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

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

“我先把第四批無線電臺送過去,爺爺你那邊接好了。”

這次陰陽炁海的規模,肉眼可見地比之前更大了一圈,因此,物品傳輸的效率也提升了,不用擔心碰到邊緣繼而湮滅的問題。

但第四批無線電臺畢竟數量太多,有着足足二十臺,所以還是輸送了很久。

可在大明這邊,衆人卻並不嫌久。

聖孫壇上的氣氛,也從剛纔得知女真人在未來會覆滅大明後的憤怒,逐漸轉向輕鬆。

看着這些不斷掉下來,落在特製的極厚軟墊上的無線電臺,鄭國公常茂和曹國公李文忠,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聽聞此言,朱標和李善長的目光緊緊鎖定在那一大堆看似尋常,卻蘊藏着巨大力量的種子上。

看着這些新的種子,朱元璋連忙問道:“大孫,這兩種新種子是什麼?”

可即便如此,確實需要無線電臺的部隊,還是太多了。

但現在時代變了,有了無線電臺,比如明軍的斥候部隊,在狼居胥山、斡難河、捕魚兒海.在漠北的任何一處發現敵人,都可以嚮明軍主力彙報,省去了折返跑這個過程,同時遠遠地隱蔽監視敵人的蹤跡,給明軍主力實時更新敵人的移動軌跡。

常茂和李文忠的眼中閃耀着興奮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了明軍裝備上這些無線電臺以後,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景象。

除了土豆玉米紅薯這老三樣,還有新增的黑麥和木薯的種子。

“是啊,多虧了聖孫殿下!”

“後面送來的是木薯種子,木薯比土豆和紅薯的適應性更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同樣不挑土壤,山區都能種,但是想要木薯高產的話,還是要用土層深厚疏鬆的土壤種植,如果土壤不行,產量就相對低一些,唯一的限制就是這個得在南方種,比如福建、兩廣、雲貴等地。”

這就相當於明軍掃清了戰爭迷霧,敵人動態一覽無餘,這仗打起來,可就輕鬆太多了。

這兩種新種子的出現,對於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而在古代,對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拋下步兵,由主帥帶着數千或上萬精騎快速機動,與斥候保持一個較近的撒網距離,這也是霍去病非常喜歡親率少量騎兵去抓敵人主力的原因。

因爲在漠北作戰,難的其實不是找到敵人主力的蹤跡,只要斥候撒的多、撒的遠,大概率是能找的難點在於,因爲撒的太遠,所以找到了以後,斥候必須要原路返回尋找大軍主力,等尋找到了大軍主力給主帥彙報完畢以後,主帥再帶着大軍過去,而到了這時候,敵人早就溜沒影了。

而北方的穩定,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批送過來的那幾臺無線電臺,根本就不夠體量足有數百萬之巨的明軍分的。

雖然世界第一強軍提升一個檔次還是世界第一強軍,但對於明軍的野戰部隊來說還是有質變的。

朱元璋不滿地訓斥道。 常茂連連點頭,呲着牙笑道:“多虧了大外甥(常遇春是朱雄英的外公,常茂是親舅舅),有了這些無線電臺,咱們大明的軍隊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可就都得心應手的多了!”

因爲由於歷史因素,幽燕之地從五代十國以來,就脫離了漢人政權的控制,而兩河之地(河北與山西,山西古稱“河東”),也自靖康以後,淪陷於胡人之手數百年了。

緊接着,朱雄英又把第二批的過期種子送了過去。

當然了,洪武時期的明軍,雖然數量看起來非常嚇人,但這是有着衛所制的制度原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屯墾兵,真正能夠用於野戰的機動部隊數量沒那麼多,“只有”幾十萬人。

李文忠也連連點頭,深有感觸地說道:“是啊,這無線電臺可真是神器啊!之前那六臺根本不夠分,以前咱們在戰場上,總是因爲通訊不暢而錯失良機,現在好了,有了這東西,咱們無論是遠征遼東還是漠北,都可以實時地獲取信息和操控戰場,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了。”

可以說,有了這第四批的二十臺無線電臺,明軍攻略遼東的勝算,將極大增加,只要正常發揮,就必然能夠成功。

其中優先級最高的,就是北部邊境的軍隊(此時還沒有“九邊”的說法),以及京師的上十二衛親軍的也就是朱元璋從洪武十五年開始改制,劃定由皇帝直屬的錦衣衛、旗手衛、虎賁左衛、金吾前後衛、羽林左右衛、府軍及前後左右衛。

朱元璋看着兩人激動的樣子,心中也是一陣欣喜,他的手指輕輕摩挲着這些新奇的種子,彷彿能感受到它們潛藏的生命力。

“而且,這木薯種子,竟能在南方那些貧瘠的山地生長,耐旱、耐瘠、少病蟲害,這……這簡直是神種啊!”

而有了這足足二十臺無線電臺,再加上之前第三批的六臺,就能讓幾十萬精銳明軍的戰鬥力提升一個檔次。

畢竟,通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對於戰爭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因素。

“爺爺,前面送過來的是黑麥種子,黑麥抗寒能力強,可以在北方種,甚至在漠北以北都能種,而且不僅能當糧食,還能當飼料用,不挑土壤。”

“若是沒有聖孫殿下,我們哪有這個福分?”

李善長也激動得鬍鬚亂顫,他連連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

朱標率先回過神來,他顫聲道:“這麼說,這黑麥種子能在北方嚴寒之地生長,那就是在小冰河期也能存活?這豈不是北方的百姓,同樣有活路了。”

之前朱元璋已經做好了實在不行就向南拓展,用南方的糧食去賑濟北方的計劃,而現在既然有了這黑麥,北方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就能夠得到保障了,在實際上增強了北地漢人對大明的歸屬感。

甚至再往後說,以後遠征漠北進攻北元朝廷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有李廣那種“迷路侯”的窘境了,如果奢侈一點給斥候部隊單獨配備電臺,將很容易抓到敵人主力。

“太好了!這真是天助我也!”

衆人紛紛讚歎,對朱雄英的感激完全就是溢於言表,怎麼表現都不過分。

有了這些電臺,在防禦的時候,敵人攻擊任何一方重鎮,行蹤都能被負責指揮的將領馬上知曉,繼而派兵圍堵;在進攻的時候,明軍可以從容地分進合擊,各部之間能夠及時溝通,只要一部受擊,堅守住就可以等到各部靠攏支援,不至於被人打時間差各個擊破還一無所知。

“什麼天助,這是咱大孫送來的。”

所以,北方不僅胡化嚴重,而且人口非常稀少,糧食產量也較低,可偏偏北方承擔着防禦蒙古人的重任,又不能不屯駐大量軍隊並進行移民,爲了這些軍隊和移民,大明朝廷就必須每年給北方運糧。

這也是從洪武三年開始實行“開中法”的根源所在,如果不需要給北方運糧,大明朝廷幹嘛要給商人們發代表着財富的鹽引?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2章 父與子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3章 長夜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8章 下下籤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78章 下下籤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36章 告白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
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129章 爺爺是什麼品級?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92章 父與子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183章 長夜第246章 聯軍內訌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8章 下下籤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78章 下下籤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36章 告白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