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

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

曹操爲袁紹設下了這條計謀,想要藉着讓袁紹退讓着使袁術將兵馬引向兗州中原。

如此,既能震懾兗州的一衆袁紹小弟們,讓他們重新明白自己的分量,另外,日後還可以促使袁術與劉儉的交戰。

不過,在那之前,必須要緩和一下袁紹與劉儉之間的關係。

畢竟因爲袁基的事,雙方之間的關係比較僵。

雖然劉儉先前只是討伐了董卓,爲袁基報仇,但有風言風語說劉儉對袁紹亦是深恨之。

如果真是想挑起劉儉與袁術的戰爭,那首先的一點就是袁紹得與劉儉暫時和好。

而且,袁紹也已經與曹操商定,若是袁術真的入主中原,與劉儉對抗,那他也得擴充勢力。

首先就是以孫堅爲將,代表袁家人收服荊南諸郡。

然後,袁紹本人打算領一部分兵馬,通過白帝城進入蜀中,協助自己的兄弟袁遺剷除劉焉在蜀中的勢力。

只要得到了西蜀作爲大後方,袁氏兄弟就足以稱雄於長江之南。

而且通過這次事件,袁紹也發現袁遺並不是完全的相信自己。

他先前以爲袁遺與自己是一條心的,但現在看來,袁遺似乎對自己有所保留。

應該還是因爲先前袁基的事情。

袁術的那封書信真是給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不過好在有曹操這位摯友幫忙,事情多少沒有那麼麻煩。

所有的事情就交由曹操負責了。

……

與此同時,不光是袁紹方面有了動作,已經遷都到長安的楊彪等人,又針對劉儉開始了一番新的謀劃。

前番,秦怡前往鄴城見劉儉,得到劉儉的回覆是,不會在這個時間段將劉協交給楊彪。

當然,更不會將陳留王交給袁紹。

但偏偏劉儉的話沒有說死,秦怡帶回來的話,在楊彪等人聽來——是劉儉並不反對立帝,他只是不想讓漢家變成一朝二主的局面。

但以楊彪等人的角度來說,若是不變成一朝二主,讓董卓這麼無休止的鬧下去,他們的利益就會受損更巨。

這事怎麼聽怎麼都是一個矛盾的事。

但是要是讓楊彪他們就這麼死心的放棄陳留王,他們還真做不到。

畢竟,除了陳留王,真的再找不出一個能夠在大義上可以和當今天子抗衡的傀儡了。

所以還要繼續加強與劉儉的聯繫,與他聯合。

於是,楊彪又找到了他在朝中的一衆小夥伴們。

大家繼續商討如何攻克劉儉這件事。

楊彪嘆道:“劉德然此人對大漢忠心耿耿,對先帝也是忠心耿耿……他是漢室堅定不移的擁護者,此人在大義上與我等相同,但是在一些細微之事上,又與我們不同,就好比這次陳留王之事,咱們與他的立場與角度就不盡相同……着實不太好辦啊。”

楊懿道:“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還是要極力促成與劉德然的聯合,一年不行便兩年,兩年不行就三年……咱們一邊在朝中與董賊周旋,一邊想辦法說服劉德然交出陳留王。”

楊彪嘆息道:“談何容易啊……不過你說對,就算不容易,我們也不能放棄,不論如何,要與劉儉交好纔是。”

說到這,楊彪來回掃視着在場諸人:“還請諸公回去之後在這件事上多費心,若有什麼好辦法,可儘快告知與某。”

衆人都將這件事記在了心上。

特別是王允。

……

幷州出身的王允是個急脾氣,雖然他也是士族望門出身的,但與楊彪那些人相比,王允的這個人少了幾分耐心,多了幾分暴力。

一旦有事情不能辦成的時候,王允這個人有個習慣,就是劍走偏鋒。

急於求成就是他性格中的一大優勢,但同時也是他性格中的一大劣勢。

回到了府中之後,王允就如同老虎圈籠子一樣,不停的在自己的書房之中轉悠。

府中的侍女招呼他吃小食,他也不在意了。

“家公,用食了。”

隨着那名侍女的又一聲輕喚,王允從沉思中回過神兒來。

他不耐煩的揮了揮手。

“不是說不吃了嗎?爲何還來叨擾?端走,端走!”

