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軍校風雲

四月六日,我彙集百官,宣佈對此科進士們的任命。狀元馬秉爲尚書檯議郎,陳邸等九人爲郎官,入禁中侍駕,其餘人按尚書檯和丞相府研究後,分別送往各地任副職學習政務。在漢代,舉孝廉也好,舉秀才(茂才)也好,都不能直接任命官職,一般要擔任郎官學習一段時間的政務。

在這個過程中,我悄悄的把陳鬱(許靈兒)和王難塞入了丞相府知聞所之中,這個知聞所極爲神秘,是我讓孔明建立的,主要是打探魏吳兩國的消息,進行一些破壞、策反之類的工作,進入之後便極少在外人眼前露面。這樣一來,他們兩個的消失自然也就不會引人注意了。這樣,“陳鬱”在知聞所中,而許靈兒則可以恢復女兒身,而王難也可以隨使團離開,而不會在長安城中引人注目。

四月十日,鄧芝帶着姜維和王難隨慕容長雲等人迴歸鮮卑。從馮翊郡向北,便是幷州(包括山西、陝北和內蒙南部的一小部分等地)地界的上郡,但是渭南之戰以後,黃河以西的上郡(陝北等地)已經有大半被劃入了我們的勢力範圍,曹魏的力量無法延伸到這裡。而上郡北部,則由西部鮮卑鮮卑實際控制,到那裡,無論是慕容長雲還是鄧芝姜維都要加些小心,否則將會是很危險的,畢竟步度根集團的勢力強大的很,鮮卑有很多兇悍的部落,無法無天,雁過拔毛,搶掠成性。雖說慕容長雲和鄧芝所帶都是精兵強將,又有各種身份掩護,有和慕容長雲交好的部落,要想不費力氣就走到軻比能的中部鮮卑,也要費些力氣。

四月十五日。是我給趙雲等人一個月時間的最後一天。明天,一百名遼東精騎就要和軍校的二百新兵交戰了。我手下共有一千多的遼東精騎,都是渭南之戰時俘獲地遼東戰士。除了極少數的人被公孫家族贖回之外,大部分人都被丟在了我的軍中。這些遼東人被擒之後,士氣相當低落,覺得離家千里。再也不能回去,個個死了老子娘一樣。不過人畢竟都想活着,只要有一線生機,便不想死,加上這個時代,整天打仗,被俘也是常事。被俘的戰士,轉過身編好隊便可以毫無顧忌的殺向自己昔日的袍澤,而沒有半點猶豫。當他們看到我不但沒將他們當成奴隸。反而如同自己地兵馬一樣看顧,而且居然有軍餉之後,他們的士氣便重新恢復了。

他們現在由四叔帶出了的一個軍司馬名叫孫進的統領。孫進本領不算高。但爲人隨和,帶兵有一套。他聽說是要用這些兵馬他的故主爭鋒,吃驚的說什麼都不肯,後來就想辦法挑些身體弱的,本領差的,還想辦法打擊他們的士氣。這件事我開始沒注意。後來聽李晟說了,當笑話講給四叔,四叔大罵了孫進一頓,親自挑了一百名最好地遼東精騎,並且說,他們打敗了那二百新兵,由他出錢贖他們回遼東。這下子那這精騎個個如同瘋了一樣,個個嗷嗷直叫,非要把那些沒上過馬背的新兵打得找不着北不可。

我知道四叔一方面是對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卻是他的性格所致。寧可失敗,也不肯放水。

無論勝負,我想明天都會是一場很激烈地拼殺了。

第二天的比鬥,就在軍校中舉行,我親自到場。不僅是因爲我要出錢,更是因爲我想看看四叔和于禁的本事。

爲了減少損傷,我要求不得使用鐵蒺藜、刺馬釘等對馬有傷害的東西。這樣一來,留給四叔他們的空間就更小了。而且今早往這裡來的時候,李晟還告訴我一個不幸地消息,我交給四叔的那二百人,居然這一個月裡,有多一半的人都不能爬上馬背。這算什麼事兒!若是這樣一來,四叔他們豈不是會敗得很慘?我是不是一時興起,反害了四叔,讓他丟面子,可不是我的想法啊。這樣想着,我不由得爲今天的比鬥擔起心來。

