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騎兵

講一講中國古代的騎兵,從西漢開始說起。

(一)西漢:

(1)中央軍:

漢武帝時期,設八校尉:

①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外掌西域;

②屯騎校尉掌騎士;

③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

④越騎校尉掌越騎;

⑤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

⑥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

⑦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

⑧虎賁校尉掌輕車。

此爲八校尉,其中屯騎、越騎、胡騎、長水四校尉所領之兵爲騎兵。

池陽胡騎的來源主要是降漢匈奴人。

長水宣曲胡騎是義渠羌人,西漢時名將公孫賀、公孫敖祖上就出身義渠羌人部落。

越騎,最早是指降漢後遷居河內、弘農、三輔的越人部落出身的騎兵,後來也加入了匈奴人。

屯騎是指關東郡國騎士,主要來源是燕、代之地的騎兵,後期主要是燕地,也就是唐代的幽州,民族成分複雜,有漢人,也有被匈奴所滅的東胡部衆。

(2)地方軍:

①邊郡兵,成分是幽州燕人;

②附庸兵,成分是投靠過來的東胡部落兵,如烏桓;

基本就這麼多了。

(3)裝備和戰法

西漢時的騎兵戰術其實就是步兵的戰術,更準確說是騎馬步兵。因爲沒有雙馬鐙,馬鞍也不完善,騎術還不如匈奴人,因此主要戰術是“下馬地鬥”,他們揹負輕型弓弩,攜帶步戰兵器,進攻時快速騎馬機動至敵人側翼或背後,下馬發射弩箭。

騎兵的披甲率很高,比步兵高多了,完全是把他們當做步兵來用的,騎馬是爲了機動。

同時期匈奴人因爲騎術較好,能比西漢騎兵更好地完成馬上動作,因此他們的主要戰術就是騎射。

正如晁錯所說,西漢騎兵“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

匈奴騎兵則是“上下山阪,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

漢武帝時,騎射的匈奴騎兵其實是被西漢的騎馬步兵滅亡的。

匈奴騎兵騎術好,射術佳,但裝備較差,肉搏能力較弱。

西漢騎兵騎術相對不行,但裝備好,肉搏能力強。

這種草原、中原騎兵的天生差異,一直延續到了後來,並漸行漸遠,發展爲兩個騎兵流派,即騎射騎兵和衝擊騎兵。

但總體而言,這時期無論草原還是中原騎兵,其戰鬥力比後面朝代的騎兵都要弱。主要是因爲雙馬鐙之類的裝備還未出現,左右開弓、扭身回射、臥射、背射等高級技能很難施展,非天賦絕佳者不能爲之。

東漢年間董卓臂力過人,可以左右開弓,“爲羌胡所畏”。其實這個騎射水平在後面朝代騎兵看來不過如此,很多人都會,但你要考慮時代的侷限性,董卓確實天賦異稟。

(二)東漢

東漢騎兵曰“突騎”。

突騎,言其驍銳可用衝突敵人也,主要來自幽州,胡漢皆有,比如吳漢攻成都時有烏桓突騎三千餘人。這可能與劉秀開國時得到了河北土豪的大力贊助有關。

東漢建國後,劉秀又在幽州突騎之外,建潁川突騎。

這樣就形成了以燕人及內附胡人部落爲主的幽州突騎,以及在劉秀建國過程中南遷至南陽、潁川的幽州突騎後裔爲主的潁川突騎兩大集團並存的局面,前者規模較大,後者規模較小。

在這個年代,中原騎兵愈發往“槍騎兵”的路子上走,因爲高橋馬鞍等新裝備的發明,使得騎兵可以在馬上做出更多、更復雜的技術動作,不用再“下馬地鬥”了。

而東漢騎兵也秉承中原肉搏能力強的傳統,大量使用長槍近戰肉搏。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尚未發明雙馬鐙,騎兵的戰鬥力還是有所低下。一直到北魏時期,實用的雙馬鐙普遍裝備,同時降低了高橋馬鞍的後鞍橋,擡高前鞍橋和鞍面,騎兵的雙腿可以前後、左右借力,使得騎乘戰馬近戰的能力獲得本質的提高。

東漢騎兵裡騎射手也有,主要來自幽州突騎裡的胡人,但裝備鐵甲、長槍進行近戰肉搏的騎兵已成爲主流。

(三)魏晉南北朝

曹操征服烏桓,將其餘衆一萬餘落(二十多萬口)遷入中原,精選烏桓騎兵編爲隊伍,仍以烏桓大人率領,征戰各方,“三郡烏丸爲天下名騎”。

曹操收編的這些騎兵,其實就是東漢年間幽州突騎裡的內附部落兵,但他們受東漢幽州突騎影響,裝甲槍騎兵的比重已經大爲提升,不是傳統的草原騎射手了。至於幽州漢人裡的槍騎兵,原本是公孫瓚的勢力,敗亡於袁紹之手後,漸漸湮沒,聲名不顯,遠不如東漢時名聲大。

