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

bookmark

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

耶律必攝一臉凝重地看着趙匡義,道:“此話何解?”

趙匡義道:“南院大王欲撤回上京,是爲自己族部考量。與他而言,大定府的存在可有可無,不願再次與南朝死磕。而秦王本就是中京留守,魏國公、越國公他們在大定府也有深厚根基,當然不願放棄自身基業。他們所言,看似各有道理,其實都在爲自身考量。”

耶律必攝看着義正嚴辭的趙匡義,心中觸痛,他何嘗看不出其中的利益關係?只是少了耶律屋質對羣臣的把控,他這個皇帝的威信大減,無奈的長嘆道:“家國存亡之秋,衆卿卻各懷心思,實在讓朕心寒。”

趙匡義道:“逐利乃人之本能,無可避免。諸公因利而動,雖無利於家國,卻也在情理之中。陛下當利用他們的私心以達目的,而非一味阻攔。”

耶律必攝頓覺有理,讚道:“將軍此言,深得朕心。”他頓了一頓,問道:“將軍你呢?是否也有私心?”

趙匡義苦笑作揖:“臣得有私心的資格才行……羅幼度這狗賊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當今世上,除了陛下,誰有魄力敢收留在下?陛下安好,臣便安好,陛下有恙,他人或許能夠歸順,換取生路,而臣……唯死而已。”

耶律必攝聽聞動容,想着趙匡義的情況,也知他所言不差,道:“將軍放心,你我君臣榮辱與共,朕就不信,渡不過眼前難關。破了當前此局,朕將大定府託付於卿,若有機會南下,便爲將軍復仇,也未嘗不可。”

趙匡義當然知道這是給自己喂大餅,但他還是興高采烈地收下,激動的道:“臣願爲陛下效死。”

耶律必攝滿意的頷首,耶律屋質、韓德讓的離世,讓他缺一個值得信任的心腹商議事務。朝中並非沒有能人,只是各懷心思,不能完全信任。反之趙匡義與中原有血海深仇,在契丹也沒有根基,不用擔心他私心過重,是最佳人選之一。

“不過得試試他的本事才行。”

耶律必攝心底如此暗忖,嘴裡直接詢問:“對於退守上京,還是留守中京,將軍以爲如何?”

趙匡義道:“誰都能退守上京,唯獨陛下不可。留在大定府,全軍上下皆知,就算情況再危險,還有退路可走。一旦退守上京,意味着再無活路可言。面對生死存亡之境,陛下以爲願意同陛下一併死戰之人多一些,還是尋求生路的多一些?”

耶律必攝默然無言,契丹漢化得很成功,但是在繼承法上存在嚴重問題。

這國家的繼承,很多時候連中原都搞不明白,何況是契丹?

迄今爲止契丹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以後,就沒有一個皇帝是正常即位的。

不是順位繼承,就不可避免地有矛盾。

真到生死之刻,耶律必攝還真不敢保證有多少人願意跟着他堅持到最後。

耶律必攝認可了他的觀點,繼續問道:“說說你的看法?”

趙匡義高聲道:“廟堂安,羣臣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耶律必攝大爲振奮,忙說道:“將軍快快說來!”

趙匡義道:“南院大王不願戰,並非他心中無大遼,不願爲國出力,一切皆因心氣不順。契丹八部,遙輦氏第二。這些年遙輦氏中卻無後繼來者,唯一能統兵作戰的耶律沙亦陣亡了。只要陛下重拾對南院大王的信任,重用他兒子耶律阿沒裡,在軍中提拔遙輦氏的後輩。南院大王是廟堂上唯一的宿老,將他安撫住了,契丹一方,不會出亂。”

耶律必攝微微頷首。

趙匡義接着道:“其實真正的隱患並非南院大王,南院大王心中是有契丹的,在他看來契丹至多回到數百年前遊牧生活,不會選擇南投。可兩韓、康、高以及諸多漢人大臣卻不一樣,他們是有可能南歸的。”

耶律必攝神情凝重,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高勳當年就是晉臣,跟隨杜重威投降遼朝。

至於韓匡美、韓德樞、康延壽,他們祖上是契丹的開國功臣不假,但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會不會利用自己的身份將契丹賣了,成爲自己晉升的階梯。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至於其他漢臣,更是如此了。

耶律必攝這些年深感南朝對於他們契丹的滲透,連當年的皇位第一順位的繼承人耶律賢都投奔南朝了,還有多少值得信任的?