早知道直接答應他就是了,還比什麼,現在騎虎難下,可怎麼纔好。我不由爲我在這件事上的孩子氣感到後悔。

鼓聲響起,比鬥開始。我坐在高臺之上,三叔、四叔、馬超、于禁分坐在我的身邊。張苞身着一身士兵的衣服,灰溜溜的站在將臺之下。他被奪了城門校尉之位,到軍校裡當今小兵,實在是沒臉見人了。聽說三叔還大罵了他一頓,說他太不爭氣。要不是靈兒求情,他這一頓好打是跑不了了。除他之外,關鳳和許靈兒也立在臺下,這兩人現在身着女裝,她們已是軍校生,和入了太學的太學生一樣,眼睛可以望到天上去,和張苞這等小兵又自不同。

其實在東漢,士大夫掌權,對於打打殺殺地將軍十分看不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這種情況到了三國時有了改變,由於戰亂,便是文官也封將軍什麼的,不通武藝反而不成。所以我這個軍校成立的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但是召生卻有些費力,因爲好多將軍們打打殺殺一輩子,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軍,而是想讓他們讀書學文,舒舒服服地當個太平官。所以軍校召生情況不容樂觀。我當時有些生氣,幾乎想強徵這些貴族子弟們入軍校。可是關鳳和許靈兒入了軍校之後,這種情況突然間就變了,什麼黃邕、黃祟(黃權子)、李遺、李球(李恢子、侄)、向充(向寵弟)、張毣(張裔子)、呂祥(呂凱子)、馬脩(馬忠子)……全都加入了軍校。一時間軍校顯得熱鬧非凡。美女的威力如此之大,倒是讓我想象不到。

一陣牛角號聲吹起,那是遼東精騎集結了,雖然只有一百匹馬,可久戰精兵,一動起來,陣陣殺氣沖天。他們手中拿着長長的竹刀,呼喝連連。

而軍校的二百新兵魚貫而前,十一人一組,列成陣勢。先四人橫排成一字形手執丈八長矛,矛尖向前,矛柄拄地,後三人品字形執弓,左右兩側兩人執巨盾相護,最後兩人執長刀。整個看起來,竟形成一個人工的拒馬陣。我用眼一掃,發現不對,在爲我給了四叔二百人,眼下共有十四個拒馬陣,也就是隻有一百五十四人,還有四十六人在哪裡。而且我給四叔這些人是讓他練騎兵,難道他想要以步兵對抗騎兵不成?

鼓聲再響,比鬥正式開始。遼東精騎首領吹響了胸前的牛角號。一百把竹刀同時舉了起來,戰馬嘶嗚着,被綁者拉得擡起前蹄。

首領大聲叫道:“呼——喝——”

他身後的精騎也也拉着絲僵高叫道:“呼——唱——”

一時間氣勢如虹。殺氣沖天。

我在臺上問四叔:“他們在叫什麼?”

四叔答道:“遼東鮮卑人衝鋒時就這樣叫,他們通過這叫聲鼓動士氣,也通過這叫聲來協調步伐,當他們士氣達到頂點,步伐達到一致的時候,就會如開閘的洪水一樣狂涌而下。勢不可擋。沒有組織過的步兵,就算數量多幾倍,被他們衝起來,其戰陣也會一舉擊破,損失慘重。”

才說到這裡,那首領將刀向一揮,整個遼東精騎一百人排成整齊地錐形之勢,如一支利箭向前衝去。速度,騎兵要的是速度,速度是最可怕的武器!

但是今天只是演練。他們不會有將馬速提到最快時的空間。因爲如果那樣,衝鋒的騎會直接將兵步們連人帶武器撞飛,而馬匹和騎兵也會被長矛陣刺透,雖然爲了安全,那些矛並沒有安裝鐵製矛尖。但就算是根木根,在這種衝力下,一樣可以穿過人和馬那薄薄的皮膚。僅管這樣,這樣地馬速已經很可怕了。

整齊的鐵蹄踏在地上,飛騰的煙塵迷漫空中,隆隆的巨響讓新兵渾身發抖,但我發現,我交給四叔的那些人,卻並沒有荒亂,他們鎮定如桓。

“四叔,這些人沒學會騎馬,但可是鎮定的很吶。”

