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

bookmark

河州城!

呂端已經接手了府衙事務,相比從幽州趕往金城的宋雄。

呂端從汴京西進河州,自然先一步抵達前線,接管州府事務。

慕容延釗武人風範,不願與呂端這種文人深入往來,將交接的事情丟給了康延澤,自己率領萬騎先一步向湟州進兵。

慕容延釗的作戰風格向來直來直往,以能打硬戰,敢打硬仗著稱,直接推進到了湟州邊界,一路清掃吐蕃斥候。

直到黃河上游東岸,他並沒有草率地渡過黃河,而是老老實實地在黃河東岸的靈巖寺等着康延澤的後續兵馬。

湟、廓州二州的吐蕃族部已經聯合起來,他們分重兵聚於黃河上游西岸的寧洮寨、癿當城、寧川堡、巴金城,四處要塞,兵力之多,超過了十萬。

慕容延釗剛猛不假,卻也不傻,沒有一頭撞進去,而是向周邊百姓徵調船隻,砍木造筏。

直到康延澤領步卒前來匯合,兩人才商討着如何渡河。

慕容延釗在靈巖寺駐兵期間,已經派遣斥候,將對岸的情況摸索得差不多了。

慕容延釗在地圖上比劃着,說道:“寧洮寨、癿當城、寧川堡、巴金城,這四個城寨,相互之間,可以形成左右掎角之勢。其中寧川堡、巴金城、寧洮寨可以組成一個三角,而寧洮寨、癿當城、巴金城又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四座城寨,環環相扣,環環相連。”

他說着一拳打在了地圖上,罵道:“這羣王八犢子,變聰明瞭。”

吐蕃部族聯軍結城寨而守,四座城寨相互依存,他想要如在河、洮那般,痛痛快快地逐個部落的橫掃,那是不可能的。

康延澤目光盯着地圖,上下左右思量,說道:“機關算盡吶!節帥這是將他們打怕了。如此佈陣,明擺着不給節帥逐個擊破的機會……也儘可能地避免了與我們野戰……他們這是打算利用城寨爲基,靠着機動,來回襲擾我們攻城,襲擊我們糧道,跟我們比消耗。”

慕容延釗也看出來了,罵道:“還鼓吹二十萬大軍,二十萬只縮頭烏龜還差不多。”

康延澤沒有接話,吐蕃部族聯軍的十萬大軍是什麼成色,他們心裡有數。

對方族部全民皆兵,只要年齡適合的男人都能拉着上陣。

故而關鍵時候,兵源兵力極爲可怖。

動不動就是上萬兵馬……

他們的民族特性確實令得這些人有着一戰之力,可真遇到裝備精良的正規軍,十萬大軍不過就是數字而已。

不依賴機動城防,根本就沒有資格與他們一戰。

很明顯他們在河州耽擱了太多的時間,已經讓湟州的吐蕃諸部找到了合理應對的方法。

康延澤思量片刻,說道:“這種城寨相連的佈防,只能從頭至尾,一個個攻破,方能避免陷入無盡的襲擾。末將覺得可以從癿當城入手,這裡地勢險要,不利於大軍伸展。末將來攻城,節帥領步卒阻擋敵騎襲擾……這四城寨聯防,只要我們能夠攻破兩城寨,即可粉碎對方的防線。”

慕容延釗也知道自己手上的精銳騎兵缺乏攻堅能力,面對吐蕃的刻意針對,也只能憋一憋,他不動聲色地說道:“你來的時候李都監還在金城按兵不動?”

康延澤道:“李都監確實未有出兵的意思。”

慕容延釗皺着眉頭,帶着幾分不滿地道:“他這是什麼意思?故意讓我們頂在前面?”

康延澤順着他的意思說道:“應該有這個想法,畢竟節帥的實力,人所共知。李都監以智謀稱雄,不敢正面迎敵,可以理解。真要讓李都監頂在前面,一不小心給敵人擊破,那可不妙。”

