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漢書》

歷史的車輪飛馳電掣,處於迷茫中的人們,擡起失神的雙眼,卻看不到它經行的軌跡。

但我,卻在爲之嘆婉。

一切都沒有改變。雖然有我的多次提醒,但誰也沒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龐統龐士元軍師還是被張任的亂箭射死於落鳳坡前。這個與孔明齊名的人物,一腔抱負尤未施展,便即離世而去,空留下後人悲嘆。我不知道,在他死的時候,父親可對我的建言有過一絲的猶豫或悔恨。但父親再也沒有提這件事。

他命關羽鎮守荊州,孔明與張飛兵分兩路入蜀。

這一路上,張翼德與孔明打賭,破天荒的巧失計策,義釋嚴顏,兵不血刃連破數十城,攻到雒城。孔明定計捉張任,爲龐軍師報了仇;張飛夤夜戰馬超,在父親和孔明的安排下,收伏了這頭西羌猛虎,至此兵馬之壯,一時無兩。劉季玉積弱之下,合城降順,被父親發配到了南郡公安。西川盡入父親之手。

我直待西川平定之後纔來到蜀中。

在那之前,我留在荊州。

我走路跑步不會無故摔倒了,但刀馬之術卻是遠及不上同齡之人,甚至強不過瘦弱的諸葛喬,這實在是讓我感到極沒面子的一件事。

更讓我沒面子的是,在校場之上,小我一歲的王睿可以輕鬆的在一個照面之間將我放倒,這個小東西似乎對我抱着深仇大恨一樣,拳頭下得極重,讓我簡直不敢和他交手。於是,我一面爲他的成長感到開心的同時,一面又害怕他不能爲我所用,被我培養出來後再逃回去,那我可就成了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了。

姜維姜伯約是我們中最年長的一個,也是武技最好的一個,他在我的引見下見過幾次孔明先生,立時爲孔明先生所折服,低下那顆高傲的小腦袋,心甘情願的伏在地上,請求指教。孔明也十分喜歡姜維,竟將自己手著的兵書交給了他。

我們幾個的武藝都是趙雲教的。趙雲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人,他簡直是集各種美德於一身的典範--衝鋒時趙雲會衝在前面,你只要掠陣就行了;撤退的時候趙雲會替你斷後,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圍的時候趙雲還來救你,你只要還沒死就行了;領功勞的時候趙雲會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邊就行了。所以只要站在他的身邊,你就會感到十分的安心,更何況他還有兩次救我的恩德。

不過呢,年紀還小的姜維諸人感想就與我完全不同了,他們常被趙雲打得鼻青臉腫分不出本來面目。趙雲是真教的。

王睿生了氣就會指着我問趙雲:“你爲什麼不好好教他?!”

於是趙雲就會慈愛的看我一眼,撫着我的頭道:“因爲他不需要學習戰場撕殺。”

我便給小王睿一個白眼,然後抱着趙雲一頓猛親。

趙雲的鬍鬚不象二叔關羽那樣飄逸,不象三叔張飛那樣扎人,他的鬍鬚柔柔的軟軟的,貼在臉上很舒服。

隨着戰況深入,趙雲和孔明都離開了。這讓我們感到十分的無趣,也不想再跟着老先生背詩經,於是我們商量着逃學。但是第二天,我們誰都沒有逃成,因爲老先生早早的就把我們堵在院裡,他要給我們講《漢書》。

《漢書》講得都是我祖宗們的故事,這讓我十分感興趣。而另外幾個顯然對從詩經到故事的轉變也還是很滿意的,於是都能認真來聽。

聽到先祖們開創大業的故事,比對比今天的衰落的漢室,我不由得感嘆不已。生逢亂世,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怎能庸庸碌碌過此一生?

