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五 治蝗(上)

孔子是個很聰明的人。

從他的各種言行舉止上來看,他都不是那副畫上那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家,和顏悅色的對你闡述人生的道理。

種種記載中都能表現出孔子十分睿智的一面,他十分聰明,洞悉人性,對很多事情的觀察都非常徹底,一眼看穿本質。

比如魯國發布從別國救回本國流落在外爲奴的人就可以去官府領取花費出去的錢財的政令,孔子的弟子救回一個魯國人之後卻不去領取錢財,洋洋得意的到孔子面前炫耀。

結果孔子大怒。

你以爲人人都和你一樣有錢而且喜歡沽名釣譽?他們都很在意自己的利益的!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願意做?

你不拿錢,人家都誇讚你,以後有人拿錢別人都會指責他,慢慢的,還有人願意救回流落在外的本國人嗎?

孔子的睿智和洞悉人性可見一斑。

話又說回來,孔子要是不聰明不睿智,能在那個大爭之世創立儒家嗎?

對鬼神迷信,他搞不好就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看到民衆在天災人禍面前只知道祈禱卻不知道找尋可靠的辦法,只知道被動的祈求卻不知道主動尋求解決的辦法,所以才深有感嘆。

只是限於那個時代,孔子雖然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要以自己的主觀信念爲主,不讓鬼神支配,卻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天人感應學說從先秦時代就開始產生,孔子也相對認同。

然後董仲舒出於政治目的將之發揚光大了。

這些雜七雜八的思想和鬼神的崇拜也是蕭如薰即將推行的很多政策的最大障礙物,華夏若要走向新生,就必須要破除鬼神的迷信與崇拜。

百姓們必須要知道一切都是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和牛鬼蛇神沒有半毛錢關係,一直以來他們在抗爭的是氣候變遷引發的氣象災害,是自然,而非人爲作惡引發的天罰,牛鬼蛇神根本不存在。

這些思想遺毒深遠,必須予以破除,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雙手雙腿比任何牛鬼蛇神都可靠。

因爲消滅不了蝗蟲,所以居然建寺廟祭祀『蝗神』,試圖感動蝗神,不要讓它來吃莊稼。

可笑,可悲。

解決不了什麼就把對方封神祭祀,從來不身體力行尋找解決方案,一味的求神拜佛,這就是惡果。

也是破除這等迷信的重要性之所在。

蝗蟲是歷朝歷代都非常頭疼的問題,怎麼治理也治理不好,所以才逼着老百姓建廟祭祀求上天保佑。

但是歷朝歷代也不是束手就擒,也不是不找其他的辦法來對付蝗蟲,只知道祭祀。

漢代開始就官府出錢收購蝗蟲讓民衆組織撲打的情況,到了唐朝唐太宗親自帶頭吃蝗蟲,帶動了民間吃蝗蟲的習俗,人們發掘出了蝗蟲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竭盡全力的對抗蝗蟲,但是依然無法解決。

別說古代了,到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也依然沒有什麼好辦法根除蝗蟲,因爲他們的繁殖能力太強了。

不過雖然無法根除蝗蟲,但是通過種種手段治理蝗蟲,從而減少蝗災發生的頻率和次數這種事情還是能辦到的。

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總結出一份可靠的治蝗攻略,沒有人將這些方法教會百姓,一旦蝗災發生,百姓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蝗蟲肆虐。

有人天真的以爲吃蝗蟲可以根除蝗蟲災害還能讓災民吃飽,從而解決蝗蟲的問題,這麼簡單的事情要是可以成立的話唐太宗以後就不該有蝗災了。

蝗蟲啃食莊稼和各種作物的速度太快了,一地僅僅停留一兩天就能吃掉所有的可以吃的植物,然後立刻騰空而起轉戰下一個地區,一兩天的時間夠人們捕殺多少蝗蟲呢?

糧食被吃光之後捕殺的蝗蟲夠那麼多農民吃幾天?能吃到下一茬作物長成嗎?

蝗蟲高蛋白不假,營養豐富也不假,但是熱量低,消化快,根本不夠災民們吃幾天的,就沒有了,接下來災民們面對滿地狼藉又能怎麼辦呢?

