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二)

關中正在潑灑着的鮮血,隔着重重秦嶺,未曾影響到漢中郡。

漢中郡這兩年來,日益重要,位於巍巍秦嶺間的漢中平原,隨着國策的改變,城市的大開發,整個漢中平原都是日新月異。

漢主的龍興之地,綿陽固然有着水利的方便,但是區區大江的支流自然比不上大江主脈之一的漢江了。

少府所屬的工坊逐漸北遷,隨着漢帝國的戰略方向轉移,蜀地將轉向爲炎漢的糧食基地,大量工坊都會遷移到漢中。

其實漢中這個地域也不太適合做爲工業基地,只是炎漢如今所能選擇的地域並不多,關中還沒拿到手,拿到手之後,關中的水系也不如漢中。

漢中還可以逐漸向東擴展,若是拿下襄陽郡,那麼東三郡就成了大後方。

一直不停的修築着山道,漢中通往東三郡,鏈接蜀地,通往涼州的山道,被不斷的加寬,路基也在不斷的被壓實,這裡成爲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商業運轉中心。

碼頭左近的市場中,尋常些的商販,已經錯三落五地搭起蓆棚,不遠處的集市上,耍把式,測字卜卦,喧鬧連天,還有一聲聲叫賣聲,各地的零嘴美食,逗引得客人留步駐足。

這會是晌午時分,雨過天晴,北城臨近碼頭處的一條街道,多家酒樓上已開始生意繁忙。

戰火蔓延不來,商業自然漸漸繁榮。

只見一處酒樓,門口有着兩個店小二不間斷的招呼、內部雅緻的一座三層樓上,同樣正是人來人往的時候。

酒香、飯菜香氣,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三樓一處臨窗的雅座上。

桌上擺放着幾樣小菜和一盞酒,一些菜式,都是經過極爲精心烹製,味道鮮美,價格也昂貴。

這桌只有二人,此時正在對坐着品酒食菜,正是陶基和範長生兩人。

陶基顯是在想着事,悠哉執杯淡飲,目光悠遠的望着窗外。

範長生坐於對面,此時正閉目,不知在想些什麼。

“範兄弟,你看,已經過來了。”這時,一直望着窗外的陶基忽然開口說着。

同時,彷彿是爲應和他這番話一樣,外面就是一陣喧譁。

“又一支嗎?”範長生聞言,手上頓時一頓,將手中杯盞放置於桌上,扭頭便向外面看去。

因所處位置極佳,只是向下一望,就可將街道上景緻一覽無餘。

本來行人往來的街道上,此時卻已被一隊士卒肅清,路中央一片空闊,在一陣呵斥聲中,行人都紛紛避往兩面。

不遠處,馬蹄聲和腳步聲,漸漸聲音響亮起來。

再次入目的,就是行進而過的將士。

只見一隊陌刀兵列陣,人人神情嚴肅,將陌刀持靠在肩上,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又身着烏黑的板甲,在陽光下威風凜凜,惹得圍觀百姓輕呼。

後面一隊是刀盾兵,同樣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踏步而行,只聽腳步整齊,絲毫不亂。

從酒樓上看去,一片將士,每百人一屯,每屯有屯將領着,有將旗,此時看來,可所謂旗幟連綿,旗幟下,密密麻麻的將兵,足足有着百隊穿城而過,可謂是兵過一萬,無邊無沿。

這些是從蜀地調撥來的又一支精銳,陌刀兵本來就是漢軍中少有的精銳,自然是非同小可,首尾相連,一眼望不到底。

顯然,對炎漢強軍,有着此威風,百姓還是極爲欣慰及自豪,不時發出歡呼。

陶基和範長生站在城樓上遠遠眺望,隊伍中,有將軍受到擁戴,縱馬行過,看了一會,卻未見到統軍大將,他們都知道這一支軍是漢家勳貴的家底,趙、關、張三家爲首,馬、黃、法、諸葛等家也都有出力。

只是統軍大帥不知是誰,不過也出不了那幾人,不是勳貴就是宗預了。

不過看着眼下情形,這是保密之事,顯然不會輕易暴露在衆人面前,二人不再刻意搜尋。

這時,同樣有着許多人,在各個要點,也有魏吳兩國的探子凝視着這又一支滾滾前進的大軍。

陶基仔細看着旗號,良久,出聲說着:“前番的十萬大軍已經出動,這幾日,霍都督、羅使君的三萬援軍也相繼北上,加上今日的這一萬五千強軍,看來陛下北伐之意甚是堅決!”

