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緩急之道

羌人在華夏曆史上,自漢以來,可是建立了諸多政權,這李氏所建立的“成”只是其一,只是氐族這一脈,就建立了仇池國、成漢國、前秦國、後涼國等政權;其中前秦甚至差一點就統一華夏。

而羌人也就此分裂入諸族之中,卻也未曾滅亡,知道千多年之後,在華夏西北曇花一現之後才最終逝去。

這是一支和華夏恩怨糾纏搭千年之久的民族,最終也融入華夏,而李氏一族建立的“成”政權,對於這個民族的延續,卻是功不可沒。

畢竟自秦漢以來,像是川蜀大地,已經是華夏核心,而能分割這等地域獨立建國,並持續數十年之久,已經從分割了部分氣運,只是此時還未勃發,所以還來得及。

此時楊伊凝神細看這李慕氣運,見他說話時,氣運形成的幢幡微微轉動,一股股波紋就附在話語上,雖然談不上言出既法,但是卻格外有着強大的感染力,使人不由心悅誠服。

這波紋到了周圍之人的氣中,使周圍之人的氣都甚至發生小小的波動,可見這氣運的力量之大。

這種情況並不稀罕,但凡手握重權者,言出法隨,都有此本事,但是按照正常情況,這也得是兩千石大吏纔有,也就是郡級以上的官,而且還是主官,纔有這等氣象。

而現在李慕的氣運,紅色透黃,顯幢幡狀,並且絲絲垂下,籠罩全身,這說明他此時根本不用依靠官職和人望,單是一人氣運,就可和集衆十萬的兩千石大吏相比,這等氣運又是何等可怖可畏?

要知道,就是一位兩千石郡守,一旦失去了官位,這氣運立刻就會丟失過半,可所謂成也權位,失也權位,依權法而成事。

而眼前這種人,這等先天氣運,卻是無論把他丟到哪裡,都會脫穎而出,成爲人羣裡的核心。

楊伊此時若有所思,知道這氣運,就是天命和地脈龍氣,特別是地脈龍氣,集於他的身上,因此哪怕只是布衣,都可比擬兩千石大吏之威嚴,若再給他集衆,那就真的龍入大海了。

一念於此,楊伊卻是面上絲毫未露異色,還笑的說着:“這只是寡人的本分,卻是不值誇耀,閻先生,這幾位是?”

雖然三人都有些面熟,都認識,但是畢竟十數年了,確定一下也好。

這時李含先站起來說着:“見過貴人,我是東羌獵將麾下校尉李含,見過貴人!”

聽得是此人,楊伊只默然幾秒,思想着其人的事蹟,然後掃過他,就又看向餘下,問着:“這少年是?”

“小子李特,是閻先生的弟子!”此時那少年李特並不多說,一副謹慎小心的模樣。

楊伊卻心中一震,果然是此人了,李氏雖然是幾代家業,但是終究還是在李特手上發揚光大,自其祖李虎率族衆五百餘戶歸附曹魏至今,在漢魏之間左右逢源,這李氏一族最終能成事,也是幾代皆是應命之人,前赴後繼,幾代發奮才終究成事。

只是若是按照歷史,似乎這些人等還在潛伏,羌族也在大山野林中所居,等到數十年後,才一舉奮發,如今卻是早了些,莫不是自己改變了歷史走向,這又起了新的變化。

按捺住心中所思所想,楊伊此時再觀此少年,只見這少年頂上雲氣,和李慕也差不多少,一根金中帶青的本命氣挺立着。

按照正常情況,並無官職的山野之人,再怎麼樣有格局,也沒有多少氣運依附,可是此時,雖然不多,濃郁一團,就不比一個兩千石大吏差上多少,這就是天運賜予。

有此氣運在,自然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吾乃閻行,蒙家主賞識,平常作些文書而已。”閻行此時也上前說着,很簡單。

這人,楊伊神色卻是微微一冷,這也是應當的反應,畢竟當初,曾登門親自邀請此人,但是卻被拒絕,楊伊要是毫無脾氣,那也不是真龍天子了。

只是楊伊此時卻感嘆,這些人才,已經集於李特的身邊了嗎?

