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

七月流火,熱得人全身是汗。離我繼位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父親的病體卻也是一天天的壞下去,但是他卻支持着。我很難相信一個人可以在躺倒病榻近一年的時間還能有如此的精力。他就象是一支快要燃到盡頭的蠟燭,眼見得快要熄滅了,卻終於還是搖搖擺擺,繼續發出最後的光和熱來。

甚至他還親自接見了于禁。

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見面,很有幾分悲劇色彩。爲了表示以于禁的尊重,父親強自令我扶他坐了起來,修飾了一下儀容,對鏡自照一番,才鄭重道:“請於文則。”

于禁一進殿,父親便大叫道:“文則,君來何不速至此。”

于禁纔要按照大禮參拜,父親已一疊聲的喚他起來,讓他坐到他的身邊,親熱的如同見到三叔四叔一樣。說起于禁年輕時的風彩,說起當年的對陣,兩人都流下淚來。世事弄人,一生征戰,半世宿敵,今日卻以這種方式相見,而相見的情況卻又淒涼如此。英雄老矣——季漢五虎,如今只餘其三,而曹魏五子,自今年張文遠去世之後,也只剩下于禁和徐晃二人了。最後父親親口封于禁爲扶漢大將軍,賜給府第和僕人,准許他自由外出,一切待遇皆如故臣。

父親讓我代他把于禁送到殿門口。于禁淚如雨下,感嘆不盡。

明日便是初七日了,這一日才下過雨,天氣微陰,涼風習習。父親精神大好,執着我的手,鄭重囑託道:“阿斗,至明日,你便是季漢之主。數百萬生靈。皆在你手,不可不慎。”

我肅然道:“恭聆父皇教誨,兒必牢記於心。”

父親道:“扶我起來。”

我和內監們小心的扶起他,他眯着眼睛環顧四周,道:“把那扇窗子打開。”這才緩緩轉向我,說道:“孔明曾言,親賢臣,遠小人,其前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其後漢所以傾頹也。爲父少時,念桓靈之昏昧,恨滿胸襟,只思有一日可掃蕩天下,重整乾坤。還百姓以安樂。還漢室以太平。今日,天下三分,孫曹爲亂,世有豺虎之賊,民有倒懸之苦,爲父終未實現當年之夢想,此後諸事,皆賴我兒。

“爲父起於布衣。糾集英才,百戰不殆,終有尺寸之地,得三之天下。雖號爲世之英雄,然論智。論計,論才終不及孟德,然終成大業者,何也?

“其一也,信義爲本,待人以寬,得民心者得天下。爲父對朋友有信,對屬下有義,貧賤時堅持原則,富貴後不改寬厚,故人心向往。爲父年少時,便有無數少年崇拜而爭相歸附,連往來的馬販都贈給爲父金財,以助大事。爲父往徐州,陶公祖送丹楊兵四千名;爲父奔荊州,劉景升多益增兵卒;爲父援益州,劉璋送“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爲父顛沛流離,屢爲曹公所敗,但是爲父麾下人才,千里思歸,仍到爲父身邊。爲父處荊州,當地豪傑不從劉表,不歸曹操,皆從爲父,乃得諸葛乳明、徐庶元直、伊籍、霍峻、向朗、黃忠、魏延、蔣婉及廖化諸人,直至連廬江郡的雷緒,皆願率領部曲數萬人遠來歸附(司雨注,應包括百姓)。當時廬江爲曹操所轄,距孫吳亦近,周公瑾亦是廬江人,其人卻寧願長途跋涉,來投爲父,何也?劉景升死後,曹操叩關如狂風暴雨,爲父孤軍似孤葉飄零,危急存亡之際,荊州百姓十餘萬相隨,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周瑜佔江陵,當地士民不願接受曹操統治,也不願投效南那太守周瑜,紛紛轉投爲父,渡江之路絡繹不絕,最後人多地小,不好收容,爲父乃有借荊州之舉,始得寬容。荊州士民爲何不願就近服從周瑜而不辭勞苦渡江投*爲父?至於收川,法正、張鬆、董和、黃權及李嚴等人,還有吳壹及費觀等劉璋的姻親,皆願意投降爲父而不願爲劉璋力戰。此故劉璋已失人心,導致衆叛親離,亦可知爲父得人心,而使羣雄皆附。

