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

秦淮河上水波漣漣,李景隆的畫舫靜靜地泊在河中,錦帆在微風中輕輕飄揚,此刻,朱雄英與李景隆正站在船頭,紆尊降貴來迎接即將到來的客人們。

河面上,幾艘小船正緩緩抵近,船上載着京城幾個規模最大的船幫的會首,這些會首,多是昔日明軍中的中低級軍官,他們曾在戰場上征戰,但洪武開國後,隨着戰爭的平息,他們也尋找到了新的出路。

實際上,江南的經濟從元末戰亂的破壞中恢復的很快,水路交通的重新繁榮爲他們提供了契機,這些人看準了水路運輸的商機,在戶籍制度沒有出臺之前就紛紛轉爲民籍,倚仗着昔日軍中的關係和勳貴的支持,經營起了船幫。

這些船幫不僅爲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同時也爲京城的勳貴們提供了一條財源,這些船幫會首雖然已離開軍隊,但身上依舊保留着軍人的豪爽與義氣,而且其中不乏常遇春的老部下,他們與性格粗爽、喜歡交朋友的鄭國公常茂頗爲投契,常茂作爲中間人將他們引薦給了朱雄英,但他自己並未直接參與其中。

隨着小船的停靠,會首們一一登上了李景隆的畫舫,他們按照大明律法身穿粗布衣衫,但腰桿都挺的很直,見朱雄英和李景隆親自來船頭迎接他們,都感到有些驚訝,連連作揖行禮,口稱“虞王、小公爺”。

雙方寒暄過後,便進入了畫舫二層內落座。

船艙內裝飾豪華,琴聲悠揚,美酒佳餚已備好,幾杯酒下肚,氣氛漸漸熱烈起來對於他們這些粗人來講,沒有什麼比酒更能讓人敞開心扉的了。

朱雄英舉起酒杯,微笑着向在座的船幫會首們致意。

“諸位共飲此杯。”

李景隆也跟着舉杯,多是中年人的船幫會首們紛紛舉杯迴應,氣氛越發融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閒話扯得差不多了,也到了談正事的時候,而這種事情自然是要船幫會首們先問,在座的這些中年男人也都是有眼力見的,雖然稱不上是多麼厲害的人物,但也不算蠢,很明顯以虞王殿下的皇嫡長孫之尊,以及李景隆的曹國公府小公爺的身份,請他們這些理論上的“平民”吃飯,肯定不可能是衝着他們的人來交朋友的。

我配嗎?我不配。

所以,那就一定是另有目的,而結合他們的身份,這種目的似乎也不言而喻了。

這頓飯他們吃的並不踏實,其實各個都是硬着頭皮,但也都沒辦法,說白了在這個時代就是皇權大過天,哪怕虞王想要把他們的產業全都收繳了,他們也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找勳貴求情是沒用的,牙行已經是前車之鑑了.不管你給勳貴賺了多少錢,只要涉及到了勳貴們自身的政治利益的時候,在危險面前都會無情地將你拋棄。

畢竟對於勳貴們來說權力能維繫下去,那麼以後就不會缺錢,現在搖錢樹折了一株,以後費些時間和資源再養就是了。

其中一位會首站起身,他曾是明軍中常遇春帳下的一名校尉,名叫陳震。

陳震朗聲說道:“虞王殿下、小公爺,我們都是些粗人,雖然離開了軍隊,但軍人的血性未減,水路,這是我們的戰場若是貴人們有吩咐,我們兄弟夥在所不辭。”

另一位會首,昔日是個百戶,現在經營着京城最大的船幫,他接口道:“今日得見殿下,實在是三生有幸,我們這些人雖然轉行做了船運,但心裡還是惦記着國朝,若國朝有需要,我們隨時可以爲國效力。”

