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節 武庫

參觀完豎爐鍊鐵,張越就在成源、陳萬年和桑鈞的陪同下,來到了位於工坊南側的一處露天作業場。

“侍中,此處就是少府的驕傲——炒鋼的大匠們工作之所了……”成源笑着對張越自豪的介紹:“如今,此處,有十五位善於炒鋼的大匠和上百名學徒以及數百名官奴婢,每日不斷炒煉,如今新豐曲轅犁、耬車等多數農具的犁鏵,都是必須要用此地所產的精鋼!”

炒鋼技術和豎爐技術一樣,都是諸夏民族數代甚至十幾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所謂炒鋼法,顧名思義,就是將生鐵在坩爐之中不斷攪拌,像炒菜一樣炒煉成精鐵或者鋼材的技術。

需要明確的是,漢季中國,絕大多數的生鐵,都是鑄鐵,而非後來歐陸出現的塊鍊鐵。

兩者的差別,在於鑄鐵很脆,機械性能差,而塊鍊鐵則比較軟,更容易加工。

這也是戰國時期,鐵被稱爲‘惡金’的緣故。

但,炒鋼術的發明,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只是……

炒鋼術,太講究技術了。

一個工匠從開始學習炒鋼到能熟練掌握炒鋼技術,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

所以,漢室的鋼產量很低!

以張越所知,現在全天下的炒鋼產量加起來,可能也就不過十來萬斤每年的水平。

也就是一年大約三五噸炒鋼產量。

具體到新豐,炒鋼的月產量,可能不足一千斤。

基本上都被用於犁鏵之上。

這也是現在新豐的大型農具產量被限制的根本原因!

這讓張越也是有些揪心。

雖然,有望在未來用豎爐煉出粗鋼,但,豎爐的粗鋼質量可能不太行,很難作爲要求極高的犁鏵原料。

可惜,張越沒有學過工業,回溯的東西里,有關相關工藝的東西,也是極少極少。

方纔拿出來的所謂‘鹼性鍊鋼法’,已經差不多榨乾了他爲數不多的認知。

不過……

沒關係!

他是上位者,不懂技術,可以向下面下要求啊。

在炒鋼的工場之中,來回巡視了一遍,張越就發現,現在的炒鋼坩爐,普遍很小,大約只有三五尺寬,一次只能炒幾百斤生鐵。

若將坩爐放大,並使用更好的耐火材料,同時加大研究力度,應該是可以將炒鋼產量增加上去的!

反正,張越覺得,袁廣國等商賈,肯定會願意爲這個技術買單的。

畢竟,炒鋼的產量,直接關乎他們的利潤。

於是,在出了炒鋼工場後,張越就對桑鈞吩咐道:“桑令吏,能不能在少府工坊之側,劃出一塊空地來?”

“可以……”桑鈞立刻答道:“只是,不知道侍中打算用它來做什麼?”

“建立一個實驗室,專門鑽研技術、實驗各種新方法……”

“就讓丁令吏來擔任此實驗室的長官,主持實驗吧……”

“至於資金?工商署出一部分,找各位工坊主認捐一部分,再由縣衙出一部分……”

“本官隨後會給一條陳給令吏的!”

這個實驗室,張越打算讓它主要來承擔基礎材料的研究、改進工作。

特別是各種耐火材料和中和材料的研究、改進。

可惜啊,現在墨家的墨者近乎絕跡了,不然找幾個墨者來參與實驗室的日常工作,想來是最好不過了!

桑鈞聽着,點點頭道:“下官謹遵命!”

衆人說話間,就來到了少府工坊最大的工場。

隨着幾個監工將大門推開,張越就看到了一個讓他永世難忘的場面。

在一個由許多個房間組成的室內工坊中,數以百計的工人,蹲着或者站着,排列成整整三排。

從第一個人開始,直到最後一個工位,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

完成不同部位的加工。

有人研磨,有人削刻,還有人鑽孔,更有專門負責質檢的。

到最後,一個個可能被用於耬車、水車、曲轅犁上的關鍵精鐵或者鋼製零件就被製造了出來。

只是一眼,張越就認出來了,這是秦代遺留下的原始版流水線生產模式。

而且,現在的這個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比起張越上次在去甘泉宮路上看到的弓弩生產方法更加先進和科學。

若再有傳送帶的話,幾乎就已經與後世的很多製造企業的工廠車間沒有什麼差別了。

毋庸置疑,這種生產模式,較之秦代已經改良了許多。

成源也是得意洋洋的道:“好叫侍中知道,目前僅僅是此地,每日能產犁鏵百餘件,其他各色配件以千計,供應整個工坊園的需求!”