“其二也,識英重才,知人善用,惜人才者得天下。爲父與孔明君臣相得,如魚於水,與關張義結桃園,生死不棄,爲父所用之人,大多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故人心所向。仁人志士,只要能投入爲父門下,便可得充分任用,而不論出身高低、或是派系黨別,和諧溫情,恩澤及於後世。調解紛爭,化爭議於無形。陶謙時徐州爭奪,發生過丹楊兵卒與廣陵豪族的矛盾,甚至產生譁變兵爭,爲父最後卻能錄用徐州士大失及兵卒,消弭其中衝突。劉表時荊州內部紛爭,曾有親曹派與反曹派的爭端,最後卻被爲父網羅人才而走,不復其中互斥。劉璋時有東州與本土兩派,爲父入主後,逐漸減弱影響。相比這下,曹操猜忌荀彧及楊修等人,甚至於進逼賜死;孫權用人則瞻前顧後,不敢放手,周瑜除了赤壁之戰,曾經三度鎮守邊土而無機會立功;託孤大臣張昭,孫權堅不拜相,在裡宅無事,終老一生而毫無作用。江東陸遜,有才子之名,因爲孫策之婿而不見用。曹魏有士寒之爭,孫權有土人與門閥之爭,此皆前車之鑑,吾兒此後要融合人才,一視同仁,不問出身及背景,方能使季漢興盛。

“爲父雖以干戈起家而爭天下,但爲父卻更善於理國之道,曹操治天下以“急、暴、譎”,爲父則應之“寬、仁、忠”,故士人俯首、民心歸向、軍隊服命。按儒家之道則稱之仁義,竭盡用人而爲民謀福,不嗜殺人及鮮興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樂業。漢末宦官之禍雖滅,外戚也死傷殆盡,等於是兩敗俱傷;黨錮之禍的朝野相爭,不但見於曹操士寒之爭,也興起孫吳內宮之爭;至於嗜殺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靈塗炭。當今天下,唯一標榜不屠城,不殘殺功臣及後裔,獨咱們一家,別無分號。”

一口氣說了這許多,父親有些累,微微有些喘息。我待他氣平一些,問道:“父皇,天下知易行難,親賢臣遠小人,歷代君主無論賢愚不肖,莫不有知,然而世有堯舜,亦有桀紂,凡君之用士,莫不以自己所用爲君子,所棄爲小人,況世間大忠似奸,大僞似直,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如何分辯?”

父皇笑了:“我兒能如此問,可見已得其間三昧。世間無完人,君子小人,亦不可一時而定,此人居此爲君子,至他處可爲小人,此人此時爲君子,異日不見得不是小人。然君子小人,能騙過一人,騙不過天下,此所謂兼聽則明;世間之君子小人,所別非獨在心,亦且在行,若騙過天下地小人,終生皆爲君子地小人,那他就是君子。若曹孟德死於擊董迎帝之時,他便是我大漢的忠臣。我兒用人,不可獨求君子,世無純白之孤,而有純白之襲。賢主當能施良法,使君子小人,各處其所,各稱其職,使君子不受欺,小人不作亂,則天下太平。

孔明曾言:一人之力極微,所謂參預朝政,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衆人的心見,採納有益國家的意見。無論君臣,如果因爲一些小隔閡而彼此疏遠。就無法到不同意見,而季漢也將會受到損失。聽取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同從砂石中獲得珍珠美玉一樣。然而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孔明又曾言道:他所結識的人中,只有徐庶在聽取各種意見時不受困惑,可以迅速從雜亂的表象中一把抓住其主脈,得出最好的結論;董和雖沒有徐庶的大才,但他參預朝政、署理政務七年,某項措施有不穩妥之處,反覆十次徵求意見,進行報告,卻也可以作好每一件事。如果朝臣能學到徐庶聰明地十分之一,能像董和那樣勤勉、盡職、效忠,那麼天下的過失就會少很多。過去孔明結交崔州平,崔州平多次指出孔明的優缺點:後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啓發和教誨;先前與董和商議事情,董和每次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隨後又與胡偉度共事,他的多次勸諫,使孔明避免了很多失誤。這些雖是孔明自謙之詞,但我兒要謹記,學衆人之長,便可被自己之短。爲君者,就更要虛懷若海,納百川而不擇細流,才能保證國家昌盛。”

我聽着,不由得連連點頭稱是。

父親擡起頭,望望壁上的雙劍,說道:“把它取下來。”

我把雙劍放到父親手中,父親愛憐的用手撫摸着,嘆道:“兒啊,你練一練給我看。”

我羞愧地笑笑,向父親告了罪,自提雙劍來到殿門外,緩緩地舞了起來。我的武技雖然不佳,但卻也算是自幼習練,雖然父親的雙劍於我過於沉重,卻也把一路劍法支持下來。回到殿中,父親微微的笑了:“這雙劍,便傳與你了。”

我叩頭謝恩。

父親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太陽往西去了,阿斗,明天的太陽,是你的。”

我也回頭望望窗外的陽光,輕聲道:“不,父皇,明天地太陽,還是您的,因爲我,也是您的!”