真是不可思議,畢竟就算是李慕也只是一區區東羌獵將,這算是什麼官,也就是一亭長罷了,而李特卻無官無職。上天何其偏愛啊!

不過想到當年高祖,還在鄉下時,就有宰相蕭何,大將樊噲、曹參、呂澤等人陪着他在鄉下偷雞摸狗,楊伊此時也漸漸平息了心情。

這等天璜貴胄,實是不可比喻,不過人道之事,在於集衆,再怎麼樣擁有天命和地脈眷顧,其實也只是錦上添花,代替不了主幹。

氣聚不散,現幢幡狀,內紅外金,這又如何?吾如今只是集十萬衆,已經是紫氣臨身,遠超此等。

楊伊此時微微笑了笑,掃了一眼這幾人的隨從,然後語氣平靜的嘆着:“天下果真多是豪傑啊!”

又對着李慕說着:“諸位來此,不如進城一述,如何?”

語氣平淡,但是其中不容拒絕的意味,卻是很明顯,這一言一語皆是真龍天子之言,是聖旨,若是冒犯,那就是生死兩難。

李慕此時也只是苦笑,然後深深行禮:“貴人,小人出遊,本只爲仰慕貴人功績,今日一見,三生有幸,只是父母在,不遠遊,這時天色不早,而且家中惦記,卻要返回,貴人邀請,只能推辭,實是惶恐,望貴人恕之,以後某家之人出仕,必來早晚請教。”

這話說的還是懇切,只是說着,卻是冷汗浸出,感覺到了一絲殺意。

楊伊沉默片刻,然後才點頭笑着:“既然如此,孤就不留了,諸位氣度不凡,讓孤一見就難忘,以後有機會,必煮茶深談。”

在李慕的帶領下,他們一行人很是恭敬的行禮,然後才告辭,見他們離開,楊伊此時卻是握緊了手中劍柄,心中遲疑不定。

這時,李慕一行不過十數人,可所謂白龍魚服,要殺,只要派一營兵,必可殺之。

但是,這事卻也隱瞞不了人,李慕再怎麼說,也是東羌獵將,雖然在漢魏之間左右逢源,但是也可以說是漢臣,若是給人知道他無故殺之,只怕天下人立刻將自己視爲桀紂之列,甚至可能再也沒有機會獲得諸士族支持,甚至這帝位都坐不穩,更加不要說挽回延續什麼大漢的氣數了。

雖然一波波殺意,從心中流出,不過片刻之後,楊伊卻也是低頭苦苦一笑。

人在世上,哪有肆無忌憚的事?就算坐上這至尊之位,也還是有無數事,不能任性而爲。

只是這次見到李慕,楊伊的心裡,對人才更加迫切了起來,比如去年就想着了羅尚,目前此人,應該還是在微末之間,此人能以軍功戰之兩州都督並列侯之位,命格氣數自然是很高的。

只是去年,楊伊曾有意此人,只是那時楊伊還是一名不正言不順的攝政王,加上當時時間也不足,覺得招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沒有去。

而現在楊伊已然登基爲漢主,氣運凝聚,是招募這人的時候了。羅尚有文有武,也有名將之姿,就算不是頂尖的名將,也是稍遜一些的一流名將了。

這人破陣陷陣,大可用之,像是李慕的几子,可都是大將大帥之才。

就像是那李含,若是此時,各率五百兵對峙,張牧之還可勉強破之。

若是換了增兵至各率五萬的話,那麼楊伊現在麾下的這幾人,張牧之、寧毅、孟犇等人,全部加起來,都未必是對手,就是魏仇、關彝兩人才可能抗衡之。

而李氏兄弟,卻是五人,加上一個不下於幾兄弟的李含,這就難以比較了。

不過楊伊此時卻不在意,這些人等,不到氣運勃發之時,還不足爲懼。

就像是當年光武帝,若是其兄在,也是隻能蟄伏,也是當時更始倒行逆施,劉縯被殺,光武帝被迫去往冀州,自己拉隊伍,纔算是青雲直上,奠定了王業。

“可見天命地氣也有侷限,我最怕的,還是你們跑路啊,那時就潛龍入海,不能制服了,也許我應該招募之,讓他們進仕在吾的左右?以就近監督和制約?”楊伊此時皺着眉,想着對策。

