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利益捆綁

bookmark

廬州。

張家家主張良鈺邀請方惠真來家中赴宴。

宴席很簡單,安排在了府邸別院的水榭之中。

吃食也沒有大魚大肉,只是幾樣小巧的點心,外加燒好的熱酒。

水榭景色精緻,夾岸桃紅柳綠,將江南的雅緻點綴得淋漓盡致。

方惠真並沒有心情欣賞周邊美景,而是一臉肅然。

水榭位於水池之上,四方通風,周邊情況一眼而見,上下無人。

這是商議要務的最佳之地。

“孟明先生,請坐!”

方惠真跪坐在蒲團之上,心底頗爲不安,拿不準張良鈺到底是哪邊的人。

南唐?

還是大周?

雖然當前大夥兒都上了羅幼度的賊船,可實際想法究竟如何,又有誰知道呢。

張良鈺並沒有勸酒,坐下之後,便看着方惠真道:“孟明先生,我張家已經決定將籌碼壓在大周身上了。不管這廬州是否守得住……守得住最好,守不住就舉家遷往中原,找一處適當的地方重新立足。”

方惠真心底忽的一鬆,隨即也感慨張良鈺的魄力。

張家是廬州三姓之首,在廬州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可謂根深蒂固。

要做這種決定,真不容易。

方惠真嘆道:“孟知兄好魄力。”

張良鈺搖頭苦笑:“這跟魄力無關,而是羅相公此人手段過於老辣,上了他的賊船,已經下不來了。孟明先生是讀書人,或許還沒察覺廬州的變化。現在的廬州已經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先生信不信,我張家有一點點異動,羅相公便能立刻探知詳情?”

方惠真問道:“淮鹽是影響真的那麼大?”

細節他不清楚,但這些日子,廬州的變故卻也在他的眼底。

博徵將淮南百姓逼迫得難以爲繼,羅幼度慫恿從廬州商人手中獲得了大量的錢幣,在廬州求購淮鹽。

飽受鹽害的百姓莫不歡欣鼓舞,將朝廷強迫他們博徵的淮鹽賣給了羅幼度。

據說短短几天,羅幼度就收了八萬斛淮鹽。

八萬斛!

十升等於一鬥,十鬥等於一斛。

正常情況下,廬州全州百姓十年都吃不了這麼多鹽。現在一個廬州,居然收上來了八萬斛鹽。

這博徵的危害,可見一斑。

方惠真一直都知道博徵害民,但實在不知居然害民至此。

張良鈺點了點頭,說道:“羅相公他死抓住了這點,現在的他將商人的利益跟百姓的利益與自己的興衰存亡綁在了一起。他若在,廬州百姓及安好,廬州商人就能賺得盆滿鉢滿。他若不在,廬州百姓將會回到從前,而商人們將虧得一無所有。他利用博徵,已經盡得百姓與商人們的心。”

“不只是他們,我張家人也心動了,在通過各種關係收集淮鹽。現在只有羅相公能將淮鹽通過水路運往壽州軍營,通過下蔡浮橋運往中原。他抓住了生財的命脈,我們都在指望他給我們帶來財富。”

“我雖是張家家主,可在利益面前,未必就做得了全家的主。”

方惠真一臉震撼與吃重,嘆道:“這利益把控,誰受得住誘惑?我是家無餘財,不然未必受得住這種考驗。”

張良鈺苦笑道:“孟明先生只怕還沒察覺問題所在。”

方惠真肅然道:“孟知兄請賜教。”

張良鈺道:“商人乾的事情,我們廬州三族也能幹。爲何羅相公召見我們的時候絕口不提淮鹽的事?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他並不反對我們分一杯羹,只是不將大頭給我們,分給了那一羣商賈。”

“之前我還憤憤不平,想着就我張家的實力,難不成比不上一羣市井商販?將淮鹽交給我廬州三族,保管廬州上下唯命是從。”

“直到最近我才察覺到羅相公的心思,廬州的餘鹽已經收得差不多了。”

“鹽這東西多了無用,但不能不吃。”

“商人們已經開始利用他們以往的渠道往別的州府縣收鹽了。”

方惠真也聽明白了,臉上一片震恐。

這哪裡是收鹽,分明是宣傳大周的仁德、

廬州的情況一旦傳到周邊,那不論是百姓商販還是想要發財的世家人,都會囤積淮鹽,然後喜迎王師。

真到那個地步,羅幼度大軍所到之處,將會是人心所向,無往不利。

張良鈺說道:“孟明先生以爲這羅幼度如何?”