父親哈哈大笑。

第72章 潘璋奪權第10章 我要伴讀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14章 林中夜宿第四十六章第78章 “關公”顯靈第63章 引蛇第32章 備戰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41章 張苞殺人第86章 大風疾起第42章 老將第22章 山雨欲來第68章 香逝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9章 大禹定鼎第31章 流言第43章 人心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0章 北疆 荊州 潼關 河東第76章 扶荔宮中的酒宴第33章 遼東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5章 相攻第59章 奸細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46章 鏖戰第7章 張機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64章 五泉山上第87章 絕境拼殺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85章 降魔神杵第8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35章 隱憂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13章 世多歧路第88章 世上沒有神第75章 亡羊谷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3章 洛陽攻守第十九章第65章 閻燮伏誅第26章 南蠻之亂第84章 渡河第10章 我要伴讀第31章 谷中激戰第95章 火併第22章 山雨欲來第84章 地覆天翻第90章 風雲四合第66章 再設圈套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88章 闞澤被囚第86章 大風疾起第58章 隴西李氏第三章第4章 所謂嫋雄第二十七章第14章 林中夜宿第53章 全勝第98章 南下第93章 狼煙第8章 金鸞殿鬥口戲董昭 白虎堂設宴間曹肇第24章 亂局第76章 鳳翼初展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74章 機會第39章 鏖兵漢虎第79章 垂釣第42章 高馬之叛第72章 幷州匈奴第78章 鬥智鬥力第60章 刺客第30章 伏擊第81章 謠言四起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20章 軍校風雲第20章 江東之行第97章 破敵第98章 下坯城破第95章 相攻第60章 北疆 荊州 潼關 河東第89章 趙雲第83章 劉巴第30章 風雲突變第63章 引蛇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52章 燃燈第28章 墳墓第80章 舉國動員的曹魏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45章 一場虛驚第39章 鏖兵漢虎第50章 藏匿
第72章 潘璋奪權第10章 我要伴讀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24章 狼與人的戰鬥第14章 林中夜宿第四十六章第78章 “關公”顯靈第63章 引蛇第32章 備戰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41章 張苞殺人第86章 大風疾起第42章 老將第22章 山雨欲來第68章 香逝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9章 大禹定鼎第31章 流言第43章 人心第74章 亂局橫生第60章 北疆 荊州 潼關 河東第76章 扶荔宮中的酒宴第33章 遼東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5章 相攻第59章 奸細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46章 鏖戰第7章 張機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第64章 五泉山上第87章 絕境拼殺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85章 降魔神杵第82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35章 隱憂第79章 司馬的突襲第13章 世多歧路第88章 世上沒有神第75章 亡羊谷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3章 洛陽攻守第十九章第65章 閻燮伏誅第26章 南蠻之亂第84章 渡河第10章 我要伴讀第31章 谷中激戰第95章 火併第22章 山雨欲來第84章 地覆天翻第90章 風雲四合第66章 再設圈套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88章 闞澤被囚第86章 大風疾起第58章 隴西李氏第三章第4章 所謂嫋雄第二十七章第14章 林中夜宿第53章 全勝第98章 南下第93章 狼煙第8章 金鸞殿鬥口戲董昭 白虎堂設宴間曹肇第24章 亂局第76章 鳳翼初展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74章 機會第39章 鏖兵漢虎第79章 垂釣第42章 高馬之叛第72章 幷州匈奴第78章 鬥智鬥力第60章 刺客第30章 伏擊第81章 謠言四起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20章 軍校風雲第20章 江東之行第97章 破敵第98章 下坯城破第95章 相攻第60章 北疆 荊州 潼關 河東第89章 趙雲第83章 劉巴第30章 風雲突變第63章 引蛇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52章 燃燈第28章 墳墓第80章 舉國動員的曹魏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78章 因酒賭鬥的將領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45章 一場虛驚第39章 鏖兵漢虎第50章 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