“這是文則將軍的主意,拒馬陣也是他的創舉。其實當真在戰場上,我們還可以使用真正的拒馬陣,丈許高地拒馬排成陣勢,軍士藏在拒馬間攻敵,還可以使用車陣,使用鐵蒺藜和刺馬釘,最好的還是強弩和元戎,一箭射他一串兒。只是今天演練,自然不能用這種東西。所以文則將軍用這些人排成拒馬陣,使敵人的馬匹無法衝起來,每十一個人成一個小陣,以小陣來與敵人拼殺,小陣之間也可以配合,變陣也方便,可以有效地打擊敵人,保存自己。爲了讓這些士兵適應作戰,我每天帶着三百人的騎兵從他們身邊衝來衝去,有時從他們頭上跳過去。所以眼下遼東精騎雖然氣勢挺強,但已嚇不倒他們了。”

正說着,拒馬陣已經有了動靜,突然間一聲齊喝:“風——”四十二支無頭竹箭已飛了出來,這些箭雖然不多,但卻整齊而密集的撲向遼東精騎,如有一羣鳥兒入向稻田,尋找着自己的目標。遼東人齊齊的舉起渾圓的皮盾擋在頭上,但還是有五六人被箭射中要害,立時被眼尖地裁判發現並喝止。那些人只好不甘心的停下來,好強的馬兒不肯駐足,被騎手勒得發出陣陣悲鳴。他們“陣亡”了。

“加速!加速!呼——喝——”首領不停踢着馬匹,向前衝去,他們要衝過這一段射程,到了近前,就是他們的天下。

“自由射擊!把所有的箭都射出去!”拒馬陣裡的弓箭手們不停的射箭。但是臨敵不過三,他們只來射傷了不足二十個騎兵,敵軍便已衝到了眼前。弓箭兵棄了弓箭,拿起長戟。

“殺!”遼東精騎揮動着竹刀。

“殺!”步兵們以人組成的拒馬陣相迎,如林的長矛讓遼東人無只能無法正面硬突,有一騎遼人帶不住馬勢,竟撲到上拒馬陣上,四杆沒有尖頭的木質長矛被巨大地衝撞力砸倒,兩人被砸倒,那騎士落在地上,一個步兵用竹刀在他頸上一拉,他便只好倒在地上不動了。

更多的遼東人強衝入拒馬陣的縫隙裡,但由於陣與陣之間縫隙較小,他們的保守使他們失去了速度,戰鬥便成了纏鬥。拒馬陣的威力顯現出來,而遼東人也開始動了真火。不時有人被喝止,判爲陣亡或重傷。

整個場中黃沙滾滾,激烈異常。

拒馬陣越來越薄,終於不成陣勢,遼東人還有五十餘騎地時候,拒馬陣中的步兵已不足六十人,除去被箭射“死”的遼東人,步兵傷亡比竟然還是達到了三比一。我不由對這拒馬陣略有些失望,看來,四叔敗了。

正在此時,突然間骨笛聲響起!那是西涼騎衝鋒的信號。在遼東人的後面,幾個帳幕突然倒下,四十六騎騎兵從帳中如飛撲出,從背後殺過來。他們身着西涼鐵騎的徵袍,手着西涼騎貫用的長矛,吹動着羌人戰陣上常用的尖銳的骨笛,如狼似虎,直撲過來。一時間遼東人大亂,他們來不及轉過馬頭,便被長矛刺殺。這背後的一刀來得如此突然,讓他們難以防範。

比鬥到這裡其實就算是結束了。幾十個遼東人就算可以輕易轉過身來迎敵,但若是當真在戰場之上,幾百人、幾千人的戰陣,那就絕對無法變幻陣形,陷入混戰失去速度的騎兵,絕對無法抵敵這樣的衝擊。

我點頭向四叔笑道:“四叔,文則將軍,還是你們贏了。想不到你們竟敢用步兵來對騎兵,而且還敢於分兵。朕說過的話一定算數,軍校的馬匹朕來負責。”

四叔笑道:“這還不是陛下逼的。你給我的都是步兵,一個月的時間,能有四十多年天姿出色的上馬作戰已是難得了。”

“好,從今天起,季漢軍校正式成立,願幾位將軍給季漢多培養一些將才,讓季漢百姓再不受刀兵之苦,讓天下重新恢復太平!”

