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徵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勳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爲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臺,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裡。

可以說,這裡已成爲最重要的戰略之地,若大將軍敗,這橫連七城將成爲他們反攻的據點。

不是孫祥要這樣想,而是爲將者,不僅要考慮勝了該如何,還要考慮,若敗當如何。

當然,孫祥覺得董杭不會戰敗,因爲他見過董杭帶出來的兵,令行禁止,軍紀嚴明,更主要的是,董杭這隻由黃巾殘軍拉起來的十萬人,其戰績輝煌。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牴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爲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裡,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着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爲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想想當初剛進豫州的時候。他們那一晚繞了很長很長的路。才繞到了這第三城。

因爲當時和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當初。這第三城可是有袁術的大將駐守,而趁雷薄傾巢而出之時,他們一舉攻克第三城,斷了雷薄最後的歸路將雷薄困死在第四城。而雷薄一敗,劉勳的救援之路被切斷,斬殺劉勳和雷薄以後,從而讓袁術制首尾的戰略徹底失敗。

所以,董杭對第三城,應該還是有點感情的吧,尤其是戰略轉折的關鍵點。

而豫州已近在眼前。

橫連七城,那是進豫州的起始點,就像是盤距在豫州門戶的巨龍,若制其首,挾其尾,斬其腰,豫州之境將全境陷落。

而且若控制住橫連七城這易守難攻之地,將切斷進豫州的所有援兵,還可把援兵放進來,關門打狗。

所以橫連七城的地位,就等同於進涼州的烏鞘嶺。

就像董杭徵涼州之時,破烏鞘嶺都不能強攻。

強攻那就是傷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打法,所以只能用計取烏鞘嶺。

袁術當然也深知橫連七城的重要性,所以他出了奇兵,可惜,孫祥託了雷薄幾天,生生扭轉了敵我雙方的戰局。

橫連七城已在我軍手中,袁術已喪失佔據絕對優勢的戰略。

其實,不能說劉勳和雷薄帶兵能力不行,只不過他們和袁術學的目中無人,驕傲自滿。

上行之,而下必效之,所以將爲軍中膽,這句話並不是空說的。

這膽如果破了,那全軍也必然崩潰。

你看曹操的軍中,哪一個是弱兵,這也是將的緣故,而曹操一向以治軍有方著稱。

所以若這兵力不成,就算有致勝之機,也不過是錯失良機。

而時間拖的越長,對袁術則越不利。

董杭沒有後顧之憂,可是他呢。

董杭有董卓的西涼精銳駐守長安,袁術後方,連他自己都上前線指揮來了,這困在戰場,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

橫連七城,第四城,有孫祥依舊駐守在這城中,而第四城和第五城由於正是進豫州的門戶,所以第四城和第五城只駐兵甲,而在路口,還有哨臺,那是孫祥的副將,駐守在這裡。

可以說,這裡已成爲最重要的戰略之地,若大將軍敗,這橫連七城將成爲他們反攻的據點。

不是孫祥要這樣想,而是爲將者,不僅要考慮勝了該如何,還要考慮,若敗當如何。

當然,孫祥覺得董杭不會戰敗,因爲他見過董杭帶出來的兵,令行禁止,軍紀嚴明,更主要的是,董杭這隻由黃巾殘軍拉起來的十萬人,其戰績輝煌。

當然,戰績是一方面,要因時因地制宜嘛,可是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來說,袁術是客場作戰,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將軍,更兼有曹操弟子姻親這層關係,這讓全豫州官民的牴觸情緒會小一些。

而董杭雖是雙線作戰,能夠抽調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參戰。

當然,這並不是說袁術不堪一擊,實際上,曹操和袁術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了,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術客場作戰,又想快速制勝,一旦這個戰略出現偏差,將打亂他的全部計劃,甚至是因爲這次失敗,打敗他,甚至消滅他。

於第三日晚,董杭終於又來到了橫連七城,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哪裡,都不會給守城的將軍和軍士添麻煩。

尤其是在這尊卑和層階分明的社會體系中,不知道都是什麼毛病。這下官見了長官。都要行禮,都要參拜。

而董杭則不會。將軍擔負着守土之責,意義重大,難道說就因爲上官來見。這城就不守了嗎。

所以。董杭對各位將軍。哪怕是對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士兵。都是很客氣的。戰場上。沒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樣都是在用命在拼殺,又何來的尊卑之分。將軍的決策,是用全軍將士的性命。E而將士們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涼的時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許任何將軍。前來參拜自己。

而在豫州。這孫祥不僅有大功於朝。而且橫連七城的意義,責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孫祥要下來。他趕緊擺擺手。喊道。“孫將軍不必下來了。我們只是隨便轉轉就好了。”

孫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這大將軍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說。曹操是一代奸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