如今蜀地各部,是空前的虛弱,也幸虧已經過了農忙時節,勞力幾乎全被抽調,此時若是吳國傾力來伐,羅憲在巴州不知能擋住多久?

“兄長,這次若是失敗,那麼就失去了佔據關中的大好良機,對炎漢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陛下怎麼可能會留力?”範長生繼續端起杯盞品過一口,說着:“就不知道這次勝負如何了。”

陶基撫着自己鬍鬚,有些擔憂的說着:“吾也在關注,魏軍舉戰兵二十萬,雖然兵甲不及我炎漢,只是我方前線戰兵,只有十萬,兩倍之敵,情況不知道怎麼樣。”

這情況有識之士都明白,必須經歷一場惡戰,死傷定然不少,但只要獲得勝利,這犧牲是必須,慈不掌兵,很簡單的道理。

陶家和天師道都參與到了這次的情報蒐集,只是蒐集情報,至於戰略戰術如何,就不是他們所能參與的,不過他們心中甚是清楚,這潼關已經丟失,那麼魏人二十萬大軍到了長安城下,鍾會統領的長安城,恐怕也支撐不了多少時日了。

對於鍾會和漢主之間可能會達成的協議,他們並不清楚,不過相對於楊伊此次勢力可能會有的增長,二人其實更關心,卻是這次決戰的勝負,這纔是至關重要。

這決定着,他們還要出多少力,下不下死力爲炎漢效力。

“人數上,魏軍的確多了一些,但魏軍和鍾會部互相消耗,久戰損失也很大,陛下統率的炎漢強軍實力甚是強悍,或許,這一次,炎漢真的再興有望吧!”

他們兩人的年紀,其實相差並不大,都還曾記憶着當年炎漢基業初創時的一些情況,那時,也曾有如今這般聲勢,只是如曇花一現,就再也不見。

之後,炎漢先丞相諸葛亮,嘔心瀝血,方纔維持了這天下三分之勢,至如今,炎漢天下三興有望,

陶基想的更久遠些:“是了,如今看來,炎漢國主果是一代英豪,只幾年時間,將這炎漢上下經營的鐵桶一樣,又吞噬了涼州和東三郡,怎麼看也是基業穩固,若是此戰晚上一年,此戰結果也不會如此令人揪心。

這次戰役,若無意外,最多是不勝不敗之局,更要告誡陶家上下,收起其它任何心思,只管一門心思輔助於她,有此雄主,我陶家未來未必不會搏得公侯之位?”

他如此想着,此時範長生看他一臉猶豫,問着:“兄長是否在擔心兩位公子?我看過兩位公子的氣運,皆有長運,兄長大可不必擔心。”

“陶璜陶濬那邊,我自是令人放心的,只是……”陶基此時卻是幽幽的嘆一口氣。

範長生和他交流久了,卻是猜出了他幾分意思,嘆的說着:“兩位陶公子的房內也都被波及,兄長的確是也該爲兩位公子再擇賢淑閨秀結親,兄長可託人打探一番,看一看蜀地有無可與兩位公子相配之女子。”

這個時代,世家強盛,一是看才幹,而就是看子女了,本身若是才幹不足,那麼子女衆多也可,所以老人就會早早爲子多娶些妻妾,多生些子孫,早早開始培養下一代。

陶家這下一代可是損失不小,男子都被吳王砍了,女子自然也不會有好待遇,貶爲奴也是常事,只能等以後有機會救回來了。

“陛下已經在陳倉了!”

