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

陶璜到底是郡望世家子弟,也是知道規矩的,再說陶氏和漢國的關係,細算來也就只是商業上的關係,此時只得起身。

交州產糧和草藥,還有就是鹹魚了,去年無數糧食從交州運往蜀地,這也是支撐去年炎漢征戰半年時間的緣由之一。

只是炎漢這一年之後形勢大爲改觀,卻非是吳國這個盟友願意看到的。

若是細究,魏國曹氏其實和炎漢並未有太大的仇怨,無非是天下之爭,兩國論戰,更何況曹氏如今已然夠慘的了。

而孫吳雖然也是叛亂,但是當年關將軍以及後來烈祖那等大仇,只是迫於形勢,只能和孫吳議和,但是若是炎漢再興,那麼孫吳恐怕將來難以討好。

此時和楊伊正在下棋的,卻是劉伶,收了棋子之後,他也看了過去,身爲世家子弟,身形都不會太差,雖然看着也才二十五六歲,但是卻是能輕易控制喜怒,有成大事的潛質。

“你先坐,有什麼事,慢慢說,事情再急,也急不了這片刻。”此時自有人出言說着,卻是翰林學士馬亭。

陶璜再行一禮,已是眼中滿含淚水:“啓稟陛下,那吳賊向着我們陶家動手了。”

“哦?”楊伊頓時一驚,起身走了幾步:“情況怎麼樣?”

爲何孫吳會向陶氏動手,無非是孫吳覺得陶氏做錯了事,可是陶氏表面上和諸多士族做的都一樣,表面上一直安分守己,只是暗中積蓄實力,最近唯一所做的事,也就是向着漢國輸送物資,和漢國交換物資了。

楊伊所建的幾大工坊中,近乎三分之一數的出產,都是和陶氏交換成了己方所需的物資,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甚至爲了促成這次交易,一直是己方先交予貨物,然後陶氏再籌措物資。

而在去年之時,更是先把物資交予陶氏,並允許陶氏賒賬兩月甚至三月的時間,只是今年,漢國形勢改變,陶氏纔不敢賒賬。

“動手前五天,我家就得了消息,我二弟藉口着收錢離開了建業,不過半路就遇到了召吾弟之人,二弟有着家兵相抗,才未曾回去。”

“之後吾在蒼梧就因爲吾弟得到了消息,孫賊已然抄了我陶家,建業城中連同各州郡總共九家店鋪,以及連我父親在內八百九十一口。”

“孫賊以討逆爲由,說我等是當年士家餘孽,要將吾家上下一起處斬,還請陛下發兵救救我父,救救我陶氏的族人,吾願獻上蒼梧郡爲禮!”說完,陶璜又跪下來,磕頭說着。

楊伊聽了,沉吟而沉緩的說着:“吾國和孫吳乃是同盟,炎漢以孝義爲立國之基,再說,建業遠在幾千裡之外,就是朕想發兵救援也來不及,再說人在孫皓的手中,就算朕現在發兵,也救不了人,你先鎮靜下,我想孫皓不至於此,爾等之家,世代忠義,他貿然殺之,不怕事情作絕再無後路?”

雖然這麼說了,但是楊伊卻知道此時已然晚了,甚至就是蒼梧郡,如今恐怕也不由陶氏所掌了,陶璜自南邊奔波而來,只是趕路,恐怕就得十餘日,這麼長的時間,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若是孫皓知道,他也是有着雄才大略的,才接位不久,就順利接掌皇位,甚至爲了鞏固權位,直接殺了扶他上位的岳父,震懾羣臣。

若是知道陶氏餘孽逃了,肯定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全部殺了了事,如今只是才抄下建業的陶氏家族,就是陶氏找到了援兵,也無濟於事了。

“賢弟別這樣慌張,是就你一人來了嗎?”