爲什麼如此呢?不外乎袁紹是與烏桓聯手滅掉公孫瓚的,在此過程中烏桓騎兵名聲大噪,被曹操注意到了。又或者公孫瓚的勢力實在損失慘重,幽州漢人突騎沒剩多少了。

其實說幽州突騎完全消失也不對。

初平二年,公孫瓚遣劉備領偏師南下,援助田楷拒袁紹,趙雲率騎兵跟隨。

趙雲的這支騎兵部隊,應該就是幽州突騎。劉備十分眼熱,“每結納雲”,着意拉攏。趙雲後來投奔劉備,劉備“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

趙雲招募的這幾百個人,劉備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袁紹知道底細,“皆稱劉左將軍部曲”,使“紹不能知”。

有什麼不能讓袁紹知道的呢?大概就是這幾百個人都是公孫瓚的幽州突騎(白馬義從)餘衆吧。

西晉時期,重建幽州突騎:“幽州突騎督”。

司馬氏不像曹魏那樣對東漢的軍隊編制避之如虎,他們很大方地恢復了幽州突騎這支劉秀賴以稱雄的光榮部隊的番號。

這時候的幽州突騎,仍然是兩部分,和東漢一樣。邊郡漢人突騎成員選入中央禁軍,邊地也有內附部落兵,東漢時是烏桓,西晉時是鮮卑。

但怎麼說呢,西晉禁軍突騎的員額只有一千人,而且幽州邊郡漢人突騎在三國時兵源大損,人才嚴重匱乏,西晉不得不大量挑選鮮卑兵源進入中央禁軍。這些鮮卑人到中原當兵後,讓司馬家的皇子們認識到了鮮卑騎兵的厲害,以至於後來八王之亂時,紛紛派人去幽州招募鮮卑人到中原來當僱傭兵打仗。

南北朝之時,戰亂頻繁,幽州突騎主要歸於南燕和北魏,南朝則以東漢時潁川突騎後裔爲基礎組建了淮潁突騎。

幽州突騎,無論是曹操的烏桓騎兵,還是西晉重建的幽州突騎督,還是南北朝的鮮卑騎兵,其裝甲槍騎兵的屬性非常濃,走的是正統中原騎兵的近戰肉搏的路子。

騎射手也有,一般是新進入中原的遊牧部落,還是草原的傳統打法。

一般而言,與中原交往越密切的胡人,走中原裝甲槍騎兵路子的騎兵越多,走傳統草原輕甲騎射路子的越少。

南北朝戰爭頻繁,從北朝來說,因爲草原遺風,騎兵最被看重。步兵多爲漢人,並不受重視。而且很多時候以饑民爲主,訓練不足,戰鬥力很差,屢屢被騎兵沖垮。

但打着打着,胡人越打越少,各個政權不得不大量啓用漢人當兵,甚至以他們爲主力,因此步兵越來越受到重視,軍隊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戰鬥力越來越強。

爲了對付這些越來越難纏的步兵,北朝政權不得不走上了一條騎兵重裝化的病態路子。具裝甲騎的大量列裝,可以說是中國史上之最,南北朝都有龐大的具裝甲騎編制,鎧甲越來越厚重,長槍變成了粗大的馬槊,且馬槊的直徑、長度也越來越離譜。

裝甲槍騎兵,至此發展到了巔峰,可以說後世金朝賴以成名的重騎兵、具裝甲騎在南北朝病態的同行面前完全不夠瞧,正面對打,估計要被南北朝的具裝甲騎打爆。甲沒人家厚,槍沒人家粗,人家還玩了幾百年的具裝甲騎戰術,堪稱專家級,完顏家的金兵真不好和人家比。

具裝甲騎確實對步兵產生了強大的衝擊,一開始屢屢得勝。

但被虐的時間長了,步兵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各政權在步兵訓練、裝備、戰術上的投資越來越大,重甲步兵大量出現,結果打得具裝甲騎找不着北。

這一時期,北朝步兵的戰鬥力達到了巔峰,讓性價比太低的具裝甲騎徹底退出了戰場因爲沒用,對付不了步兵,還非常耗費資源。

痛定思痛之下,各政權開始給具裝甲騎減重,提高機動性,同時探討是否可以讓槍騎兵重拾弓箭使用大馬槊的南北朝騎兵是用不了弓箭的,因爲馬槊太重了,必須雙手持着。

東西魏邙山之戰,西魏賀拔勝追擊高歡,手裡的馬槊槊刃幾次差點夠到高歡,最終還是沒能打到他,讓高歡跑了。事後賀拔勝很後悔,說有弓箭就乾死高歡了,可見一斑。

這一時期,出現了減重版的虎斑突騎。這種減重版的具裝騎兵在對付完全版的具裝甲騎時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因爲它機動性更強,在對付笨重的鐵罐頭時有優勢。