兩人正說着話,此時有人匆匆上來,給了兩人這個消息,兩人一聽,卻是同時都鬆了一口氣。

這入關中,固然有幾條道,但是那幾條道過偏師可以,大軍進攻,還得走大散關入陳倉這條道。

八百里秦川也稱關中,這關中是指四關之內,這四關是指武關、蕭關、潼關,以及大散關,所謂東潼關、西散關、南武關和北蕭關。

大散關作爲關中的四關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處,見證了太多的歷史,所謂金戈鐵馬,所謂血雨腥風,都在大散關留下太多不可磨滅的印跡。

大散關原屬於周朝的散國,所以稱之爲散關,是秦嶺西端與隴山分界處,是嘉陵水上游的低谷地帶,是秦嶺西部南北往來的天然通道,地勢非常險要。

大散關即在此通道的北端依險而立,曹孟德曾有詩云:“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大散關的關口下面的深谷非常陡峭,兩側有崖壁對峙,號稱“一線天”,易守難攻,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北不得散關,無以圖漢中、巴、蜀;南不得散關,無以圖關中。”

站在蜀地的角度,不控制大散關就不能北上進取關中。站在關中的角度,南不得大散關,就不能打開南下取漢中、巴、蜀的門戶,由此可見大散關的位置之重要。

本來以爲這散關會成爲一道難題的,可是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就這麼被輕易的解決,倒是讓陶基和範長生既驚且喜了。

……

眉縣中,遠方的地平線騰起濃密的煙塵。

鍾會任命的虎烈將軍龐會此時正立在城牆的高處,向下看去,只見一片騎兵向着眉縣城奔來,這些騎兵身着盔甲,舉着一個獵獵飛舞的旗幟大旗。

騎兵到了城外,巡查片刻,就肅然列陣,又有數騎回報,過了片刻,只見一片片紅色的旗幟不斷雲集,每旗是一部,五部一營,營旗更是高昂。

只見號角不斷響起,不斷有着營衛列陣而行,緩緩向城頭逼來,又在不遠處集中,已經有數道營旗豎立。

如此威勢,龐會也不由變色,可以聽到身旁將官們粗重的喘氣聲。

軍隊在距縣城約三百米處停下,這時,一塊塊方陣已經密密麻麻,勉強費力清點,就知道絕對在萬人以上,無邊無際,卻是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旁邊不遠處的渭水之上,也有不少的船隻呼應聲勢。

城下最顯眼的自然是漢天子旌旗了,分外吸引人。

從城頭看去,旗幟下,密密麻麻全是身着各色甲的精銳之兵,閃亮的兵刃在陽光的射映下發出奪目的光芒。

數萬大軍,就算此時龐會立在這眉縣的最高處,也看不見尾處在哪裡。

龐會站在城樓上眺望,看到巨大的漢天子旌旗,就知道是漢天子劉伊親自率兵親征了。

此時,在楊伊的身前,衆將肅立,都在左右。

在這些人的身後,又是密密麻麻的精銳護衛。

衆將一起凝視着縣城,仔細看着上面的旗號。

良久,楊伊出聲說着:“鍾辿何在?”

這時,鍾辿也只能無奈的出列,說着:“將軍,外臣在。”

“鍾士季既已請朕救援,這縣就當是朕所有,你快快去持信勸說,立刻出來見禮,不然,一炷香後,朕就命大軍攻伐了。”

“是,陛下,外臣這就去。”鍾辿在這等威勢下,一片惶惶,只能聽令了,片刻後,到了城前喊話。

“龐將軍,現在是戰是和?”這時,扶風郡守田續低聲對着龐會問着,龐會卻是冷哼了一聲,他有多麼忠心那也不可能,不然可不會投了曹氏,又投司馬氏,再投鍾氏。

而且這城中,也不由他全部做主,他這個將軍的權位可不大,身邊的田續看似以他爲主,但是在這眉縣中,田續也能和他分庭抗禮。

聽着田續的問話,這時龐會冷哼了一聲,凝神再向下看去。

龐會身披重甲,年約四十五歲左右,顧盼之間滿是煞氣。

周圍是數個身材壯實的牙兵,他們穩穩在周圍巡查着,身上的鐵甲葉在陽光下閃着冰冷的光。

只見數裡大營,密密麻麻,下面又有着自己名義上主君的侄子爲信使,龐會想了想冷笑一聲,又露出了凝重的神態,終於說着:“開門出城吧!”

