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財稅改革之三

“四郎,你來了。”觀風殿內,正在翻閱奏疏的邵樹德起身,抓住了兒子的手,上上下下看了好幾遍,笑道:“眉眼間和你娘很像,就是太過俊秀了,該多出門走走的。”

邵觀誠大窘:“阿爺,兒現在也時常練武,不去勾欄聽曲了。”

邵樹德滿意地點了點頭,坐回了御案後,道:“先坐下吧。”

老四的生母是賢妃諸葛氏。

當年還在諸葛爽帳下時,他與諸葛氏之父諸葛仲保關係不錯,稱兄道弟。

漢中之亂時,他率軍平定,擒諸葛仲保,並把他將要出嫁的女兒擄了回來。

對這個看着長大的世侄女,邵樹德一度非常喜愛。

中年以後,漸失興趣,不過每次想到當年初見,還是個小女孩的諸葛氏一板一眼給他行禮,他還給了見面禮時,就有些衝動,忍不住要馳騁一番。

現在老了,玩一次得歇半個月、一個月,心有餘而力不足。

好在經歷豐富,還有過往的美好回憶能時時回味。

“聽聞你上個月搬去廣陵住了?”邵樹德看着兒子,問道。

“是。”邵觀誠回道:“大食、波斯、婆羅門商徒只愛去廣州、揚州兩處,海州去得比較少,兒便打算坐鎮廣陵,兼顧各處。”

原因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至少,廣陵的繁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只不過這就不必說出來了。反正他是河北、淮海、淮南三道都市舶使,待在廣陵辦公並非說不過去。

邵樹德點了點頭。對這個兒子的稟性,他心中有數,貪玩享樂,愛慕繁華罷了。

這麼多兒子中,若純論智商,老四多半是排在第一的。唉,邵家一窩子肌肉男,難得出個智商高的,還他媽不上進,喜歡躺平,每每想到這事,他都有些神傷。

不過,他已經放棄扳正老四的性子了。人各有志,他想過富貴無憂的生活,隨他去吧。

“讓你辦的事怎麼樣了?”邵樹德收拾心情,問道。

“阿爺請看。”邵觀誠摸出一份奏疏,遞了上去。

邵樹德仔細看着。

邵觀誠悄悄打量殿中的裝飾、陳設,待看到幾件明顯帶有異域風情的金器時,來了興趣,似乎在認真研究這些金器的藝術風格及其源流。

“哚哚!”邵樹德輕敲了幾下御案。

邵觀誠立刻坐直身子,臉色一肅。

“孩子都滿地跑了,還這般憊懶。”邵樹德一邊看奏疏,一邊說道:“你素來工於財計,朝廷打算改革田稅上供比例,你覺得如何?”

“現在改,可。往後改,難。”邵觀誠說道。

邵樹德擡起頭來,問道:“說說原因。”

“阿爺可知淮南、江南富商喜歡買地?”邵觀誠問道。

邵樹德嗯了一聲,說道:“近幾年,江南茶商買地申狀明顯增多,官府批了不少,有的買賣,還不小,動輒上百畝。”

中國的土地所有制,在北朝時進入了一個奇異的狀態。

北魏孝文帝那會,給天下百姓授田——女人也可以授田,男女在這件事上,地位平等。

得到授田的百姓需要承擔賦稅,一種用糧食繳納,曰“租”,一種用布匹繳納,曰“調”。

百姓死後,田地被追回,另行分配給其他人,這種田地被稱爲“露田”,在唐代叫做“口分田”。

慢慢地,百姓自己也可以保留一部分田地,主要是宅園。顧名思義,宅基地是私有的,宅基地一般還附有果園、桑園,用來產出經濟作物,如水果、木材、絲綢等,這也是私有的,被統稱爲“宅園”。

從制度上來說,與後世中國大同小異。

北魏時期,耕地(露田)屬於官府,後世屬於村集體。

北魏時期,宅園私有,後世宅基地、自留地也是私有。

不得不說,中國歷史太長了,很多制度都能在故紙堆中找到答案。

唐代一開始也是這種制度,比如有口分田、永業田,口分田佔大頭國有,永業田是小頭,私有,宅園同樣私有。

永業田交易需要朝廷批准,宅園民間自己就可以交易,無需批准。

但這種土地制度,執行到武則天時期,基本趨於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對土地私有權的確認。爲了抑制兼併,武周出臺法令,規定土地買賣需到官府備案並且批准。

艱難以後,隨着兩稅法的推出,朝廷基本已經放棄了對土地兼併的抑制。

不過,唐朝並不是亡於土地兼併,甚至後繼的宋朝,也並非亡於土地兼併。

兩稅法的推出,針對一戶持有的土地數量徵稅,令朝廷的財政能夠維持。

土地多的多交稅,土地少的少交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併的熱情,事實上直到唐末,都沒有什麼超級大地主出現。

夏朝在土地政策上承前制,只不過強調了一下,土地買賣需要官府批准,否則不作數。且因爲戰亂以及一百五十年藩鎮割據等因素,土地相對平均,大地主的數量比起唐末,甚至還少了很多。