我不由想起那個歷史上被稱爲扶不起的阿斗的人。平心而談,那個阿斗絕對不傻,他只是的裝傻,他裝傻裝得,幾乎騙過了所有的人。

後世曾有一個很有見地但卻很陰損的人以三叔張飛的口吻說:“阿斗是個很奇怪的孩子,9歲時才能用雙手加雙腳數到18,平日裡總是呆呆的看着一個地方發笑,很少說話。他們都說這孩子腦子有問題,比如你給他一塊點心,他總是拿到屁股上蹭兩下再吃,爲此大哥打過他好多次也沒用,於是大家總趁大哥不在的時候用點心逗他。有段時間我一度以爲他是讓子龍在長阪坡那次給蒙在懷裡憋壞的,覺得他怪可憐的。後來我才知道我錯了。應該可憐的人是你和那些給他點心的人,軍師說,你有沒有發現阿斗幾乎每天都有點心吃?我恍然大悟,從此不再用點心逗他,而阿斗從此看軍師的眼神也變得沉沉的。我不知道阿斗是不是個聰明人,但有一點我敢肯定,至少他不是個傻子。一個人裝聰明不容易,裝傻則更難,而一輩子裝傻則更是難上加難。”

這段話很搞笑,那位扶不起的阿斗自然也不會這樣,否則極少夸人的孔明先生也不會贊阿斗:“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而他在建興八年秋,徙魯王劉永爲甘陵王,樑王劉理爲安平王,將兩個幼弟遠遠的逐到兩國交界之處,也看得出他強硬的手腕;他投降後在洛陽的一段表演爲他博得了“全無心肝”的臭名,從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頭上。其實綜合前面各種蛛絲馬跡,再來看他“樂不思蜀”的故事,應該不難得出另一種結論。劉禪應付司馬昭的手段,若非大愚,就是大智。既然已經知道劉禪並不傻,那麼既然能夠騙得了司馬昭,他的心機和演技都是相當驚人的了。《漢晉春秋》載司馬昭聞聽“樂不思蜀”的回答後搖頭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三國志集解》針對此段評論道:“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此一評價實爲允當。

但裝傻再好又能如何,就算是再精明的傻子,也不過是個亡國之君,白費了孔明的天縱奇才。

所以,不論如何,我也不要做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我雖然已是阿斗,但我絕對不用人來扶,我需要輔助之人,但我必須要自己站起來!

這番念頭很久以來就在我腦中旋轉,但今天在聽高祖的故事時,竟然無比清晰的在腦中形成了,我似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個燈塔。我的決心無比堅定。堅子劉邦可以成事,我劉阿斗爲何不能!

這樣想着,我猛得站起,一腳把桌案踢翻,大喝起來。

多年後的諸葛喬身爲大漢丞相,他退養林下之後,曾與人講起那時的情形,他道:“陛下以中人之姿,凜然獨立於亂世,北擊曹魏,東定孫吳,中興漢室,重堪乾坤,實乃人力,非爲天授。餘年少時,曾爲陛下侍讀,先生講至《漢書》高祖卷,陛下雙眸炯炯,有如電火,洞人腹心。忽掀案於地厲喝曰:‘男兒立世,當安天下,至太平,承祖業,澤萬民,豈可苟安殘喘,效冢中枯骨耶!’此後,餘乃心折歎服,立誓相佐,不敢使先父先帝專美於前。”

他們都以爲我所說的冢中枯骨是那個被曹魏擺弄的傀儡獻帝,他們不知道,我所說的,是我自己!

PS:歷史上,涉及到太子劉禪應讀何類書籍的問題,蜀漢朝廷上下包括劉備、諸葛亮乃至羣臣的意見,都表現出驚人的一致,都認爲劉禪應讀務實有用之書。《三國志》注引《先主遺詔敕後主》記載,劉備教誨劉禪:“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爲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從經過精心選擇的書目看,儒家著作相對較少,但這並不說明不重視儒學。《三國志·孟光傳》載:“後進文士秘書郎郤正數從光諮訪,光問太子所習讀並其性情好尚。”孟光說:“今天下未定,智意爲先,智意雖有自然,然亦可力強致也。此儲君讀書,寧當效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者邪!當務其急者。”此段記載說明了蜀漢的帝王之術,是“當務其急者”。在三國鼎立,強敵壓境,而蜀漢又國小勢弱的形勢下,雜用衆家之長,自是必然之舉。從諸葛亮的思想特點和劉禪讀書的類別看,所謂“通學”,除了儒學之外,還包括法家、兵家、縱橫家等諸子之學,也即蜀漢統治者所講求的務實的學問。