這一發現掀起了騎兵輕量化的浪潮,虎斑突騎一開始是鐵甲,後來變成了皮甲,再後來有部分人放棄了大馬槊,改用短兵器騎戰,以便能夠攜帶弓箭騎射。

不得不說,歷史是個輪迴。

到了唐代,騎兵輕量化已經成了主流,中原騎兵的路子也開始分化,有堅持傳統的槍騎兵,也有開始使用短兵器以及弓箭的騎射騎兵,但槍騎兵比重更大一些。這可能和中原騎兵需要協助步兵作戰有關,騎射騎兵對付步兵的能力太弱雞了,騎弓威力、射程都比不上步兵的步弓,使用短兵器衝擊步兵大陣時也很沒有威懾力。

反觀使用馬槊的槍騎兵,雖然不能使用弓箭,但馬槊勢大力沉,衝入步兵大陣內時有橫掃千軍的效果,對己方步兵的幫助非常大嚴格來說,馬槊騎兵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弓箭,就是射箭時需要你停下馬來,頓槊於地,然後射箭,當然沒有且馳且射的使用輕便短兵器的騎兵方便了。

(四)隋唐

一點了,寫不動了,以後有空再修改更新吧。

寫這個,主要還是發現很多讀者對騎兵的認識仍然太籠統,太標籤化。不太清楚我國古代騎兵發展歷史和流派,騎兵裝備、戰術的傳統。

可能很多人對騎兵的印象就是蒙古人的騎射,但那真的不是中原騎兵的傳統。

中原騎兵,從西漢時實質上的騎馬步兵開始,就一直沒有脫離過步兵的影子,裝甲槍騎兵的發展便是明證。

同樣正規訓練的騎兵和步兵,騎兵正面戰鬥能力是不如步兵的,打不過。

騎兵的優勢是機動性,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

步兵的優勢是戰鬥力強橫,人是雙腿直立動物,雙腳踏地時所能使用的兵器,所能展現出的武藝,遠遠不是騎在馬上的人能比的。

南北朝時,敢正面衝步兵的騎兵基本沒好果子吃,甚至騎兵人數超過步兵時,上頭了正面硬來,也打不過,這種戰例很多。

睡了,有空再寫。

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1170章 康福第1043章 各鎮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943章 不死心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三十章 青唐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1039章 入徐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011章 上洛第985章 校閱第1279章 離京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六章 州情(三)第三章 生意人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1131章 手藝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1067章 交代第985章 桑乾鎮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999章 思考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二十章 遺產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1157章 白登山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1181章 泰山宮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九十章 帶走他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230章 開城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四十章 班底第六十章 朱瑄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五章 鄉村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1171章 吃魚第十章 泥潭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三章 縊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1302章 接見第1111章 換人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一章 前奏(爲20210301106472956614盟主加更)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六章 夏、皋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
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1170章 康福第1043章 各鎮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1062章 雕蟲小技第943章 不死心第七十三章 扶溝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第八十六章 爭吵第十一章 幸東都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三十章 青唐第1319章 南方部署第六十章 淮南行第1039章 入徐第四十一章 老七第1011章 上洛第985章 校閱第1279章 離京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三十二章 又是這招!第十九章 金城(二)第十七章 神武門第1222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二章 死法第一章 小日子(一)第1269章 侄女婿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第十八章 左勾拳右勾拳第六章 州情(三)第三章 生意人第六十一章 接見第1131章 手藝第六章 接見第三十九章 兩路(三)第1067章 交代第985章 桑乾鎮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第二章 入長安(二)第1335章 古戍無城復無屋第五十五章 王孫第九十二章 善後(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第六章 道路與多事第999章 思考第五十九章 清掃第二十章 遺產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第1157章 白登山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1181章 泰山宮第七十二章 回援第九十章 帶走他唐五代稱呼問題第五十三章 看海第三十六章 會獵第十五章 中陵水之戰(二)(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八十六章 樞相們第1230章 開城第二十八章 兩地第三十六章 南衙北司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十七章 堅持與決定第965章 恩威並施第十七章 請你移鎮第一百零二章 後記告哀使第四十章 班底第六十章 朱瑄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二十五章 一停二看三通過第五章 鄉村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1275章 公私分離第四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1171章 吃魚第十章 泥潭第十五章 消費第四十三章 縊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1302章 接見第1111章 換人第二十六章 基地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第三十一章 前奏(爲20210301106472956614盟主加更)第二十九章 搏命之行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七十章 處置(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五十二章 聯軍第四十一章 專業第三十九章 還有機會第九十二章 毛毛雨第六章 夏、皋第五十二章 巢奔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九十六章 了斷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三十章 微操大師崔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