,預仁天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敕命東條英機組閣,爲此還打破慣例提前一個月授予東條大將的軍銜。

新內閣第一次會議上,東條英機就闡述了自己的主張,他說:我們如果完全順從美國的主張,那麼中國事變的成果就將化爲烏有,幾十年來辛辛苦苦弄到的土地人民和資源將不復存在。中國事變爆發以來,日本已經有了幾十萬傷亡和幾倍於此的遺族,幾百萬軍隊和一億國民在前後方艱苦奮鬥,並且已經耗費了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所以我們不能屈服於美國的那種花招百出的遏制手段,只有打了。

美國人的要求如此之嚴厲,實際上已經把日本逼上了絕路。自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後,它就已經深陷泥坑,除卻傷亡數十萬人的人力損失,經濟和資源也消耗巨大,已經到了不進行再掠奪就支持不下去的地步。

而掠奪能夠支持繼續戰爭的資源的“新地方”,中國的西南和西北是不做考慮的,那些地方資源貧瘠,不足以以戰養戰。除卻中國未佔領區,那麼只有兩個地點可選,一是北上佔領遠東,正巧盟友希特勒也在拼命遊說日本配合自己作戰。

但這條路極爲難走,遠的不說就說近的,爲了奪取樺太島石油,兩國剛剛打了一場歷時數月的邊境戰爭,日本方面難以承受這種短期內的巨大傷亡。趁德國進攻蘇俄時機,好不容易借勢撿了一個便宜,以“盈利”的狀態結束了戰爭,此時根本不想與俄國再打,其中還有最主要原因,是因爲俄國遠東兵力不減,始終不能達到日本方面期盼的“熟柿狀態”,現在進攻,取勝希望渺茫。

而且東條英機也在擔心“滿洲國”內的抗聯,當初與俄國人達成協議裡有這樣一條:如果日本保持與俄國的和平,則俄國將斷絕對抗聯的後勤支援。那麼反過來解釋也成,如果日本不對俄國保持和平,俄國將加大力度支持抗聯。

抗聯的戰鬥力很強!東條英機已經知道這點了,如果這些重新活躍的抵抗力量能夠得到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那將是很難剿滅的。

作爲日本新任當家人,東條英機當然不是“很傻很天真”。他知道維持戰爭需要什麼,那就是強大的經濟和雄厚的物質資源,可現在這兩條他一條都不佔。

當前日本面臨着兩大危機:財政危機與資源危機。

從財政危機方面看,日本自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即推行大力擴充軍備的財政政策,從侵華戰爭爆發後至1941年止,特別軍費用支達268億日元,其中大部分用於侵華戰事。

而爲了籌措軍費,日本採取了增加稅收,濫發公債及紙幣的作法,拼命加稅但所得遠不足以應付巨大的開支,又濫發公債及紙幣,到1941年爲373億日元,1938年,其貨幣流通量則由1936年的26億日元猛增至1941年的79億日元,結果導致物價上漲一倍以上,日本國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了四分之一,國家財政面臨崩潰。

而比財政危機更爲可怕的是資源危機,日本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大部分資源依賴於從國外進口,侵華戰爭爆發前的日本(包括臺灣,朝鮮及僞滿)對外依賴度爲:鐵礦石52.3%,鐵礬土100%,橡膠100%,石油80%,鹽63%,棉花及羊毛99.9%,廢鋼鐵67%,銅.鋁.鉛鋅等均爲一半及一半以上,日本擴充軍備,發展重工業,雖然使軍事重工生產得到很大發展,而資源進口也爲之大增,僅石油進口一項,即從1931年的二百萬噸增長至1936年的近四百萬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大增。

雖然現在樺太島海區有了一個油田,但按生產規模來算,第一年只能生產一百萬噸,缺口達到第二年可以生產二百萬噸,但缺口仍然很大的缺口,況且即使開採出來,煉油能力也跟不上,海軍陸軍用的高標號汽油和重油還是得搶一部分纔夠用。

到了1939年,在大幅度的削減了民用物資進口之後,日本的進口爲29.18億日元,出口爲35.76億日元,但扣除對無法獲取黃金外匯的“日元圈(僞滿及侵華日軍佔領地區)”進出口,進口爲22.35億日元,出口爲18.29億日元。貿易逆差!

日本經濟力的不足,在1939-1940年度即開始表面化了,首先出現的是糧食供應不足,由於戰爭的因素,日本本土的糧產量自1939年起即一直在下降,自臺灣,朝鮮輸入大米由於戰爭及當地的軍需等因素,輸入額逐年下降,1938年爲225萬噸,1939年爲145萬噸,1940年則爲48萬噸,日本爲此想盡了辦法,下令農民要將生產的大米及麥子等糧產品,除自己食用及種子外,都要以官價賣給政府,實行糧食配給,禁止一般的飯店、餐館出售米飯,大力宣傳食用代用食品,規定早飯不能超過1日元,中飯2.5日元,晚飯5日元,即便如此,仍有900萬石的缺口,爲此,日本不得不拿出2億日元的外匯向法屬印度支那,泰國進口了800萬石大米。

