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荊州終歸大漢國(二)

因爲陶家的原因,如今孫皓多啓用宗室,比如在荊州這一系,用的就是故都鄉候孫鄰一脈子弟,不過仍舊以聽話的孫壾爲督,互相牽制。

如今督率部衆攻打樊城的則是孫鄰之子孫述,他這一脈,在荊州經營多年,也練得一些精兵,只是看着帳下士兵如今已經沒有了多少戰心,孫述早幾日就放棄了破城的幻想,開始盤算着該如何才能順利的退兵。

一員名將的基本條件是知進退,何時該進、何時該退,進退時機能瞭然於胸,不爲眼前之利所迷惑,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去爭取名將這個稱號了。

孫述自認還算不上是名將,但他自認爲對戰場上的進退時機把握還是很有一套的。

又試探性的攻了一天,一舉攻破營寨和城堡這等美事,他不會去幻想,但連城防上的破綻都沒找出一處——更確切點說,上面的破綻不是他手下的幾千兵能利用得上的——這讓孫述徹底放棄了在樊城這塊肥肉上咬下一塊的念頭。

再說,就是破城又怎麼樣,他如今的職位都已經到了一個極限,身爲宗室,固然是皇帝心腹,但是職權也都是有限的,孫家殺宗室也殺得毫不手軟!

他就是破了樊城,無非是一功記着,其後還有鄧縣等城,那就深入腹地了,沒有了水軍爲後盾,怎麼也不可能打過漢軍的!

雖然並不太清楚分據在樊城中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但孫述無意再去用人命去賭一把,孫壾命他出兵,他已經做到了,不必在繼續爲孫壾拼命。

他是皇帝的人,不是樑王的人,樑王自身只是上任皇帝之子,雖然有繼承大業的一絲可能,不過孫皓已經立了太子,樑王也就毫無機會了,更是不可能阻止他的升遷,也不可能對他的升遷有多少幫助,這種情況下,孫述自然知曉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去做。

孫述不會把自家在國中以之立足的本錢,丟在對他來說毫無意義的樊城下,如果他丟掉了對他命令俯首帖耳的這幾千精兵,他家這一系頓時就會從宗族中排在前五的,淪爲人見人欺的。

甚至,像是陶家那般,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如今督率大軍在襄陽城下的孫壾,其實也一樣有着退兵的心思了。

本來這一戰就不該打的,最起碼不是要打這裡,襄陽堅城,若是有了防備,本就難以攻破,這裡也不應該是吳國的進取方向。

而且如今的這些手下,也並不都是能用的,孫述不會把希望寄託在這些各自有心思的部衆身上,更確切地說,他本就不相信這次征伐能夠成功,僅僅是隨手一戰而已。

他最希望的是能收到樊城的捷報,但到現在爲止,也只傳回了一切順利進行中,孫壾便心知事情不對,當即便萌生了退意。

“該退了。”找來了領軍的將領,孫壾說出了自己的命令。

他畢竟是樑王,加上如今握着不少的產業,有錢收買人心,所以在部下中有着極大的權威,孫壾也很容易在沒什麼利害的情況下就驅動了他們爲自己服務,有着金錢作爲幫手,一切便處理得得井井有條,不見一絲慌亂。

一場戰事虎頭蛇尾,不過對雙方來說,他們最初的目標都已經達到。

漢家要的是襄陽,而孫壾則只是想着應付一下孫皓而已,而論起損失,如果只算眼前都不算多,攻城方損失也就在一千數左右,守城方則有三百餘人。

只看這數目,就知道這一戰的烈度是如何低了!

這可是雙方共計超過五萬的大規模會戰了,卻只傷亡了這區區之數!

而樊城裡的張微那邊,只要城池未破,傷亡的人數最多也只會提高上一倍。

沒有吃大虧,按說已經可以酬神拜佛了,可孫壾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爲有一件事已經可以確定——那就是漢家真的奮起了。

本來應該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國,前兩年就該滅國的,怎麼就忽然鹹魚翻身了?

這是孫皓督荊州之後,與大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可以預見的是,這絕不是最後一次,當年孫吳襲取荊州,致使炎漢奮起之勢被斷折,這等之仇,終究要還回來的。

炎漢有志天下,兩國也遲早要真的要分出個勝負來。

不論是城頭上的宗預,還是城下的孫壾,此刻都有了覺悟。

目送着圍堵在城下的敵軍一點點的遠去,宗預心神略略鬆弛下來,他年紀老邁,本來是該頤養天年的,不過君有所命,他就得賣命了。

炎漢如今所用所能用的人也並不多,軍方如今還缺少能督率一方的上將,所以老將們也得動起來,號角聲彷彿還在耳邊迴響,但城下已經空空如也,宗預暗暗贊着城下吳軍統帥說放下就放下的決斷,換作是其他人來領軍,大概都是得撞得頭破血流後纔會收手。

已經收到緊急傳信了,關中的二十萬魏軍已經全軍覆沒,僅有魏賊僞王司馬炎于山中奔逃,其餘大部被擒,此戰完結,算是徹底洗刷了炎漢的頹勢,民心奮起也就罷了,就連他都有一股豪情,想着直接督軍北伐!

