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

劉辯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

這三名頂級公卿望族的代表臣子當着自己的面兒,說出了要他廢新政的話,這擺明了就是要替大漢所有最頂級的望族重新爭取最高的權益,讓一切恢復到舊時模樣,讓天下士人晉升的途徑重新掌握在那些頂級望族與閥閱的手中,讓天下的資源重新被這些最頂級的門閥分配瓜分。

朝廷所有的開銷,則有最普通的底層百姓黎庶承擔。

天子則是再度成爲了這些最頂級望族分割天下利益的重要籌碼。

劉辯非常的不想答應這件事,他甚至想直接拿起桌案上的硯臺,狠狠的砸死麪前這三個道貌岸然的老傢伙。

這三個老混蛋居然在這時候趁人之危,逼着朕把新政的條目全部撤掉,讓一切回到從前,這不是開玩笑嗎?

劉辯臉色有些不愉的說道:“當此時節,若是將已經既定下的政策亂改的話,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反應,朕與三位愛卿都不知曉……這種時候,亂動政條,可合適嗎?”

王允他們絲毫沒有給劉辯面子。

便聽淳于嘉當即說道:“陛下,此時乃危急存亡之秋,事關陛下的皇位,什麼事都應該分個輕重緩急吧?是政條的更迭重要,還是陛下的皇位穩固重要?想來陛下心中最是清楚不過!”

“依照臣之愚見,此時若是不動政令,陛下的皇位這半年之內就會易主,到時候,先帝好不容易鞏固的江山基業,就要被那劉德然竊取走了。”

“難道即使如此,陛下依舊是要坐視江山落於旁人之手嗎?”

旁邊的王允則是慢悠悠的說道:“陛下須知曉,您現在可是坐在刀山上的人,但凡走錯一步,恐怕都會被渾身劃得皮開肉綻,當此時節,陛下可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呀。”

這話一說出來,劉辯差點氣的沒暈過去。

這算什麼?這簡直就是在逼宮好不好?!

看着這三個道貌岸然的老臣,劉辯心中恍惚明白了他的父親劉宏當年在帝王位置上時,爲什麼要給自己弄出一個喜好玩樂,荒淫無道的惡名。

不是他父親劉宏故意就想當這種人,而是你面對着這些頂級發閱以及望族的代表時,這些老狐狸活脫脫都能給你氣死!你必須找一個宣泄口來舒服氣悶。

雖然相比於這些人,劉儉現在給予他的感覺是對於皇權有着更強烈的威脅,但劉儉並不在他的面前。

劉儉帶給他的屈辱,都是劉辯自己想象的,目前還沒有呈現的這麼直觀。

不像是他面對着這些人。

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呢?

劉辯心中千迴百轉,最終只能是無奈的長嘆了一口氣。

“三位愛卿權且退下,此事容朕三思。”

“陛下還請造作決斷,臣等先行告退。”

……

很快,望族閥閱的三大黨頭,從劉辯的宮殿之中退了出去。

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皆是不由哈哈大笑。

王允捋着鬚子,滿意的說道:“當今陛下還是年少呢,真到了關鍵時刻,依舊是需要依仗我等,若早知今日,你說當初還鬧個什麼勁兒呢?非得要弄什麼新政,結果把這個皇位都快要鬧沒了。”

“也是劉德然這時候贏叛軍贏得好,他早不贏晚不贏,偏偏這時候贏了,陛下本來心胸就不寬闊,這下子地方的平衡失去,陛下就算是徹底傾向於我們了。”

淳于嘉說道:“子師兄,依你之見,陛下能夠傾向於我們,將所有新政廢除的機會有多少?”

