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過年的臨近,村裡返鄉的年輕人、中年人越來越多。不管在外面是做什麼的,務工返鄉人的臉上都透着一股發財後的喜悅。
每當看到揹着大包小包回來的打工人,阿紫的母親心裡有一絲羨慕,她羨慕這些能賺錢的年輕人,這些人跟她的女兒差不多年紀,可是卻已經能貼補家用了,而她的女兒還在花錢讀書,相比之下心裡多少有點失落。
村裡那些孩子已經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從前是炫耀老公賺錢厲害,現在換作是炫耀兒女會賺錢。農村地方小,擡頭不見低頭見,阿紫的母親難免會聽到一些婦人炫耀的言語,心裡多少不是個滋味。
阿紫知道母親的心思,同樣作爲父母,別人家的孩子已經能夠用金錢來孝順父母了,而她們還什麼都做不了。
現實總是透露着許多的無奈,要想多讀書,就得多窮幾年,熬吧!熬吧!總有熬出頭的那一天。
不理這些外面的熱鬧,阿紫把自己埋進了書本里,在你力量弱小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鮮花,終究有綻放的那一天。
大年三十,跟從前一樣的鞭炮,一樣的年夜飯,年味,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淡了。童年的歡樂隨着年齡的增長在一點點減少。
像往常一樣,吃過晚飯,阿紫複習,洗漱,然後睡覺,沒有多少的不同。屋外鞭炮聲不斷,她的心情卻沒有因爲這啪啪響的鞭炮聲而激動不已,鞭炮就盡情地燃放吧,掃去過去一年的不順,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的上午,阿紫和枝枝一起出去給村裡的長輩拜年,她們來到了曾奶奶家。曾奶奶的房屋在村裡算是破舊的了,她兒子蓋了新房,已經搬走了,留下她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
曾奶奶有一個強勢的兒媳婦,是家裡的一把手,什麼事都得聽她的。曾奶奶的孫子比阿紫大兩歲,已經在省城讀大學了。
阿紫小的時候,爺爺常揹着她和枝枝兩個人在村頭轉悠,而那個時候曾奶奶也在家帶孫子,爺爺和曾奶奶經常就在一起嘮嗑,而她們三個小孩就在一邊玩。玩累了的時候曾奶奶就去拿些小零食給她們吃。
曾奶奶是一個熱心的奶奶,心地很善良,對小孩也很好。看着曾奶奶,阿紫想起了爺爺,她的好爺爺已經離去很多年了,很多年。
“ 曾奶奶,我和枝枝來看您,給您拜年。” 一進門阿紫就對着曾奶奶說。
曾奶奶快八十歲了,但是身體挺硬朗的,耳朵好使,眼睛也還能看得見。
“ 你們姐妹倆來啦,快進來坐。” 曾奶奶招呼她們進了大廳。雖然房子破舊了些,可卻也乾乾淨淨的。曾奶奶平時養些雞鴨,下的蛋就拿去換點零用,另外她的女兒嫁的不遠,時常會回來看她。
“ 你們姐妹倆長的真好,你爺爺要是在的話,肯定高興的很。你們小的時候爺爺常一個肩膀背一個,多虧了你爺爺,他很不容易啊。” 曾奶奶提起了爺爺。
阿紫的眼睛有點溼潤,每逢佳節倍思親,她有點想爺爺了。
“ 奶奶,您的胃口還好嗎?” 阿紫換了一個話題。
“ 我胃口好得很,一餐我能吃一大碗飯,幹活有力氣的,家裡洗衣服,做飯,都是我一個人弄。雞鴨下蛋了,一個人吃不完,我就拿到村頭小賣部去賣。” 說完曾奶奶進了裡屋拿了一籃筐雞蛋出來了。
“ 這些都是我攢的蛋,你們看,個個都挺大的。” 說起這些曾奶奶無比的自豪,估計平時很少有小輩來看望她。
曾奶奶辛苦了一輩子,拉扯大一雙兒女,過了花甲之年,原本以爲可以輕鬆一些了,誰知道老伴不幸得病走了。好在曾奶奶天性樂觀,平常除了照顧家裡的雞鴨,她就去女兒家幫幫忙,有時也和村裡的老太太一起嘮嘮嗑。
“ 曾奶奶,華叔和張嬸呢?” 阿紫說的是曾奶奶的兒子和媳婦。
“ 他們吃過早飯去廟裡了,每年的正月初一都去廟裡求籤拜拜。你華叔平常都聽媳婦的,不過他還算孝順,年三十都來我這一起吃年夜飯,這個規矩這些年沒有變過。能記着陪我老太婆一起吃年夜飯,我也就知足啦。我是土埋半截的人了,不奢望太多,兒孫們有一份孝心就夠啦!”
“ 你們倆很少回來,中午別走了,就在我這吃飯啊!我去做飯。” 說完曾奶奶去了廚房。
阿紫和枝枝確實回來的少,爲了不讓曾奶奶傷心,她們姐妹倆留下來吃中飯。曾奶奶家的廚房是老式土竈臺,一口鍋燒飯,一口鍋炒菜。
枝枝在竈下生火,阿紫幫着奶奶洗菜,奶奶麻溜地切菜。自始至終奶奶的臉上都掛着笑容。人老了,一個人住很冷清,難得家裡來人,曾奶奶特別的開心。
吃飯的時候奶奶不停地給她們倆夾菜,一定要她們倆多吃菜。阿紫從小就沒有奶奶,她沒有感受過自家親奶奶的疼愛,在曾奶奶這體驗了一把,有個奶奶疼愛真是不錯。
看着滿臉皺紋的曾奶奶,阿紫只想一個勁地大口吃菜,以此來表示飯菜很美味。吃完飯,阿紫搶着要幫奶奶洗碗,曾奶奶硬是不讓,她說你們是客人,怎麼能讓你們洗碗,那人家不要笑話我這個老太婆了。
阿紫沒再堅持,等奶奶收拾好碗筷,她們又坐了一小會,臨走前奶奶還塞了一把零食放到她們的口袋裡。真是個好奶奶,希望您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