周圍也就田續此時哀嘆了一聲,這一開門,大軍涌入,那麼他們可就身不由己了。

“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鍾帥已經抽去了我們的一半部屬,這城裡只有兩千人,就算這些時日又募得三千壯丁,可是這五千人,如何是眼前這至少五萬人的對手?

若是城被攻破,追究下來,我們也是違抗主君的命令,斷無生路。”

龐會嘆息一聲,就這麼投降,他語氣裡也帶着不甘,給身邊衆人解釋着。

片刻之後,只見城門大開,一行人涌了出來,爲首的,就是龐會和田續兩人。

看見這樣的情況,無論是鍾辿,還是楊伊,都是舒了口氣。

第十七章 秘境(3)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二十八章 長生訣-石龍第四十四章 驚豔第三十二章 林朝英第三十章 金盆洗手(6)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退敵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四十章 年會開幕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3)第十章 立文道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二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五章 帝王詩第四十章 葵花寶典第七十九章 從零開始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二十二章 飛馬牧場(3)第二十二章 論壇瑣事第二十四章 爲難第三十四章 進化第二十八章 斷魂槍第八十三章 劉玄德初至京師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十三章 回山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三十章 藏寶第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七十一章 殺上黑木崖(1)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品發佈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六十章 結盟(2)第九十四章 逃亡恆河(2)第一百零一章 神道第七十七章 笑傲江湖(1)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九十四章 漢水血未休(十)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一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七章 梅莊(3)第七十六章 公孫瓚肆虐匈奴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六十六章 梅莊(2)第五十八章 江湖事江湖了(終)第一百一十六章 殺宦第九章 賊王大會(9)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六十四章 逃離黑木崖四十八章 唐門第十八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八章 皇城擂臺第八十四章 平型關第七十四章 女皇(1)第十二章 慘案第六十九章 邵將軍呼風喚雨 公孫瓚征伐匈奴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二十三章 殺胡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五十章 滅門第三十七章 青龍會(2)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一百零二章 京中亂常侍密謀第九章 酒友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五十五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2)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四章 陳喬恩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國際空間站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六十六章 梅莊(1)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三十一章 溫侯呂布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救(一)
第十七章 秘境(3)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五十九章 邵將軍磨礪鋒芒 神秘女口吐秘辛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二十八章 長生訣-石龍第四十四章 驚豔第三十二章 林朝英第三十章 金盆洗手(6)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六十七章 退敵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四十章 年會開幕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3)第十章 立文道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二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五章 帝王詩第四十章 葵花寶典第七十九章 從零開始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二十二章 飛馬牧場(3)第二十二章 論壇瑣事第二十四章 爲難第三十四章 進化第二十八章 斷魂槍第八十三章 劉玄德初至京師第二十一章 論劍(5)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十三章 回山第十八章 再見楊廣第三十章 藏寶第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七十一章 殺上黑木崖(1)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品發佈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六十章 結盟(2)第九十四章 逃亡恆河(2)第一百零一章 神道第七十七章 笑傲江湖(1)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第九十四章 漢水血未休(十)第三十二章 青囊書第一章 岌岌可危第六十七章 梅莊(3)第七十六章 公孫瓚肆虐匈奴第五十三章 冬至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六十六章 梅莊(2)第五十八章 江湖事江湖了(終)第一百一十六章 殺宦第九章 賊王大會(9)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降維打擊第五十七章 上庸第十九章 電梯故障第六十四章 逃離黑木崖四十八章 唐門第十八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八章 皇城擂臺第八十四章 平型關第七十四章 女皇(1)第十二章 慘案第六十九章 邵將軍呼風喚雨 公孫瓚征伐匈奴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二十三章 殺胡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五十章 滅門第三十七章 青龍會(2)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二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賜第十七章 美人軍師第一百零二章 京中亂常侍密謀第九章 酒友第四十三章 俘虜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五十五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2)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九十五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中)第三十九章 青龍會(5)第四章 陳喬恩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國際空間站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一百六十八章 斬來使第六十六章 梅莊(1)第一百七十二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二)第三十一章 溫侯呂布第一百二十三章 解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