見衆人紛紛表態,朱雄英也不再遮掩,把需要大量船隻和水手去支援長江入海口堤壩建設的事情說了,此言一出,會首們雖然沒說什麼,但也都是各個面露苦色。

顯然,剛纔的話也就是嘴上熱鬧的客套話,真觸動到了實際利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對於船幫們來講,雖然他們沒得選,但要是幾個月甚至小半年放着生意不做,自帶乾糧、人手、船隻去服徭役,那真可謂是傷筋動骨了有的時候能不能全須全尾的活着回來都是個問題。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而如果朝廷打算使用行政力量強徵,那他今天也不會在李景隆的畫舫上舉行這次宴會,而這次宴會的目的,他也不單單是爲了解決兼顧京城水運貿易正常運行以及堤壩建設工程這件事情的,而是爲了來建立對整個京城各行各會的有效監管,從而減少資源的內耗,把商業做起來。

現在不是洪武元年,而是洪武二十三年了,江南經濟逐漸恢復了南宋時期的氣象,商業的進一步規範化發展是時代的需求,這一點誰都壓抑不住.在朱雄英看來,朝廷不作爲,市場就會始終處於無序混亂的狀態,而這種混亂,顯然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最好的整頓辦法,就是把行會整合起來。

船幫行會就是朱雄英挑的這個起點。

所以,朱雄英給出了他的交換條件。

“長江入海口的堤壩修築乃是百年大計,修是一定要修的,諸位既然想爲國朝出一份力,那就都得參與進來,不過國朝有法度不假,法度之外自然也有人情,我、本王建議陛下,諒惜民力,所以並不全徵,需留一部分人手、船隻來維持京城水運。”

朱雄英改了自稱,一時之間還有些不習慣。

而這時候李景隆也開口幫襯道:“在這裡也給諸位透個口風,朝廷有整頓行會之念,這是機會,泥沙俱下,是躍龍門的魚還是沉下去的死泥鰍,就看這一遭了。”

船幫會首們聽聞這個消息,一時都有些怔然整頓行會,也就是說,要把現在民間存在行會,進行朝廷認可?

那這裡的說法可就大了,畢竟各行各會現在雖然有利益格局存在,但都不是朝廷承認的,而如果朝廷打算認可並且管理京城的行會,那也不可能官員去管,大概率是行會自治,而這時候哪怕沒有官身,有這麼一個朝廷認可的名頭,就意味着以後在這個行會領域裡,地位徹底確立了。

這就是真正的大浪淘沙,別看現在地位很穩固,但要是在這輪大洗牌裡沒拿到朝廷認可的名頭,以後就得被行會裡的其他有官方背書的人去管,你還沒辦法,那樣的話即便能夠苦苦支撐不被鯨吞,手頭的勢力也很快就會被蠶食。

想明白了這個關節,這些會首也弄懂了今日這場宴會的目的。

朝廷可以強徵徭役,他們確實必須去,但眼下虞王殿下,或者說聖孫殿下考慮到了剛剛繁榮起來的京城商業,所以不願意破壞這種局面,就給他們爭取到了部分徵發的條件。

但對於這些船幫會首來說,哪怕是部分徵發,還是會元氣大傷,所以必然會有種種不爲人知的陰私勾當和偷奸耍滑的行爲,來保存實力。

而同時爲了修築堤壩工程的順利進行,讓他們自願實打實地出力氣,也是爲了以後更長遠的制度規範管理考慮,朱雄英就給了他們另一項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利益,也就是行業話語權。

爲了維持和爭奪行業話語權,他們就必須像是圍着吊起來肉骨頭的一羣狗一樣,拼命地表現和討好主人了,否則,不僅啃不到骨頭,還會流落街頭等着被其他野狗所圍攻啃食。

後者顯然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朱雄英給出了利益交換的條件後,幾乎所有船幫會首,都明白了自己應該怎麼做。

陳震帶頭行禮道:“殿下仁念,我等願爲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其餘幾位會首也是爭先恐後地表態道:“願爲殿下驅策!”

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4章 應天府第222章 《西涼伎》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78章 下下籤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83章 長夜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
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74章 應天府第222章 《西涼伎》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78章 下下籤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09章 千里鏡作用完美髮揮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44章 朱元璋的兩個困擾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83章 長夜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