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決戰

“陛下,眼下渭水已淺,臣將親往渭北,消滅馮習水軍和馬超、王平,請陛下堅守大營,以待佳音。”司馬懿在大帳之中說道。

“愛卿只管前去。此戰若勝,愛卿之功,當居首位。”曹丕點頭道。

司馬懿當日引軍北去,自渭口過河,與郭淮相匯於臨晉,準備進攻馬超諸人。原來曹璋統領兵馬之時,驍騎營皆爲萍直屬,曹璋去職之後,此職歸屬曹仁之子曹泰。當下司馬懿召集郭淮曹泰,部署渭北之事。

司馬懿令曹泰佯渡洛水,進攻下邽。自引精兵三千,進攻馮習水軍大營。

曹泰道:“驍騎精兵,向重實戰,如破城之錘,似開山之斧,建功於危急存亡之時,不會佯攻。”

司馬懿道:“你有本事,便直接攻過河去。”

曹泰搖頭道:“驍騎營無舟無橋,如何渡河,你敢下亂命不成?驍騎營爲陛下親軍,安能隨意受人節制?”

司馬懿心下大怒,知他是曹家直系,看不起自己這個外姓人,心道,便是封公爲王的中堅營統領曹宇,見自己也從命聽令,何況是你這小兒?卻笑道:“既要正面攻擊,我給你架五座浮橋,讓你過河,你可能正面擊敗馬超大軍?”

曹泰道:“驍騎營戰無不勝,從來就沒有失敗過但是,馬超一直嚴防死守,我軍浮橋每次快要架成,都被他縱火燒燬。你架得浮橋,我便敗得馬超。”

司馬懿道:“這有何難?”

當下司馬懿連夜令司馬師引三千軍馬,每人舉一支火把。北上進逼蒲城。又令人渡河。起浮橋五座.

馬超聞報,笑道:“魏軍多詐,北進人馬必爲疑兵。其人定連夜造橋,待我一把火燒了他。”果有機密人報,洛水上敵軍造橋。衆將皆服。

馬超引軍直趨浮橋處。逐散敵軍。一把大火燒去,浮橋散亂。司馬懿大敗而回。正此時北方火起,卻是司馬師夜攻蒲城。馬超自退兵令王平北進防守。

司馬懿回軍,曹泰笑道:“僕射妙計如何?”司馬懿冷笑道:“天明時再看。”

天明時,卻見河邊浮橋竟已架好。原來司馬懿兩處河彎同時架橋。下游以船木架浮橋。上游以橫江鐵索架索橋。故而騙過了馬超。

於是曹泰黎明渡河,與馬超正面攻擊,自晨至昏,不分勝負,乃各自休兵。曹泰未能建功。心大怒,親往司馬懿營中,責問司馬爲何不全軍齊動,只讓自己一隊攻擊,難建全功。卻聽營中將士道:“僕射不在軍中了。僕射言道,橋已架好,小將軍若能建功,便建功,不能建功,便退回河西。”

曹泰怒道:“不用你幫,我也能戰敗馬超。準備夜戰!”曹泰本領雖不身強,但驍騎軍士威力極猛,當下連夜進攻馬超,馬超幾乎抵敵不住,戰線幾危。

此時司馬懿乘馬超曹泰對攻之時,引軍南下,直攻馮習。渭河本淺,此時更被截斷,馮習水軍已無法在河上行動,只得退守大營。司馬懿令軍兵連夜逼寨縱火,幾乎衝破水寨,燒燬漢軍戰船無數,大火照亮天地,遠近可見。

馬超既救不得漢軍水寨,又被司馬懿疑兵之計騙過,驍騎營如雲捲風翻,撲過河來,戰力兇悍,自己以多擊少竟無法勝之。大怒之下,親自出馬,直撲曹泰,虎營驍騎阻之不住,曹泰嚇得面如土色,轉身便逃。馬超正要追趕,人報郭淮取了重泉、蓮勺,司馬師取了蒲城,擊敗王平。漢軍已陷入重重包圍之中。馬超只得退守下邽,自引一軍北進,救回王平。司馬懿破了漢軍水寨,引軍急歸,欲殺曹泰,衆將告免。司馬懿喝道:“爲將者,只知鬥狠,不識用謀,與匹夫何異,爾今服否?”曹泰拜服。