緊隨糧食危機而來的是電力與煤炭危機,由於煤炭不足,發電量只能滿足80%的需求,爲此,日本大搞經濟管制,連電風扇收音機都列爲奢侈品。

而對日本來說,對其侵華戰爭影響最大的是資源危機,到1941年,日本所控制的資源只能滿足煤炭需求量的88.3%,石油的18.4%,鐵礦石的42.4%,銅的43%,鋁的15%,鉛鋅的18.4%,而要得到這些資源,一種辦法是通過貿易進口,在侵華戰爭的巨大消耗下,日本在1936-1941年的國際收支逆差達50億日元,黃金外匯已所剩無幾,以至日本不得不開始動用戰略儲備物資。

而日本採取的擴大出口,壓縮進口,掠奪佔領地,對外借款等各種辦法均已無效,1941年日本之外債餘額12.5億日元,因此,自1941年起,己無商業貸款的可能了,而對佔領地的掠奪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雖然中國(侵華日軍佔領地區)的礦產資源足以滿足日本的多數礦產需求,但這在當時僅僅只是一種潛力,要想開發出來,需要時間及金錢,經過幾年形成生產能力纔可支援戰爭需要。

在這種局面下,日本只有三種選擇:1、撤出中國,結束侵華戰爭,但這對日本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不僅因爲日本傷亡已達數十萬,並且已經耗費了幾百億元的軍事開支,而且這將使因戰爭而掩蓋的財危機爆發,從而導致經濟崩潰,2、以對日本有利的條件來停止侵華戰爭,但在中國方面的頑強抵抗下,無法實現,據日本在1941年估計,要想打勝侵華戰爭,至少還需要3年,而且這是在中國無外援條件下的估計,而日本的黃金外匯儲備是無法支撐這樣長的時間,那就只剩下了第3條路,南進掠奪資源,掠奪英美法荷殖民地上的工業生產能力以支撐對華戰爭。

不掠奪資源,不掠奪工業設備,不利用英美法荷幾十年間在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工業生產能力,日本就會被中國拖得越來越窮,越來越弱,越來越打不起戰爭了,幾年過後,得到大量外援緩過勁來的中國人,或者憋着勁撿便宜的美國人只需輕輕一腳,就會把日本人踢回四島,或者再殘酷一點,佔領日本,從此騎在日本人民頭上了,嗯!想想都不寒而慄。

與其那樣,不若趁現在還有實力,戰爭機器全線開動的時候拼一把,掠奪到資源壯大自己,把美國人打殘廢,逼他們退出援華,也許就贏了也說不定!這是東條英機新內閣全體閣員的想法。

10月21日,星加坡《星島日報》報社內總編辦公室,一個曬得黝黑的日本人正在向主編抱怨,抱怨主編把他在日本拍攝的照片刊登在報紙頭版。

“您怎麼能這樣做呢?威廉先生,我們當初不是說好了嗎?這些照片不公開,現在公佈在報紙上,您這不是把我害了嗎?”

日本人指着報紙上的幾幅圖片,圖片清晰表明日本海軍飛機正在訓練,一幅照片是魚雷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正從山頭背後躍出,另一幅照片是飛機飛臨海岸時超低空發射魚雷。配以的文字說明則是:日本聯合艦隊鹿兒島訓練照,據悉,鹿兒島灣與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地形相似,日本人難道要轟炸珍珠港嗎?

還有評論員的推測文章,言:從日本歸來的旅遊者還發現,除在鹿兒島之外,還有出水、鹿屋、佐伯等地,有大量聯合艦隊的魚雷機在進行超低空攻擊訓練,此類訓練已持續3月有餘。

報紙還刊登了鹿兒島灣與珍珠港的地形手繪圖比較,除此之外,評論員還建議大家找一本拜沃特寫的一本叫《大太平洋戰爭》的幻想小說來看看,其中有襲擊珍珠港的構想。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宣揚一種可能性-日本海軍會進攻珍珠港。

《星島日報》經常會弄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東西,甭管是不是出於吸引眼球弄的噱頭,反正有很多報紙不加選擇的會轉載其上面刊登的“危言聳聽”的信息。

主編是個英國人,深陷的眼窩裡藍眼睛在閃閃發光,他顯然不願意理會日本人的抱怨,不想聽日本人的嘮叨,什麼會被追查呀,自己應該躲一陣子,現在就應該去美國,船票很貴的等等。

“哦,我不是給了你一萬美元了嗎?朋友,你拿的不少了!”

日本人急的差點哭出來,“可是你沒有按照不刊登約定,現在我很危險,會被追殺的知道嗎?”

“如果你被追殺,那更說明日本人要襲擊珍珠港了,你立了大功。”主編顯然知道這個日本人糾纏半天的意思,不情願的從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對着信封口瞄了一眼說道:“好吧,爲了你能夠順利到達美國,我個人決定再贊助你一張船票,豪華遊輪頭等艙,怎麼樣?”

