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

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

一家人回到東宮,朱允炆繼續去大本堂上課去了。

而此刻正值春日,花園內,朱標正帶着他的愛犬小黑悠閒地漫步,那小狗毛色如雪,卻得了個“小黑”的戲謔之名,朱標每每喚它,都忍不住嘴角上揚。

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的光影,朱標的心情似乎也舒暢了一些.今天的事情,實在是給了他不小的衝擊。

然而,這寧靜的氛圍很快被一陣輕柔的腳步聲打破。

呂氏帶着幾名宮女,款款而來,她們手中託着精緻的茶點和茶壺。

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呂氏肯定不只是給他送茶點這麼簡單,朱標對此心知肚明。

回宮的路上,不管怎麼問,關於父皇在樹下和他,以及四弟、李景隆密談的內容,朱標都是半個字都不肯告訴呂氏,但是既然事關兒子朱允炆,呂氏自然心急想要知道。

小狗趴在朱標的腳下,翻出了肚皮撒嬌。

到時候,爆發藩王之亂,幾乎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呂氏連連點頭,表示自己已經銘記在心。

“你說什麼?”

呂氏猶豫了片刻,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妾身只是擔心,這一切會不會是假的?”

饒是如此,呂氏依舊是聽得心驚肉跳,她最關心的自然是兒子朱允炆的前途。

然而呂氏卻並未因此放下心來,她的眉頭緊鎖,似乎還有話想說。

嗯,雖然經過信息的層層剝離,朱標接收到的信息已經是三手信息了,而且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基礎,但起碼他邏輯自洽了。

但此次平亂,也耗空了國庫的錢財,於是,爲了充實國庫,朱允炆下令擱置海禁祖制,通過下西洋活動,來獲取錢財。

而由於自己的心慈手軟,對兄弟們過於呵護,並沒有進行削藩,所以藩王,尤其是擁有大量兵權的八大塞王的勢力逐漸壯大,漸漸有了尾大不掉的趨勢,幾乎等同於過去的晚唐藩鎮。

朱標見狀,便轉身大步離去,留下呂氏一人跪在亭子中瑟瑟發抖。

花園中的小亭子裡,茶香嫋嫋,朱標與呂氏相對而坐。

“殿下,你說……這一切會不會是假的?”呂氏小心翼翼地試探着朱標的反應。

正因如此,呂氏才這麼篤定,朱標不會爲了或許永遠也回不到身邊的朱雄英,而對跟他朝夕相處百依百順的她們母子二人怎麼樣。

就在朱標沉思未來的事情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地暗了下來,而他書房的門,這時被用力地推開。

朱標陰沉着臉盯着呂氏,然而,當他看到呂氏那驚恐無助的眼神時,心中的怒火卻漸漸平息了下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

而朱標回到自己的正殿書房中,一時間也是猶疑不定。

“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朱標的聲音恢復了平靜,“尤其是在外面,更不要胡言亂語半個字,記住了嗎?”

同樣的一句話,這次朱標卻聽出其中意味的差別了。

在未來已經繼承了曹國公之位的李景隆,估計這時候要麼帶兵駐防宣府、大同,要麼就是駐防遼東,與北平很接近,而李景隆與朱棣相約起事之後,因爲雙方的兵力和將領差距,在明軍主力的步步緊逼下,朱棣與李景隆一方屢敗屢戰,最後,明軍兵臨北平城下,李景隆迫於巨大的壓力,開城投降,朱棣或是被俘或是自戮,這次藩王之亂就此平息。

朱標幾乎懷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朱標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本來就是假的嘛,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朱標認爲,按照之前父皇的說法,是第三代皇帝“永樂帝”破壞了海禁這一祖制,進行了下西洋,取得了海量財富,再結合今天得到的信息,這樣說來,這個“永樂帝”應該就是朱允炆。

而在登基後,朱允炆下了狠心開始削藩,在削了幾個藩王以後,眼見有的藩王被逼闔府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內心極度恐懼,於是起兵反抗,並聯合了與他關係密切的李景隆。

朱標被呂氏這麼一問,其實當時就意識到,如果排除呂氏的恐懼心理,那這其中的確看起來也有些蹊蹺。

事實上,呂氏深知與遠在地府的朱雄英相比,朱允炆的優勢在於,他是一個可親近的人,而她們母子也更能給朱標帶來溫暖和慰藉。

而削藩,也肯定難以溫情脈脈。

而且朱標對於這些未來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一番整理後,發現也是能夠邏輯自洽的。

但人和事,又哪是這麼容易就能分得清楚的呢?

