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

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

伴隨着朱雄英的話語,不久,一件物品陰陽炁海中掉落,穩穩地落在朱元璋前方備好的厚重軟墊之上。

這物品與衆不同的外觀,頓時引起了遠處注視着皇帝的錦衣衛們的一陣輕微騷動。

雖然錦衣衛們不準偷聽陰陽炁海中的訊息,但搬東西和保護皇帝安全,是他們的職責,所以是需要一直看着這邊的情況的。

而這件物品,不是什麼玉器古玩,也非珍稀書畫墨寶,只是一根約莫五尺不到的長棍,在錦衣衛們的眼中,看着倒似是兵器一般。

銀質天文望遠鏡靜靜地躺在軟墊上,猶如一件藝術品。

這臺望遠鏡在時間回溯的神秘力量作用下,並沒有回到最初出廠的狀態,而是依舊有些老舊的痕跡,不過這種痕跡,卻似乎是被歲月精心打磨過一般,展現出了比新制之物還要動人的色澤筒身上鑲嵌的燒藍琺琅,在光線的折射下散發出迷人的藍瑩瑩光澤,其上的花草紋飾和孔雀尾羽紋刻畫得生動,稱得上是美輪美奐。

如此一來,無論是發動對北元的總攻,還是跨海徵日,都將勝算大大提高!

在戰場上,射速提高一倍,火力傾瀉效率,那可絕對不止提高一倍了!

這種新式火銃如果能研究明白其中的技術原理,批量生產出來,那麼明軍的戰鬥力,恐怕會驟然提高一大截!

“且去吧。”朱元璋揮了揮手道。

一聲壓抑不住的驚呼從蔣𤩽口中溢出,他的神情顯得既是震驚又是興奮。

不過,兩者在結構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擊發方式。

——火銃。

同時,朱元璋也想到,這東西或許可以給欽天監用來觀星。

當朱元璋湊近望遠鏡時,視野中果然逐漸展現出清晰的遠方畫面時,他的心臟不禁爲之跳動加速。

蔣𤩽努力平復激動的心情,指着望遠鏡對朱元璋說:“陛下,這物件……這物件竟能讓我看到鐘山上,清晰至極的七八里外的皇宮內景!那裡的人們,一舉一動都彷彿近在咫尺,纖毫畢現!”

朱元璋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呼聲吸引了注意,他眉頭一皺,詢問道:“何事如此驚訝?”

蔣𤩽補充道:“而且應該風雨天氣對火銃的影響也極大減小了。”

朱元璋問道:“那射速能提高多少?”

然後,一塊六角形鐘錶又從陰陽炁海中掉了下來。

朱元璋聽後心生疑竇,難道這小小物件真有如此神奇之處?

他懷疑蔣𤩽所言有些誇大,於是決定親自上前一探究竟。

“陛下,這火銃精巧的很,並不需要點燃火捻再發銃,而是勾一下那個鉤子,裡面火石一類的東西便可以引燃火繩,繼而引燃火藥擊發了。”

然而,即便是見多識廣的蔣𤩽,在面對這樣一個前所未見的物品時,也顯得有些束手無策。初時蔣𤩽以爲這是某種新型奇門兵器,但在仔細檢查後,發現並無機關可言,當他輕輕撥開物鏡上的保護蓋子,把另一頭湊近眼前一望,蔣𤩽的瞳孔瞬間緊縮,彷彿見到了不可思議的景象。

這東西因爲要上弦給動力,所以暫時處於停轉狀態,蔣𤩽研究了一會兒,沒研究明白是幹嘛用的。

朱元璋蹙眉問道:“這火銃,怎麼看起來跟軍中裝配的不太一樣?” 明軍列裝的火銃,是從元朝的火銃改良而來的,相當於火門槍,前面是圓筒形前膛,可放置彈丸;緊接着是橢圓球狀藥室,可裝填火藥;藥室上方有火門,可通火捻;後接尾銎,可安裝木柄便於手持每次使用時,需要按照裝填火藥、放置彈丸、點燃火捻的步驟操作。

蔣𤩽的動作迅速且細緻,上前小心翼翼地捧起這件奇特的銀質器具,想弄明白這突然出現的物件究竟是何物,又有何用處。

校場中傳出了“砰”“砰”幾聲,沒過多久,蔣𤩽帶着這支火銃回來了,面上帶着喜色。

朱元璋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隨即擡手示意身後的錦衣衛上前,距離大孫下次說話,還得很久,所以與其等答案,還不如先研究研究,反正待着也是待着。

蔣𤩽回過神來,但依舊難以用言語來形容他所見到的場景。

朱元璋精神不由地一震,要知道,火銃最大的兩個缺點,就是射速慢、遇到風雨不容易點火。

欽天監作爲專門負責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的機構,若是有了這望遠鏡的輔助,那觀測的精度和範圍都將大大提升,這對於制定曆法輔助農業生產肯定是更有幫助的。

而這支新式火銃,竟然把這兩個缺點全都規避掉了。

孝陵衛的校場,不僅有各種冷兵器,而且火藥和鉛子,也是一樣備着的。

朱元璋所看到的,正是那小十里外的皇宮,他看到了皇宮內的宮殿、亭臺、樓閣以及穿梭其中的宮女太監們,他們的動作、表情都清晰可見,彷彿就在眼前一般。

蔣𤩽也意識到這支火銃跟明軍列裝的不太一樣,他申請道:“陛下,容臣在旁邊的孝陵衛的校場中試驗一番再回稟。”

不過,最後一件東西,就很容易弄明白用途了。

“喔?”

明軍的火銃跟這個火銃對比起來,口徑其實相當大,明軍火銃的口徑普遍是有拳頭大小的,然後金屬壁很厚,這支火銃,銃身細長,口徑也就大拇指粗細,金屬壁也沒那麼薄,而且,木託的設計也更合理。

一支漂亮的彷彿工藝品一樣的鑲金火銃。

這可是妥妥的軍國利器!

這一刻,朱元璋深刻體會到了這件物品的神奇之處,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狂喜,這樣的神器若是用於戰場觀測,那將是何等利器!

即便是數十萬人規模的戰役,戰場縱深也不會超過十里,有了這望遠鏡,將領們就能實時掌握戰場上的動態和敵情變化,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

朱元璋發現,這支火銃,似乎用手指往後拉那個鉤子擊發的,而非需要點燃火捻,使火門裡的火點燃火藥室。

“至少一倍!”

射速提高一倍!

無懼風雨影響!

朱元璋大喜道:“速速召集工部兵器局與內廷兵仗局的火銃匠人,務必吃透這支新式火銃的原理!”

而朱雄英帶給他的驚喜,還遠不止於此,很快,陰陽炁海中就再次傳來了朱雄英的聲音。

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
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67章 徐達背疽!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53章 主僕矛盾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