慕容延釗心裡瞬間舒坦,點了點頭,不去計較細節了。

至於爭功,各憑本事。

慕容延釗、康延澤並沒有給河對岸的十萬吐蕃部族聯軍面子,兩人定計以後,當即就橫渡黃河,準備前往癿當城。

這種正大光明的架勢態度,激怒了巴金城的守軍,直接派遣了五千輕騎,在河岸旁防守。

面對中原強軍,吐蕃部族聯軍根本不敢採用半渡而擊的戰術,直接駐兵於河岸,打算以弓箭射擊渡河兵士。

吐蕃部族聯軍五千輕騎持弓嚴陣以待。

康延澤雙手環胸,在河對岸看戲。

渡河兵士悠哉悠哉的擺渡至黃河中心,船上的兵卒好整以暇地取出了藏在船上的擘張弩,衝着河岸射了過去。

吐蕃部族聯軍見狀駭然失色,紛紛左右奔逃。

這步弩的威力遠不是角弓騎弩可以相比的。

吐蕃部族兵身上的皮甲根本無法防禦勁弩,強力的弩矢,甚至造成了洞穿傷害。

吐蕃大將朗達看着閃避不及,在地上哀嚎的兵士,張了張嘴,想要下達應對的命令,卻不知怎麼開口。

他們此番攜帶了步弓以增加射距,但即便是步弓,在射程上遠比不上中原兵卒手中的擘張弩。

時值秋末,黃河水勢平緩,操船手控着小船,停在河心,船上的兵卒徐徐安裝着弓弩,準備第二輪的射擊。

看着數十具爲弩矢洞穿或傷或死的族兵,朗達最終下達了三百步的命令。

渡河兵卒根本不帶慫的,他們有序的分成兩隊,一部分持拿勁弩在船上待命,一部分登陸佈防。

他們扛着一袋袋的鐵蒺藜灑在四周河灘之上,盾牌手、長槍手、弩手依次列隊,做好這一切以後,船上的兵士方纔登岸。

一步一步,井然有序。

這就是正規軍與雜兵的差距。

朗達看着河岸嚴陣以待的六百餘人,實無把握在短時間內將他們吃下,拖得第二批兵卒過岸,反而危險。

朗達心念族人安危,灰溜溜的走了。

康延澤有些遺憾,他在上游區域偷偷安排了一股騎兵渡河,只要朗達敢強上,這五千兵少說也要留下一半。

當着吐蕃部族聯軍的面,中原西征軍大大方方的渡河,前後有序的抵達了癿當城。

癿當城說是城,其實更適合以堡來相稱。

吐蕃上層分裂,中原也陷入動盪,無暇西顧。

河湟附近的吐蕃諸多部落相互攻伐。爲了生存,實力強勁的部族,在險要的地方立寨建堡,以抵禦外敵。

癿當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小城不大,但依山川而建,寧洮寨、寧川堡、巴金城,也是如此。