此時李密在旁,忽然出言問道。

和陶氏交易之事,就是李密親去督促,有南中都督霍弋派人輔助。

“吾二弟自建業連夜奔馳,連着三天三夜,通知吾避難,又沿途護送吾北上,已經到了漢中,只是十餘日奔波,累了路上也受了雨,還請陛下救救我家。”

楊伊坐了椅上,身子斜傾着聆聽,卻沒有說話,等了片刻,說着:“這事會想辦法,你現在這樣子也不是事,這樣,來人,先把陶卿送下去暫且歇息,傳太醫爲之診治,吾今天就召集羣臣商議這件事。”

“對了,諸位愛卿,這消息就先封鎖着,不要向外多說。”

見到楊伊不肯答應立刻出兵救援,陶璜心中似是一團火在燒,就要噴出火,想站起來罵着楊伊無情無義,只是總算理智還在,咬牙忍住了,只得恨恨一拱手,下去了。

見他如此離開,楊伊卻是稍有些不快,陶璜的心情,她理解,若是她的親生父親被擒了,生死旦夕之間,也是這情況。

當然此世,若是深究,楊伊的情況和陶璜倒是也差不多,劉禪被擄走,還有一併兄弟姐妹,此外此身之母,不願受辱,卻是自盡了。

如此情況下,楊伊自然是不忘北伐,上下也不會因爲民生艱難,而阻攔,畢竟這是家恨,也是國仇,怎麼可能不去報復?

楊伊復仇,也是一個奪天下的過程,也和炎漢上下衆臣衆將的利益是一致的,並且有着達到這麼目標的希望。

但是此時對孫吳開戰,還是區區陶氏,如今的陶氏還有多少用處,就不得而知了,再說,孫吳沒了陶氏,也有其他家。

那麼大的交州,總有願意做這生意的,而且,如今霍弋的攻略基本完成,在交趾建立了兩郡,很多事已然不用依靠陶氏了。

而且楊伊乃是炎漢國主,這涉及的又是軍政大事,陶璜想要一懇求拿一空口許諾就懇求發兵,這說陶璜是糊塗呢,還是楊伊是糊塗蟲?

不過,考慮到畢竟陶璜是關係到自己父親和家族,心急了也是情有可諒,想了想,就算了,吩咐說着:“諸位翰林,就在此議一下這事吧。”

這時,劉伶原本想離開,找不到機會,這時連忙拱手爲禮:“陛下既是有事,那下卿告退了。”

“哎,兄請自便,朕現在是心亂成一團啊!”楊伊說着,看着劉伶離開,但是神情卻不是什麼慌張姿態。

這事真的不算什麼,但是楊伊在意的不是這事,而是孫吳的態度改變,這是不是說,孫吳又和曹魏合流之事?

就像是建安二十四年那般,悍然背盟,舉兵偷襲,致使烈祖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房間裡一片沉靜,楊伊也不在意,說着:“都坐下說話吧,這裡沒有外人,你們只管直說。”

她也知道這些臣子們的擔憂,畢竟這事和炎漢如今,也是極其相似了,晉國捉了劉禪等,可不是單純的養着,就比如,已經數次派使者來威脅,讓炎漢退出南鄉郡,退出東三郡,退出涼州,不然就要把劉禪如何如何。

還有一些其他的條件,比如就是交出一些俘虜等。

只是楊伊有嚴令給前線諸將諸臣,但凡魏國有使者至,一律射殺,無論是誰人,膽敢不射殺者,以謀反論處。

當然魏國也派使者秘密潛入,再宣佈使者身份,不過也難逃被殺,悍然單方面的拒絕了和魏國的官方交流途徑,以示“漢賊不兩立”。

楊伊此時說完,轉過臉來,至椅子上坐了,端茶品着,見還沒有一人說話,不由笑了笑,先是問着:“今年的秋收已過,農田和各處倉庫情況怎麼樣?”

馬亭忙一欠身,說着:“陛下,因之前陛下所令,戶籍大部已然清查,得隱戶十萬餘,如今吾國共有一百七十萬戶,約七百三十萬人,各處開墾的荒地也開墾了,只是大部州郡人丁還是稀少。”

“今年夏收和秋收的收穫都算是不錯,但是修養的時日畢竟還短,由於要擴軍備戰,也沒有多少餘糧流到了民間,通過商人收購外糧,用來儲備,糧價一石也升到了二十三銀!”