儘管他還擔心着張微和他的三千餘名被困於樊城中的士兵,不過此時,還不能掉以輕心,吳軍有水軍,想要來也很快的,所以只是從城中挑出千人左右的精銳,緊追在撤走的敵軍背後,至於吳軍撤退的原因,讓人頗費思量。

宗預想到的幾個答案都有道理,讓他難以確定——不過現在,宗預只想好好放鬆片刻,他這把老骨頭,也用不了幾次了,按着陛下的戰略,襲取襄陽後,就是等着交州攻略齊備,關中之戰落幕,然後三路襲取荊州。

霍弋已經督部進入了交州,如今吳國雖然背盟,但是各部都還沒徹底的動員起來,此時就是要以快打慢,徹底襲取吳國的交州,最起碼也得攻下鬱林郡和蒼梧郡,然後配合陛下的三路伐荊戰略。

行進途中,就收到迅疾來報信的信使了,這是霍弋派給陶璜的衛士之一,還是信得過的。

“陶刺史那裡到底怎說?”等他行過禮,霍弋立刻問道,“可說動了些人?”

那衛士此時點點頭:“是,都督,陶使君已經說動了白夷人酋首烏滸等人,襲取鬱林郡,陶使君命吾來傳信都督,讓都督直襲鬱林,然後合兵進蒼梧郡。”

霍弋一直沒指望過什麼援軍,他在南中所做的,就是練兵,等待時機,畢竟彼時漢弱吳強,想要剿撫並用,也難以可爲。

他本以爲陶璜會在城中佈下內應,這就不錯了,沒想到陶璜竟然說動了一個部族,烏滸霍弋也知曉,這是大酋,就像是孟氏在南蠻的地位一樣,烏家在交州夷人中,差不多有同樣的地位,雖然只是二號人物,足可以了。

霍弋完全沒想到陶璜能辦到此事,烏滸比他的兄長更爲不馴,要讓他火中取栗,難度要難得多,還能出兵,這已經是潑天之功了。

“陶刺史是怎麼說動的烏滸?”此時霍弋帳前的霍彪替霍弋問出了想問的話。

他是霍弋之孫,霍家的長孫,早早就在軍前聽用了,如今負責衛隊,也是有着將軍銜的。

信使便把陶璜做的事,從頭到尾、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通,霍弋雖然已經對陶璜有所瞭解了,但聽着他直接斬掉了吳國信使,還是十步一殺之舉,還是讓他吃了一驚,而對陶璜放棄了一樁能讓他名揚朝中的大功,也頗爲感佩。

“陶刺史這是立了大功啊。”聽完之後,霍弋便喃喃的說了一句,隨即他猛然擡頭,對霍彪道,“快去把文將軍找來,這次征伐之戰,務必全功!”

既然陶璜都已經做好了大半前置任務了,霍弋的目標自然放的更高了,這一次不但要拿下鬱林郡,襲取蒼梧郡,還要拿下南海郡,然後合大軍直接北伐。

樊城,城頭上的空氣中,仍瀰漫着火炬燃燒後的焦灼味道,等日上中天,過了半日都還沒有消褪掉,空氣中瀰漫的塵煙,將前幾天天頂上澄澈如水的藍色,染上了一層曖昧的渾濁。

張微閉着眼,靠在雉堞上假寐着,昨日不知爲何,昨夜他撤回之後,吳軍竟然接連幾次襲城,這讓城上城下都是累壞了,吳人的兵力也只有張微的兩倍,昨晚一起熬夜,沒有誰能休息下來。不僅張微這邊累得夠嗆,今天城下的敵軍也沒有繼續進攻。

只是就算是攻來,張微也是半點不懼,按照正常的戰力交換比,吳軍五千人也就勉強能跟三千精銳漢軍相抗衡,若不是顧忌他們有着水軍,而且攻打襄陽的主力隨時抽調部衆來,張微早就派人出城去野戰了。

他有足夠的信心,一戰滅城外孫述的五千餘部衆,哪怕手中只有三千人。

張微的一個識字的親兵,在他身前秉報着昨夜的損失,“昨夜隨將軍出戰者有五百一十七人,有三十一人沒有回來,剩下的重傷病有五十餘人,都不能在短時間內重新上陣。”

張微臉色如同頭頂的天空一樣陰沉,跟隨他出城突襲的五百人,單單是沒能回返的就有三十一人,而且現在躺在病牀上的,還有幾十人,他帶出去夜襲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算來,有着十一之數的傷亡,不成想損失竟然如此之慘。

略微後悔,他心知他是做錯了,張微閉着眼睛,親兵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猶疑中,聲音便停了下來。

“怎麼不說了?”張微一下睜開眼問道。

親兵連忙對張微繼續說道:“軍械上,昨天白天送來的箭矢還有三萬餘支,已經按着將軍的要求集中起來,分配給擅長箭術的人,不過守城的器具就沒有辦法了。”

城中箭矢極度緊缺,加上沒有油料,沒有木石,連燒水的柴草都不多,守城的器具更是欠奉,漢軍雖然善守,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缺乏足夠的守城物資,張微也只能讓他的手下,做好與吳人在城頭上硬碰硬的準備。

也不知這一戰還要打多久,不過張微並沒有失卻信心,再怎麼樣,城還是能守住的,糧也足,軍械雖然稍有不足,不過再守城幾日也沒問題,何況軍械還會送來。

臨浦城中,城令孫徹正看着城外經過部衆,正滿心驚惶。

本來以爲是普通的夷人作亂,這在交州很是正常,但如今他卻發現他如今所面對的,都是有組織的精銳,堅韌性上比起尋常夷人要強出許多,所以他很吃驚:‘他們究竟是什麼人?’

