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章武元年

時間已是章武元年。在西漢、東漢相繼滅亡之後,新生的季漢如一個嬰兒,於動盪不安的雍涼益三州誕生了。

此時,曹丕於東方獨享大權,據有司隸、豫、冀、兗、徐、青、荊、揚、並、幽十州,依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大的一個,佔盡天下膏腴之地,兵多將廣,勢不可擋,雖然他剛剛打敗自己幾個兄弟,當上魏王,並隨之完成了改朝換代,內部有些小小的不穩,但只要他理順了內部,這頭惡虎就會吃人的;

孫權據有揚、荊、交三州,其中荊州和揚州與曹魏隔江分治。此時因爲取了我們半個荊州,已得罪了我軍,同盟關係解除,但卻又不敢完全依靠魏軍,曹魏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於是也在加緊時間研究着對策,一方面試圖緩和與我軍的關係,一方面繼續承認曹魏的宗主地位,同時大力的開發着江南,以圖讓這個昔日的蠻荒之地變成一個糧倉,能有抵抗中原的力量;

我軍則有益州、雍州和涼州三州,二十七個郡國,二百一十五個縣道,人口達到二百餘萬,僅以面積似乎不小於曹魏,但論實力只略強於東吳,而且這些郡國中,少數民族和屬國戰了一半以上,內亂處處,民族矛盾激化,而且由於雍涼初定,就直面曹魏的大軍,情況絲毫不容樂觀。

父親雖然精力越來越差,腦筋也越來越不好用,時常會忘事,但登上帝位的他,卻似更加雄心勃勃了。這,並不是個好現象。

不過,外界形勢似乎開始向着好的方向發展着,首先,由於曹丕奪位,不可避免了造成了人心的再次動盪,敦煌的張恭一怒歸降我軍,涼州至此全部歸屬季漢。蘇則等原來還心繫“大漢正統”,視我軍爲“逆賊”的人也放棄了心中原有那點幻想,誠心歸順了。可以說,曹丕的稱帝,是他在奪得魏王之位後,給我們的第二次休養的機會。藉着他內部的不穩,我軍在父親和孔明的帶領下,迅速的在雍涼之地紮下了根。

而由於北伐之前,我與孔明派下好多細作挑動孫曹兩家的不睦,此時在荊州和揚州,各種小範圍的磨擦不斷。孫權在攻打荊州之前,曾經降順曹魏,但是卻一直不把攻破荊州後得到了降將於禁送歸曹魏,也一直不肯按慣例派質子到洛陽,讓曹丕極不放心他的誠意;而孫權卻覺得曹丕對他太不尊重,而且曹丕稱帝這件事也不太地道,雖然孫權從來不拿漢帝當回事,但並不代表他不會拿漢帝當幌子來指責別人。這其實是個很好的時機,如果父親能放下奪荊州之恨,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辦法來挑動孫曹兩家的爭鬥--但這是不可能的,父親對孫權的恨,並不在曹丕之下,雖然孫權曾對他有恩(借了南郡諸地給父親),也算有親,但孫權破壞盟約奪取荊州,並害得關羽自盡。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是絕對不會與東吳有半點聯絡的,他不是光武帝劉秀,自己的哥哥被害死了,他爲了自保,可以照樣飲酒取樂來麻弊對手;他更不是劉邦,自己的父親被捉之後,敢於不要臉得對霸王說,你我是兄弟,我父就是你父,你要是烹了他,請分我一杯羹;所以,父親註定無法成爲高祖和光武帝那樣的開國之君,他太情緒化,他居然可以說出沒了兄弟,我要這萬里江山何用的話來?說到底,雖然我總是自許爲極重親情的人,但我與父親,還是有着極大的差距的,有時,對於親情的看重,我還不如他。

於是有一天,我做夢居然夢到父親在朝中倒行逆施,然後出後東吳,八百里聯營火海一片,在那火海之前,我與父親拼鬥起來。在夢中,父親劍懸在的我頭頂,卻沒落下,而我低着頭,一匕首刺入父親的胸膛。父親苦笑着,用手摸了一下我的臉。