“各郡府庫不算豐滿,但是也有盈餘了,而邊地各州郡,大城糧食已然積蓄近半,小城也有至少十日的存糧了。”

大城糧倉,積蓄滿是要保證一月至一月半的吃食,小城則是一個月,這麼長的時間,基本已經保證任何事情都能應付了。

就像是去年,關彝鎮守南鄉郡,最後棄城,不是不能抵抗下去,而是沒有了存糧,只能撤了,而後方也暫時未有援軍,但是撤到了漢水之畔,就停住了,一來是得到了後方的糧草支援,又有漢水以爲天險。

二來就是北岸還有小城,未曾斷糧,還在和魏賊相抗;此後就是楊伊悍然轉戰千里,一戰使十萬魏軍潰散,收復失地,打出這一年的和平時間。

如今的難題是轉運,現在是靠近北地的諸郡暫時不多積蓄糧草,而是直接運至北地諸郡,而南方諸郡富餘的糧草轉運至靠近北地一帶的州郡。

當然,還有就是灑下錢來,用魏吳兩國之力,輸送糧草,魏國敢做這等生意的還是少,但是吳國,身爲盟友,卻是不便禁止,從荊州逆流北上,從南郡輾轉至三郡,從交州送往南中,這三條線,也是建功不小。

楊伊此時聽了,只是點了點頭,又問着:“軍情方面呢?”

此時李密出言說道:

“陛下,各郡的新兵營和衛卒營在農閒之時都在訓練着,新兵營已然三批了,衛卒營這第一批到了下個月也就開始篩選了,就可篩選出至少一半正兵,再訓一程,到了明年新春,差不多就再有一萬能戰之兵積蓄在各郡。”

“兵甲司彙總上來的情報,今年至本月共造了板甲三千套,鎖甲一千套,明光鎧一千二百套,紙甲五千套,藤甲七千套,預料至明年年終,共計五萬套甲是能造的出來的。”

楊伊聽了,臉色由凝重變得緩舒起來,點頭說着:“很好,我聽了很高興,有這底氣,才能考慮用兵輪戰,現在你們說說,這事怎麼辦?”

幾位翰林此時沉吟了片刻,見楊伊目光明亮,只得說話。

馬亭只能先開口說着:“陛下,臣以爲這用兵就在於厚積薄發,臣說句冒犯天顏的話,陛下治國還不足兩年,就算有上天護佑,但是這積蓄,也需要一段時間,過了明年夏收,這就三次豐收了,這上下的心就也安定了,而現在出兵不是時候。”

馬亭必須先說,這是他身爲翰林學士中排名第一的人,必須如此,不然這第一的位置就讓出來,看似幾人其樂融融,但是他敢不開口,就必然會有人搶着開口。

“何止不是時候?民心未穩,軍心未齊,就如今各軍的新兵,看似操練的不錯,但沒有半年兵營生活,一上陣就得亂!”

此時陳壽也連忙接口說着:“再說,和吳國我們怎麼能打?魏吳兩國原本根基就比我們厚,我們和吳國也還是盟友;這先不說,要打過去,還必須決定對手是哪個,目標是哪一個?

再興炎漢,這天下關鍵之處,吳國如今可曾佔得一處?如今吾國只是偏居一隅,若要爭奪天下,非東出或北進,只是這荊州和關中兩地,哪是好拔的?

單說這關中,經營良久,這一不小心就會逼着那鍾會只能和司馬氏合流了,若是打荊州,那就是逼得孫吳和曹魏聯合,那時恐怕吾國面對的就是四面埋伏!”

說到這裡,吐了一口氣,陳壽就毅然說着:“陛下,臣以爲這陶家的事,此時卻不宜動兵!”