地面上傳來的隱隱震動打斷了孫徹的猜測,他此時再起身,向東望去,只見塵煙揚起於天際,如霧氣一般遮掩了東方山巒中的谷地,隔了一陣後,數以千計的夷人騎兵出現在他的眼前。

號角聲起,千軍萬馬踏地而來,聽在城內守軍耳中,便宛如勾司人的鎖鏈在悉悉作響。

圍在城外的敵軍一下多了近一倍半的人馬,城頭上,人人慘白了一張臉,原本就是被圍攻的狀態,已經漸漸不支。現在又多了一彪生力軍,讓他們完全失去了信心。

孫徹看着神色變得麻木起來的下屬,心底的一番狠厲之氣勃然而起,“不想死的都給吾聽好了!這些夷人不過才六七千人馬,我們也有兩千人,什麼時候這些夷人不到守軍十倍,就能破城的?都給吾打起精神來!吾已經向鬱林求援了!”

他高聲吼着,毫不猶豫地說着瞎話:“這些只是夷人,他們沒有什麼利器的,都別被嚇着?守住今天,刺史大人明天肯定會帶援軍來!”

孫徹也是宗室,和孫諝乃是近支,被委任這偏遠地域的城令,他心知不妙,不過此時,仍舊抱着幻想。

這幾日也曾聽說過陶家有人在交州縱橫來往,這城中是否安穩,他都不知,畢竟他這個城令是來享福的,不是來受苦的,那想操心那麼多事,如今卻是微微後悔,不如早些做好準備,早早的棄了這沒多少油水的城令,早去建鄴也好,不然也不至於如今這般膽顫心驚!

第十三章 疏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成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二章 大膽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滅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二十一章 江湖瑣事第八十五章 疏忽第十八章 連城劍譜第九十七章 漢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三)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二十五章 論戰天下第二章 賊王大會(2)第八十章 分手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四章 陳喬恩第三十三章 東羌獵將第四章 黃巾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七章 睜眼看世界第六十六章 黃漢升單騎踏營第五十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5)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三十三章 棋逢敵手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會(3)第八十五章 星空 Galaxy S2發佈會(1)第八十四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五十四章 依韻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十二章 緣由第八十三章 轉機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澤州第八十一章 吾皇駕到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三十章 兵器譜(2)第七十七章 笑傲江湖(1)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五十七章 江湖事江湖了(六)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五十四章 茫茫宇宙人無數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分歧第三十八章 九品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三十五章 鋼鐵俠第六十一章 擂臺比武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第二十八章 軍功授爵第六章 阿九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九十二章 南華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四十章 玩家瑣事第八十一章 皇甫嵩鎮守襄陽 孫將軍圖謀荊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七十一章 安保部部長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十四章 進攻第八十六章 漢水血未休(二)第六十一章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九十九章 心中驚懼又如何第二十五章 兩敗俱傷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五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九十五章 核能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
第十三章 疏忽第一百九十五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成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二章 大膽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滅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二十一章 江湖瑣事第八十五章 疏忽第十八章 連城劍譜第九十七章 漢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三)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一百四十九章 爛船尚有人爭渡(二)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二十五章 論戰天下第二章 賊王大會(2)第八十章 分手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四章 陳喬恩第三十三章 東羌獵將第四章 黃巾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七章 睜眼看世界第六十六章 黃漢升單騎踏營第五十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5)第二十九章 晉國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三十三章 棋逢敵手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會(3)第八十五章 星空 Galaxy S2發佈會(1)第八十四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五十四章 依韻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十二章 緣由第八十三章 轉機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八十一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澤州第八十一章 吾皇駕到第一百一十章 紛亂第三十章 兵器譜(2)第七十七章 笑傲江湖(1)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救(二)第五十七章 江湖事江湖了(六)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五十四章 茫茫宇宙人無數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分歧第三十八章 九品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三十五章 鋼鐵俠第六十一章 擂臺比武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第二十八章 軍功授爵第六章 阿九第八十八章 邁步星空(2)第九十二章 南華第四十二章 舞蹈串燒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四十章 玩家瑣事第八十一章 皇甫嵩鎮守襄陽 孫將軍圖謀荊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七十一章 安保部部長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十四章 進攻第八十六章 漢水血未休(二)第六十一章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九十九章 心中驚懼又如何第二十五章 兩敗俱傷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五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九十五章 核能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