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生正與苻戰、獨孤進和王坦之等人說着話,一個太監走進來稟報:“陛下,黑衣衛呂統領求見!”
趙俊生於是對苻戰等人說:“這事就這麼定了,具體的由王坦之安排,獨孤進配合,你們之間單線聯絡,此事就咱們四人知道,若是泄密,此人必定在我們四人當中,明白嗎?”
“明白,臣等告退!”幾人一起行禮後退出了大殿。
太監很快領着呂玄伯走了進來,呂玄伯向趙俊生見禮:“臣參見陛下!”
趙俊生太監揮了揮手:“你先出去!”
太監退下後,呂玄伯稟報:“陛下,剛纔收到黑衣衛在西域分部的報告,說有一個天竺番僧正在西域各國活動,頻繁接觸西域各國國王和重臣,他們發現此人的行進方向是向蔥嶺而去的,臣和黑衣衛下屬們經過分析認爲此人很可能就是去年從長安逃走的天竺番僧曇無耶,據我們在西域的探子探查,此人是代表柔然可汗吐賀真出使西域各國的,我們懷疑柔然人可能是想在西域搞事,最有可能被他說服的就是蔥嶺諸國!”
趙俊生聽完臉色凝重,沉思了一下對呂玄伯說:“此事非同小可,蔥嶺三國的使臣在長安被人刺殺是曇無耶和柔然使臣阿羅幹做的,事後鴻臚寺雖派出使者前去說明情況,但這蔥嶺三國不一定相信,如果曇無耶這個真兇跑去胡說八道一通,後果難料!”
呂玄伯問:“陛下打算如何處置?需要黑衣衛配合和執行嗎?”
趙俊生在夏涼閣一邊沉思一邊慢慢踱步,他很快有了決定:“對曇無耶這個天竺番僧的追捕不能停下,黑衣衛西域分部的探子熟悉那邊的情況,但他們的實力有限,想要抓住曇無耶這個武藝高強的番僧有些困難,這樣吧,朕派十個供奉閣的供奉去西域追捕曇無耶,黑衣衛西域分部的探子負責提供消息、充作嚮導!”
呂玄伯答應:“是,臣這就回去行文給西域分部的堂主史留名,讓他全力配合供奉閣的人!”
呂玄伯走了之後,趙俊生立即欽點了十個大內供奉去西域執行任務,並於當天就啓程,以最快的速度趕路。
隨後,趙俊生經過深思熟慮找來中書省幾位主官,把黑衣衛探子傳回來的消息說了一遍,當場下達旨意,命令高進之親自帶兵巡視蔥嶺諸國,並在蔥嶺諸國險要之處和交通腰帶修建城關和戍堡,同時對蔥嶺諸國國主進行敲打和警告。
“不管蔥嶺諸國信不信他們的使臣是被柔然人刺殺的,西域絕對不能失去控制,僅憑几個蔥嶺小國還不能對我們在西域的統治構成威脅,但如果他們把厭噠人引過來就難說了!所以,在蔥嶺諸國修建戍堡和關隘的事情必須要立刻進行,沒有足夠的人手就從蔥嶺諸國徵發百姓,總而言之,各個交通要道的關隘和戍堡、烽燧、兵驛必須要三個月之內修築完畢並派兵駐紮!”
“還有,除了蔥嶺之外,但凡能夠通往西邊的天山各個山口和險要之地都要修建關隘和戍堡且派兵鎮守,最起碼幾年之內我們還沒有精力大規模出兵與厭噠國交戰,南朝和柔然一直是卡在我們大乾喉嚨上的兩根刺,我們必須要把這兩根刺拔掉纔有精力去對付厭噠人!”
在趙俊生的命令下,中書省的幾個主官立即開始斟酌詞句草擬詔書,詔書草擬完成之後經過修改,由趙俊生看了一遍獲得首肯,再由盧玄進行謄抄一遍,再由樑寂、許彥進行檢查之後交由趙俊生加蓋玉璽,派八百里加急送往西域都護府!
聖旨送出去之後,盧玄對趙俊生行禮,建議道:“陛下,我朝既然已經定下了今後數年之內對待厭噠國的國策,爲了加強對西域的統治、震懾不服之人,也爲了威懾蔥嶺和天山以西的諸蠻族,臣建議把西域都護府向西遷移,最好是遷到焉耆或者龜茲國!在西域部署重兵,這些兵力的來源,臣建議大部分從國內招募,少部分從西域諸國招募勇士,再經過集中訓練成軍,然後替換現在駐紮在西域的兵馬!”
樑寂不解:“爲何要採用募兵制度?這樣會增加數倍的軍費開支!”
