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驚豔

霍廣也是一郡之首,畢竟霍弋要統轄南中七郡,不得不換上一些自己人,這一點楊伊是默許的,再說霍廣其能,也是夠本事做郡守的。

不過如今霍廣卻是一直在錦官城逗留。

此番趕赴錦官城府,任務無它,即成功促成婚姻,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天子婚姻卻是大事,因此,在這婚事未正式訂下之前,他自是不能返回南中爲國效力的。

不然,再有反覆也免不了又是一番奔波。

如今趙威已經和他一同到了綿竹,趙威這一番奔波,好在這一路上,霍廣風趣言談,倒是令趙威頗爲佩服。

“趙公,你看,過了前面那大河,是石亭江,只要再順河而行,不出兩日,便可到達綿竹了。”

霍廣步於路上,身後跟着一行人,他手指前方大河,說於那趙威聽。

“石亭江,我之前也曾聽人說過,似乎這石亭江,是當年李冰制水所在處?聽說頗有神異?”趙威笑的看着這河,蜀地之人,無不感恩李冰父子,實在是當年李冰制水之後,纔將蜀地一舉變爲天府之國。

因此這石亭江又被稱爲二郎江,是祭祀李二郎的只要所在之一。

霍廣倒也聽說過這傳說,只是到底未親眼見過,心中未免不信,只笑笑,說着:“或許有之吧。”

隨後兩人交談了一些蜀地神異,相談甚歡。

很快,之前預定好的一艘船,從對岸行來。

這船靠岸後,一箇中年男子從船上步下,一眼便看到了霍廣,一臉恭謹的過來:“先生,這船已備好了,隨時可啓程。”

霍廣朝他點下頭,轉臉問趙威:“趙公,船已至,走否?”

“船既已至,這就啓程吧。”一想到將要面臨的事,趙威卻是心中感覺憋悶,只是事已至此,這是爲國,卻是不得不犧牲女兒了。

“趙公,請。”霍廣向趙威一讓,這時,他是一直要顧着趙威的情緒。

趙威雖是趙家之主,卻和霍廣相比也是一晚輩,當年霍廣兄長霍弋可以說是和趙雲算是一輩的,只是年輕了些。

霍弋霍廣的父親霍峻本是荊州南郡人士,當年跟隨烈祖劉備入蜀,烈祖劉備與劉璋決裂時,霍峻駐守葭萌,先後阻擋張魯和劉璋的攻擊,烈祖劉備定蜀後,分廣漢設置梓潼郡,以霍峻爲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靈柩運回錦官城安葬。劉備對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領羣僚參加霍峻葬禮,並留宿霍峻墓上,養其子霍弋霍廣於府上。

而後,曹丕篡位漢室,烈祖稱帝,繼承先漢,立劉禪爲太子,霍弋當時被烈祖劉備任命爲太子舍人。

章武三年,烈祖去世,太子劉禪即位,而劉禪即位後,任用霍弋爲謁者,伴隨劉禪左右掌管傳達等事。

建興五年,丞相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準備北伐事宜,於是徵召霍弋到丞相府,擔任記室,讓他與自己的養子諸葛喬(諸葛亮兄長諸葛瑾之子)一道周遊各處軍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逝,霍弋擔任黃門侍郎。

後來,霍弋擔任庲降屯副貳都督閻宇的參軍,又轉任護軍,管理軍營事務照舊。

當時永昌郡地區少數民族依恃險阻地勢不臣服,經常進行騷擾,朝廷於是以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領一部分軍隊征討他們,終於斬殺他們的頭領,攻破他們的村寨,永昌郡界便得到安寧平靜。

霍弋因功升任監軍翊軍將軍,兼任建寧太守,回軍後統管南郡政事。

景耀六年,霍弋進號安南將軍;霍弋在任時,能“撫和異俗,爲之立法施教,輕重允當,夷晉安之。”

而霍廣一直隨兄長前後,爲兄長分憂,怎麼算也是比趙威長上一輩的。

趙威也是明禮,自不肯在這種事上失禮,笑的說着:“還是霍公先請。”

略相讓後,霍廣自然也不會一直推拒了,先一步入船,趙威緊隨其後,一行人陸續上船後,大船隨即起航。

一路上,趙威倒是來了一些興致,臨船望景,一派悠然。

可愈是臨近綿竹,趙威暗中就有些遲疑和憂慮,綿竹城,趙威年幼的時候也曾來過,只是當年,廢棄已久,雖然又爲要塞,不過入目也差了錦官城許多,而且去年被魏賊肆虐後,恐怕是滿目蒼涼之景,這隻一年許,此地能有多少氣象?

若是這到了這城,見到的若是滿目荒蕪,是不是就可以以此拒絕此樁婚事呢,身爲父,自然要爲女兒考慮,不能讓女兒邁入火坑之中。

趙威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之前兩位兄弟前來商談,是個什麼意思,更何況,這還是兩大都督的意思,錦官城中遞話的也不少,這是各方催促,趙威卻是難以拒絕。

不過,他終究得來綿竹看看,霍廣也是心知,這婚事到底成否,如今,還是未定之局呢!