第51章 八陣第16章 義舍遇險第88章 死鬥第48章 應對之策第71章 章武元年第36章 亂營第31章 谷中激戰第72章 潘璋奪權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38章 謀攻鄴城第35章 野戰第37章 破圍第三章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85章 降魔神杵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78章 “關公”顯靈第77章 青州之戰第90章 風起長安第17章 深深的失落第65章 白馬鐵騎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29章 失魚第百一一章 真相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57章 風雨飄搖第62章 智取安邑第7章 白衣陸遜第34章 詞鋒第100章 天下歸一第74章 機會第33章 錦馬超第99章 孫慮授首第百零三章 孫登第34章 變生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45章 一場虛驚第63章 親赴河東第98章 下坯城破第42章 老將第26章 合圍第64章 巨星隕落第二十七章第99章 條件第49章 誘餌第66章 再設圈套第64章 五泉山上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56章 民政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51章 八陣第16章 鮮卑使者第83章 連夜脫逃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76章 東吳論戰第41章 張苞殺人第51章 許儀逞雄第一章第50章 藏匿第63章 血濺黃河第50章 鄴城雲亂第四十七章第14章 林中夜宿第83章 劉巴第18章 姜維歸來第59章 奸細第45章 一場虛驚第39章 內亂第77章 爲將之道第99章 條件第45章 強敵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29章 初學政事第44章 司馬復出第92章 燒船第46章 鏖戰第67章 王濬大婚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65章 新的格局第83章 劉巴第4章 宛城風雲第75章 蒲津渡口第80章 長城之戰第五章第32章 口利如刀第三章第84章 地覆天翻第四章第29章 失魚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第20章 江東之行第28章 傷逝第75章 計騙闞澤第92章 燒船第75章 蒲津渡口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5章 白馬鐵騎第15章 父債子還
第51章 八陣第16章 義舍遇險第88章 死鬥第48章 應對之策第71章 章武元年第36章 亂營第31章 谷中激戰第72章 潘璋奪權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38章 謀攻鄴城第35章 野戰第37章 破圍第三章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85章 降魔神杵第9章 戰曹肇公主用計 思前事阿斗明心第78章 “關公”顯靈第77章 青州之戰第90章 風起長安第17章 深深的失落第65章 白馬鐵騎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29章 失魚第百一一章 真相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57章 風雨飄搖第62章 智取安邑第7章 白衣陸遜第34章 詞鋒第100章 天下歸一第74章 機會第33章 錦馬超第99章 孫慮授首第百零三章 孫登第34章 變生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45章 一場虛驚第63章 親赴河東第98章 下坯城破第42章 老將第26章 合圍第64章 巨星隕落第二十七章第99章 條件第49章 誘餌第66章 再設圈套第64章 五泉山上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56章 民政第84章 慌亂的帝君第51章 八陣第16章 鮮卑使者第83章 連夜脫逃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76章 東吳論戰第41章 張苞殺人第51章 許儀逞雄第一章第50章 藏匿第63章 血濺黃河第50章 鄴城雲亂第四十七章第14章 林中夜宿第83章 劉巴第18章 姜維歸來第59章 奸細第45章 一場虛驚第39章 內亂第77章 爲將之道第99章 條件第45章 強敵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29章 初學政事第44章 司馬復出第92章 燒船第46章 鏖戰第67章 王濬大婚第百零二章 關鳳第65章 新的格局第83章 劉巴第4章 宛城風雲第75章 蒲津渡口第80章 長城之戰第五章第32章 口利如刀第三章第84章 地覆天翻第四章第29章 失魚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第20章 江東之行第28章 傷逝第75章 計騙闞澤第92章 燒船第75章 蒲津渡口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5章 白馬鐵騎第15章 父債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