“是。”

那侍女隨即端着托盤退了下去。

在侍女退出房間的前一刻,王允看着她的背影,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

“聽聞當年袁士紀曾一口氣買下七名歌女贈與劉儉。”

“而劉儉也是全部收了,袁基與那劉德然相熟,又是摯友,若是他買七名歌女贈與劉儉,想來必是知曉劉儉的喜好,如此看來,這劉德然莫不是個好色之徒?”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想法一旦從腦中冒出來了,即使沒有任何佐證,慢慢的,他也會覺得這個想法是真的。

就像現在眼下的王允一樣,怎麼想他都覺得劉儉是個好色之徒,這事沒跑兒。

既然是個好色之徒,那爲什麼不能尋一個絕色女子送給他,一來以交其心,二來也可以鼓動這個女子吹枕邊風,說不定就能讓劉儉把陳留王給交出來呢。

聽着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英雄豪傑不是栽倒在美色之下?

他劉德然也正是年輕氣盛,喜愛美色的年紀,用這個方法來對付他肯定奏效。

什麼事不都在於一試麼?

與從古至今那些栽在女色手中的能人相比,劉儉也未必能強到哪裡去。

想到這,王允不由重重的伸手一拍桌案,道了一聲:“妙哉!”

不過隨後,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麼。

“計策倒是一條妙策,只是這絕色的女子又該往哪裡去尋呢?”

想到這,王允不由有些頭疼。

別的事兒或許他還行,但是這找女子的事着實有些難爲。

思來想去,他也只能將府中的管家找過來。

管家手下管理的府中很多的侍從,這些小廝平日裡混跡於市井,想來對於哪裡有美女多少會知道些。

就算是不知道,也可以讓他們去打探打探。

管家聽了王允的詢問,一時間有些失神。

自家的家公,何時竟然也好這口了?

那管家低着頭思慮了好一會兒。

“回家公,咱初來長安沒有多久,家中的人對此地之事還不是很熟悉。”

“京兆之地有多少美麗女子,府中人亦不是非常瞭解,不過我可以讓家中諸人去查探一下。”

“不過若說城中顏色最美女子,想來當以蔡中郎之女,蔡大家爲最……”

王允聞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這不是說的廢話嗎?!

難道老夫還能去找蔡邕,問他要女兒,然後當做玩物一樣的送給劉儉?

“最近出去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一些出身較低的鄉里女子……嗯……卻也不能是出身太低的女奴,最好是一些破落戶,知曉禮數,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顏色。”

官家暗道王允這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難辦。

家公平日裡要麼不近女色,這一要近女色,怎如何這般矯情?

又要好看的,身份又不能太高貴的,又不能太低賤的……

真是老麻煩精!

但這話管家又不能說出口,只能是唯唯諾諾的去照辦了。

……

其實,管家本來對這事不抱什麼期望,但沒曾想,還真是讓他給打聽出來了。

原來,在長安附近,果然是有一戶姓杜的人家,家中之長乃是鄉中三老,負責教化於人,只是這些年關中之地,受到涼州韓遂,王國等叛賊的影響,出現了不少的叛賊草莽,更兼天補均平的口號也從關東傳到了關西,不少底層黎庶自發性的加入了黃巾軍。

而那當三老的杜氏老者,雖然承擔着教化鄉里之職,但平日裡卻風評不佳,暗地裡竟幹一些夥同當地縣署,欺壓鄉人,兼併財地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本地賊寇蜂起,召集了不少鄉民爲禍,而這些鄉民之中,就有被杜氏老者所禍害者。

故姓杜的一家慘遭賊寇截殺,財貨盡被搶奪,家宅被燒,只有姓杜的老者有一庶出女出了遠門,因而未曾遭難。

偏巧,那杜氏女生的國色天香,容貌極美,可謂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乃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絕色。

杜氏今年已至雙十,按道理早就應該出嫁了,只是他父親乃是一個善於謀利之人,見自家女兒如此絕色,一直就想讓自己女兒嫁入高門望族,或是有名的士族門庭,用以作爲讓自己家族興旺的階梯。