於是,這般憂心,只三日光景,霍廣就上了些火,卻不敢聲張,只希望到了綿竹城,就使這趙氏家主定下心來,這一旦聯合,季漢內部就算穩妥了。

這代表皇權和新貴族勢力聯合,也就是當年季漢復起的那批新貴族,足以壓制蜀地舊士族了,季漢歷來就是這麼做的。

多日接觸,霍廣早去了對趙威的輕視之心,雖市井皆傳這一代趙氏家主平平無奇,可言談舉止細思量,霍廣卻發現此子滴水不漏。

這等沉穩老練,又兼言談風趣,實是那些尋常子弟難以比擬,大家風度,果然一斑,不愧是永昌亭侯之後,有幾分永昌亭侯的風範。

有父如此,想趙家小姐,也必非尋常之女了。

霍廣不禁感嘆漢主之好運,只是季漢如今,卻如懸崖上行走,未來岌岌可危,未免生出一絲黯然來。

但轉念一想,再得趙家這一助力,對家國大業皆有益處,便暗自嘆息一聲,不再多想了。

兩日後,棄船登岸。

一行人由石亭江西岸上岸,各自牽着馬,先是認真看了眼前景象。

入目的,是大片河灘,河灘盡頭,是一片疏林,再遠處,就是靠近城的農田。

這時,已經是六月了,已經種下稻子了,這是五月收了麥子之後種的晚稻,不過兩三個月之後也可以成熟了,此時稻田一片鬱鬱蔥蔥,田地裡,有農人在忙碌。

人人臉上的喜悅之色,離的雖遠,卻也可感受到。

霍廣望着眼前這一切,內心也覺得甚是寬慰,漢主執政卻是有其能,轉臉,他對趙威說:“趙公,這裡距離綿竹還有五里地,上馬行一會便到。”

“真是迫不及待想進城一觀。”趙威觀望着所看之景,沉默片刻,說着。

看的出,他也被眼前景象震撼了,畢竟,傳聞中的綿竹遭了戰亂侵擾,民不聊生。

可從眼前景象來看,卻是另一番模樣,只見十數萬畝水澆田圍繞着遠處的那座城市,只見稻田連綿一片,似乎綿延到了天際,要知道現在就是錦官城外,都有不少天地拋荒的,實在是蜀地人口銳減所致。

有下人牽過馬,二人翻身上馬,朝綿竹方向行去。

行的這一路上,所見所聞,不但是趙威震驚了,也讓霍廣很是驚訝,雖然之前已經代表兄長來拜見過了,不過直到此時,他纔在心裡,對兄長的這個選擇不再懷疑,試想,若將這一爛攤交於自己,這短短時日內,也絕不可能出如此之成績。

甚至,就是一半的成就,都很難做出。

要知道,當初大將軍姜維只是爲了過渡,畢竟都知道楊伊的真實身份,只是想着,等着穩定之後,再從漢室諸子中擇一爲主。

只是沒想到短短數月,就讓姜維不得不認同,也同時將各方架在了火上,季漢經不起一場動亂了。

選此女做爲國主,如今看來,倒也不那麼讓他難以接受了。

連霍廣這等人物都如此驚訝,同行的趙威心裡,就更是暗暗吃驚了。

雖身在錦官城府,可對這綿竹的情況,趙威也略有耳聞。

綿竹可說是去年魏人入侵,蜀地諸鎮遭戰亂之苦最盛之地,這樣一個城,如今看起來,竟是一派欣欣向榮之態,就看這一連片稻穀,如是豐收恐怕就有數十萬石吧,這在亂世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有糧有兵,起先對漢主那點莫名的敵意,倒是消了大半,爲了家國,做下犧牲,倒也不是不行了;只是,國主其人如何,他還要仔細看個究竟才成。

雖然在趙威心中,能配自己女兒之人,也須是那人中之傑,不過爲了家國,做下犧牲,也是尋常了。

霍趙二人心中各有盤算,一時,路上無話。

一行人依河岸而行,策馬向前,行出四里多地,終見一城現於眼前。

饒是之前有了一番震撼,此時見到新修的城牆以及那厚重的城門,霍廣依舊是免不了一番感慨,他三月前來此的時候,還是荒蕪居多,但是那時已經可以預見變化了,如今卻更是震驚了。

當然,前不久也有霍家人在此來往,說過綿竹之盛,他心裡也有幾分準備了。

倒是趙威之前並未來過綿竹城,和錦官城略微比對,見此也只是暗暗點頭而已。

錦官城可是百年的經營,而綿竹如今纔多久,比不上是常理,要是這不到一年時間就超過錦官城,那就是神蹟了。

城門開處,偶有百姓出入,看衣裝,卻也乾淨整潔,面上更無飢寒之色。

趙威見此,心中想着以往的記憶,他笑說:“想不到這綿竹城城牆竟是重修了一遍,倒也像個都城了。”