如今也沒太多人有興趣投資土地,因爲找不到足夠的人來耕種。

但江南或許是個例外。

“你有什麼想法?”邵樹德問道。

“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上田、中田、下田的稅率並不一樣,兒覺得,是不是可以在土地數量上效仿此事,執行不同的稅率?”邵觀誠問道。

邵樹德沉默了一會,道:“讓你少去勾欄聽曲,多下鄉走走,你偏不聽。累進稅都能想出來,你這是嫌天下太安穩了啊。此策不好,別亂來。”

邵觀誠一窒。

邵樹德放下奏疏,耐心地向他解釋:“帝王偉力在於集衆。一旦衆叛親離,與孤家寡人沒什麼區別。朕是有足夠的威望,有時候可以欺壓百姓,打壓將官,但凡事都有個限度。欺壓一次無所謂,兩次、三次甚至五次、十次,或許都沒事,但第十一次,可能就出問題了。朕大力移民,已經讓很多人心懷不滿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行此操切之事。”

他的話很明白。

他是個威望卓著的開國君主,任性的能力比絕大部分帝王都強,而且強很多。但終究有個極限,他也不知道極限在哪裡,但最好不要去試。

“田稅就這樣了。”他說道:“不過你提供的消息也有幫助,最近幾年,江南買地申狀確實增多了,朕會下旨給淮南、江東、江西諸道,讓他們收緊一些,暫緩批准。”

“還是說回你的老本行吧。”邵樹德說道:“過去一年,關稅執行得如何?可有需要改進之處?”

“自朝廷下令將泊腳、進獻、收市等合併入關稅後,同光四年南北諸市舶司共收取關稅211萬緡。”邵觀誠說道。

這個二百餘萬是全國諸市舶司的總關稅收入,比起之前三十多萬翻了好幾倍。究其原因,還是邵樹德主動割肉了。

他做出表率,把海商進獻給皇帝私人的“進奉”拿出來,合併進關稅。即海商們不需要再進奉了,多交稅即可。

收市制度也廢除了,朝廷不再低價強買海商的貨物,而是估算了往年這方面的收入,折算進關稅,提高一點稅率,填補本項收入。

這是正規化管理,比之前那種索要“進奉”及強買強賣好多了,且錢全部進了國庫。

海商沒有損失,邵樹德和市舶司官員們利益受損,朝廷受益——市舶司官員明面上沒有進奉,但實際上麼,邵樹德懷疑他們從海商那裡收到的進奉,很可能比自己還多,於是乾脆廢除,雖然官員多半還會私下裡索要。

“除陌錢呢?”邵樹德又問道。

“一百萬銀元。”邵觀誠答道。

“新錢還是舊錢?”

“新錢,一圓當兩緡。”

“那就是兩百萬了。”邵樹德說道。

除陌錢類似於交易稅,唐代的老稅種了。按照不同品類的貨物,實行不同的稅率,從2%、3%到30%不等。

市舶司轄下的坊市有除陌錢,地方上的坊市當然也有除陌錢。

這一塊還是比較大的。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大概百餘個集中交易的坊市,每年可收除陌錢一百六十餘萬銀元,換算成銅錢,就是三百二三十萬。加上海關那塊,除陌錢已經是商稅第二大來源,總計五百多萬。

這五百多萬緡的收入,以前都是在坊市就地採購各類物資,支持朝廷及軍隊的各項開銷,只存在於賬面上。

但賬面上的錢也是錢,除陌錢、關稅加上榷稅,這三大類加起來已經突破一千八百萬,相當不少了。

唐憲宗元和中興後,唐廷財政收入一年也就三四千萬貫石——含糧食,所以用“貫石”統計——其中商稅鼎盛時接近一半的樣子。

其實,安史之亂後,在巨大的軍費壓力下,唐廷在商稅方面真的動了不少腦筋,很多稅種是開歷史之先河——拿商人開刀,總比直接拿官員貴族開刀容易一些,畢竟拐着彎隔了一層。

這個時候,邵樹德也有點懷念第五琦、劉晏、楊炎三位理財專家。

他們是真的會搞錢,當然也走了不少彎路,第五琦因爲推出“什一稅”而大受抨擊,唐代宗不得不大赦天下,宣佈廢除。

劉晏、楊炎都死於非命……

唐德宗一會被逼得跑路,一會下罪己詔,十分狼狽。

但他在把神策軍交給太監後,公卿官員們反倒拿他沒辦法了,得以咬着牙維護了財政改革成果,至今已一百四十年,兩稅法已經難以撼動——當然,太監掌握神策軍後,朝官固然是一盤菜,皇帝卻也成了菜,但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全國市舶司關稅、坊市除陌錢加起來七百餘萬,印花稅六十餘萬……”邵樹德輕輕念着。

印花稅同樣是在坊市內徵收,稅率很低,且並不強制,只有對對方的信譽不放心,需要官府背書的時候,交易雙方纔有可能繳納印花稅。

“這裡——”邵樹德看到後面,指着“過稅”這一條,說道:“你建議取消過稅,理由是什麼?”