王允對這件事兒其實也還沒有仔細思考過。

他捋着自己的鬚子,站在宮殿的臺階下,閉着眼睛,細細的思索着。

淳于嘉也不催促他,只是靜靜的矗立在一旁,等待着王允的回信。

少時方聽王允緩緩開口說道。

“依照老夫之見,陛下是會猶豫一段時間的,但是猶豫一段時間之後,陛下也一定會答應的。”

“陛下心中也清楚。這個新政是他用來鞏固皇權的手段,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他連皇位都要沒了,還顧及什麼鞏不鞏固皇權的?”

“在當今天子的眼中,劉德然現在就是他最大的威脅。”

“一個少年,看的終歸不會長遠,而且人嘛,都是爲了自己活着。”

“說是爲了大漢天下,但是我們的陛下還沒有那個覺悟。”

楊彪在一旁滿意的點着頭道。

“如此可就是太好了,自打這新政被董卓頒佈,天下多少高門望族被這新政壓的都擡不起頭來,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這其中也包括咱們幾個人的家族。”

“這天下名門都在等着新政廢除的一日,苦苦的盼着。”

“如今可是熬到了出頭之日,還需將這件事通知與我等有聯繫的地方閥閱與郡望,還有咱們在各地郡縣的嫡系,讓他們加緊上奏於尚書檯,務必要在短時間內將這件事給落實。”

王允笑道:“正是此理,在這個時候,朝廷內和地方的反應越大,陛下的壓力就越大,他的恐懼就會越深,這新政越早廢除,對於這個天下來說就越好。”

……

……

王允、楊彪、淳于嘉,這些人的行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他們用最短的時間,聯絡了他們在地方的望族同盟,以及受他們管制的地方郡守和縣長,讓這些人在地方聯名上奏,通過郡一級的行政單位向尚書檯發表要求撤消新政的奏疏。

一時間,各地官員聯名上奏的奏疏絡繹不絕,猶如雪片子一樣的堆在了尚書檯。

尚書檯的官員,如今受到天子和公卿的兩方共同制約,並不完全屬於誰。

目前天子在尚書檯的權力比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對於各地官員所呈遞上來的奏疏感官也是最深最直接的。

天子劉辯現在心中的壓力可以說是空前的大。

在這種種逼迫之下,他又去向他的母親何太后進行了求證詢問。

若是呂強還活着的話,或許他通可以通過別的角度來勸諫天子,不要讓他輕易改變政策,那樣只會令局面有壞無益,說不定還會引起巨大的矛盾激化。

但是可惜的是,呂強已經死了,再也沒有人可以對劉辯說這些話了。

而何太后不過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婦人,他看事情的角度可能還不趕不上現在的劉辯。

更何況,當初讓劉辯去拉攏以王允和淳于嘉等爲首的貴族公卿,這個主意本身就是何太后出的。

單從這一件事,就能看出何太后眼界的狹隘。

太后一聽尚書檯關於撤銷新政的奏疏像是瘋了一樣涌進尚書檯,當即就勸劉辯立刻停止新政。

她告知劉辯,現在董卓不在這裡,只有靠着王允這些人相助,上下團結,穩住朝廷的局勢,纔不會讓所謂的外人奪取了劉辯的皇權。

至於什麼新不新政的且不重要了,先廢了新政,大不了以後等時局回覆,再重新把新政拿出來說事,不就是了?

問題是新政一旦廢除,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會被拿出來再實施一遍?

而且,王允淳于嘉等人一旦掌控了大權,又豈會再給劉辯母子這個機會?

何太后根本就不會想到這些。

她眼下也根本就沒有心情去想這些事情。

於是在何太后的攛掇下,在劉辯自己的六神無主之下,他們母子二人最終決定將新政廢除。

或者說是暫時廢除。

於是乎,劉辯緊急召開朝政會議,與諸位大臣商討廢除新政之事。而王允、楊彪等人對這件事是早有準備。

他們早已經拉幫結派,準備了諸多的材料,時刻準備着抨擊新政。

當劉辯將這件事情在衆人的面前一提出來的時候,所有人皆開始紛紛建言了。

這些人針對新政紛紛發表了意見,你一言我一語,幾乎爭論了半個時辰。

反正最後歸根結底說的就是一項,就是朝廷所頒佈的新政內容,全部都是惡政。

天子現在就應該立刻廢除新政,以免讓新政繼續禍害大漢朝!

