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孫傳庭的使者

初冬的陝西,低沉的烏雲遮住衰弱的陽光,天空顯得有些陰暗。樹上的葉片已經由淡黃變成枯黃,再也無力對抗來自蒙古大戈壁的寒風。其實,陝西比京師更靠近南方,但陝西卻比京師更冷。因爲缺少雨水和大河,空氣的溼度很低,乾燥,在一定程度上擴張了寒意,也削弱業人們抵抗寒冷的意志。雖然還沒有下雪,溫度已經和冬天差不多,除非必須工作,行人已經很少在戶外活動。

在延綏山谷中的水泥廠內,工人們卻忙得滿頭大汗,裝料,添炭,燒火,出料,攪拌,冷卻,封存……巨大的煅燒爐裡,炭火晝夜不熄。在廠內,工人們感覺比家裡的火炕還要暖和。加上忙碌的緣故,誰也沒有意識到冬天已經逐漸降臨。

因爲天氣轉冷,水泥路的修建進展緩慢,主要是前期的壓路和填埋石子。但朱由檢明白,一旦開春,溫度升高,水泥的需求量將急劇上升。因此,整個冬季,水泥廠都不會停產,而是將生產的水泥儲存起來,或者運往各個修路地點,待開春之後,再大規模修路。

朱由檢手中有大量的匪兵戰俘,現在不缺人手,只需要天氣的配合。

一切都是爲了發展。

快速的發展。

超常的發展。

經過朱由檢和孫傳庭的商量,山西將出現兩個經濟中心,一個是北方的延綏府,也就是高迎祥擔任知府的地方。這裡以生產石灰、水泥、煤炭、陶瓷等爲主,形成礦業城市;另一個是陝西的首府西安,以生產布匹、服裝、印染、釀酒、米醋等爲主,同時興辦商業中心,形成綜合性的城市,力求早日恢復漢唐時代的雄風。

因爲所有的工商業都要按照農業的標準納稅,所以孫傳庭開始組織人手製定大明的第一部有關工商的律令——《工商律》。

按照朱由檢的意思,《工商律》將來會在大明推廣,《工商律》應該由戶部或者工部制定。不過戶部和工部遠在京師,對陝西的具體情況不瞭解,制定的法律未必適應陝西的具體情況。如果派人來陝西調研,一來一去,半個月就沒了。所以先由陝西制定,再讓戶部和工部審覈,如果審覈通過,就在陝西開始試行,將來有可能在全國推廣,也就是說,陝西在全國率先試點。

岐山金礦、郿山銅礦、南鄭鐵礦,已經將來可能發現的新的礦廠,因爲生產的都是貴重金屬,按照大明的法律,礦廠必須由官府主管。

私人可以投資,出資多的也可以參與管理,但所得的金屬必須按市場的價格賣給國家,所得的盈利,除比照農業稅十五稅一的標準納稅外,其餘的利潤,五成上交省府,另外五成由投資人按照出自比例分成。

這看起來私人的盈利好像不高,實際上礦業的利潤非常大,私人的分成還是很可觀的,那些不參與管理的散戶,基本上就是坐地分成,比放高利貸實惠多了,也安全多了。

西安府的工廠雨後春筍樣一個個拔地而起,這主要是來自各地的商人們開辦的。大明時代的技術還是比較原始,百姓稍經培訓,就可以成爲合格的工人。

而在延綏,朱由檢也沒有閒着,他現在就像是騎在脫繮的野馬身上,註定過不了閒逸的生活。

朱由檢現在已經不差錢了。

水泥是朱由檢的基本收入。京師到山海關的第一大道早就全面完工,燕山一帶的水泥廠開始向京師附近的大戶出售水泥;河南省洛陽府,福王朱常

洵開始修建跨府水泥大道。

玻璃廠已經生產出正品,在大明,玻璃可是有價無市,除了朱由檢的廠子,只有南洋有少量的輸入。一尺見方的玻璃,就可以賣出十兩銀子。光玻璃一項,每月就可以給朱由檢帶來五萬兩銀子的收入。

富裕起來的朱由檢,開始思考新的收入方式。在後世,他是化工專業出身,如果不能充分發掘專業所長,他感覺都對不住這穿越的身份。

朱由檢在房間踱來踱去,他在尋找一種穩賺不賠的行當,就像水泥和玻璃。像紅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行當,朱由檢實不屑去做,他當時只是爲了加快軍校的建設速度,軍校建設完工之後,朱由檢就將紅磚廠盤點出去。

不知不覺踱出院外,一名路過的親兵正用嶄新的木盆端着一盆衣服,見到朱由檢,他彎腰行禮:“見過殿下。”

朱由檢覺得親兵有些面熟,卻叫不出他的名字,爲了掩蓋自己和親兵的距離,他裝出很熟悉的樣子,“奧,你在做什麼?”