“阿爺,過稅其實是老黃曆了。前唐有上中下共計26關,過關需交過稅。藩鎮割據後,節度使私設稅卡,收取過稅。阿爺在靈夏時,取消內部過稅,明令只有出入本鎮才需繳納過稅。呃,當時好像叫關稅。”邵觀誠說道:“大夏開國後,老藩鎮之間存在很多稅卡,並未裁撤,仍然在收取過稅,商徒們怨聲載道,紛紛盼望裁撤之。”

邵樹德沉吟了一會。

過稅的性質,在後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稅種與之類似,曰“厘金”。

當然,厘金更離譜,不光貨物產地收,出戶也收,出山還收,在路上運輸時,我再收,到目的地銷售時,我繼續收……

其實相當於唐代過稅、住稅的綜合體,但更“苛暴”——所謂住稅,指的是坐地商家繳納的稅,有點類似營業稅,過稅則更像“過路費”。

“裁撤舊關卡可以,但不能全部裁撤。”邵樹德說道:“過稅的用處大着呢,修一等國道用得上。”

呃,這話其實是自欺欺人。

夏朝一年收過稅幾百萬,沒有一文錢用來修路好嗎,全部被挪用了。至於一等國道的修建,邵賊完全是在白嫖民力。

“收過稅的關卡確實太多了,但按前唐26關的標準來收,又太少了。”邵樹德又道:“你們再議一議,確定哪些水陸關卡需要收過稅,哪些不需要,最後報上來。至於你提到的減免住稅一事,稅率可適當調降,但不能太多。我給個大致的數目,過稅、住稅兩者相加,一年要收到至少四百萬。具體如何調整,你們看着辦。”

財政改革,不僅僅是改革制度,稅負也要降的,哪怕意思意思。

在榷稅那裡,邵樹德取消了很多稅種,年減稅三十多萬緡。

過稅、住稅這邊,適當讓一下利,再減免一部分,反正現在國朝開支也少了,確實可以讓百姓鬆一口氣了。

“兒明白了。”邵觀誠應道。

“剩下的都是小稅、雜稅,阿爺就不多過問了,你們看着辦。”邵樹德合上奏疏,道:“田稅、商稅兩大類之外,就剩諸錢監了……”

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238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982章 納質否?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四章 兵諫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1130章 心思第十一章 聯絡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41章 要求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一章 就很突然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六十章 朱瑄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四十三章 縊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1029章 不適應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590章 籠中人第三十九章 玩真的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310章 驚聞兩個軍亂典型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六十八章 崩盤(一)東漢騎兵第1339章 讓他來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1127章 演練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六章 茅店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五十一章 恨!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1138章 法度
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四十二章 主帥第四十七章 詢問第1238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一幫叛逆!第八十三章 名器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七十八章 有序撤退第982章 納質否?第五十一章 在晉陽簽到的日子(二)第四章 兵諫第十章 十萬熊羆似潮涌(二)第十五章 戰爭沒那麼簡單第三十六章 鹽州定策(爲昨日菸草淡淡香盟主補更)第三十八章 城鹽州第七十二章 做賬第1213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章 硤石第三十七章 裹挾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四十一章 來了!第1130章 心思第十一章 聯絡第六十七章 中散大夫第七十章 加班!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950章 淄州與膠水第十八章 搏一搏第941章 要求第十四章 出征(上三江了,感謝編輯,今日加更一章)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十一章 就很突然第1106章 橫山與平海軍第二十九章 大的要來了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二十八章 退敵(一)第六十章 朱瑄第1262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1082章 來人與收權第四十三章 縊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1029章 不適應第六十章 渦口與幽州第七十七章 齊州第三十七章 封賞第二十九章 餘波第五十五章 北歸(二)(爲盟主當世韓白加更)第十四章 中陵水之戰(一)第二十五章 財稅改革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590章 籠中人第三十九章 玩真的第八十七章 有難第四十章 子女與涼州第四十四章 芒刺在背第五十二章 最後的佈置與離開第1310章 驚聞兩個軍亂典型第十六章 入長安(一)第1158章 吹一輩子的戰鬥第七十一章 集結第四十章 聖人的日常第五十六章 肅清第四十六章 狩獵第六十八章 崩盤(一)東漢騎兵第1339章 讓他來第三章 內外諸軍第三十九章 辦法第1127章 演練第1139章 拉扯與頭功第二十八章 引誘(爲盟主無可耐克加更)第六章 茅店第六章 人才與北征第二十五章 返歸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八十六章 軌道第二十三章 死地第三十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四章 北進第三十三章 無根之萍第1315章 各自的選擇第八十二章 出來吧!第十八章 背叛階級的個人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十七章 無上榮光的紀念第二十二章 都來了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五十一章 恨!第六十五章 耿橋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二十四章 事業第四十五章 洛南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1138章 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