此時大軍四合,司馬懿令捉馬超。馬超護着王平殘軍歸營,親自斷後,他英勇無敵,左衝右突,連殺魏軍名將二十餘員,如入無人之境,幾乎突破司馬懿的中軍,讓司馬魏也不由讚歎其猛。但他就算是再勇猛,也無法阻住漢軍的敗局了。當下魏軍圍住下邽,日夜攻城,馬超與王平全力應付。

一日,河南岸煙花火炮沖天而起,接着河南有兵馬渡河前來接應。馬超見狀,自引一軍開南門向渭河衝去。司馬懿早有準備,分軍兩路,一軍擊退河南援軍,一軍沿河列陣,阻住馬超去路。馬超數攻不下,只得駐足。此時東有司馬懿,西有司馬望,馬超、王平再難逃脫。

正在此時,司馬懿聞報,尚書陳羣遣使前來。

原來,司馬懿走後,曹丕與漢軍日日小戰,勝少負多,故而恨恨不已,指漢營罵道:“今日馬超馮習皆敗,不日夏侯尚軍至,會合司馬懿、司馬望四軍合圍,看你諸葛亮得意到幾時!”

當日忽有人報,漢軍尚書令劉巴僕人前來。曹丕接見,問道:“爾來何事,莫非投降否?”那僕人道:“非也。我主雖向與劉備父子不睦,卻從未念及投降。”劉巴與劉備不睦,也不喜張飛之事。當年荊州大敗,人皆從劉備南下,他獨自一人北上投曹操,曹操令他南下守城,他說要避開劉備,不肯前去,曹操說無妨,我會以軍隊保護你。結果曹操大敗於赤壁,這句話成了空話。劉巴隱姓埋名逃到交州,後又至益州,終於沒有逃過劉備的手心,這些事人人皆知。當下曹丕問道:“你主不投降,爾來此何干?”那僕人道:“我主心屬武帝,忠也。終歸劉備,命也。今日陛下西來,我背主前來,只有一語問陛下。”曹丕問:“什麼話?”那僕人道:“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未知當日武帝以軍相護之語。還做數否?”曹丕起身言曰:“爾實爲義僕也。父皇之言。自然有效,城破之日,無論尚書令降與不降。我皆以軍護其府,不會使其受到驚擾。”說話間,忽有人報。孟達之子孟平代父請降。

曹丕心下驚異。令人帶下劉巴的僕人,令孟平進見。這人二十餘歲年紀,面如白玉,眉清目秀,文質彬彬,曹丕先自有十分好感。當下問道:“汝此來。莫非詐降乎?”孟平答道:“在下父子在漢屢受欺壓,故不得不降。”曹丕道:“爾既來,爾父因何不來,爾既降,可引軍去攻孔明。”孟平道:“攻孔明何如滅孔明?何如得長安?臣此來。帶來孔明八陣之圖,獻與陛下,得此圖,破漢軍易如反掌。破了孔明,臣父便可將長安獻於萬歲。”當下呈上八陣圖,曹丕令陳羣董昭諸人觀之,皆讚歎不已。孟平道:“眼下司馬僕射破了馬超、馮習,夏侯將軍引軍北上,指日可至。孔明不敢久留,準備退兵,破孔明正在此時。”曹丕心下不定,只疑孟平身份,令人帶劉巴的僕人,在帳外悄觀。那僕人道:“孟平何事來到魏營。”曹丕心中乃定。