這也是少府的這個工坊最賺錢的地方了!

更是他最大的政績所在,每天這裡都能讓考工室賺到十萬錢以上!

以至於,他在考工室內部的地位與排序,也猛增了許多。

若照這個情況維持下去,成源很有可能在年後接任爲考工室的署長,成爲少府內部的巨頭!

只是想到這裡,成源就有些難以按耐。

其實本來,他都已經做好了,在新豐浪費資源的準備。

反正,國家的東西,浪費了也就浪費了。

但他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個事情,反而成爲了他的政績。

少府的這個工坊開業以來,每天都能爲少府內庫增加十幾萬錢的收入。

一天十幾萬,一年下來就是數千萬!

都快比得上水衡都尉衙門在上林苑的牧鹿收入了!

………………………………

而就在張越在工坊園考察的時候,長安城中,劉進同樣走在一個讓他深感震怖和敬畏的建築羣之中。

數以十萬件兵器,密密麻麻的裝在了一個個木箱之中。

弓弩刀劍槍戟應有盡有!

甚至,劉進還看到了數百件大黃弩被掛在牆壁上。

“殿下……武庫之中,存儲了自高帝以來,歷代漢軍的退役武器、甲冑及戰車……”一個校尉官陪着他,滿臉討好的做着介紹:“末將估計,武庫之中,大約有十五萬把弩、十三萬張弓、兩萬七千餘套甲冑、三百五十多萬箭矢……此外還有青銅劍七萬餘柄,槍戟各有三萬件以上!”

“若國家有事,僅僅是武庫的軍械就能立刻武裝出三十萬大軍!並使其全副武裝!”

“當年,條候南下平叛,就是打開武庫,一夜之間武裝十數萬大軍!”

他咧着嘴,看着劉進,恭身問道:“殿下,打算從武庫提出多少件武器呢?”

“您只需要說個數,末將馬上就能讓人將武庫之中最好的那批軍械提出來……”

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四百七十五節 震撼(1)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七百九十二節 入甕(1)第五百六十二節 引導輿論(1)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九十一章 暗流(2)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八百六十五節 強勢(2)第七百三十六節 泥靡歸國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三百三十五節 佈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五百九十八節 砍瓜切菜(3)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四百二十一節 飛速發展的工坊園(2)第兩百五十八節 天子來了(1)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八十六章 拍馬技術哪家強?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七百九十二節 入甕(1)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覺悟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五十二章 土豪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三百七十五節 少府卿公孫遺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遠方來(1)第一百六十六章 覺悟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七百七十九節 紅臉白臉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八百八十三節 穩得不行第二十一章 鄉中毒婦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六百三十七節 鐵與火(2)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六百六十六節 超級工程(1)第四百六十八節 正確的拍馬姿勢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一十二節 無雙割草趙充國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八百五十節 呦呦鹿鳴(1)第八百四十一節 領袖(1)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四百零六節 對策(1)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兩百一十六節 陽石公主
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四百七十五節 震撼(1)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七百九十二節 入甕(1)第五百六十二節 引導輿論(1)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九十一章 暗流(2)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八百六十五節 強勢(2)第七百三十六節 泥靡歸國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四百一十節 崩壞的世界(1)第三百三十五節 佈局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五百九十八節 砍瓜切菜(3)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八百零二節 處置第四百二十一節 飛速發展的工坊園(2)第兩百五十八節 天子來了(1)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八十六章 拍馬技術哪家強?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七百九十二節 入甕(1)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覺悟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七百二十四節 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第五十二章 土豪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三百七十五節 少府卿公孫遺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遠方來(1)第一百六十六章 覺悟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七百七十九節 紅臉白臉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五百九十五節 快刀斬亂麻第八百八十三節 穩得不行第二十一章 鄉中毒婦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六百三十七節 鐵與火(2)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六百六十六節 超級工程(1)第四百六十八節 正確的拍馬姿勢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一十二節 無雙割草趙充國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八百五十節 呦呦鹿鳴(1)第八百四十一節 領袖(1)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四百零六節 對策(1)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兩百一十六節 陽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