大漢天下之所以變成這個樣子,全都是因爲新政導致的。

所有的一切跟劉辯沒有半毛錢關係,全部都是新政作惡。

荀攸,馬日磾,劉表等人則是極力維護新政,一聽劉辯說要廢除新政,他們三個人,還有其一衆手下的士族清流官員,紛紛站出來向劉辯諫言,請求陛下不要廢除新政。

劉辯聽了這話之後,並沒有表態,反倒是以王允等人爲首的公卿羣體紛紛站出來對清流羣體進行反駁。

雙方在朝堂之上脣槍舌劍,你來我往,幾乎都要動起手來。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彼此爭雄之際,最終劉辯還是拍板做出了決定。

“朕決定依照諸位愛卿所諫忠言,廢除新政,挽救國運。”

這話一說出來,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但是卻無疑可使八荒四海發生震動。

所有的朝臣們在聽完這件事之後,心中無不皆涌起了驚濤駭浪。

雖然今天有很多人已經對這個結果有預測,可真當這件事發生之時,他們的心中還是不免恐懼萬分。

特別是荀攸,劉表、馬日磾等人聽了天子下令廢除新政的時候,更是不敢怠慢。

他們紛紛跪下懇求天子收回成命。

可毫無疑問,劉辯是不可能答應他們的。

廢除新政的政令劉辯依舊是堅持着頒佈了下去。任憑荀攸等爲首的清流怎麼反對,他也堅決不在反悔。

……

……

尚書檯這一次辦事的速度極快,廢除新政的詔令,劉辯只是上午說了出去,下午的時候,整個長安所有的官署以及民間大概就都知道了。

三日之內,整個雍州之地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非是一些特別偏僻的鄉中老農對於新政之事不甚瞭解,其他的主要縣城中人都在彼此交流傳遞着這一信息。

而廢除新政的詔令則迅速從尚書檯傳出,傳往各州、各郡、各縣,嚴格命令各地恢復舊制,將新政暫時擱淺。

已經開始實施新政的郡縣全部叫停,而沒有實施新政的郡縣則是保持原樣,履行舊制。

馬日磾和劉表等人不甘心,他們連日進宮向天子請命,但是懇求無果,天子的態度非常堅決。

而王允、楊彪則是藉着這個勢頭,迅速先在雍州叫停了所有的正在實施的新政,然後將詔令以最快的速度發往大漢朝諸郡。

同時,他們還聯合在地方與他們同穿一條褲子的望都閥閱,開始利用他們這些望族氏族最爲善用的輿論攻勢,對劉儉以及新政進行抹黑。

他們把司州、關中以及中原地區所發生的反叛戰亂都歸結到新政身上,並將徹底履行新政的董卓與劉儉打入到了朝廷的對立面。

輿論的內容,天子乃是受到這兩個人的蠱惑而實施新政,如今天下大亂,這兩個人就應該負主要的責任……

荀攸等人在勸諫天子無果之後,再看看朝廷中如今廢除新政雷厲風行的手段,心中也大概明白了,這隻怕是天子與公卿集團早就已經制定好的既定方律。

荀攸在想明白這一點之後,不敢遲疑,急忙暗中寫了書信,派心腹之人悄悄的潛伏出了長安,星夜前往劉儉在司州的大營,將這裡的事情通報給了他。

其實根本不需要荀攸派人通知,劉儉以校士府的能力,想要在第一時間探查到朝廷的情報,並將這裡的消息傳遞回去給劉儉還是非常容易的。

論及探查情報的能力,校事府可以說是天下第一。

此時的劉儉已經來到了雒陽城,而前番李響反叛的時候,雒陽本地的新任太守早就已經在與叛軍的交戰中被殺死了,雒陽周邊的富戶也都暗中逃走或是被叛軍攻殺,雒陽呈現出了一片頹廢之色。