我被自己這個夢驚醒了。一直以來,我以爲父親是沒有親情的,此時我突然發現,其實沒有親情的人是我。我一直以梟雄來看待自己的父親,對於他的數次拋妻棄子以及摔我收買人心的作法不以爲然,甚至總覺得自己在他心中是可有可無的。可是,這一次,我做了兩件大錯事,而父親卻放過了我。無論因爲他對母親得愛對我尚有一絲不忍,還是因爲我可以繼承他的事業對我尚有些愛惜,或者因爲我是他的兒子對我有着普通得父愛,都讓我體會到了父親是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有什麼好怪的。父親的一切所爲,都是爲了季漢,只要他去做,我就該全力支持,哪怕他一時做錯。有時候,我甚至極端的想,哪怕父親真得去徵東吳,爲了他與我這一刻的溫情,我也爲他拼了!

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奇蹟的是,在朝堂上,他沒有一次說錯過話,做錯過事。但是每當下了朝,他就如同散了架一樣,陷入沉沉的昏睡或者迷亂。

孔明擔憂的說:“陛下的身體,再這樣下去會支持不住的。”

“可是,父皇初登大寶,欲展一生之志願,誰又能攔得住他。”我輕輕搖着頭。

父親身體雖然在惡化,但他卻還在咬着牙堅持着,我發現,隨着他看似漫不經心的一道道部署,都是有計劃,有安排的,如同他所說的“無爲而治”的政體正在建立起來。他要以高祖爲榜樣,以高祖之法爲法,重建季漢了。

而孔明在益州的各項政策也在有條不紊的施行於三秦大地。

禹定九州時,將雍州之土評爲上上,關中平原,八水繞長安,自古便是豐饒之地。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爲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着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着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着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着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具備一種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曹操曾遷涼州之人到三輔,父親到長安後,很多從關中逃到漢中的人也跟了回來,再加上孔明的一系列善政,興修水利,改革農具,推廣科學的種植方法,發展商業,關中正以極爲瘋狂的速度發展着。這一年已遠比第一年的缺衣少食時強得多。敦煌歸附之後,西域的貨物也再一次來到長安,我們全部收購下來,這樣會促使這些商人們更加賣力的工作。我們留下了貨物中的各類植物的種子、書籍和兵器等物,卻將寶珠、美玉之類的東西轉手向東販賣,去掙曹魏的錢財。曹操一生不好奢侈,他的女人都要自己紡織,曹植穿過一雙絹鞋就被痛斥。但曹丕顯然在這方面比不了他的老爹。這些貨物一入關,有的是人會收購了送給曹丕,不用擔心其價植的。同樣,我們的蜀錦也通過政府管控,高價賣向東吳和曹魏,以充足我們的府庫。

曹丕是肯定會出兵回奪雍州的,雖然他一時疏忽,被我們鑽了空子,但或許今年,或許明年,只要他準備好了,就一定會出兵西進,那時會有一場舉國之戰的硬仗。在此之前,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兵力,囤集糧草,並無其它途徑可言。

去年冬天,涼州武威境內發生胡人入侵。雛虎姜維在我離開涼州之後大發虎威,蕩平了十數個未歸附的羌胡部落,獲男女兒童五千人,雜畜一萬餘頭,其餘各部不是歸降,就是遠避。同時姜維也派出使者,帶上糧食去結交各部。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羌胡之人,非特以侵掠爲性,實其地不足以生其民。雪原萬里,飢寒啼號,部衆開始殺馬以圖活命。我部五百人以糧爲餌,經旬,竟得降虜七萬餘,亦有故漢地遺民夾雜其間者,宇內大亂,受創者非唯華夏一族。”