陳羣心中隱有不安,乃繪八陣圖一張,遣使過河,請司馬懿觀看。那使者道:“大人,這是我家主公所繪。大人北線大勝賊軍,陛下於南線屢屢獲勝,諸葛亮又聞知夏侯將軍自荊州北下,不敢接戰,準備撒軍。賊軍大鴻賓孟達之子孟平投城,上交八陣圖釋一份,自願引軍擊賊。陛下用其爲行軍參謀,引全軍攻賊,欲誅諸葛亮於渭南。我家主公恐其間有詐,急急進言於陛下攔阻,又錄此圖,交僕射觀看。”

司馬懿展圖觀者,長聲嘆道:“諸葛亮果有鬼神不測之謀略。此陣吞吐天地之機,沖和陰陽之氣,中參大道,外蘊風雷。我原以爲我胸中所學,窮究天地,今日方知,較孔明相差遠矣。”

那人道:“大人是說此圖是真的?”

“自是真地。若無此圖,我軍便二十萬人馬齊攻渭南,也破不得此陣,到不得長安。得此圖,則破此陣易於翻掌爾。何況孟達其人文采風流,自視甚高。在上庸時,屢受劉封之欺,後升任大鴻賓,雖列九卿,明升暗暗,失了兵權。心中不滿已久,此番投誠,卻也在意料之內。陛下當厚待孟平,過了八陣圖,則擒孔明如擒一鹿也。”

那人大喜,轉身告辭。司馬懿親送至帳外,正待作別,忽一陣冷風吹來,心頭一清,大驚道:“使者且住!現今我和郭淮在渭北,夏侯尚在途中,陛下身邊只有曹真張郃。中軍安危,系全軍之性命,安可輕動。我適才爲陣圖所迷,幾誤大事。我聞孔明有陰陽八陣,各藏玄機,變化無端,豈是一張圖所能涵蓋?孔明有天地水火五雷之法,神鬼莫測。若是我持圖引軍還自無妨,若是他人,則全軍危矣!汝來之時,陛下可曾出兵?”

“未曾,我聽主公曾言,先時陛下與諸人議攻孔明之事甚是頻繁,其心破切。我來之時,陛下言道:‘衆卿之議亦有道理,暫不興兵,以待仲達。’想是被羣臣勸動了。”

司馬懿頓足道:“安有是理!陛下是攻而示之以不攻,他出此語,是疑兵之計,只恐此時,他地前軍已衝入八陣圖中了!我急書一信,使者帶回,令你主公火速交給陛下,我不過渭河,不可追孔明!”

司馬懿一邊急急寫了信,一邊號令擊鼓升帳。把信交給使者,又令司馬昭親自護送使者南下。接着號令衆將道:“今日戰事已急,今夜必須拿下下邽,消滅馬超、王平。全軍進攻,繼之以死!”

衆將突見司馬懿隱現驚恐之色,不由吃驚不小。自司馬引軍以來,處處搶得先機,弄馬超於股掌之間,不知今日何以急迫至此。當下紛紛應諾。

正在此時,忽聽到西方如龍吼虎嘯一般,連虎豹騎的戰馬都爲之瑟瑟發抖,緊接着,上游白亮亮一道水線直撲下來,如巨龍飛空,似長虹貫。眨眼間流至眼前,波高近丈,白浪翻滾如萬馬奔馳,轟隆隆有似巨雷橫空。

渭河水淺,魏軍沿河列陣,處於低處,竟大都被水捲去。一時間慘呼聲,號呼聲不絕於耳。冬日水冷,着甲之人入水便沉,劃不動手臂,便善水者亦無法倖免。司馬懿眼見洪流滔滔,眼中充血,低聲咒道:“司馬望,你做得好事!”