不過,好歹這種情況並沒有堅持多久,如今,劉儉來了,並剿滅了李響軍,恢復了雒陽安定,雒陽周邊的富戶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也有膽氣返回他們的故居,現在的雒陽雖不及原先興盛,但是其大城的規模還是保住了。

劉儉暫時將雒陽城作爲他的據點,屯兵在此處,並以雒陽城爲政治中心,開始整頓起了司州的政務。

但是很快,長安方面廢除新政的消息就傳到了劉儉的耳朵裡。

對於劉辯廢除新政,劉儉、賈詡荀彧這些人,心中還是有些準備的,不過當時劉儉還是覺得劉辯並不是那種特別任性的人。

他覺得當今天子多少還是能夠有些遠見的。

雖然他目前與天子處於一種微妙的對立之勢,但劉儉覺得,爲了這個國家,爲了大漢王朝,他與當今天子的目標至少是一致的。

所以劉儉當時心中還抱有一絲希望,覺得劉辯不會在最後關頭走這一步,用民族的命運去取悅所謂的望族和閥閱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他覺得劉辯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也應該有一點先帝劉宏那樣的骨氣。

但是很可惜,劉辯讓他失望了。

在這一點上,劉辯並沒有先帝劉宏那樣的硬骨氣,相反的,他身上有很多性格的鄙陋之處,隨着他的母親何太后。

也正因此才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雒陽的正廳之上,劉儉高居主位,身披重甲,看着手中的簡牘,眼睛微微眯了起來,雙手也開始有些發抖。

緊接着就見劉儉緩緩的站起身,將面前的簡牘一下一下子的扯碎,扯成了數塊,最後隨手向着半空中扔去。

便見那簡牘“啪”的一聲落在了地上,發出一聲脆響。

“昏君當誅!”

劉儉的聲音並不大,但是他的聲音中卻充滿了無盡的殺意。

他冰冷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大將軍息怒!”

“大將軍息怒!”

“大將軍息怒啊!”

在場這些人都是久隨劉儉南征北戰的宿將,但是劉儉今天這樣的表現,他們原先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特別是當劉儉說出了“昏君當誅”四個字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主公這一次是真的發怒了!

“主公息怒!”

“主公息怒!”

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請假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294章 猛虎的選擇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63章 案 情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18章 大青駹第32章 關長生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30章 最後一關第36章 共成大事!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77章 肉由我分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374章 河北顏良,河北文丑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235章 託 子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21章 賈詡第718章 進軍南陽第376章 朝廷的新政試點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464章 吾主請先生一聚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761章 蜀亂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58章 劉儉上雒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215章 攔路虎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411章 朱車騎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199章 烏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734章 南北之利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76章 袁基竊鹿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631章 虎落第445章 紹有猛虎!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26章 郡署徵辟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310章 珍惜你自己的生命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42章 師徒定事第586章 下一步的行動第561章 紹,術,譚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53章 千古之賭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
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請假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294章 猛虎的選擇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681章 張飛的手段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63章 案 情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18章 大青駹第32章 關長生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30章 最後一關第36章 共成大事!第281章 袁紹固守,謀取文臺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77章 肉由我分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374章 河北顏良,河北文丑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235章 託 子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21章 賈詡第718章 進軍南陽第376章 朝廷的新政試點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464章 吾主請先生一聚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761章 蜀亂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58章 劉儉上雒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215章 攔路虎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411章 朱車騎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199章 烏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734章 南北之利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76章 袁基竊鹿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631章 虎落第445章 紹有猛虎!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26章 郡署徵辟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310章 珍惜你自己的生命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42章 師徒定事第586章 下一步的行動第561章 紹,術,譚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53章 千古之賭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