人道不是仙道,不是神道,無論什麼命格,若是不能集衆,不掌大權,就不顯大能,可以縱觀歷史上的那些潛龍,只要讓他們獨立一方,立刻就是龍入大海之局。

如此想着,楊伊也拿定了主意,要行這“釜底抽薪”之計,使潛龍沒有騰飛的雲雨。

……

如今之時,隨着暖風吹來,這春天已然來了

一片遼闊田野,微風帶着泥土散發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新長出來的麥子吹得盪漾,整齊分成一小塊一小塊,農夫點點佈滿其中,勤懇的勞作着。

天空有着飛鳥歡快飛翔,遠處羣山圍繞,山脈青青的淡影,和鬱鬱蔥蔥的田野,顯的如此和諧。

馬蹄聲連成了一片,在道路上巡查着。

到了一處村子前,騎隊緩了下來,大家都在打量着建造着青磚牆的一處村堡。

“公子,爲何允許張氏在此建堡,還讓集族而居呢?”此時馬亭低語問着。

楊伊對於一些人是很優待的,就比如張氏一族,在楊伊的功業中也是功不可沒,就允許下山,並未曾分拆其族,還劃出一大片平原,許建堡。

不只是這一族,還有之前剿滅羌族立功的諸族,楊伊都有着一些特權,在此還建立了新縣,只是位於山間,如今道路還未曾通暢,不過各族都有人手做工,看着再有兩月,也就差不多了。

這時代和後世開明時代不一樣,族親相聚,結村自保,在這個時代,本是常理,豈可鹵莽亂之而失人心?

要建村堡,由他們去,只要國勢不斷進步,終是能容納,能消化。

而如果對付族親宗親這類意識,如果強行干涉的話,就是橫暴無道,就是違背民情民心,就事實上做出了勞民刮民傷民的事,必會招致嚴重的後果,對此,楊伊十分清楚。

人走得太急,就會跌倒;弦繃得太緊,就會斷裂。

若是爲了人主的利益,過於法令峻急,部下和百姓都會反抗,就像理線一樣,越理越亂,這是治國的深奧道理。

見李洹還在沉思,這位新郡郡守,楊伊還是滿意的,才能上先天有些不足,但是肯學,也聽話,楊伊此時也不多說,只是指着一個個大水車說着:“看此情況,開墾的不錯啊!”

“公子,這新縣上報,已經開墾出三萬畝,已經種上春麥,還有一萬畝地,是水田,做稻種田,出產秧苗,早稻再過不久也可播種,到四月就可插秧,因此在四月插秧前,這新縣就會有五萬畝地開墾完畢。

四五月也是最忙,先是插秧,後是收割小麥,一切完畢,就是分田。”

“恩,諸卿辛苦了。”楊伊說着,想了想,又說着:“稻田插秧,似乎可以拋秧,這樣還會節省許多民力。”

插秧是農村蒔秧的一種普遍方法,又叫插田,一般秧苗長到3~5寸長時即可移栽,即叫插秧。

第一天插秧,稱爲“開秧門”,主婦要備好飯菜酒肉,供家人和幫工者聚餐。插秧結束,稱“關秧門”,插秧結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請幫工者,稱“打散”。插秧種田時,一天三餐外,還要加兩次點心。

這過程非常辛苦,也耗費許多許多錢糧。

“吾依稀記得,待稻長成秧苗,在長得不高的時候就把它拋在田裡,與插秧不同,它是直接用手拋在田裡,比插秧更省時,更輕快些。”

