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

大秦立國數百年,陸續分封了不下百位的侯爵。而始皇帝這一朝,因爲統一六國的驚世之功,封侯之數更是大秦之最!

不說始皇帝登基爲帝之前所封侯爵,僅僅始皇帝登基當天的封賞詔書上,就一次性封賞了近三十餘位在大秦統一天下之戰中有功於大秦的功臣們。

僅僅這一次的封侯,幾乎就已經佔據了大秦立國數百年來封侯之數的三分之一有餘!

這其中蒙氏一族、王氏一族以及馮氏一族都是一門兩侯的顯貴。

三十餘位侯爵之中,原屬六國朝臣卻因善秦之功而得封侯爵的統共一十四人!這十四人中,除原文通君孔鮒因是孔子後人而得封外,其餘盡皆都是在統一天下的大戰中歸附大秦的原屬六國的世家貴族!

令狐範本是魏國柱國,官拜將軍位,在大秦滅掉韓趙兩國兵發百餘年來的宿敵魏國後,令狐範選擇了歸附大秦,得封五馬侯(大秦爵位第十九級)。

除令狐範外還有原屬六國的十二名世家貴族之人得封侯爵!從原本的階下囚搖身一變而成爲大秦新貴!

強盛大秦的胸襟和始皇帝包容天下的雄心,在始皇帝登基封賞詔書的那一刻彰顯的淋漓盡致!

當初曾經讓很多因爲善秦之功而感激涕淋的封侯之最的壯舉,卻也給大秦埋下了無數的隱患!畢竟,任何的胸襟和雄心,其實都要靠實力來支撐的!

實力強大的時候就是胸襟和熊心,沒有實力的時候,則就變成了一個笑話和諷刺!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十三位受封大秦侯爵之位享受大秦絕高俸祿的顯貴們,在趙高禍亂大秦、六國遺族蜂擁而起、大秦搖搖欲墜的時候,紛紛再次改易旗幟成爲六國復辟之火最大的支持者。

牆頭草,兩面倒,概莫如是了!

當然,到底是該說這些人是識時務者爲俊傑爲俊傑呢還是說他們蛇鼠兩端,也就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胡亥平定六國叛亂的時候,龍衛府和黑冰臺其實最爲主要的任務也就是監視這些族人在咸陽,而封地則是在關外的六國降臣們。

只要這些人稍有異動,怕是馬上就會有朝廷大軍蜂擁而至將這些享受侯爵的六國降臣大秦新貴們抄家滅族!可惜,能坐上侯爵的位置的,又有幾個人真的是草包。

也許最開始他們還在觀望猶豫、等待時機中,但是當胡亥灞上大營的六十萬大軍蜂擁而出之後,怕是讓他們所有人都熄了心中的那點小心思,而老老實實的爲大秦鎮守地方。

他們熄了心思,卻也讓胡亥終究沒有抓住把柄徹底的剷除這些隱藏在大秦的最大隱患。

胡亥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因爲令狐沖這個極品,而終於給了自己一個等待許久的機會!

不過胡亥並不肯定令狐沖就是令狐範的族人,畢竟令狐範作爲鎮守原屬魏國的河東一郡的大秦重臣,所有的族人早在二十年前因爲始皇帝遷天下富戶齊聚咸陽的詔令時就已經被遷往咸陽了。

按理來說,令狐範在河東郡應該沒有子嗣或者族人。所以,胡亥纔會問出這樣一句話。

原本不知爲何而暴怒的令狐沖聽到胡亥問出來的話語,眼中先是閃過一抹疑惑,隨即似乎想起了什麼,整了整衣衫,抱拳對着胡亥站立的地方一揖正色道:“河東令狐氏門下令狐沖見過這位將軍,將軍所問五馬侯令狐公正乃家父!”

就怕你不是!

胡亥領着龍冰一行人緩緩自人羣后走出,邊走邊笑着道:“將軍?呵呵,你倒是還有幾分眼力!”

加上令狐沖先前暴怒的語氣以及剛剛所說的話,略一想胡亥就知道顯然是令狐沖發現了射殺他手下奴僕的乃是弩箭了!

軍用制式弩機,如今這天下,除了他這樣出身在軍隊世家中的公子外,也唯有大秦軍隊內的人物才能擁有的!