康延澤駐兵癿當城城下,並不急着攻城,而是讓兵卒砍伐樹木,讓隨軍而來的將作監製作簡單的攻城器械。

一連三日,在擁有飛梯、投石車、衝車、木幔車等器械以後,康延澤方纔對癿當城發動第一波攻勢。

訓練有素的兵卒躲在木幔車的後方,徐徐逼近癿當城。

當年的吐蕃很是強大,擁有當時一流技術。

但自從愚昧的吐蕃贊普拒絕中原文化以後,吐蕃百姓民智退化。加上內部分裂,貴族因爲信仰問題,在高原上已經打出了狗腦子。很多中原雜技古籍,連他們貴族都漸漸認不全了。

何況下面的部族成員……現在完全不具備科技力量。

各方各面倒退了何止百年。

癿當城擁有十餘架拋石車,屬於最簡單的槓桿車,射程還不足五十步,威力小得可憐不說,射速還慢,純粹的勞力操控,抽輪技術早就還給了師傅。

在木幔車的掩護下,訓練有素的中原步卒幾乎無傷就逼近了癿當城下。

隨着飛梯的架設,已經有英勇的兵士開始登城作戰。

癿當城城下戰鬥打響的同時,慕容延釗已經跟吐蕃的部族兵交手了。

吐蕃人當然知道,僅靠癿當城是抵擋不住中原的西征大軍的,他們主要的目的就是耗。

不斷地派遣騎兵襲擾康延澤的攻城部隊。

在康延澤的攻城的第一時間,寧洮寨已經派遣了輕騎向癿當城支援。

慕容延釗的任務就是阻擊這些騎軍,不讓他們給攻城軍制造麻煩。

慕容延釗領着一千五百兵士咬住了一股三千人的騎兵隊。

這股騎兵直向癿當城而去,慕容延釗見對方居然學起了自己,正大光明地動兵,哪裡能忍,二話不說,立刻就點了一千五百兵士對着三千來騎就衝了過去。

慕容延釗迎面一槊,便將領頭的刺於馬下。

對方見慕容延釗模樣,紛紛大呼:“今世薛禮”,亡命奔逃。

慕容延釗一路掩殺,追至了一處叫赤沙嶺的地方。

這裡一片赤土,山丘上還有許多殘垣斷壁。

這裡數百年前顯然有人居住,是個村落,但因某種原因荒蕪了。

慕容延釗經驗何等豐富,眯眼瞧了一會兒,當即下令收兵。

只留下一羣伏兵,在赤沙嶺深處風中凌亂。

一路追殺了千餘人,慕容延釗還算滿意。

但回到軍營,卻見康延澤已經停止了攻城。

吐蕃騎兵各種襲擾,他們不與中原騎兵正面對決,遇上了就跑,將騎兵引開。

倚仗對地形的瞭解,還是有兩股騎兵隊找到了破綻,在中原攻城兵攻城的時候,從側翼殺出,燒燬了一部分的投石車、衝車、木幔車,打亂了攻城的節奏,振奮了癿當城的士氣。

康延澤見狀,選擇了暫退休整。

------題外話------

謝書友開心壞人的百賞,謝謝支持!

第一百五十章 摩皮漢骨第四十一章 點檢做天子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四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三十八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二十七章 順應民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三十四章 相互試探第九章 升官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五十二章 美夢與現實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賀(終章)第六十八章 更亂的局勢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七十四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八章 奇貨可居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二十九章 可朕捨不得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第七十四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六十二章 喂韓先生喝藥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七章 順應民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給小覷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四十二章 一語停口角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九章 再見折賽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中下三策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669章 孫吳在世,韓白重生第684章 報仇 中原的弱點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第十章 並立對抗中原賊寇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十九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七十四章 借道討伐第二十九章 討要花蕊夫人第四十六章 戰事焦灼第二十章 帶汁諸葛亮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十章 齊活了第五十五章 攻取渝關第二十七章 心態改變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二十四章 欲語還休《憶相思》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六十二章 內鬥小能手第二十四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三十七章 “滾”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四十七章 悍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趾亂起第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六章 兵不血刃下南平第七十章 發機飛火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五章 江陵城亂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三十章 各有安排第十二章 上元節夜第二十七章 臨時府衙第二十章 收編第二十八章 意在渝州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六十二章 內鬥小能手第七章 打到他妥協第三章 問計第五十章 殲中原水軍,揚李唐雄風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三十八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一百六十四章 蕭綽的靠山第二章 求情無果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十章 齊活了第五十章 料事如神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五十三章 上頭的慕容延釗
第一百五十章 摩皮漢骨第四十一章 點檢做天子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四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三十八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二十七章 順應民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向西求援,發動聖戰第十三章 四方亂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三十四章 相互試探第九章 升官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五十二章 美夢與現實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賀(終章)第六十八章 更亂的局勢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七十四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九十一章 小人得志的羅幼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八章 奇貨可居第十章 捅刀子 穿小鞋第二十九章 可朕捨不得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第七十四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六十二章 喂韓先生喝藥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第四十三章 難求一知己第二十七章 順應民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給小覷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四十二章 一語停口角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九章 再見折賽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中下三策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669章 孫吳在世,韓白重生第684章 報仇 中原的弱點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第十章 並立對抗中原賊寇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十九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七十四章 借道討伐第二十九章 討要花蕊夫人第四十六章 戰事焦灼第二十章 帶汁諸葛亮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十章 齊活了第五十五章 攻取渝關第二十七章 心態改變第十四章 朕之子房第二十四章 欲語還休《憶相思》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六十二章 內鬥小能手第二十四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三十七章 “滾”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四十七章 悍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趾亂起第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六章 兵不血刃下南平第七十章 發機飛火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五章 江陵城亂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三十章 各有安排第十二章 上元節夜第二十七章 臨時府衙第二十章 收編第二十八章 意在渝州第六十九章 羅幼度的決心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六十二章 內鬥小能手第七章 打到他妥協第三章 問計第五十章 殲中原水軍,揚李唐雄風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三十八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一百六十四章 蕭綽的靠山第二章 求情無果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十章 齊活了第五十章 料事如神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五十三章 上頭的慕容延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