朱標回過味來,面色驟變,他猛地站起身來,厲聲喝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胡說什麼!”

朱標的聲音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嚴厲,呂氏被嚇得花容失色,她連忙跪倒在地,顫聲道:“妾身有罪……妾身不該胡言亂語……”

這一點,朱標認爲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爲他這個人,確實在決心上,跟能夠改換天地的父皇比不了,很多事情,朱標都會選擇徐徐圖之,或者說,他本來性子裡就有幾分柔弱,是個平和之人。

當然,信息經過朱元璋和朱標兩次揀選,已經沒什麼有用的了,呂氏所知道的,無非就是預測的未來中,朱允炆會削藩,而且手段酷烈了一些。

所以,從長遠來看,削藩其實是大明未來必然要走的路,只是看這第一刀,是誰砍下去,砍到誰的頭上而已。

朱標的語氣很輕鬆,顯然是在安慰呂氏不必過於擔憂,他不想因爲這些還沒有發生的、在遙遠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影響現在的家庭。

朱標思量片刻,覺得真相應該就是如此,反而認爲,朱允炆雖然心狠,但作爲“永樂帝”的他,似乎乾的也不是那麼差?畢竟,大明封了這麼多藩王,雖然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屏藩衛國,但藩王制度,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確實沒起到過什麼穩定的正面作用。

朱標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輕描淡寫些,彷彿在說一件與他們無關的事情。

當時聽的時候,他其實心底裡朦朦朧朧地也有同樣的疑惑,但他更相信這是朱雄英在地府中得到的啓示。

然而,當她聽到朱標說這一切可能只是預測、並非定局時,她的心中卻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疑慮。

所以,朱標得出了一整個事件合乎邏輯的推測.在若干年後,自己作爲第二代皇帝駕崩,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允炆年號“永樂”。

朱標輕嘆一聲,知道無法再對呂氏隱瞞,他有選擇地將今天的部分內容透露給呂氏。

呂氏的眼神中透露出擔憂,她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殿下,允炆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英兒所預測的未來,符合邏輯到幾乎渾然天成,但是否有些過於刻意了?

當然了,朱元璋也考慮過這一點,所以大明的藩王,都是隻有軍權和名義封地的王,而非漢晉時期財權、軍權、行政權、司法權一把抓的那種諸侯王。

她緩緩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她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爲朱允炆鋪平道路,讓他在未來的繼承權爭奪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回到宮殿後,呂氏開始着手準備晚上的禮物,她打算讓朱允炆從大本堂下了晚課後去坤寧宮給馬皇后請安,在一羣孫子裡,馬皇后一直很喜歡朱允炆這個孝順的小孫子,有她的支持,朱允炆的地位自然會更加穩固。

所以,朱標還是認爲,這些對於未來的預測,應該是沒問題的。

總之,達到今天這個效果,對於呂氏來說就足夠了。

藩王們很難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甘心淪爲富家翁。

朱標察覺到了她的異樣,便問道:“怎麼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君臣是君臣,夫妻是夫妻,你我之間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呂氏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還是很直白,這一切所謂的“未來”會不會是朱雄英編造出來的謊言?他的目的……會不會是爲了破壞朱允炆在朱元璋和朱標心中的形象?

朱標見狀,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宮女們將東西放下,然後屏退了衆人,只留下他與呂氏二人。

饒是如此,朱標其實站在未來皇帝的角度,還是覺得,藩王制度或許兩三代人沒什麼問題,但時間久了,後代的藩王能力不行了,其實起不到屏藩衛國的作用,反而這些擁兵自重的王爺們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然而,當朱標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外時,呂氏的眼中卻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她知道,自己的話已經在朱標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儘管這種懷疑可能永遠不會發芽,但只要它存在一天,就足以讓朱標對遠在地府的朱雄英心有猜度,或許不是對朱雄英本人,只是對他預測的這個未來不願意接受。

難道說,這一切真的是英兒在從中作梗?

可朱標卻始終不太願意相信,畢竟,在他印象裡的英兒,還是很聰明懂事的,不會耍這種伎倆。

“太子殿下,不好了,燕王在大本堂把允炆給堵住了!”

這叫個什麼事?

老四今年都26歲了,是好幾個孩子的爹了,還能幹出來接孩子放學,順道在學校門口堵其他小朋友的事情?

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61章 朱允熥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67章 徐達背疽!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30章 藍玉案第222章 《西涼伎》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
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61章 朱允熥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67章 徐達背疽!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30章 藍玉案第222章 《西涼伎》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