對於這封信,我受到很大的震動。一直以來,我總以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甚至覺得,匈奴人,鮮卑人,這都是些喂不熟的狼崽子,一旦強大了,就跑來侵掠一番,然後轉身逃走,歷數史上慘案,簡直罄竹難書。我還曾想過,要不要在強盛之後,對漠北胡部大肆攻伐,殺得他們無處可逃了再說。可是,現在,我卻有些疑惑起來。誠然,姜維生在羌胡之間,對羌胡之人心有惻隱亦是難免,但是,處理這些人,難道沒有其它途徑麼?而且,這個數字也讓我吃驚,七萬,那幾乎是季漢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了。

另一件事,卻給了我提示。參與金城盟會的一個部落因爲冬雪過大,難以過冬,襲擊了旁邊一個部落,屠殺了一百餘人,搶走了所有的馬匹牲畜。這種事在每年也平常,但此次卻惹了衆怒,護羌校尉關平一紙文書頒下,“背信棄義之賊,不得以禮待之”,宣佈其部不再受任何保護。三日之內,那個部落被附近各部連根拔起,所有高過車輪的男子全部被殺,婦孺被當成奴隸被各部刮分,一時間,朝庭在涼州的威望達到頂點。金城之盟,已經初步起到了它的效果,那麼,我可不可以以此爲鑑,來解決異族之事呢。而且,我知道,在後世,這些部族的血都融入了漢族的血脈,被大漢以其強大的凝聚力所同化。後世之人,誰能保證自己身上沒有這些部族的血脈呢?那麼,殘忍的對付他們,與對付自己人何異?那麼,強分種族又有何意義?如果我以文化來侵掠,來併吞,以血脈來融合,早日完成這個大融合,則我季漢的實力,必可迅速增強的。

那麼,既然異族可以不用武力來解決,曹魏與孫權都是漢人,他們的事我能否換個方式來解決呢?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心中一時的閃念,遠遠沒有成熟。在三國這個時代,仁慈是不可以輕易使用的,就算是用,也要與刀槍一起使用。

在東方,幷州匈奴也悄悄與我軍聯繫,試圖讓我軍不要攻擊他們。此時的匈奴,再不是原來那個可以逼迫強大的漢王朝低首的可怕的帝國。

公元46年,匈奴內部因爲爭奪單于繼承權發生內亂,稽候珊之孫日逐王比向漢朝求援,以期得到支持,在得到漢朝的支持後,日逐王比於公元48年稱呼韓邪單于,匈奴分裂爲南北匈奴兩部。南匈奴歸附於漢,移居塞內,北匈奴則繼續留在漠北。

公元89年,東漢軍隊與南匈奴聯手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後世蒙古西北部),單于遁逃,降衆20餘萬。91年,東漢軍隊再次大破北匈奴於金微山(後世阿爾泰山),北匈奴損失慘重,北單于率餘衆逃往烏孫,開始了其漫長的民族遷徙,並導致了強大的羅馬帝國的覆滅。

南匈奴單于多次受到鮮卑的襲擊,只得進一步依附漢王朝。後來曹操讓樑習以別部司馬的身份擔任幷州刺史。樑習到任之後,以禮相待,勸誘招納胡狄中之有權勢之人到朝中做官。用軟辦法除掉胡人權貴之後,又徵召胡狄之精壯從軍。後將這批胡兵遠調別處。使得單于無爪無牙,恭順納貢。這方法簡直與孔明先生在益州安撫南蠻的方法一般無二,亦可見曹魏能人之多。在這種情況下,單于在216年投靠曹操。曹操爲了削弱勢力,分其衆爲五部,每部選尊貴者爲帥,別令漢人爲司馬,以監督之。令左部居汾陽、右部居祁縣、南部居隰縣、北部居忻縣、中部居文水縣。至此,南匈奴國家政權已經沒有了。

對於南匈奴這些部衆,我還是相當在意的,因爲日後的五胡亂華之時,擊敗晉王朝,首立政權的就是這些人。而且很好笑的是,他們起事還打得我的名義--於扶羅之孫劉淵就是追尊我爲孝懷皇帝,起兵反晉的。