顯然,令狐沖先前將胡亥一行人當作了他老爹令狐範的手下。要知道,令狐範作爲侯爵,封地在河東,食邑可是有着足足三千戶的。當然除了這三千戶的食邑外,令狐範手下還擁有五千兵卒,這五千兵卒是始皇帝當初允許的,也是令狐範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過,令狐範卻不是因善秦之功食邑最多的人。如今鎮守濟北郡郡治博陽(後世山東泰安舊縣)的武安侯馬興纔是因善秦之功所得食邑最多的新貴了,食邑足足有六千戶之多。

而這馬興,正是原趙國名宿老將趙奢第三子,趙興更名之後的名字。馬興,更被認爲是華夏馬姓之始祖!劉邦建立漢王朝後,馬興更是官拜上將軍之位。

東陵侯召平,原齊國將軍,食邑五千戶,封地東海郡朐縣(後世江蘇省連雲港市西南錦屏山側);南陽侯杜赫,原東周將軍,食邑三千戶,封地南陽郡筑陽縣(後世湖北谷城縣境內);還有如高武侯戚鰓、武信侯馮毋擇、襄侯王陵等等這些因善秦之功而得封侯爵的人。

這些原屬六國的世家新貴們,吸着大秦的血液,卻在關鍵時候以背叛大秦作爲回報,怎能不讓胡亥心中惱怒。

令狐沖看着走出來的胡亥一行人,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疑惑以及驚豔和玩味。

晚上胡亥已經將頭頂上的斗笠取下,只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青色長衫。令狐沖顯然沒有想到這出手誅殺自己二十餘名奴僕的人竟然會是一個似乎比自己還要小上不少的年輕人。

而且這年輕人以及他的下屬都沒有穿着鎧甲。那麼他先前所說的將軍這個稱呼顯然是不正確的了。最爲重要的是,以他閱女無數的眼睛自然一眼就能看出緊緊跟在胡亥左右兩側的兩個身材嬌小俊美無比且容貌一般無二的小生其實是兩個女扮男裝的女子,而且還是兩個異常美豔的雙胞女子。

雖然令狐沖很好色,但是他不是那種沒腦子的草包之徒,這一點從他對待那樊雨的手段就可以看出一二,所以他的眼睛只是在龍冰和龍雪兩女身上一掃而過,並沒有多做停留。

他很清楚,能夠張嘴叫出“五馬侯令狐範”這六個完整字號的人,定然有着至少能同他老爹相媲美或者要高於他老爹的身份!

第73章 英烈入塔第61章 天子第114章 王庚第230章 如果第8章 黃雀現(中)第177章 帝王怒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34章 戰陳縣(二)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27章 廷議第52章 梟雄冒頓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5章 公開的秘密第77章 江東亂(三)第17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3章 腄縣第1章 我是秦二世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42章 鞭責之爭第116章 王綰第77章 壞人第22章 趙國彭越第41章 三棟小樓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60章 倒計時第78章 通信之法第16章 堵截項羽第175章 覲見第8章 黃雀現(中)第60章 倒計時第32章 敗亡第257章 人心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15章 國殤日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95章 章邯離京第160章 正心堂第157章 羅網第67章 科舉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8章 攻城第132章 誰更狠第192章 長史司馬欣第69章 全滅第234章 戰(三)第10章 春色第16章 危局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41章 哥們你好!第22章 悍然進攻第244章 嫉妒第39章 紅綠家邦(二)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73章 不準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85章 堵不如疏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58章 兵分三路第12章 接陣第97章 號角鳴第267章 神棍?第9章 困難重重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244章 嫉妒第108章 人頭小山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27章 廷議第37章 玄武軍!第160章 正心堂第6章 夜宿何宮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63章 李斯理政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章 秦風第262章 朕爲後盾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14章 咸陽第250章 蒙毅的恐懼第259章 陡然爆發的戰鬥第223章 戰起第138章 戰鼓起第267章 神棍?第14章 大秦勳章第234章 戰(三)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19章 大戰將至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
第73章 英烈入塔第61章 天子第114章 王庚第230章 如果第8章 黃雀現(中)第177章 帝王怒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34章 戰陳縣(二)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27章 廷議第52章 梟雄冒頓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5章 公開的秘密第77章 江東亂(三)第17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3章 腄縣第1章 我是秦二世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42章 鞭責之爭第116章 王綰第77章 壞人第22章 趙國彭越第41章 三棟小樓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60章 倒計時第78章 通信之法第16章 堵截項羽第175章 覲見第8章 黃雀現(中)第60章 倒計時第32章 敗亡第257章 人心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15章 國殤日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95章 章邯離京第160章 正心堂第157章 羅網第67章 科舉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8章 攻城第132章 誰更狠第192章 長史司馬欣第69章 全滅第234章 戰(三)第10章 春色第16章 危局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41章 哥們你好!第22章 悍然進攻第244章 嫉妒第39章 紅綠家邦(二)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73章 不準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85章 堵不如疏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58章 兵分三路第12章 接陣第97章 號角鳴第267章 神棍?第9章 困難重重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244章 嫉妒第108章 人頭小山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27章 廷議第37章 玄武軍!第160章 正心堂第6章 夜宿何宮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63章 李斯理政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章 秦風第262章 朕爲後盾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14章 咸陽第250章 蒙毅的恐懼第259章 陡然爆發的戰鬥第223章 戰起第138章 戰鼓起第267章 神棍?第14章 大秦勳章第234章 戰(三)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19章 大戰將至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