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銀行

“陛下要給黃立指明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不僅李宇生,劉柄中、劉芫芷、王中桂都是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朱由檢,也許朱由檢的奇思妙想,對他們有借鑑作用也說不定。

“銀行,不知你們行商海外,有沒有聽說過?”朱由檢不知道海外的狀況,他只是憑着後世的經驗,準備在大明建立商業銀行。

“銀行?”幾人面面相覷,實在是一頭霧水,劉芫芷輕蹙眉頭,顯出數道曲折的皺痕,沉思片刻,到底還是搖搖頭。

朱由檢待衆人回過神來,這才輕咳一聲,“銀行相當於大明的錢莊,也就是老百姓存銀子的地方。”

“錢莊?”李宇生一片驚愕,“陛下,黃立原來開的就是錢莊,只是……只是這錢莊的利潤,實在太微薄了。”

好奇的小女孩劉芫芷更是直勾勾地盯着朱由檢,一副小紅帽被大灰狼欺騙的感覺。

“利潤微薄,那是他沒有上規模,管理也不太規範,就像朕剛纔所說紡織廠那樣,而且,他還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朱由檢掃視了衆人一眼,直接忽視了劉芫芷的眼神,“你們都是從商多年,應該知道錢莊的收入來源吧?”

“錢莊的收入,自然是來自百姓的存銀與商戶借貸的利率差。”劉芫芷不待不待李宇生插言,搶着回答道,她還挑釁似的看着朱由檢,可能認爲這個問題太小兒科了。

“看來劉小姐對錢莊也不陌生,實在是一把理財的好手,”朱由檢回以挑釁,“眼下錢莊進入微利時代,劉小姐知道怎麼增加錢莊的收入嗎?”

“這……”劉芫芷避開朱由檢逼人的目光,但她沒有認輸,“當然是增加存銀的數量,然後將銀子借貸出去。”

“可劉小姐知道怎樣才能增加存銀的數量,又怎樣才能將貸款放出去?”朱由檢見劉芫芷已經有些窘迫,遂移開目光,“黃立經營錢莊多年,常用的方法,恐怕他已經試過了。”

“這……那陛下知道嗎?”劉芫芷反問一句。

“當然,朕就是在指導黃立,”朱由檢悠悠地補了句:“雖然他本人不在這兒。”

不僅劉芫芷,其他三人也是覺得天方夜譚,經營錢莊多年的黃立都是山窮水盡了,難道朱由檢能另劈蹊徑?“陛下,難道真有讓錢莊起死回生的法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由檢也不管是誰在發問,“很多時候,商機並不在商業活動中。”

“……”

“錢莊,奧,將來叫銀行,首先得有存款,沒有存款,一切免談,”朱由檢笑對劉芫芷,發現劉芫芷正不斷點着小腦袋,“現在大明的百姓、官員,甚至商戶自己,都是將銀子存在家裡,如何將這部分銀子吸引到銀行,纔是當務之急。”

“陛下,民女有些明白了,要吸引銀子,必須增加利率,”劉芫芷一陣欣喜,但隨後又搖了搖頭,充滿渴望地看着朱由檢,“可是利率升高,銀行的利潤就會進一步

降低。”

“所以,接下來就是將銀子放出去的問題,”朱由檢掃視了四人,“兩位東主,兩位公子可知,大明正在鼓勵工商業的發展?”

“啊,陛下,民女明白了,”劉芫芷驚叫一聲,引得她爹一陣白眼,“朝廷鼓勵工商業,必然會出現更多的工商戶,他們需要向銀行借貸銀子?”

“劉小姐說得不錯,還有一層,”朱由檢覺得劉芫芷能想到這一層已經很不錯了,“朕剛纔說過,爲了降低產品的成本,擴大規模勢在必行,所以,爲了利潤,將來的工商戶也會向銀行借貸,緩慢發展、逐步積累的方式,將越來越少。”

“……”

“也許銀行在百姓存銀與商戶借貸之間的利率差會縮小,但只要存銀與借貸的數額大幅增加,實際利潤還是會增加的。”