此時李洹卻是思索,這插秧,可是自古以來流傳的農耕,楊伊卻不意外,別說這個時代了,就算是將近兩千年後,也還是插秧的。

不知何時,就改成拋秧了,這能大幅度地減輕勞動強度,原本一畝插秧,就需要三到五個人工,但是換成拋秧,卻是隻要一人。

這不但降低勞動成本,省工,並且還省秧田,提高工效至少五倍以上,同時沒有緩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畝還增產一些糧食。

不過,這事益緩不益急,楊伊此時微微一笑,說着:“此法不必推廣,水田中,各縣中,命各亭留出百畝地,試下這拋秧,若是失敗,當然不提,若是成功,等秋收就是了。”

什麼事都不能急,不然弦繃得太緊,斷裂了,反而不見其益,只見其過,比如這拋秧,必是良法,但是若是強行推廣,或有小人上下欺瞞,就可能讓民怨之,那時,這尚還弱小的季漢王朝,只怕立刻有傾覆之禍,那麼,就算日後證明是良法,也已經晚了,又有何益之?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三十四章 說龍第八章 楊公寶庫(5)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十六章 薔薇劍燕南飛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3)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一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送聖上南下第六十章 晉升(五千字大章)第三十四章 武將之戰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三十一章 剿滅第八十七章 危險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八十六章第二十九章 各出奇招第三十九章 決戰中原(2)第二十六章 鋼鐵俠第三十六章 黯然銷魂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第二十章 秘境(5)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八十五章 攪動風雲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一百零三章 教育(1)第四章 賊王大會(4)第十章 震撼第七十九章 攔截第九十八掌 楚門的世界第二章 大膽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六十五章 奪魁賽(1)第十四章 士族第一百一十二章 印度之殃第四十八章 各方動作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四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八十六章 售罄第九章 黃巾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約鬥將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一章 風雲第二十六章 晉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5)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四十六章 後路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五章 發佈會第三十二章 初現端倪第一把三十章 名士不畏死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動支付第一百零八章 VR院線第八章 我要當教授(1)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二)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六十五章 綰綰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七十五章 呂將軍命犯桃花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四十章 埋伏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八十八章 襄水畔戰雲密佈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三章 掌門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死戰第一百三十章 落幕第二十一章 魏仇第九十二章 一統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二十八章 暗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八十九章 漢水血未休(五)第五十七章 貢獻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九章 唐紫晨第五十章 交鋒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詩成驚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三十四章 說龍第八章 楊公寶庫(5)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十六章 薔薇劍燕南飛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3)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一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第十五章 送聖上南下第六十章 晉升(五千字大章)第三十四章 武將之戰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三十一章 剿滅第八十七章 危險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八十六章第二十九章 各出奇招第三十九章 決戰中原(2)第二十六章 鋼鐵俠第三十六章 黯然銷魂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二十八章 粉墨登場第二十章 秘境(5)第四十五章 金狼第八十五章 攪動風雲第二十三章 蘇明玉第一百零三章 教育(1)第四章 賊王大會(4)第十章 震撼第七十九章 攔截第九十八掌 楚門的世界第二章 大膽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六十五章 奪魁賽(1)第十四章 士族第一百一十二章 印度之殃第四十八章 各方動作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四十六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八章 工業4.0第八十六章 售罄第九章 黃巾第十章 我要當教授(3)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約鬥將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一章 風雲第二十六章 晉第四十七章 懲戒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5)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四十六章 後路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五章 發佈會第三十二章 初現端倪第一把三十章 名士不畏死第三十七章 回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動支付第一百零八章 VR院線第八章 我要當教授(1)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二)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六十五章 綰綰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七十五章 呂將軍命犯桃花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四十章 埋伏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八十八章 襄水畔戰雲密佈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三章 掌門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死戰第一百三十章 落幕第二十一章 魏仇第九十二章 一統天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二十八章 暗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局勢第八十九章 漢水血未休(五)第五十七章 貢獻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定計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九章 唐紫晨第五十章 交鋒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三十九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詩成驚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