第84章 分身有術(1)第361章 兵工廠見聞(3)第73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30章 或許是破爛第634章 按兵不動第523章 美國佬來了第593章 打爆731(17)第297章 合作共贏第426章 激戰海北(3)第47章 離境之戰(3)第101章 戰地紅花第587章 打爆731(11)第437章 鐵拳出擊(1)第215章 各有算盤第772章 你會永生第86章 出兵背後第773章 就讓他們去第396章 最後決戰(1)第496章 我選主場第688章 你夠細的第186章 雙管齊下第539章 營救行動(13)第555章 營救行動(29)第747章 沒正經的第239章 海上衝突第259章 不打不行第189章 採購談判第383章 抓到主力?第261章 小花的詭計第672章 訓示的背後第312章 借力打力第144章 新兵三團第498章 全殲騎兵團第634章 按兵不動第276章 密林較量(5)第437章 鐵拳出擊(1)第658章 飛舞的鐵鏈(23)第72章 南洋僑領第192章 這人是誰第774章 是你們逼我的第676章 魔鬼出籠第61章 歐亞列車(1)第311章 屎殼郎硬漢第264章 發動羣衆問題(2)第50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30章 武裝民衆第73章 赤子之心(1)第50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66章 驚天爆炸(5)第704章 軍旗裝第313章 都在研究對方第189章 採購談判第585章 打爆731(9)第1章 英雄不死第487章 西出嫩江原第550章 營救行動(24)第641章 飛舞的鐵鏈(6)第259章 不打不行第52章 打開心結第618章 延安的關注(1)第737章 又打噴嚏了第726章 傲慢的麪包籃第580章 打爆731(4)第737章 又打噴嚏了第447章 野副的私事第676章 魔鬼出籠第512章 推演風波第524章 你想要什麼第739章 殺死他們第225章 一份條約的聯想第356章 想利用我第287章 勸降的幹活第289章 友軍來援第245章 重返延安第85章 分身有術(2)第147章 戰鬥準備(1)第330章 始料不及第352章 借道蒙疆第109章 延安研討(4)第670章 劉處長駕到(2)第573章 石井回家第10章 捨身阻敵第359章 兵工廠見聞第67章 老鳥出手第113章 盤尼西林(3)第370章 第一場雪第102章 心中一怔第12章 留得青山第611章 燃燒吧第445章 鷹從天降(2)第391章 紅的雪(2)第232章 公園裡的戰鬥(1)第358章 啥叫糟粕啊第431章 兵臨城下(2)第11章 槍神初顯第120章 雪中送炭(2)第360章 兵工廠見聞(2)第598章 打爆731(22)第569章 互比耐心第554章 營救行動(28)
第84章 分身有術(1)第361章 兵工廠見聞(3)第73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730章 或許是破爛第634章 按兵不動第523章 美國佬來了第593章 打爆731(17)第297章 合作共贏第426章 激戰海北(3)第47章 離境之戰(3)第101章 戰地紅花第587章 打爆731(11)第437章 鐵拳出擊(1)第215章 各有算盤第772章 你會永生第86章 出兵背後第773章 就讓他們去第396章 最後決戰(1)第496章 我選主場第688章 你夠細的第186章 雙管齊下第539章 營救行動(13)第555章 營救行動(29)第747章 沒正經的第239章 海上衝突第259章 不打不行第189章 採購談判第383章 抓到主力?第261章 小花的詭計第672章 訓示的背後第312章 借力打力第144章 新兵三團第498章 全殲騎兵團第634章 按兵不動第276章 密林較量(5)第437章 鐵拳出擊(1)第658章 飛舞的鐵鏈(23)第72章 南洋僑領第192章 這人是誰第774章 是你們逼我的第676章 魔鬼出籠第61章 歐亞列車(1)第311章 屎殼郎硬漢第264章 發動羣衆問題(2)第50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30章 武裝民衆第73章 赤子之心(1)第50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66章 驚天爆炸(5)第704章 軍旗裝第313章 都在研究對方第189章 採購談判第585章 打爆731(9)第1章 英雄不死第487章 西出嫩江原第550章 營救行動(24)第641章 飛舞的鐵鏈(6)第259章 不打不行第52章 打開心結第618章 延安的關注(1)第737章 又打噴嚏了第726章 傲慢的麪包籃第580章 打爆731(4)第737章 又打噴嚏了第447章 野副的私事第676章 魔鬼出籠第512章 推演風波第524章 你想要什麼第739章 殺死他們第225章 一份條約的聯想第356章 想利用我第287章 勸降的幹活第289章 友軍來援第245章 重返延安第85章 分身有術(2)第147章 戰鬥準備(1)第330章 始料不及第352章 借道蒙疆第109章 延安研討(4)第670章 劉處長駕到(2)第573章 石井回家第10章 捨身阻敵第359章 兵工廠見聞第67章 老鳥出手第113章 盤尼西林(3)第370章 第一場雪第102章 心中一怔第12章 留得青山第611章 燃燒吧第445章 鷹從天降(2)第391章 紅的雪(2)第232章 公園裡的戰鬥(1)第358章 啥叫糟粕啊第431章 兵臨城下(2)第11章 槍神初顯第120章 雪中送炭(2)第360章 兵工廠見聞(2)第598章 打爆731(22)第569章 互比耐心第554章 營救行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