三叔、四叔、馬超、于禁聽說這樣說,同時站起來,說道:“謹遵陛下旨意。”

我對三叔道:“三叔,其實苞弟沒有大的過錯,我這次罰他,只是要磨磨他的性子,他太拿事不當事了。”我用手指着臺下,“還有這些姑娘少爺們,我希望咱們的軍校,能把他們這些石頭塊子,都煅成百鍊精鋼!以後的季漢,還要靠他們呢。”

第91章 外憂內變第57章 立威第73章 陳羣父子第19章 讓漢中第20章 江東之行第74章 亂局橫生第26章 合圍第19章 鮮卑攻略第14章 林中夜宿第55章 遊楚第39章 鏖兵漢虎第74章 黃河九曲第80章 突來疫病第20章 刺諸葛第11章 公子“成名”第95章 火併第3章 洛陽攻守第20章 軍校風雲第68章 蒼老的父親第16章 義舍遇險第82章 劍光陰冷第82章 劍光陰冷第四十七章第81章 謠言四起第71章 樓船破敵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6章 合圍第40章 雛虎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54章 軍校大典第31章 流言第21章 長安夜第20章 江東之行第19章 鮮卑攻略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6章 司馬之死第73章 陳羣父子第39章 鏖兵漢虎第21章 惱人的六月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24章 亂局第50章 藏匿第26章 合兵第74章 機會第37章 破圍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29章 初學政事第13章 世多歧路第77章 青州之戰第11章 公子“成名”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59章 大漠雙姝第80章 長城之戰第83章 連夜脫逃第44章 司馬復出第34章 變生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5章 慕容族的異類第55章 一道問題第53章 伯約論政第20章 軍校風雲第78章 “關公”顯靈第58章 刺客的後代與刺客第57章 立威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三章第24章 亂局第86章 大風疾起第24章 亂局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12章 破城第4章 宛城風雲第84章 地覆天翻第51章 八陣第68章 司馬再變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9章 添械增兵第44章 司馬復出第35章 野戰第63章 引蛇第37章 遺折第90章 漢軍退卻第10章 亂中亂鮮卑入長安 迷中迷阿斗審欽犯第26章 合兵第26章 合圍第79章 垂釣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64章 五泉山上第一章第35章 隱憂第45章 強敵第一章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67章 可笑的賭鬥第86章 陸遜獻計第4章 宛城風雲第48章 星隕
第91章 外憂內變第57章 立威第73章 陳羣父子第19章 讓漢中第20章 江東之行第74章 亂局橫生第26章 合圍第19章 鮮卑攻略第14章 林中夜宿第55章 遊楚第39章 鏖兵漢虎第74章 黃河九曲第80章 突來疫病第20章 刺諸葛第11章 公子“成名”第95章 火併第3章 洛陽攻守第20章 軍校風雲第68章 蒼老的父親第16章 義舍遇險第82章 劍光陰冷第82章 劍光陰冷第四十七章第81章 謠言四起第71章 樓船破敵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6章 合圍第40章 雛虎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54章 軍校大典第31章 流言第21章 長安夜第20章 江東之行第19章 鮮卑攻略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6章 司馬之死第73章 陳羣父子第39章 鏖兵漢虎第21章 惱人的六月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24章 亂局第50章 藏匿第26章 合兵第74章 機會第37章 破圍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29章 初學政事第13章 世多歧路第77章 青州之戰第11章 公子“成名”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59章 大漠雙姝第80章 長城之戰第83章 連夜脫逃第44章 司馬復出第34章 變生第62章 智取安邑第25章 慕容族的異類第55章 一道問題第53章 伯約論政第20章 軍校風雲第78章 “關公”顯靈第58章 刺客的後代與刺客第57章 立威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三章第24章 亂局第86章 大風疾起第24章 亂局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12章 破城第4章 宛城風雲第84章 地覆天翻第51章 八陣第68章 司馬再變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9章 添械增兵第44章 司馬復出第35章 野戰第63章 引蛇第37章 遺折第90章 漢軍退卻第10章 亂中亂鮮卑入長安 迷中迷阿斗審欽犯第26章 合兵第26章 合圍第79章 垂釣第百零七章 再獵第64章 五泉山上第一章第35章 隱憂第45章 強敵第一章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67章 可笑的賭鬥第86章 陸遜獻計第4章 宛城風雲第48章 星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