“陛下,那銀行與錢莊之間,爲了爭奪銀兩,不是陷入惡性競爭了嗎?”李宇生最爲關心銀行的發展,畢竟黃立是他推薦的。

“所以朕纔要成立銀行,以便與錢莊區別,”朱由檢只能說個大致的方略,“將來朝廷會成立大明銀行,大明銀行不辦理具體的業務,只是專門監管各個商業銀行,百姓存銀與銀行借貸,都會有固定的利率,任何人不得變更,只有大明銀行根據市場需求,不定期浮動利率。”

“陛下,既然所有銀行的利率一樣,那銀行吸引存銀就有些困難了。”按照劉炳坤的理解,銀行基本上是按照地域來爭取客戶。

“暫時可能是這樣,但隨着銀行逐漸增多,就需要用誠信來吸引百姓存銀了。”朱由檢認爲,說到底,銀行只有誠實信用,才能吸引到 足夠的存銀。

“陛下,那錢莊怎麼辦?他們還可以繼續存在嗎?”李宇生的意思,錢莊與銀行,只是名稱上的區別。

“錢莊暫時還會存在,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要麼轉爲銀行,要麼退出這個行當,”朱由檢簡要解釋兩者的區別:“百姓存銀,當然找信用度高的,銀行在朝廷的監管之下,不但經營規範,而且資金充足,擠兌、倒閉的風險會小許多。”

“民女明白了!”劉芫芷不斷點頭,連頭頂上包裹的青色頭巾都出現了鬆動,既然朱由檢已經知道她的身份,她乾脆除去頭巾,露出裡面光亮平整的青絲。

“你還沒有完全明白,”朱由檢微微一笑,“任何時代的商業活動,都與朝廷的政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

“工商戶即將大量借貸,就與朝廷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有關,”朱由檢先列出活生生的例子,“其實,朝廷即將又一項大的改革,就是部分恢復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陛下是說,所有的賦稅都折成銀兩?”李宇生輕聲問道,其實一條鞭法對他這名海商來說,並沒有多少直接的關係,他更關心的是隱藏在背後的改革動向。

“將來的賦稅,除了糧食,就是銀兩,大量的實物徵上來,放在府庫裡爛掉了,

實在可惜,”朱由檢不打算詳細講解一條鞭法的問題,“你們從中看出商機了嗎?”

“難道這些銀兩都要歸入銀行?”劉芫芷還是最先反應過來。

“對,各個府縣上交的賦稅,先通過銀行集中到首府,再解押至京師,這些工作都需要銀行來完成。”朱由校這次拋出了一個太大的餡餅。

“可是……”劉芫芷小聲嘟嚕着。

“劉小姐的意思,可是銀行要承擔巨大的風險?”朱由檢哈哈一笑,“有風險纔有利潤,朝廷也不是讓銀行白乾活,稅務部會根據銀兩的數量,支付一定的佣金,對稅務部來說,這也不是損失,本來朝廷有專人將各地的賦稅押解至京,也是要付出成本的,現在不但節約一些成本,而且還可以節約人事。”

“陛下,朝廷的賦稅全部納入銀行,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款項呀!”李宇生有些擔心,數千萬銀子,一旦出現紕漏,抄家滅族都有可能。

“怎麼樣,那個黃立能吃得下這些銀子嗎?”朱由檢心說,剛纔還擔心沒有銀子,現在銀子多了,你可別裝孬。

“陛下……”李宇生猶猶豫豫,“這個……黃立應該沒有這麼大的胃口。”

“朕也知道黃立沒有這麼大的胃口,”朱由檢像是早就猜透了李宇生的心思,“所以朕打算在北京、南京、廣州成立三家大型銀行,分別代理五省的賦稅,如果黃立的胃口不夠,朕將在昆明或者成都另外成立一家銀行,分擔南五省的賦稅。”

“這……陛下,北京、南京的銀行,有着落了嗎?”李宇生一時不敢做主,他要先看看其他人,畢竟這是一筆龐大的資金。

“不瞞各位,北京的銀行,朕打算利用朕的私產,成立一家大型銀行,今天朕是第一次謀劃,所以南京銀行暫時黑未定人選,”朱由檢看向劉柄中,“劉東主是江南省人,如果遇上合適的人選,不妨推薦給朕。”