所以,除了戒心之外,我還對這些“親戚”有着幾分好奇。

我是在渭南見到劉豹的。那時我正奉命巡視各地,來到渭南,而他悄悄渡河,前來見我。

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73章 千里追蹤第39章 領軍第93章 狼煙第36章 請將第33章 錦馬超第27章 伏擊第76章 鳳翼初展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73章 李陵後裔第80章 長城之戰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32章 逃脫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76章 扶荔宮中的酒宴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57章 立威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47章 好多奸細第15章 張魯第2章 割地賠款?第15章 父債子還第76章 鳳翼初展第89章 雨中破敵第16章 義舍遇險第十八章第15章 御史冷麪侍中終入獄 丞相賢良廖立感衷情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22章 山雨欲來第98章 南下第41章 張苞殺人第20章 刺諸葛第100章 相見第64章 巨星隕落第34章 詞鋒第1章 完美的開始第8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29章 初學政事第四十六章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73章 千里追蹤第22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割指第32章 逃脫第91章 東吳內鬥第55章 一道問題第四十七章第33章 遼東第45章 一場虛驚第40章 白馬將軍第57章 立威第29章 初學政事第81章 天塌第60章 諸葛昆仲第23章 銘誓第63章 引蛇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一章第6章 淯水狂瀾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36章 亂營第57章 風雨飄搖第47章 好多奸細第53章 狐狸家族第71章 章武元年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99章 條件第87章 迷霧重重第65章 白馬鐵騎第25章 敗局第52章 當年小奴長成人第8章 金鸞殿鬥口戲董昭 白虎堂設宴間曹肇第9章 添械增兵第69章 海上來敵第22章 濁浪滔天第23章 孫權稱帝第10章 我要伴讀第23章 孫權稱帝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77章 爲將之道第二章第46章 鏖戰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60章 諸葛昆仲第67章 王濬大婚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2章 劉曄回家第41章 守城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73章 李陵後裔第十一章第38章 鬥將第15章 張魯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14章 初定關東第25章 經濟之道第92章 合力齊心第50章 藏匿
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73章 千里追蹤第39章 領軍第93章 狼煙第36章 請將第33章 錦馬超第27章 伏擊第76章 鳳翼初展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73章 李陵後裔第80章 長城之戰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32章 逃脫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76章 扶荔宮中的酒宴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57章 立威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47章 好多奸細第15章 張魯第2章 割地賠款?第15章 父債子還第76章 鳳翼初展第89章 雨中破敵第16章 義舍遇險第十八章第15章 御史冷麪侍中終入獄 丞相賢良廖立感衷情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22章 山雨欲來第98章 南下第41章 張苞殺人第20章 刺諸葛第100章 相見第64章 巨星隕落第34章 詞鋒第1章 完美的開始第8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29章 初學政事第四十六章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73章 千里追蹤第22章 山雨欲來第62章 割指第32章 逃脫第91章 東吳內鬥第55章 一道問題第四十七章第33章 遼東第45章 一場虛驚第40章 白馬將軍第57章 立威第29章 初學政事第81章 天塌第60章 諸葛昆仲第23章 銘誓第63章 引蛇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一章第6章 淯水狂瀾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36章 亂營第57章 風雨飄搖第47章 好多奸細第53章 狐狸家族第71章 章武元年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99章 條件第87章 迷霧重重第65章 白馬鐵騎第25章 敗局第52章 當年小奴長成人第8章 金鸞殿鬥口戲董昭 白虎堂設宴間曹肇第9章 添械增兵第69章 海上來敵第22章 濁浪滔天第23章 孫權稱帝第10章 我要伴讀第23章 孫權稱帝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77章 爲將之道第二章第46章 鏖戰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60章 諸葛昆仲第67章 王濬大婚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2章 劉曄回家第41章 守城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73章 李陵後裔第十一章第38章 鬥將第15章 張魯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14章 初定關東第25章 經濟之道第92章 合力齊心第50章 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