問題是,這個年代,誰也不是傻子。

似杜家這樣的鄉中三老之門,在鄉里之中,也算是一方小土豪了,有些身份地位。

但在真正的貴族眼中,杜家這樣的門庭屁都不是。

就算是他家的女兒再是絕色,但在以婚姻爲家族根本利益的東漢,絕色不絕色的,在高門望族或是有名的士族門閥眼中,根本不算是個事。

特別是,那杜氏女還是杜老兒的庶出之女,就更拿不到檯面上了。

別說娶親,就是做妾,高門望族都覺得不配。

至於關西有名的士族門第,他們對於婚姻對象更是挑剔。

似兩千石之門的士門家族,婚配之門也基本都是兩千石之門,縱然不是兩千石,也絕不可能低於比千石。

這關係着他們家族門庭代代的仕途傳承,不可不慎重考量。

所以說,單靠長得好看,就想改變命運,在這個年代基本是行不通的。

不過,對於杜氏這樣的女子,若是納入家宅爲私婢,各大家族,倒也不是不能可以考慮。

問題是,杜老覺得虧。

好不容易生出一個國色天香的女兒,縱然是給高門貴人們做妾也行啊,可如今訪問他家的做媒人,給出的最高待遇也不過是入府爲房中婢,這不是糟踐人嗎?

其他跟杜老同等階層的小土豪想要名門正娶,杜老還覺得不划算。

結果一來二去,愣生生的給女兒耽誤到了二十歲。

最終,杜老時運不濟,還被當了賊寇的仇人屠了滿門,到底也沒等到跟高門大戶結親的那一天。

杜老兒全家被屠,財貨擄掠殆盡,只是留下這麼一個女子,無依無靠,眼瞅着就要過不下去了。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朝廷遷都,西涼軍和幷州軍先行抵達了長安,爲後方的大人物們開道。

而幷州軍中,呂布麾下有一名率兵先行的司馬,乃是幷州雲中人,名爲秦宜祿,許大年紀的漢子了,還未成婚。

到了長安之後,秦宜祿在巡鄉之時,卻是正好看到了杜氏,當時就驚爲天人,想要娶其爲妻。

其實按照幷州人的行事之風,見到這等絕色,身爲幷州軍長官的秦宜祿直接就將那女子搶回軍營,當夜便成其好事了。

可不巧的是,在這個時代,董卓是忠臣……至少他目前扮演的,是忠臣的角色。

歷史上的西涼軍和幷州軍,董卓任憑他們在司隸,在關中盡情“搜牢”,殺人奪財,奸/淫擄掠,可謂無惡不作。

但在這個年代,董卓爲了穩固自己的人設,對於西涼軍和幷州軍的管教嚴格了許多。

畢竟,現在的他是輔國重臣,手下的軍士等閒不能擾民。

當然,若是讓西涼軍和幷州軍完全不擾民,也是不可能的。

若是管理的太緊,也容易引起兵變,畢竟這些人都是董卓的心腹,是他最重要的儀仗。

但即使是要搜牢,董卓也嚴令不需在京城的附近搜牢,要搜牢也要走遠一些。

儘量去一些偏僻的,遠離京師大本營的地方。

這樣多少可以減少一些天下士人對於西涼軍的輿論壓力。

而杜氏女如今是居住在長安附近的鄉里,離都城太近,因而秦宜祿不敢用強。

他只能走尋常規矩,派人去找媒人,按照正常程序去杜家提親,納彩問名。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允手下的人也打探到了此事。

對於王允而言,這個杜氏女子,是讓他施展美人計的合適人選。

首先,其是長安附近十里八鄉的有名絕色,還是完璧之人,同時身份不算太高,家族中人都死了,王允完全可以控制住她。

其次,她身份也不算太低,至少其父乃是鄉中三老,有教化之責,這樣門庭出來的女子,教養方面絕對是足夠的,只要再稍加訓練,就足夠能使其登大雅之堂。

於是,王允搶在了秦宜祿之前,直接派人去尋杜氏女,言王府願意出資,幫助杜氏女安置族人後事,並重振族業,想辦法使杜氏旁支在鄉中留存有一席之地。

不過,條件是杜氏女需入王府,給王允做義女。

是做義女,不是做妾。

杜氏女遭逢鉅變,本來依舊是無依無靠,前途一片渺茫。

如今又有秦宜祿這樣的邊郡軍漢前來“逼婚”,杜氏女不想嫁,卻又怕得罪不起。

如今太原王氏向她拋來橄欖枝,可謂是雪中送炭,在關鍵時刻救了她一命,給了她一條活路。

特別是當朝太僕要收她爲“義女”,若是她父親在世,聽到這個消息,或許都得幸福的昏過去了。

在王允和秦宜祿的對比下,但凡只要是個傻子,就不會選擇去給秦宜祿那個邊郡軍漢當妻。

於是,杜氏女子就答應了太原王氏。

王允這人也算是說話算話,當即幫忙替杜氏女重新在鄉中置辦族產,又風光大葬了杜氏一門。

同時,他也正式收下了杜氏爲義女。

在第一次見到杜氏女的時候,王允大感驚訝。

那杜氏女子確實是國色天香,便是王允活了這麼大的年紀,名門之女也算是見過不少,但似這等絕色女子,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只是他父親當年沒有聯繫十常侍的門路。