聞言,霍廣回過神來,也忍不住發出一聲嘆息:“實不相瞞,趙公,自這綿竹城重建以來,我也未曾來過一次,只是如今親見這重修的城牆門面,倒是讓我吃驚非小。”

“城外都如此光景,威迫不及待想見識一下城內景象了。”見趙威面帶期待之色,霍廣點頭,命一行人進城。

……

又是一番言語,讓種辿頗爲尷尬,自己所預料的,竟然全是錯的,難道這歷史有什麼問題,這讓他很不解。

此時,忽然見種邕急匆匆的進來,然後在鍾會身邊一陣耳語,卻見鍾會忽然變了臉色。

鍾會片刻後卻是換下戎裝,招呼種邕,鍾毅,種辿同進書房。

鍾會的書房很大,堆滿了書軸、竹牘之類,而且竹牘的比例還不在少數。

這讓種辿頗感意外,按理說東漢時便有蔡倫改革造紙術,怎麼到如今還有簡牘在使用?莫非是當下造紙術還只是一門技術,並未曾普及不成?

不過很快,鍾會取出一卷紙軸打消了種辿剛冒出來要開金手指攀科技樹的打算,鍾會此時手裡拿着的紙軸潔白平整,紋理細膩,雖然不同於種辿所知的宣紙,但品質卻不遜色多少。

鍾會此時將紙軸攤於案上,等待種邕磨墨的間隙,鍾會手掌虛案在紙面上,突然嘆息一聲:“時事如此,吾種氏也難以善免,吾家不得不多做準備了。”

種辿微微錯愕,思忖一會兒卻不明白鍾會在說什麼,剛纔便宜老哥倒地說了什麼,讓鍾會如此爲難。

此時鐘會提筆蘸墨行文,也不避諱種辿,種辿今天的表現讓鍾會大感詫異,不再將之視作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存了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意思。

種辿見鍾會時而運筆如飛,時而皺眉沉吟,連續寫了數封信函,看着言語的大概幾句的意思,心裡猜測大概是爲此前謀逆之舉善後,至於寫的什麼,寫給什麼人,他卻看不大明白。

一來是因爲閱讀習慣的不適應,二來也是魏晉行文字體字跡大異於後世,以種辿這方面的造詣,能夠依稀看出鍾會的字體似乎是隸書的一種,已經很難得。

不過鍾會所書,在種辿眼裡也是經驗,只是他分不出優劣,只是覺得有精絕之感。

鍾會書寫一封信函,便讓門外守護的門生送出,所謂的門生,可是作用很大的;魏晉士族力量強大,可不只是因爲政治上的優越性和財產的雄厚,也是因爲各自也都擁有不容小覷的私人武裝,門生義故、部曲私兵、蔭戶佃客、僮僕侍者之類,集合起來規模極大。

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少女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二十五章 黃金生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四)第八十二章 變幻第七章 決戰第一百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陣仗第二十八章 江湖豪傑第二十章 狄雲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十章 回憶(2)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二十五章 金盆洗手(1)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九十章 邁步星空(4)第四十七章 何氏第一百三十九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一)第三十章 殺賊第二十一章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三)第七十八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三十一章 超級英雄/反派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三)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四十七章 何氏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迫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四十章 收穫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二十一章 趙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智能AI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一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三十四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七十六章 論功(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十二章 恐懼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五十一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6)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破軍第八十九章 孫信力戰曹孟德 黃忠陣斬裴元紹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天帝第四十二章 毒殺第九章 回憶(1)第三十章 殺賊第八十一章 同福客棧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一百一十八章 漢神宗第二十一章 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七十七章 寇仲離長安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六十九章 匈奴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二十四章 爲難
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三章 退卻第一百六十二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少女第四十六章 追殺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二十五章 黃金生第九十三章 帝都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四)第八十二章 變幻第七章 決戰第一百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陣仗第二十八章 江湖豪傑第二十章 狄雲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六十七章 朱公偉逃出生天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十章 回憶(2)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二十五章 金盆洗手(1)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九十章 邁步星空(4)第四十七章 何氏第一百三十九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一)第三十章 殺賊第二十一章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三)第七十八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三十一章 超級英雄/反派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三)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4)第四十七章 何氏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迫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四十章 收穫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六十章 邵將軍驚聞秘訊 陳子川欲牧遼州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二十一章 趙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智能AI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五十二章 前路未斷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一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三十五章 人中呂布第六十五章 東三郡第三十四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七十六章 論功(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十二章 恐懼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五十一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6)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破軍第八十九章 孫信力戰曹孟德 黃忠陣斬裴元紹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天帝第四十二章 毒殺第九章 回憶(1)第三十章 殺賊第八十一章 同福客棧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二十三章 大隋科舉第四十七章 降服第一百一十八章 漢神宗第二十一章 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七十七章 寇仲離長安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六十九章 匈奴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二十四章 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