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

文華殿內,陽光透過雕花的精緻窗櫺,斑駁地灑在佈滿了各類文書典籍的大殿之中。

作爲太子日常辦公的地方,這裡很有朱標的個人特色,在兩側放了很多書櫃,裡面既有朝廷律令制度,也有各類歷史典籍,方便他隨時查閱。

而在這裡的東宮屬官們,也跟待在朱元璋身邊的軍機大臣們不同,他們雖然是朱標的臣下,但朱標總是以師禮對待他們,所以氣氛還是比較融洽的。

當然了,每天他們的工作強度也不低,他們相當於承擔了日後內閣的部分工作,給皇帝的奏章會在這裡先進行篩選,然後朱標寫上自己的批示意見,再轉交給朱元璋.朱標監國十多年了,處理政務方面已然非常老練,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朱元璋都不會修改朱標的批示意見,而是寫一個“準”或者“閱”,最多寫個“知道了”、“朕知道了”,就發下去執行。

不過今天上午忙完了工作以後,朱標卻沒有去吃飯,而是坐在椅子上眉頭緊鎖,似是在沉思着什麼。

這時候,一名宦官進來小聲說道:“太子殿下,丘寺卿來了。”

朱標一招手這個宦官立刻會意,匆匆而去。

丘玄清面露難色。

於是,朱雄英直接說了:“八叔和十叔,最近有性命之憂。”

丘玄清點了點頭,他明白身處高位的壓力,而且朱標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清楚緣由,但最近幾年皇帝不讓太子出京,卻也被這些部寺高官隱約地察覺到了這裡面一定是有些內幕的。

那就是有事先跟爹說,如非緊急,不能越過爹去找爺爺,或者起碼要跟爹說一聲再去找。

不一會兒,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領下走進了文華殿,正是太常寺卿丘玄清。

“你們怎麼看這件事?”

“多謝真人指點,孤明白了。”

“不知殿下相召所爲何事?”

“有什麼事情但講無妨。”

當然,這些條條框框在朱雄英看來很多餘就是了。

而且他作爲一國儲君,決不能聽風就是雨,得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丘玄清是朱雄英最早認識的朝廷重臣,見他在裡面,於是目光詢問了一下,朱標卻表示無礙。

其人是個忠厚長者,心思非常縝密,聽了朱標的描述後,沉默片刻開口道:“殿下,此事無論真假,若是讓潭王和魯王知道了,總歸是會心生不滿的,到時候難免兄弟不睦,於殿下無益。”

朱標卻沒有亂了方寸,他身居高位太久了,處事還是有幾分靜氣的,並不會因爲朱雄英一催就慌張地帶着去找父皇。

經過之前馬皇后的明示,朱雄英現在已經清楚了一條自己暫時還必須遵守的行事規則。

朱標聞言頓時眉頭深蹙,弟弟們對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朱標或許並不完全知曉,但朱標本人雖然在各方面都比老朱軟了些,卻同樣對於弟弟們更加溫情,他很關心弟弟們。

他的話語彷彿一縷春風般吹散了朱標心頭的陰霾,朱標鬆一口氣。

東宮屬官考慮問題的角度,肯定是從朱標的利益出發,對於朱標來說,便是真的也不該由他來說,家事就是國事,哪有靠卜筮治家的?這不又回到商周了嗎?而是假的,則很傷兄弟感情。

作爲張三丰的親傳弟子,丘玄清別的不說,光從外表上看還是很唬人的,身上自然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且整個人極度自信,不管面對誰,都是神態自若、步履穩健的模樣。

朱雄英補充道:“父親,此事非同小可,必須儘快稟報皇爺爺。”

你他孃的玩我?

看着卦象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殿下,命運之事,雖有一定之規,但亦非絕對,陛下最近確實不順,但血光之災並不在最近。”

他的聲音中帶着些許不安,雙眼緊緊地盯着丘玄清,希望能從這位高人身上得到一些啓示。

朱標嘆了口氣,只道:“近日來總覺心神不寧,似有大事將至。”

朱標看着他,在桌案底下搓了搓長時間握筆有點發麻的手指,沉聲問道:“還請丘真人給孤看看,孤有血光之災嗎?”

唐鐸是前兵部尚書,本來到了致仕的年齡,但是被朱元璋挽留了下來,讓他來東宮任職,並且給了他太子少保的官銜,算是在尚書的基礎上又升了半級。

丘玄清微微一怔,眼中閃爍着莫名的光芒,他緩緩開口,聲音很溫和:“殿下何出此言?”

丘玄清微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又說了幾句,正準備轉身離去,然而朱標這時候忽然問道:“那真人可否卜算一番,我的兄弟們是否有血光之災?”

因此,聽到這話,朱標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神情嚴肅:“英兒,這便是你此前說的血光之災?”

丘玄清從袖中拿出幾枚銅錢,給朱標算了一卦。

把丘玄清和朱雄英都打發走以後,朱標招來了幾位東宮屬官,將此事告知他們。

“好,現在你皇爺爺正在用膳你且去吃些東西,待會兒我便喚人喊你一同去奉天殿。”

盧德明亦是言道:“聖孫年幼,難免考慮事情只想到一個方面.便是所言非虛,殿下最好也不要插手此事。”

丘玄清在旁邊面色平靜,雖然他算不出來,但他不打算拆聖孫的臺.丘玄清已經在朝堂上混跡多年了,起碼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

而就在這時,朱雄英回來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

在董倫被調走後,目前朱標的主要班底,是以詹事院詹事,太子少保唐鐸爲首的一衆文臣,包括太子賓客樑貞、王儀,太子諭德秦庸、盧德明、張昌等人。

這跟爲什麼當初是朱標去碼頭接他的道理是一樣的,朱元璋即便心裡再焦急,也只能在宮裡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君臣關係都擺在這裡,不能因爲寵愛就亂了規矩,否則的話,父子之間心生間隙事小,整個帝國賴以維持的道德體系崩塌,纔是大問題。 在現代人看來,或許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有些過度重視,但對於古代人來講哪怕是晉朝那種不忠不義的王朝,還講究個“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孝對於古代的道德觀念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盡孝上,就要先對父輩盡孝,再對祖輩盡孝。

“諸王遠隔千里,貧道道行淺薄,實在是無能爲力。”

最起碼,朱標自己這邊需要跟人商量一下,做了預案以後再去。

不過不管怎麼說,查看完檔案後,他還是第一時間來找這個不怎麼熟悉的爹了。

所以,他們考量的角度,跟朱雄英完全不一樣,他們既不在乎藩王死不死,也不在乎朱雄英的預測對不對,他們更在乎現有政治體制的維繫與穩定,以及朱標地位的穩固。

不過,朱標畢竟是個軟心腸的,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帶着朱雄英去找父皇,只不過話要說的委婉點。

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36章 告白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59章 上架感言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92章 父與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0章 殺身之禍
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36章 告白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59章 上架感言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192章 父與子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40章 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