這樣的女子,若是送入後宮,讓劉宏看見……只怕,當年的宮闈之中,就沒有何太后還有其她才女什麼事了。

王允收了杜氏爲義女,同時還命人尋找名師,力求在最短的時間,教給她貴族之女的禮儀之道,培養她雍容端莊的氣質。

王允甚至親往蔡邕府上,請蔡邕之女,名滿天下的才女蔡琰,教杜氏女聲樂之道。

他甚至還讓人暗中尋了長安城中有名的娼家,暗中教導杜氏牀幃之術。

現在的王允,可謂是信心滿滿,就要對劉儉用計了。

……

……

天底下的事,就是那麼巧。

就在王允暗中施展美人計的同時,袁紹和曹操那邊也在各自行動。

袁紹按照曹操的辦法,主動向袁術請和。

袁紹表示,願意割讓豫州東部的一半給袁術,與他分東西兩面,一同執掌豫州。

另外,袁紹還親自給袁術寫了一封信,力捧袁術,更是在信中直言,如今袁隗和袁基皆死,不論是身份地位,還是名望功德,都應該是由袁術執掌汝南袁氏,他袁紹先前的所作所爲,實在是太過囂張,惹袁術不快了,希望袁術能夠諒解。

袁術得了袁紹的書信之後,很是開心。

袁術這個人有時候心眼小,但有時候心胸也寬宏。

他前番之所以恨袁紹,就是覺得袁紹壓了他的風頭,要與他爭汝南袁氏的話語權。

如今袁紹既然自己服軟了,同時還願意讓出利益,以自己爲尊,那袁術自覺也要表現出寬宏的一面。

袁氏家主麼!自然要胸襟博大一些纔是。

於是,二袁就在袁紹的主動退讓之下,暫時達成了和解。

雖然損失了一部分利益,但在袁紹看來,這個和解還是很及時的。

前番與董卓相爭,如今又與袁術相爭,袁紹自覺損失不小,而且與袁術的這場爭鬥,幾乎是無意義的。

現在袁術入套了,下一步就等着曹操忽悠他進入兗州地界。

而此時的曹操,也在暗中尋訪能夠讓他行使美人計的人。

很快,曹操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他聽聞襄陽蔡諷之女,蔡瑁之姐,乃是一個風姿綽約,妖嬈嫵媚的女子。

曹操已經知曉,劉儉對於漢朝那些十幾歲弱不禁風的待嫁女子不甚感興趣。

他似乎和自己一樣,喜歡二十歲以上的妖嬈女子。

這個蔡諷之女,似乎頗爲合適。

曹操昔日曾與蔡瑁相識,但這事找蔡瑁似乎不太妥當。

還是得找蔡瑁的父親,蔡諷。

只是蔡諷乃是襄陽望族,其女身份不俗,若讓蔡諷之女去做這樣的事,只怕有些難度。

估計他是不願意的。

看來,還需讓袁紹出馬,親自跟蔡諷和蔡瑁談談纔是。

但曹操估計也未必能談的成。

反正權且一試吧。

今日且這一更,這一更五千四百字,勉強算是兩更的量,主要是今晚得學習單位的業務

(本章完)

第170章 劉十億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740章 議降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390章 司州之爭今天晚上更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585章 規劃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761章 蜀亂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576章 試探第30章 最後一關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713章 破袁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34章 豪俠關羽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716章 追取南陽去醫院,請假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740章 議降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92章 前無古人
第170章 劉十億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291章 活捉兩名重要人物第669章 六月十五,起事大吉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290章 關公逐賈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209章 西涼梟雄之詭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740章 議降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83章 新年一過,大事發生第390章 司州之爭今天晚上更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585章 規劃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197章 權力遊戲,五王開府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761章 蜀亂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389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576章 試探第30章 最後一關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第666章 涼州軍內變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713章 破袁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34章 豪俠關羽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224章 董袁交惡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716章 追取南陽去醫院,請假第252章 幽州如何謀之第740章 議降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92章 前無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