方惠真喉嚨有些發乾,猛喝了一盅酒,好一會兒才道:“諸葛之稱,名不虛傳。”

張良鈺又道:“那大周天子,比江南唐主又如何?”

方惠真苦笑:“熒光焉能與皓月爭輝。”

張良鈺感慨道:“既是如此,還有什麼可猶豫的?下不來的賊船,就不是賊船了。只要能夠順利到岸,那就是官船。”

方惠真長吐了口氣,說道:“孟知兄無需多言,某最近亦在爲此事犯愁。江淮百姓飽受暴政之苦,我輩讀書人到底是爲民請命,還是恪守臣子之道。”

“今日與孟知兄一番交談,方始明白先聖荀子之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上無道,我輩自然不能坐視百姓陷於水火之中。現今廬州脫難,但和州百姓依然陷於暴政之下。某自當修書於我侄兒吳翰,讓他迎接王師。”

文化人就是文化人,投降都要找一個好的理由藉口。

方惠真早年與吳翰父親吳審禮有同窗之誼,情同手足,後來吳審禮過江時,不慎落水而亡。

方惠真感念當年情誼,將吳翰接至廬州撫養。

吳翰自幼好武,不喜讀書,方惠真便爲他尋了槍棒師傅,撫養其成材。

兩人名爲叔侄,其實恩同父子。

現今官居和州防禦使,負責和州軍務。

張良鈺興奮大笑,道:“孟明先生,滿飲此杯!”

他已將寶壓在了羅幼度身上,現在立此大功,好處不會少。

方惠真眼中有一絲無奈,也有一絲慶幸,道:“滿飲此杯!”

張良鈺今日的推心置腹,明顯是受了羅幼度的安排,強行將自己架上賊船。

若不從之,全家遭殃。

到了這一步,也只能上船一路到底了。

何況在他心底也覺得大周遠比南唐更有前途。

只是一時無法真正決定站在哪一邊。

半推半就。

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十三章 薅石守信羊毛第三十七章 稽首九拜第九十七章 高麗之事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七十二章 李景傳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蕭綽的靠山第二章 活下去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七十五章 趙普入相第七十章 契丹易主第五章 江陵城亂第三十章 平易近人 雷霆手段第一百四十八章 也是可以的……第五十八章 六神無主的李弘冀第四十五章 焦慮的周娥皇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三十章 不祥預感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五章 打服爹就夠了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七十三章 馬帥威武!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九章 卒雖少,可用矣!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十四章 誘敵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二十八章 意在渝州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二十一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章 張瓊的單純心思第三十章 哭了!是嚇得?還是感動?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藝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學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二章 甕中之鱉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694章 送行第六十七章 要爭,便爭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十九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章 韓德讓的志向第四章 賄賂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十四章 故人傳訊第三章 打場立國之戰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十七章 審問(第六更)第四十五章 焦慮的周娥皇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674章 耶律賢到來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二十一章 順勢而擊第十八章 人性算計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十六章 博弈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線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二十五章 利益交纏第十六章 攻不攻嘛!第一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的第一場雪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一百四十六章 格局之差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九章 知己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十二章 拋棄 會師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遺忘的英雄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十五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
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十三章 薅石守信羊毛第三十七章 稽首九拜第九十七章 高麗之事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七十二章 李景傳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蕭綽的靠山第二章 活下去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七十五章 趙普入相第七十章 契丹易主第五章 江陵城亂第三十章 平易近人 雷霆手段第一百四十八章 也是可以的……第五十八章 六神無主的李弘冀第四十五章 焦慮的周娥皇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三十章 不祥預感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五章 打服爹就夠了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七十三章 馬帥威武!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九章 卒雖少,可用矣!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十四章 誘敵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二十八章 意在渝州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二十一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章 張瓊的單純心思第三十章 哭了!是嚇得?還是感動?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藝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一百四十一章 紙幣之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學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二章 甕中之鱉第十五章 輿論爆發第694章 送行第六十七章 要爭,便爭吧!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十九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章 韓德讓的志向第四章 賄賂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十四章 故人傳訊第三章 打場立國之戰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方之事第十七章 審問(第六更)第四十五章 焦慮的周娥皇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674章 耶律賢到來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二十一章 順勢而擊第十八章 人性算計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十六章 博弈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線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二十五章 利益交纏第十六章 攻不攻嘛!第一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的第一場雪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一百四十六章 格局之差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九章 知己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十二章 拋棄 會師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遺忘的英雄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十五章 冒險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