盧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陛下、諸公,目前我朝徵兵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前朝,略有改進,戰時每戶出一個壯丁從軍,戰事結束就解甲歸田,雖然確保了兵力上的充足,但兵士們的積極性卻不高,這主要是軍餉不足以養活一家;另外還有原因,家中壯丁從軍之後,勞動力減少,兵士們也放心不下!還有,邊關乃苦寒之地,將士們都不願去!”
其實大乾帝國經過這二十年的發展,政治方面已經相對穩定,形成了固有的制度,經濟方面也一直在不斷提升,軍事方面的建設一年比一年好。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新的問題也開始出現了,首先是因爲政治穩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經濟提升讓人口的增長在這二十年內呈現噴井式增加,大乾一統北方初期,整個大乾的人口數量只有八百萬左右,而這十幾年來,大乾的人口就增加了一倍,達到現在的一千七百萬。
這個人口增長的幅度是相當恐怖的,當初是朝廷給無地的百姓們分田,每戶最少不會少於二十畝,有能力的還可以自行開荒,朝廷規定每戶最多不能超過兩千畝,同時也規定,每戶在保證有二十畝田地用於餬口的前提下可以售賣其他多餘的田地。
現在整個乾國的人口增加了一倍,那麼人均擁有的田地就減少了一半,當然人口的增長速度不可能一直這麼快,以後會逐漸減小,一百年之內乾國還不會出現田地不足的問題,但是一百年後就難說了。
乾國現在的兵制和田畝制度已經有了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和均田制的雛形,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一旦均田制出現了問題,府兵制必定會隨之消亡,這也是盛唐頂峰時期唐朝要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原因。
如果乾國的田畝制度出現問題,現在的兵制肯定也會出現問題。在兵制方面,乾國現行的兵制與募兵制都各有好處,也都各有缺點。
趙俊生想着應該是時候對兵制做出一些改變,一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他思考了一下,說道:“朕認爲可行,不過這件事情還需要朝中大臣們一起商討一下,儘量減小弊端!也不能出現邊軍強而使得中兵和地方駐軍弱的局面,要維持一個平衡!”
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邊軍強而內部空虛的局面,趙俊生可不想大乾也出現這種局面,兵力最強大的應該還是中兵,主對外征伐,邊軍應該只有防守能力,也只能勉強小規模主動出擊,對外大型戰爭還是要靠中兵作爲主力,這也是爲了能夠集權,如果把募兵大規模派往邊疆地區,肯定會出現像唐朝一樣的邊軍強而內部空虛的局面!當然唐朝出現這種局面也有着外部因素,當時吐蕃、西方和北方蠻族太強大,唐朝廷加強邊軍的實力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次日,厭噠王子溫赫來皇宮求見,趙俊生知道這事躲不過去,必須要給一個明確的態度。
“宣!”
不久,溫赫被引進了夏涼閣。
“溫赫拜見皇帝陛下!”
趙俊生笑着擡手:“平身!”
“謝陛下!”
趙俊生起身從御案後面走出來問:“溫赫王子今天來見朕是······”
“陛下,還是上次那件事情,我們厭噠國願意放棄蔥嶺諸國的宗主權,換取大乾不與波斯進行軍事結盟的承諾!”
趙俊生想了想,重複了上一次他提出的幾個條件,“可以,但是朕上次提出的幾個條件厭噠國必須要遵守!”
“好!”
趙俊生看着溫赫,“王子如何保證你們厭噠人會遵守承諾!”
溫赫一愣,這似乎沒有辦法保證,口頭髮誓也要讓人相信才行啊,他想了想說:“陛下,我們可以簽訂盟約,我們兩國世代友好,遵守約定!”
趙俊生笑着說:“據朕所知你們厭噠人並沒有文字,怎麼簽訂盟約?”
溫赫頗爲尷尬,腦子一轉就說:“我們這邊可以使用粟特語,大乾使用漢語,使用兩種文字訂立盟約!”
趙俊生考慮了一下,“可以,這事朕會下旨讓尚書檯左僕射裴進作爲大乾的全權代表,由鴻臚寺負責主持!”
“多謝陛下,我相信陛下以後會爲今天的英明決定而高興!”
溫赫接着又說道:“陛下,等訂立了盟約,我再來向陛下辭行,我來這裡已經有兩個月了,必須要儘快回國向父王覆命!”
趙俊生挽留:“回國的事情不需要太急,現在天氣炎熱,不適宜出門趕路,再有一個月天氣就轉涼了,到時候你們的趕路速度會大大加快!”
“陛下說得也有道理,一切等盟約訂立之後再做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