“是,陛下。”劉柄中立即答應一聲。

“陛下,因爲牽涉的資金太大,草民一時不敢爲黃立做主,”李宇生雖然被朱由檢說得心潮澎湃,加上朱由檢私人都成立銀行,以朱由檢的眼光,利潤應該不會太低,但牽涉到黃立的所有身家,風險太大,他必須小心從事,“草民回到廣州後,讓黃立立即做出抉擇,立即回覆陛下。”

“好,好,李東主不用太過勉強,”朱由檢仰身靠在龍椅上,“其實各地的稅銀,並非一次上交,銀行可以分批押解赴京,風險不是想想的那麼大。”

“啊……”李宇生明白了,原來風險是可以這樣規避的,如果一次押解五十萬銀子赴京,即使被強人打劫,損失的只是五十萬兩,不至於賠得傾家蕩產,“陛下,草民估計黃立會……”

“哈哈,李東主不用過早決定,現在不急,”朱由檢的目光又飄向劉芫芷,“你們知道朕爲什麼要讓銀行準備百萬兩現銀嗎?”

(本章完)

第221章 可恨的遊牧民族第425章 第一份盟約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454章 爭相入漢籍第206章 河邊露營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70章 大婚 (求收藏)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360章 鄧普克失蹤了第348章 被明軍嚇死的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359章 西夷聯合艦隊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63章 不醉不歸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399章 做漢人,真好!第84章 王佐掛的腦袋第12章 瓶頸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2章 霧靈山奇遇第440章 又見東籲軍第20章 火器局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93章 兩路使者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385章 西洋諸國第398章 密旨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157章 老辣的孫承宗第46章 回京覆命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495章 蘭竹體制(五)第431章 暗度陳倉第415章 死不瞑目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74章 臨時朝會第274章一切都是熟悉的第238章 水淹騎兵第14章 拋射第488章 再見鄭芝龍第50章 宮女周玉鳳第179章 皇太極的夢第31章 釋放柔情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397章 阿瓦的東大門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165章 他這是要和我拼命第267章 那達慕上的頭魁第302章 兵進大西南第371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一)第358章 魚餌第144章 日月軍旗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46章 回京覆命第161章 爭鋒相對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304章 複雜的宗教和地方政權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311章 種族爭鬥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77章 借個膽子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407章 漢人敢死隊第106章 渭河大橋第87章 以茶代酒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132章 駿馬揚蹄山海關第17章 兩大高手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425章 第一份盟約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323章 走婚制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
第221章 可恨的遊牧民族第425章 第一份盟約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454章 爭相入漢籍第206章 河邊露營第175章 史可法與李鴻基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70章 大婚 (求收藏)第142章 北城門的變故第360章 鄧普克失蹤了第348章 被明軍嚇死的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359章 西夷聯合艦隊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334章 第一次被封駁第289章二十文小費第63章 不醉不歸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399章 做漢人,真好!第84章 王佐掛的腦袋第12章 瓶頸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2章 霧靈山奇遇第440章 又見東籲軍第20章 火器局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268章 百里相迎第243章 偷襲盛京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93章 兩路使者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385章 西洋諸國第398章 密旨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157章 老辣的孫承宗第46章 回京覆命第127章 兩千七百多萬兩第53章 大明的未來(一)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495章 蘭竹體制(五)第431章 暗度陳倉第415章 死不瞑目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74章 臨時朝會第274章一切都是熟悉的第238章 水淹騎兵第14章 拋射第488章 再見鄭芝龍第50章 宮女周玉鳳第179章 皇太極的夢第31章 釋放柔情第244章 飛向城頭的開花彈第113章 几筵殿守靈第397章 阿瓦的東大門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165章 他這是要和我拼命第267章 那達慕上的頭魁第302章 兵進大西南第371章 童男童女的傳說(一)第358章 魚餌第144章 日月軍旗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46章 回京覆命第161章 爭鋒相對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408章 相信的理由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304章 複雜的宗教和地方政權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311章 種族爭鬥第424章 國師的擔憂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77章 借個膽子第330章 文字改革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407章 漢人敢死隊第106章 渭河大橋第87章 以茶代酒第213章 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132章 駿馬揚蹄山海關第17章 兩大高手第430章 麻六甲水道第425章 第一份盟約第168章 城頭喋血第323章 走婚制第198章 看不透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