所以若要對付蝗災,花錢購買蝗蟲和發動民衆吃蝗蟲都屬於馬後炮的行爲,實際上並不屬於防治,只是挽救而已,而且挽救的還十分有限,若要治蝗,需要從根源入手。

古人也不是傻子,雖然受到天人感應思想的鉗制,但是也並非全部都是坐以待斃,唐宋印刷技術發展以來,留存於紙面上的治蝗技巧非常之多,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治蝗方略古籍上都有記載。

但是一來國家動員力不夠,官員執行力不夠,百姓理解不深,難以形成足夠的治蝗力量,難以對蝗蟲生長區進行徹底的掃蕩以防止蝗蟲災害。

所以每當蝗蟲長出翅膀開始肆虐的時候,人們只能坐以待斃,看着那鋪天蓋地的蝗蟲吃光自己的莊稼,除了拜佛和流淚,什麼也做不到,然後一批一批的餓死。

蕭如薰在派人做氣候變動考察的同時,也派了相當一批幹練的年輕官員從庫房裡調出歷年來治蝗的書籍,從中找到治理蝗蟲的方法,並且蒐集蝗蟲發生的規律和主要發生地,以及主要肆虐地點。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治蝗小組總結出了蝗災易發生的地點、時間和規律。

他們總結出,蝗災往往大規模爆發於大旱之後,爆發點多在黃河中下游區域,遠多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爆發數,爆發時間一般在五月至八月最猖獗,也就是夏秋之間。

夏蝗以農曆五月中至六月上旬最盛,秋蝗以農曆八月上中旬爲最盛,農曆六七月是夏秋蝗災併發的時期,它們很精明,在作物長勢最茂盛和快要豐收的時候誕生,將百姓一年的心血和口糧吃得乾乾淨淨,揚長而去。

蝗蟲吃的不是農作物,吃的是人。

治蝗小組進一步總結出,蝗災的分佈以黃河下游爲最多,尤其是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華中以南,蝗災漸少,到了東南沿海,幾乎沒有。

古籍上記載旱極而蝗,治蝗小組因而認爲蝗蟲需要在比較乾旱的環境下生長成災,雨量充沛氣候溼潤的地方反而不適合蝗蟲的生長,所以黃河流域每次乾旱之後屢遭蝗災。

古籍上還記載蝗蟲在土壤裡由幼蟲生長爲蝻,又從蝻變爲蝗,所以治蝗小組認爲蝗蟲應當是把蟲卵產在土壤裡生長,喜歡乾旱,冬春不長夏秋長,所以性喜溫暖。

換言之,一旦某一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旱災,那麼第二年很有可能會出現蝗災,蝗蟲會在那裡生長,長成之後率先吃掉那裡的莊稼,然後轉戰各地。

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四百零八 條件(上)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覺得有些委屈一千三百六十二 終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對這些豺狼虎豹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四十三 地道挖成七百七十四 兵變十四 武官的困境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十一 何樂而不爲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九百四十八 蕭季馨,我就先走一步了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六百三十八 三絕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八百八十七 恨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四 進入角色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六百五十四 就是現在!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關於結尾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八百四十二 兩個人的行動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七百一十七 小心與囂張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八百九十五 僵局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
一百五十三 德川家康的時機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頓惠民藥局一千二百五十三 怠政?五百六十九 向死而生(上)四百三十四 喪心病狂(下)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七百九十一 再遇陳龍正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七百二十七 勳貴的擔憂(上)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二百八十九 團聚難四百零八 條件(上)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覺得有些委屈一千三百六十二 終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對這些豺狼虎豹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四十三 地道挖成七百七十四 兵變十四 武官的困境一千二百九十一 李昖的今天,朕的明天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二百一十七 明軍總攻一千二百五十六 馬球大賽十一 何樂而不爲一百四十七 朱翊鈞召見羣臣八百七十二 白桿兵的特殊任務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五十二 強龍不壓地頭蛇一千三百六十一 蕭如薰的託付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軍的蛻變五百二十六 旁觀者眼中所見之物三百二十八 利瑪竇傳教一百八十七 豐臣秀吉的疑心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屬國動向(下)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九百四十八 蕭季馨,我就先走一步了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一千二百五十八 名存實亡的暹羅(下)七百八十四 我可憐的孫孫喲三百五十三 劇烈的碰撞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六百九十八 孫承宗的報國志九百二十五 你是大明的將軍?一千二百八十二 陸海之爭(上)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六百三十八 三絕七百九十八 總動員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五百一十三 督戰與逃兵六百八十四 好男兒(下)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一千二百零六 暹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擊四百六十三 向馬尼拉進軍八百八十七 恨七百四十二 事關生死的大事四 進入角色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四百七十三 戰爭一觸即發六百五十四 就是現在!八百零七 目標,會師南京!五百零一 爲難的王世揚關於結尾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千一百五十四 喂不熟的白眼狼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九百六十四 爲你們準備的賞賜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三百一十九 挖角計劃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一百九十一 他們註定得不到答案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二百二十一 爭分奪秒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五十六 蕭如薰縱論朝戰(上)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一千一百七十五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五百一十九 李成樑的政治失誤五百七十三 楊俊民的處境非常艱難一千三百七十六 羣臣始終沒有看穿過皇帝哪怕一次九百五十五 麻貴做出了選擇四百七十二 猜忌(下)八百四十二 兩個人的行動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二百零九 被驚醒的人們七百一十七 小心與囂張三百二十四 鄭和的遺產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八百九十五 僵局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