然而,此時再怪何人皆已無用,雖不明白司馬望所築之壩爲何被破壞,但眼下魏軍大亂,死傷慘重。馬超等乘勢反擊,勢如猛虎,威不可擋。方知適才馬超出城之戰,是爲誘敵。而此時渭水重流,南北交通又被阻斷,想要南渡渭水,支援陛下也已爲難。

正在思忖,只聽到渭河南岸天崩地裂一般一聲巨響,有如火山暴發一般。緊接着巨響隆隆,不絕於耳。司馬懿轉身看去,南方火光沖天,起火處,正是御營所在。司馬懿心中一急,一口血直噴了出來。

第40章 白馬將軍第17章 舉士第57章 北疆之戰的序幕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13章 劉升之第45章 石韜歸漢第58章 隴西李氏第42章 關平逞威第30章 伏擊第76章 東吳論戰第33章 軟禁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49章 誘餌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39章 領軍第10章 亂中亂鮮卑入長安 迷中迷阿斗審欽犯第66章 再設圈套第59章 奸細第11章 天降神火第7章 議宮事帝后交心 查火情丞相理政第77章 爲將之道第81章 天塌第54章 軍校大典第百零六章 蠻人第17章 舉士第66章 漫漫的歸途第20章 刺諸葛第100章 相見第10章 攻城第32章 口利如刀第31章 谷中激戰第十九章第23章 孫權稱帝第17章 丟宛城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19章 鮮卑攻略第34章 詞鋒第87章 巧妙周旋第53章 狐狸家族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20章 軍校風雲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48章 荀緝奪城第30章 伏擊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74章 機會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61章 各呈豪強第67章 王濬大婚第85章 兵出徐州第14章 林中夜宿第60章 刺客第38章 謀攻鄴城第51章 八陣第17章 舉士第18章 陽平關之戰第20章 軍校風雲第3章 第一次轉折第95章 相攻第12章 《漢書》第72章 幷州匈奴第13章 世多歧路第32章 逃脫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40章 雛虎第94章 謀攻第39章 領軍第52章 燃燈第27章 伏擊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26章 合圍第86章 大風疾起第87章 絕境拼殺第94章 夜襲第94章 謀攻第31章 流言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81章 謠言四起第90章 風雲四合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29章 失魚第100章 天下歸一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20章 江東之行第1章 完美的開始第一章第93章 狼煙第84章 渡河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86章 大風疾起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80章 長城之戰
第40章 白馬將軍第17章 舉士第57章 北疆之戰的序幕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13章 劉升之第45章 石韜歸漢第58章 隴西李氏第42章 關平逞威第30章 伏擊第76章 東吳論戰第33章 軟禁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49章 誘餌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39章 領軍第10章 亂中亂鮮卑入長安 迷中迷阿斗審欽犯第66章 再設圈套第59章 奸細第11章 天降神火第7章 議宮事帝后交心 查火情丞相理政第77章 爲將之道第81章 天塌第54章 軍校大典第百零六章 蠻人第17章 舉士第66章 漫漫的歸途第20章 刺諸葛第100章 相見第10章 攻城第32章 口利如刀第31章 谷中激戰第十九章第23章 孫權稱帝第17章 丟宛城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19章 鮮卑攻略第34章 詞鋒第87章 巧妙周旋第53章 狐狸家族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建興二年季漢官職表第20章 軍校風雲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48章 荀緝奪城第30章 伏擊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74章 機會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61章 各呈豪強第67章 王濬大婚第85章 兵出徐州第14章 林中夜宿第60章 刺客第38章 謀攻鄴城第51章 八陣第17章 舉士第18章 陽平關之戰第20章 軍校風雲第3章 第一次轉折第95章 相攻第12章 《漢書》第72章 幷州匈奴第13章 世多歧路第32章 逃脫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40章 雛虎第94章 謀攻第39章 領軍第52章 燃燈第27章 伏擊第56章 李昂,初次相見第26章 合圍第86章 大風疾起第87章 絕境拼殺第94章 夜襲第94章 謀攻第31章 流言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81章 謠言四起第90章 風雲四合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29章 失魚第100章 天下歸一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20章 江東之行第1章 完美的開始第一章第93章 狼煙第84章 渡河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86章 大風疾起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80章 長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