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

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

“大孫,上次你說的這個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想要破解,需要什麼辦法?”

朱元璋對此可謂是憂心忡忡,畢竟,哪怕集衆人之力,也只能推算到人地矛盾這一步,而想要緩和人地矛盾,靠高產作物是沒用的,只能從土地制度上下手。

可現在大明的土地制度,已經是吸取了唐宋兩朝經驗改進而來的了,還能怎麼改呢?就算是均田制,也只能在王朝的前一百年甚至前五十年有效控制土地兼併,到了王朝中期,譬如唐朝的神龍革命時期,其實就已經徹底崩壞了。

所以,走改革田制這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是不進行土地制度變革,老百姓有了高產作物又必定會不斷地生娃,人地矛盾不就又無解了嗎?大明現在剛剛經歷了元末戰亂時期,人口非常稀少,中原十室九空,正是缺人的時候,總不能不讓老百姓生娃吧。

土地就這麼多,改革田制沒出路,人口還需要增加.直接閉環堵死了。

而洪武朝的“重農抑商”政策,也是這個道理,朱元璋不是不懂商人在商品流通中起到的作用,但一旦鼓勵經商,讓商業變得有利可圖,讓商人的社會地位提高,那麼大明農民就不願意安穩地種地了,所以朱元璋必須“抑商”,當然了,“抑商”不是“絕商”,最基本的商品交換還是要有的,否則帝國也無法運轉,畢竟就算是大農村,也得整個趕集不是?

“陛下,天道渺渺,人道茫茫。或許,這世間本就沒有什麼永恆的王朝,只有順應時勢,方能求得一線生機,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就是天道給予人間的一個警示,所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便是此理了。”

“其實想要破解內卷很簡單,搞大航海就行了,大明其他都還行,就是這海禁.”

對於朱元璋來說,海禁廢除,則人心思變,到時候,大明能不能挺到三百年都說不定了,弊端遠遠大於利益,所以,必不可行!

軍機大臣董倫與王景相視無言,面露難色。

朱元璋眉頭緊鎖,道:“但說無妨。”

但朱雄英接下來的話,卻讓朱元璋的面色凝重了起來。

等朱雄英把內卷的概念解釋了一遍以後,一直困擾着朱元璋,無法捅破的那層窗戶紙,頓時豁然開朗!

但隨即,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

原因很簡單,即便朱元璋放棄強化皇權,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權,這些支配權,也到不了百姓手中,緩解不了內卷。

有文官集團的存在,就註定了皇帝哪怕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權,也只會形成文官把持朝政,孩視皇帝的局面,而這個模式的代表,就是張居正。

“爺爺,王朝週期律,說穿了是人地矛盾,而人地矛盾的本質叫內卷!”

說罷,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之中,而董倫和王景等人,也只能在一旁尷尬地等待着,他們都很清楚,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或許真的只有老天爺才能解答了。

也就是說,雖然以前的皇帝們,不知道內卷的這個道理,但實際上出於維護皇權的考慮,已經做了最優解,也就是維持內卷,這也是爲什麼完顏構不思北伐,整日裡只把杭州作汴州,繼續重用文臣士大夫,宋朝反而國祚不短。

那麼,朱元璋作爲皇帝,主動讓渡出一部分支配,是否就能讓大明的國運更加綿長了呢?

也不行。

聽聞此言,朱元璋本能地感到不悅。

因爲朱元璋代表的是皇權,皇權本身就擁有最大的支配權,對於皇權來說,內卷纔是最好的制度,皇帝-士紳-百姓纔是最穩定的金字塔結構,只有這樣,皇權才能高高在上,得以長久延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咋整?難不成,大明真就三百年不到的命了?

朱元璋走出幾步,示意他們來到遠離陰陽炁海的方向,問道:“衆卿有何良策啊?”

因爲皇帝和文官集團,就是拔河的兩端,此消彼長。

畢竟,海禁是朱元璋推行最爲堅決、徹底的國策之一。

一時間,陰陽炁海前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只有夏日燥熱的風,才讓他們感到一絲活泛。

而就在這時,陰陽炁海中,又傳出來了朱雄英的聲音。

既然內卷的本質其實就是爭奪支配權,那麼對於朱元璋來說,他還是沒得選啊!

想清楚了這個邏輯以後,朱元璋徹底無奈了。

朱元璋默然片刻,緩緩道:“王卿所言,咱又何嘗不知?然而,咱身爲大明開國皇帝,自當爲子孫後代謀一個萬世基業,這王朝週期律,咱是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破解的。”

他們固然是輔佐君王,運籌帷幄,可面對這彷彿被天命所定的三百年王朝週期律,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 董倫輕嘆一聲,道:“陛下,非是臣等無能,實乃此事關乎天數,非人力所能爲也.三百年王朝週期律,猶如天道輪迴,破解之法,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窺破。”

當然了,跟現代的印象流不同,朱元璋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還真不是爲了海禁而海禁,除了防備張士誠、方國珍餘部以及倭寇的襲擾之外,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穩固剛剛立國的大明的基本盤,讓百姓不從事海洋貿易,朱元璋只有這樣,百姓才能安分地種地,從而建立他心目中的大農村社會。

王景也點頭附和道:“臣等愚鈍,亦想不出破解之法。然而,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所以,皇帝不可能讓渡支配權,也破不了內卷的循環,內卷對於皇帝來說,反而是最優解,只有維持內卷,才能努力達到三百年的大限,不然可能都活不到這個大限就被篡國了。

“若是到了永樂朝,像是鄭和七下西洋一般,然後先官方再民間,發起大航海時代,那麼什麼內卷都跟不上擴張的速度了,日本的金山銀山,非洲的人力資源,美洲的土地作物.爭着對外卷都卷不過來,哪還有工夫內卷?等到了停滯期再回來內卷,怕是早就四五百年的國運了。”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31章 神器降臨!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5章 鬼市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78章 下下籤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53章 主僕矛盾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74章 應天府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
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53章 主僕矛盾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31章 神器降臨!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75章 鬼市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78章 下下籤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53章 主僕矛盾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74章 應天府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