“回殿下,我剛洗的衣服,準備去晾曬。”親兵果然上當,以爲朱由檢對他很熟。

“晾曬?這衣服洗過了嗎?”朱由檢隨意在木盆內眇了一眼。

“回殿下,洗過了。”親兵也下意識看了衣服一眼,羞紅着臉:“天冷,衣服好長時間沒洗,現在都洗不乾淨了。”

洗不乾淨?朱由檢一頓,一道靈光從腳底直衝腦門,“你不用晾曬衣服了,立即上街,買十斤豬油和十斤食鹽回來,要快。”

朱由檢想到了肥皂,這可是好東西,家家戶戶都要用到,使用的人羣十分廣泛,重量又輕,適合遠距離運輸,銷往全國。

大明百姓洗衣服,主要使用皁樹上結出的皁角,甚至直接用手搓揉,如果肥皂能大規模生產,價格就會降低。既有利於肥皂工業的發展,又爲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

朱由檢指導親兵將食鹽溶解在大半盆清水中,期間不斷攪拌,直至食鹽不能溶解爲止,製成飽和食鹽水。

“殿下,這是做什麼呀?這麼多鹽都倒入水中,做成的湯也不能吃呀?”

“做湯?你想得美。”朱由檢哭笑不得,這些士兵都沒什麼文化,只能打打下手,“將這鹽水倒入大鍋內,再將豬油切成細片,放入鍋中。”

“殿下,榨油不用放水的,”那名親兵遲疑了一下,“我小時候看過媽媽榨油,直接將豬油放到鍋中,下面生上火加熱就行。”

那你媽媽有沒有叫你怎麼做肥皂?朱由檢忍住笑,“別廢話,照做就是。”

親兵很快切好豬油,按照朱由檢的要求倒入大鍋中,和鹽水充分混合,“殿下,現在生火嗎?”

“等等,嗯……取四個棉布口袋,裝上草木灰。”

這時候,聚集的士兵越來越多,連王慕九都被朱由檢的怪招吸引了。

草木灰不難找,廚房到處都是。早有士兵裝好四個口袋。

“將口袋也扔進鍋內……扔呀,你看着我幹啥?”

“殿下,這豬油弄髒了,還怎麼吃呀?”那名親兵鼓起勇氣,現在還沒有加熱,豬油上還沒有沾到多少草木灰,取出布袋還來得及。

“吃,吃你個大頭鬼。”朱由檢覺得自己看了一出周星馳的喜劇,“先用大火將水燒開,再改用小火煮烤,使鍋內保持沸騰狀態。”

朱由檢擔心新兵破壞自己的肥皂大業,直等到鍋內

的食鹽水完全沸騰了。

“就這樣一直煮下去,當鍋內出現淡黃色固體,再來告訴我。”

直到傍晚,親兵才興沖沖地跑來:“殿下,殿下,鍋中出現淡黃色的東西了。”

朱由檢衝出書房,越過親兵,一路小跑着直奔廚房。

果然在鍋中看到一些漂浮着的淡黃色、鬆軟的固體。

成功了!朱由檢抑制住心中的興奮,“繼續燒,繼續攪拌,不要熄火。”

天快擦黑的時候,淡黃色固體逐漸老化,水面滿是上下跳竄的黃色。朱由檢才命令親兵停火,撈出黃色固體,等待風乾。

爲了防止凍壞,肥皂被帶到炭火房中。

第二天早晨,肥皂上已經看不到滴水,但用手摸上去,還是很軟。朱由檢將肥皂放在一個無底無蓋的木盒中,上面放壓上一塊巨大的石頭,整整壓了一天一夜,這才取出成型的肥皂。

“殿下,這是什麼呀?怎麼有股難聞的味道?”親兵看着朱由檢將這黃色的物體當成寶貝似的,很是不解。

“哈哈,這可是好東西。雖然難聞點,卻能賺大量的銀子。”肥皂已經成型,朱由檢興奮得要去咬上幾口,如果不是氣味難聞的話。

只要再做幾次試驗,提高肥皂的產出量,尋找到原料的最佳比例,肥皂就可以投產了。

“殿下,這到底是什麼呀?這麼神。”親兵的眼中已經開始放出攫取的光,好像這不是黃色的肥皂,而是黃色的金子。

“將你的髒衣服找一件來,越髒越好。”朱由檢沒有回答親兵的問題,他要試驗肥皂的功效。肥皂是造出來了,如果沒有去污功能,那就是白忙活了。

親兵很快取來一件滿是污垢的內衣,按照朱由檢的指導,將衣服放到清水中浸透,再抹上肥皂,搓揉起來。

泡沫氣球一樣迅速在水盆中升起,隔着空氣熨得朱由檢的每個毛孔都十分舒暢。如果是股市出現這麼多的泡沫,怕是嚇倒一大片衆生,現在,朱由檢卻滿懷期待。

“殿下,這衣服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泡沫?”親兵還擔心這泡沫會不會毀了他的衣服。

“別廢話,多搓幾次,再洗掉泡沫。”

親兵們對朱由檢已經習慣盲從了,既然朱由檢發話,他只有照做的份。

等到用清水洗去泡沫,親兵的嘴都咧得像滿桂了:“殿下,神了,這衣服乾淨得就像是新的。”

“這麼髒的衣服都能洗乾淨,你說,肥皂是不是寶貝?”看到乾淨的衣服,朱由檢的心臟才正式下落回到胸腔。

“殿下,你說這是肥皂?衣服就是他洗乾淨的?”親兵的眼中已經是金銀滾滾而來,“整個大明的人都要用它來洗衣服,那殿下不是要發財啦?”