趙匡義此話說道耶律必攝心坎裡去了。

他們契丹越是危險,身懷漢人血統的漢臣就靠不住。

這些年他們投降南朝的漢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姚內斌、宋雄,這兩人在南朝混的極好,一個成爲了侍衛親軍司步軍司的統帥之一,一個掌握進奏院,把控着南朝的報紙,掌控喉舌,都是響噹噹的存在,無疑給了逆反者莫大的激勵。

耶律必攝現在最擔心的也是此處,面對現在的危局,內部再出現大規模的叛逃,他們也只有躲深山老林這一活路了。

趙匡義道:“想要穩住漢臣,得給他們足夠的權力。尤其是現在非常時刻,更得使用非常之法。契丹人善攻,漢人善守。圍繞大定府建設堡塢防守乃上上之策,可他們的應對之法,實在堪憂,完全無法發揮堡塢應有的力量。讓契丹人援助進攻,讓漢人將領負責防守。通過重用漢臣,給予漢臣適當兵權,以應對當前局勢。”

耶律必攝皺眉道:“可朕擔心,給了他們兵權,萬一直接叛逃,得不償失。”

趙匡義道:“故而在人選上得重視起來,選擇值得信任,有把柄在手的漢臣,重用他們,給予其他人榜樣希望。”

耶律必攝默默頷首。

趙匡義一臉肅容道:“這一切都是穩定內部之法,實施起來,可治標,無法治本。我軍遭逢大敗,士氣低落。一切緣由,皆因此而起。想要治本,還得來一場勝戰,方能一掃陰霾,讓大遼上下重新恢復信心。”

耶律必攝聽到此處,來了精神。趙匡義這一番言論,可謂深得他的心思,對他也越發看重,忙道:“只是南朝羅賊用兵確實了得,我朝多次與之對戰,皆沒有佔到便宜。”

他已經說得很婉轉了。

豈止是沒有佔得便宜,損兵折將毫不爲過。連北院大王、南府宰相這樣的人物都陣亡了。

趙匡義也越說越興奮,政治權謀不過是他的小手段而已,軍略纔是他的特長:“陛下,現今南朝士氣正盛,我軍新敗,不得直面其鋒。以臣之見,先據城而守,避敵鋒芒。以城池堡塢之堅固,削敵銳氣。待對方銳氣消散,且天氣轉涼之時,再行與之一戰。我們亦可趁此機會整頓內部事情。”

耶律必攝有些小小的失望,但也知就當前的局面,如果趙匡義真能在頃刻間力挽狂瀾,那他也就不叫趙匡義而是吳起、白起、韓信、李靖了。

耶律必攝微嘆了口氣,說道:“也只能如此了。”

趙匡義肅然道:“陛下,臣在東北多年,深知契丹之兵並不弱於南朝。可野戰屢屢失利,一切因由還是在於契丹之兵,不識戰陣。空有蠻力戰力,而不得靈活運用。反之南朝,他們訓練有素,在戰場之上,兵卒之間,兵種之間,將士之間,相互配合,常常形成以少打多之局面。故而契丹引以爲傲的野戰騎射都爲南朝剋制。在此方面,不作改變,想要正面戰勝南朝,難若登天。”

趙匡義見耶律必攝臉上猶疑不定,上前一步道:“陛下,臣略懂陣圖,若陛下信得過臣,臣願趁此機會授予我軍戰陣之法,填補我軍不足。”

耶律必攝一直覺得契丹勇士冠絕天下,可是屢屢交手,都不得勝。契丹在戰陣方面的不足,確實是一大弱點。可是耶律屋質對於趙匡義萬全陣地評價音猶在耳,不敢貿然嘗試,但對上趙匡義那期盼的眼神,也有了定計,說道:“將軍之才,朕深信不疑。只是將軍資歷尚淺,若將大軍交予將軍訓練,只怕不能服衆。這樣吧,正好,朕要提拔一些漢人填補空缺,與其慢慢挑選合適可信的,不如就讓將軍來負責訓練大定府的京州軍。伱若訓練出成績,朕讓皮室軍配合將軍訓練,亦未嘗不可。”

趙匡義起初還有些失落,但聽到最後,精神大振。

京州軍是漢人、渤海等人組成的軍隊。

在遼陽府京州軍多以渤海人,但大定府的京州軍則是以漢人爲主,數量也不在少數,足足有一萬五千之數。

趙匡義昂聲道:“屬下必不讓陛下失望。”

有一說一,趙匡義的政治天賦是極強的。

針對南院大王耶律海里的小心思,針對契丹漢人大臣的私心私利。

耶律必攝提拔了多位遙輦氏的將官,彌補戰損的空缺。尤其是耶律海里的兒子耶律阿沒裡,更是取代了耶律斜軫的位子。

耶律海里果然不再說退回上京了。

而一直未能接觸兵權的漢臣,也得到了不少的利益分配。

原本以爲耶律屋質離世而動盪的契丹朝局,真就在趙匡義的謀劃下,得到了穩定。

耶律必攝對於趙匡義更加的器重,成爲新晉寵臣。

而且在趙匡義的提議下,改由漢人鎮守堡塢,這建議確實也讓中原的攻勢減緩下來。

相比契丹將官,漢人對於防守上的天賦確實更勝一籌。

出色的表現,讓趙匡義的地位得到了穩固。

大定府城南大虞軍營。

羅幼度正在聽着韓微彙報物資運送的情況。

現在是夏末時節,即將入秋。

草原上的冬天來得很早,時間也很漫長,朝廷已經開始調度禦寒衣被,避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不得不撤軍。