“陛下明鑑!”杜軫此時也得說話了,說着:“兩位翰林之言,真是切實之語,此時無論內外,都不適宜動兵,只是也不能一口拒絕。”

“這陶氏畢竟求到了吾國,如果陛下一口斷絕,這就傷了仁德了。”

杜軫又說着:“臣以爲,這事要分成公事和私事來處理。”

“這大業自然是公事,這陶家的事,說徹了,也就是私事,畢竟其家也只是爲吾國做些買賣罷了;爲此家,在根基不穩時,悍然舉兵的話,只怕天下英雄,不但不會覺得陛下仁德,反而是因私廢公,爲天下笑;這事如何處理,臣以爲,可以分二步來行。”

“哦,哪兩步?”楊伊一拍手,問着。

“第一,陛下可親筆寫信給吳主孫皓,言辭要懇切,稱讚吳主是當世英雄,婦人老者當是無辜,可赦免以示仁德,並且也要點明,這陶家爲吾國做事,能不殺儘量不要殺,要吳主留着後路,這信不必說的明白,不必明着威脅,有這意思就可,而且此信也可使天下人都稱讚陛下的明德明理,又有着仁愛之心!”

說到這裡,楊伊不由拍手叫絕:“說的好,第二呢?”

“其次就是主公可秘密派遣人員,暗裡懸賞以救陶家,這成了,自然就是大善,不成,也是盡了人事。”

議事到此,已經決斷,一時殿內寂靜,只能隔窗看見星星雨點落下。

楊伊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一雙眼遙視遠處,片刻後嘆了口氣:“說的不錯,我暗中懸賞,若能救出陶涵,或賞爵五級,或賞萬金!”

“陛下英明。”此時在座幾人一起行禮。

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四十四章(回山)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十一章 掌門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二十章 秘境(5)第三十四章 進化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十一章 掌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四十五章 華山大比第七十二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十八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覆滅(2)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四十六章 大比之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十六章 江湖軼事第六十六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三章 屈辱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五章 江湖事江湖了(4)第五章 血戰第二十四章 崇禎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四十五章 逃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十七章 衝突(2)第二十七章 雙龍(2)第十二章 暗夜第三十五章 親至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五十五章 敗退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四十九章 寇仲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七十九章 天下震動(一)第三十章 岱山福利院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七十八章 子陵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六十六章 直播打賞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十八章 李二郎第一百八十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一)第四十五章 驚愕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十三章 魔門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四十章 埋伏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四十四章 劍二十三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二)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十六章 女王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七十八章 妖道(二)第八十三章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一百二十九 算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緣由四十九章 初戰第二十九章 請戰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十九章 九江郡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四)第七十三章 法師伊凡第二十章 你去死吧第六十九章 邵將軍呼風喚雨 公孫瓚征伐匈奴第五章 夏青青
第三十五章 說龍(2)第四十四章(回山)第二十五章 差點浪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澤州攻防戰第十一章 掌門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七十章 論英雄誰是英雄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二十章 秘境(5)第三十四章 進化第十三章 練氣士第十六章 高麗女第十一章 掌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涼第四十五章 華山大比第七十二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章 探秘(一)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四十六章 暫別烏桓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十八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覆滅(2)第三十四章 陳玄風第四十六章 大比之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一)第十六章 江湖軼事第六十六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三章 屈辱第一百七十一章 心腹之患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四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五章 江湖事江湖了(4)第五章 血戰第二十四章 崇禎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四十五章 逃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四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七章 賊王大會(7)第十七章 衝突(2)第二十七章 雙龍(2)第十二章 暗夜第三十五章 親至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五十五章 敗退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四十九章 寇仲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四十七章 真天子第七十九章 天下震動(一)第三十章 岱山福利院第六十四章 妖女綰綰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七十八章 子陵至洛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六十六章 直播打賞第六章 楊公寶庫(3)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十八章 李二郎第一百八十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一)第四十五章 驚愕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十三章 魔門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八十二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三)第四十章 埋伏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四十四章 劍二十三第八十五章 漢皇忽病重 荊州傳急報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二)第四十六章 準備第十六章 女王第三十一章 刺王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七十八章 妖道(二)第八十三章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一百二十九 算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緣由四十九章 初戰第二十九章 請戰第四十四章(回山)第十九章 九江郡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四)第七十三章 法師伊凡第二十章 你去死吧第六十九章 邵將軍呼風喚雨 公孫瓚征伐匈奴第五章 夏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