“發財少不了你一份。”朱由檢拍拍他的肩膀,“現在將肥皂收藏好,暫時不要泄露出去。”

肥皂算是造出來了,朱由檢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他一邊哼着《時間煮雨》,一邊漫無目的地獨自走在寒風中,希望這寒風冷卻一下興奮的大腦,否則,今夜可能無眠。

“殿下,孫大人派人求見。”親兵的報告,打斷了朱由檢的愜意。

“孫大人?人在哪兒?”朱由檢皺了皺眉頭,這寒冷的天,孫大人找我幹什麼?

“回殿下,人就在外面,是一個小廝,後面跟着一頂轎子。”親兵用手一指府第門口。

(本章完)

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493章 蘭竹體制(三)第482章 下南洋第28章 籌建軍校第450章 婆羅洲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216章 別了,朵顏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428章 像塞子一樣塞住第209章 五千匹戰馬做嫁妝第230章 狡猾的漢人第105章 守歲第355章 誰當權都欺負大明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476章 可愛的小蓮第32章 火速歸營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356章 羽化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第203章 一舉兩得第499章 自己派出刺客第178章 第一漢奸第405章 “萬人敵”空降東籲大營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191章 皇太極的使者第211章 第一個朵顏部落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173章 虎踞炮第231章 大禮還是陷阱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23章 閱兵第472章 新政第31章 釋放柔情第30章 第一大道第159章 第一個攀上錦州城頭第23章 閱兵第271章 迷濛的浴室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13章 箭技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118章 軍隊改革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56章 大明的未來(四)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326章 爲明軍做嫁衣第224章 多爾袞大驚失色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391章 除夕之夜第74章 臨時朝會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第80章 關中平原 (求收藏 求紅票)第434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誰當權都欺負大明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364章 將軍,起火了第427章 斯佩克斯的善意第360章 鄧普克失蹤了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75章 與民爭利第137章 山坳裡的村落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46章 回京覆命第261章 五年過渡期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380章 普蒂的重任第328章 南海艦隊第458章 天大的利潤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80章 關中平原 (求收藏 求紅票)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120章 東林黨四巨頭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363章 參謀李通第288章 兩人一百文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502章 海商巴蒙德第290章 伊人客棧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186章 奇特的排雷法
第223章 俞沖霄的憤怒第493章 蘭竹體制(三)第482章 下南洋第28章 籌建軍校第450章 婆羅洲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216章 別了,朵顏第443章 四塊爭議的土地第474章 劉宅的僕丁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403章 東籲的象兵第278章 第一次爭執第428章 像塞子一樣塞住第209章 五千匹戰馬做嫁妝第230章 狡猾的漢人第105章 守歲第355章 誰當權都欺負大明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332章 佈局南洋第476章 可愛的小蓮第32章 火速歸營第204章 在科爾沁草原縱馬第356章 羽化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433章 自相殘殺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第203章 一舉兩得第499章 自己派出刺客第178章 第一漢奸第405章 “萬人敵”空降東籲大營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191章 皇太極的使者第211章 第一個朵顏部落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349 百倍、千倍地討還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173章 虎踞炮第231章 大禮還是陷阱第143章 咽不下這口氣第88章 高迎祥斷指明志第119章 施政第一刀第23章 閱兵第472章 新政第31章 釋放柔情第30章 第一大道第159章 第一個攀上錦州城頭第23章 閱兵第271章 迷濛的浴室第172章 甕中之鱉的煩惱第13章 箭技第379章 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第118章 軍隊改革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56章 大明的未來(四)第293章 兩個大國的碰撞第326章 爲明軍做嫁衣第224章 多爾袞大驚失色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391章 除夕之夜第74章 臨時朝會第124章 王永光的奏章第283章 要掙錢,找工商業第80章 關中平原 (求收藏 求紅票)第434章 進退兩難第355章 誰當權都欺負大明第188章 兵臨城下第364章 將軍,起火了第427章 斯佩克斯的善意第360章 鄧普克失蹤了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184章 該回來的士兵已經回來了第75章 與民爭利第137章 山坳裡的村落第131章 荒淫無恥的皇帝第141章 漢軍反水第93章 胡心雪的牽掛第417章 葡萄牙帶來的壓力第46章 回京覆命第261章 五年過渡期第303章 武裝漢人第94章 交通閉塞的延綏第380章 普蒂的重任第328章 南海艦隊第458章 天大的利潤第133章 人慘叫馬嘶鳴第80章 關中平原 (求收藏 求紅票)第370章 徐福東渡第120章 東林黨四巨頭第362章 蒼天有眼呀第363章 參謀李通第288章 兩人一百文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502章 海商巴蒙德第290章 伊人客棧第275章 科爾沁的姑爺第82章內閣改組(求收藏,求紅票)第186章 奇特的排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