韓微說道:“陛下,我部棉衣棉被與曹彬部的棉衣棉被皆正常送達。林仁肇、陳德誠部的物資,亦通過江南水路運往倭國、海東半島。唯獨蕭將軍所部,深入漠南,一時間尋不得蹤跡。”

羅幼度略作沉吟,說道:“就送到張家口吧,他們真有需求,必然會派人聯繫的。”

蕭胡輦部的作戰風格與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蕭胡輦部經過在漠南的長期發展,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牧帳牛羊。

此番她率兵北伐,那是帶着少部分糧食與牛羊馬一起出徵的。

就她們的情況,餓了喝一大碗牛奶羊奶或者馬奶,再配上一點炒麪炒米或者青稞,既營養又管飽。

牛奶羊奶每天都有現成的,她們只帶一些乾糧配上牛奶羊奶,就能在草原上連續征戰一年半載。

這種獨特的天賦是中原農耕民族遠遠做不到的,即便易地而處,不習慣類似飲食的漢人,只怕也無法長期以牛奶羊奶充當食物。

蕭胡輦率領的牧帳進攻蒙古,雙方在北方一邊遊牧,一邊尋機作戰。

前一兩個月,羅幼度還能準確地把握蕭胡輦的動向,最近個把月便不知具體位置。

蕭胡輦並不是沒有派人傳來消息,隔半個月一個月的,還是能夠收到蕭胡輦的消息。

但是蕭胡輦在信中描述的方位已經超出羅幼度的理解範圍內。

同樣一個地方,兩地差距能夠相差百來裡。

僅靠地圖,根本無法知道詳細位置,只曉得一個大概。

你真要去這個大概的位子找,十有八九尋不到的。

所以到底在什麼地方,羅幼度自己都不知道。

不過她們在北方生活多年了,對於那裡的環境很瞭解。

羅幼度相信以蕭胡輦的能力,應該不會忽視天氣這因素。

羅幼度話雖如此說,心裡不免有些擔憂。畢竟對方已經是自己的人了,長期在大男人堆裡混跡着,有些想念……

“陛下!”張進求見的消息,打斷了他的心猿意馬。

“進來!”

羅幼度左右看了一眼,見盧多遜、韓微都沒有發現異常,收起小小的尷尬,還真是當兵三年母豬賽貂蟬了。

只是想想,小兄弟就不安分,難怪阿三哥會對蜥蜴下手。

“這是大定府裡傳來的消息!”

張進將手中的情報遞給了秦翰。

羅幼度伸手接過,瞧着趙匡義得寵崛起的消息,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念頭: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

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計第九章 升官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一百零四章 大舔狗第四十七章 噩夢級任務第五十四章 出來了,回不去了?第九十八章 立國第660章 後遺症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十二章 五代高爾夫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孫第四章 救援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706章 晾一晾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686章 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理念的衝突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九章 知己第四十七章 出兵河湟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九十七章 禪讓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十章 離間計成 抵達前線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一百六十五章 可願入宮?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逃跑第二十四章 短視?遠見?第二十章 生活零碎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點紅第二十章 攻城第四十七章 噩夢級任務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五十八章 六神無主的李弘冀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十一章 各領一軍第四十三章 老三的逆襲第二十三章 開府庫第九章 知己第七十二章 迎“大小周後”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二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702章 今日無事……第十七章 小勝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龍鳳 臥龍鳳雛第七十四章 內亂起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六十七章 佈局東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難李氏覆滅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三十八章 條件第二十六章 府谷折家第三十三章 禁軍逆行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二十五章 爲敵造勢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十八章 人性算計第五十一章 詐降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五十三章 長江浮橋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
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計第九章 升官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一百零四章 大舔狗第四十七章 噩夢級任務第五十四章 出來了,回不去了?第九十八章 立國第660章 後遺症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十二章 五代高爾夫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孫第四章 救援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706章 晾一晾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686章 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理念的衝突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九章 知己第四十七章 出兵河湟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六章 郭榮與趙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也有味了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九十七章 禪讓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八十一章 死中求生 各尋歸途第十章 離間計成 抵達前線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一百六十五章 可願入宮?第四十五章 殿中策(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逃跑第二十四章 短視?遠見?第二十章 生活零碎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點紅第二十章 攻城第四十七章 噩夢級任務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五十八章 六神無主的李弘冀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十一章 各領一軍第四十三章 老三的逆襲第二十三章 開府庫第九章 知己第七十二章 迎“大小周後”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二十八章 發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702章 今日無事……第十七章 小勝第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場軍事會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龍鳳 臥龍鳳雛第七十四章 內亂起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六十七章 佈局東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難李氏覆滅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三十八章 條件第二十六章 府谷折家第三十三章 禁軍逆行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二十五章 爲敵造勢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十八章 人性算計第五十一章 詐降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五十三章 長江浮橋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一百四十章 “些許錢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