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 大戰將始
叫天騎軍從黃土高坡的谷地裡衝出的那一刻,遊擊羅世勳震驚了。|他是萬萬沒想到,這離榆林鎮還遠着呢,叫天軍來關內的才三千多人左右,就敢分出騎軍,超遠距離進行伏擊了?
而且這來伏擊的騎軍數量,估計連一千人都沒有吧?這膽子是不是太大了?
但下一刻,他的臉色馬上變了。那叫天軍所表現出來的氣勢,那是他們一千人在向七千多敵軍發起攻擊,分明是囂張到好像他們纔是七千多。
再轉頭看看,他發現前面的流賊隊伍那長長的長蛇陣竟然一鬨而散,全都準備撒丫子跑,不管是普通流賊還是那些流賊精銳。
羅世勳很是懊惱,因爲沒有想到叫天軍會超遠距離伏擊,所以軍隊採用的是行軍隊列,根本就沒想着預防。眼下那些流賊怕是指望不上了,只有自己這邊先頂住叫天軍的第一波攻擊,那些流賊纔可能重新加入戰場。
可他剛開始下令,那叫天軍就已提到了最高速度,直衝他這邊而來。而且看樣子,好像就是直衝將旗而來的。
忽然,一聲震耳欲聾的齊聲吼叫響起:“跪地投降不殺!”哪怕是在隆隆鐵蹄聲中,一樣響亮。
明軍隊伍的軍紀,雖然比流賊隊伍要好點,可是也僅僅是好一點。在叫天軍展現出排山倒海般地攻擊氣勢時,不要說那些普通明軍士卒了,就是羅世勳的家丁隊伍,也都惶恐了,根本就執行不了羅世勳的指令。
這其實並不能全怪到明軍沒有膽量,訓練差等等方面,因爲叫天騎軍的數量雖然只有一千。可衝鋒之中仍保持箭矢陣型,顯得訓練有數,氣勢極盛。在鐵甲重騎的矛頭下。就彷彿不管是誰擋在前面,都將是紙糊的牆而已。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叫天軍騎軍那邊已經是出鞘的寶劍,盡顯鋒利蕭殺;而明軍這邊卻是慌里慌張,根本就擺不出一個陣型。任誰見了,都知道大勢已去。
羅世勳很是無奈,只能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當即一撥馬頭,揹着叫天軍的攻擊方向,使勁拍馬逃離。原本豎着的那杆“羅”字將旗。轟然而倒。
兩千明軍中,也就三百來人有坐騎,能跑得跟着跑了。只有兩條腿的,面如土色之下,也不知道是誰帶了頭,丟了兵刃跪地投降。
做出這個動作後,別地方的步卒還好,那些在原本將旗附近的跪地步卒,看着滾滾鐵騎就要衝到跟前。就算是精銳的邊軍,怕也不可能收住前衝之勢。估摸着要撞上官道上的投降步卒了。那些來不及逃遠的明軍步卒,驚恐絕望之下,唯有無奈地閉上了眼睛。
誰知。這支叫天軍精銳比他們想得還要厲害,眼見前面都是跪地投降步卒,也沒不顧不顧地衝過他們去追擊逃走的騎軍,竟然是一個弧度的路線,堪堪就在官道邊上飛馳而過。
等死的那些明軍步卒雖然照舊吃了一鼻子塵土,卻一個個軟倒在地,一臉如釋重負的樣子。
這支叫天騎軍中的重甲鐵騎慢慢地開始減速,而後面的輕騎卻一分爲二,其中一支繞過明軍隊尾。然後兩支騎軍夾着官道往流賊那邊馳去,同時還齊聲大喝道:“叫天軍優待俘虜。叫天軍優待俘虜……”
一開始觀望,想看明軍能不能對付叫天軍的流賊們。看到平時威風凜凜的羅遊擊竟然不戰而潰,讓他們大爲詫異。眼見明軍已經投降,不少流賊就想逃了。
可叫天軍的“跪地投降不殺”,還有之後傳來的“優待俘虜”的口號,或多或少地喚醒了不少人在以前聽到的傳聞。
想着要是逃的話,就算能逃走,怕也是會餓死的這種想法,讓絕大部分流賊根本沒了逃跑的心思,紛紛帶着一點忐忑的心情跪地投降了。
沒過多久,不管是流賊還是明軍,又都聚集在了官道上,依舊拿着他們原先的武器開始往前趕路。
只是和之前不同的是,隊伍兩側有叫天軍的騎軍將士押陣。同時他們中的原陝北人在宣傳叫天軍的政策,告訴他們叫天軍會如何安排他們。
其實,不管是流賊還是明軍步卒,聽到說有飯吃,除了有家人在明軍控制區的之外,其他人全都心甘情願的跟着走了。
這個吃人的世道,能有一口吃的,命都是你的了!
再說羅世勳一口氣逃出幾十裡之後,一直沒聽到身後的馬蹄聲,終於停下來歇一歇了。
他看看還跟在身邊的幾十個騎軍家丁,茫然了一陣,沒敢再停留,接着往回逃了。
第三天,三邊總督陳奇瑜這裡便接到了快馬急遞,說前鋒羅世勳所部被叫天軍在一百五十里外的地方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陳奇瑜氣得想打人,這叫天軍也太囂張了。就那麼一點人馬,竟然還分成幾支騎軍,主動來攻擊。羅世勳這邊被伏擊,已經是第三支了。
直到此時,他才明白過來。那叫天軍首領胡廣,怕是打着眼下官軍從各路匯聚,每一路的人數還不是很多,就想用質量取勝的法子。
既然如此,陳奇瑜馬上剛開始下令,讓各地的將領,帶着他們招安到的流賊向中軍靠攏,放棄到榆林城外集合的打算了。
他遙望榆林方向,銀牙暗咬,就算你叫天軍用這招讓自己這邊損失了差不多一萬五千的流賊軍,還有五千左右的官軍,可眼下本官有了防備,手中還有近八萬多的流賊軍,一萬五千多的官軍,抱成一團推進到榆林,看你還有什麼能耐施出來。
在陝北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奴酋皇太極也已領軍到達山海關了。他剛一到,便把指揮權收到手裡,一改代善的消極戰法。
先是趁着夜色的掩護,建虜主動出擊,繞過明軍的防禦,殺得那些民夫屍橫遍野,死傷極多。
而後又趁熱打鐵,趁明軍還沉浸在對轟的慣性思維下,又偷襲了幾處明軍營地,殺傷上萬明軍。
這建虜一發揮野戰特長,要是在平時,明軍肯定堅持不住,一鬨而散,能逃就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