世人說。曹操多疑。多一道離他身邊的近視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兗豫二州的將軍才知道。曹操多疑卻用人不疑。曹操不許將軍們擅離職守。哪怕他從此城路過。也不許將軍起來拜見。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不是袁紹,陶謙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單單這一點。就知誰勝誰負。誰是庸才,而誰又是平天下的人。

孫祥已經看到董杭進城。這站在城牆看到的。是這天下。戰禍不斷。兵戈不息。百姓流離失所。天地一片荒蕪。到處都有哀鴻遍野的人。

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後統一天下的那個人。

城牆上只有深深的嘆氣。而董杭的車駕已然進城,他並沒有在第四城多呆,駐兵勇的第四層,什麼都沒有。董杭只是隨意的看了看便離開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

想想當初剛進豫州的時候。他們那一晚繞了很長很長的路。才繞到了這第三城。

因爲當時和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當初。這第三城可是有袁術的大將駐守,而趁雷薄傾巢而出之時,他們一舉攻克第三城,斷了雷薄最後的歸路將雷薄困死在第四城。而雷薄一敗,劉勳的救援之路被切斷,斬殺劉勳和雷薄以後,從而讓袁術制首尾的戰略徹底失敗。

所以,董杭對第三城,應該還是有點感情的吧,尤其是戰略轉折的關鍵點。

就像在西涼,天谷之戰的天谷,狹谷道的進兵,擊潰了馬騰韓遂的黃河岸,一嶺制兩郡的烏鞘嶺,還有涼州城。

這第三城對董杭的意義同樣重大,不過對於橫連七城來說,第三城,卻是處於第一城和第四城之間,它屬於腹地。

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又怎能忤逆上天的旨意。隨意殺戮呢。

尤其是上位者更應該敬畏生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則不可活。哪怕你站在了權利的巔峰,可是卻鬥不過天。

所以董杭一直恪守着這個底線,他覺得吧,和當官的人打交道,那可真是費腦筋。還不如和普通的敦良百姓打交道,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只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誰更加好。

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五十章 電燈泡董白第三百一十五章 夜話(三)第二十一章 禁足第三百四十七章 再見時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樣真的好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二個年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五百零四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四百五十章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一十章 王允又作死了第七十三章 你是做夢了吧?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世之年(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中來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東望(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四十章 那是你畫的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裡應外合第六十六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二百零三章 再見司馬懿第二百二十一章 斷其後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對決第一百七十五章 平靜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懾(五)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漏網之魚第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三)第三百九十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賞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殲第三百八十章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三十章 爹,我回來了(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亂世之年(六)第四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五章第一百零八章 過來,小強盜!(求收藏推薦)第五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旋律第三百四十一章 破釜沉舟(八)第八章 我再問一遍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收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雪夜(二)第五百三十章第四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二十三章 義子和義女第十四章 越拍,宅子越大!第四百章第四百七十四章第四百四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生命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 過來,小強盜!(求收藏推薦)第三百四十七章 再見時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偶遇第七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七十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晚上的行動第四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九十章 衛仲道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亂世之年(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你的初戀呢?第四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公議(一)第二百二十章 一夜躍三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一個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重返前線第四百八十三章第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一十八章 烏鞘嶺上第三百六十章第五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五章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百三十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轉憂爲喜第四百零三章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三十六章 示弱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師兄師弟叫什麼?
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五十章 電燈泡董白第三百一十五章 夜話(三)第二十一章 禁足第三百四十七章 再見時第二百五十四章 這樣真的好嗎?第三百四十六章 第二個年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五百零四章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四百五十章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一十章 王允又作死了第七十三章 你是做夢了吧?第五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世之年(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中來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東望(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四十章 那是你畫的嗎?第二百一十九章 裡應外合第六十六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二百零三章 再見司馬懿第二百二十一章 斷其後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對決第一百七十五章 平靜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震懾(五)第四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漏網之魚第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九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三)第三百九十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賞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殲第三百八十章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三十章 爹,我回來了(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亂世之年(六)第四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五章第一百零八章 過來,小強盜!(求收藏推薦)第五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旋律第三百四十一章 破釜沉舟(八)第八章 我再問一遍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收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雪夜(二)第五百三十章第四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二十三章 義子和義女第十四章 越拍,宅子越大!第四百章第四百七十四章第四百四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小生命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 過來,小強盜!(求收藏推薦)第三百四十七章 再見時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偶遇第七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七十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晚上的行動第四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九十章 衛仲道第九十四章 晚上的行動第三百五十五章 亂世之年(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你的初戀呢?第四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公議(一)第二百二十章 一夜躍三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一個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重返前線第四百八十三章第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一十八章 烏鞘嶺上第三百六十章第五十六章第四百九十五章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百三十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轉憂爲喜第四百零三章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三十六章 示弱第三百七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師兄師弟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