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禮儀可廢,貴族何以除?”
伏生保持着拱手姿勢,虛心求教。
一味醉心於經典的伏生對物慾沒有什麼太高的要求,能看書就行。
但他沒有要求,不代表跟着他的那些儒家門生都沒有要求。
這些儒生之所以願意跟着他來此,一半是和伏生一樣,致力於學問研究經典的人。
還有一半,則是寄希望於投身儒家,功成名就,從士這一脫民階層,躍遷到卿大夫這一貴族階層。
諸子百家,除了墨家以外,大多盡皆如此,都是爲了求一個功名利祿。慾望,是人類不斷前進的動力。
雖然心中早有腹稿,但嬴成𫊸還是想聽聽一代大儒有什麼辦法,兼聽則明。
上位者一個思慮不周,到了底層便是天崩地裂的劫難。
遂捉住伏生左右兩手拉開,亦是虛心問道:
“先生有何感想?”
“……長安君好大的氣力,若是那日朝堂之上動起手來,生必不是對手。”
伏生再次有了些震驚,如實訴說,臉上流露出一絲落寞,道:
“生以爲,此論無解。當今天下最貴者,是長安君之兄長,始皇帝。”
注意到嬴成𫊸沒有產生憤怒,陰冷等情緒,也沒有打斷自己發言,反而一臉的鼓勵。
心中那絲古怪感覺越發嚴重的伏生,卻是暫時說服自己,放下了心中的擔憂,視死如歸地道:
“孔子云:‘敬鬼神而遠之。’
“王與民,便如天與人,民要敬王而遠之,此便是天地之分。雖同爲人,民敬王乃服從王之統率,民遠王乃維護王之神秘。
“長安君前昔在蜡祭之時,將矛頭對準天下貴族,歸咸陽之後,又將三大世家斬盡殺絕。有用乎?無用也。
“王,需要貴族幫扶治理百姓。
“王在,貴族不滅。”
這番話說的流暢至極,顯然不是一時片刻便能編出來的。
說完之後,伏生一臉平靜,臉上是豁達,淡然。
話已出口,生死看淡。
嬴成𫊸笑了笑,伸手輕拍兩下伏生肩膀,緩和了伏生製造,針對伏生自己的緊張氛圍。
嬴成𫊸簡單的兩個動作,便讓伏生身心盡皆鬆緩下來——看淡生死不等於想死。
“你的想法,和我之前差不多。”
和長安君之前差不多,那就是和長安君現今不一樣……
伏生暗中想着,期待情緒越發強盛。
雖然思緒的改變,有時候不一定是進步——解決王權問題,也可能是倒退——越過王權問題。
但伏生認爲,能爲王而不爲王,還要反王的長安君思想更進一步的可能性更大。
然後,他便失望了。
“這個天下不能沒有皇兄,就如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
大儒顯然不懂什麼是耶路撒冷,西方倒是有些印象——在咸陽城很是風光的西家西方,自殺破局,言貴族不受秦律。
若非老將王齮領着一千餘老兵,讓嬴成𫊸當場頓悟,三大世家這個死局或許真就讓西方給破了。
大儒存疑而沒有問疑。
一是這個疑問對當前問題沒有影響。
二是嬴成𫊸第一句話已經定性,後面的話沒有必要再聽——以維護王權引申開的內容,滅不了貴族。
時不時說出些時人不懂的言論,以警醒自身不要沉淪於古代奢靡的嬴成𫊸見伏生沒有說話,知道這位大儒心有慼慼,沉聲道:
“先生不妨想一想,若是皇兄此刻薨,天下當是何種景象。”
這個問題伏生從未想過。
始皇帝春秋鼎盛,壽限遠遠未到。其人機警智深,身邊高手如雲,這麼多年不知從何而來的刺客死了一茬又一茬,始皇帝連根毛都沒傷到。
當下思緒展開,鋪陳成一幅畫卷。
東海之濱有成羣結隊,角上插着尖刀,尾巴上燃燒烈焰的牛羣奔跑。
長平之地成羣結隊的屍首從地裡爬出,仰天仇恨地嘶喊:“秦狗!血債血償!”
雲夢沼澤有霧氣蒸騰而起,有涅槃凰鳥身周烈焰環繞成團有如大日,尖叫長鳴。
“陛下若薨,天下大亂。”
他呼吸很是急促地道。
當讓六國遺民,畏若神明,壓制他們到不敢大舉妄動的始皇帝身死,至今仍說不好秦言的六國勢必復國。
嬴成𫊸繼續引誘道:
“那先生不妨再想一想,若是皇兄死後,扶蘇不能繼位。沒有能讓王綰,李斯,馮去疾這些人中龍鳳服氣,沒有能讓王賁,蒙恬,王翦這些驕兵悍將歸心的公子繼位,介時,又會怎麼樣?”
東方的火牛奔馳田野。
祝融的後裔天火燎原。
胡化的義士至死方休。
而此時,西方那支戰無不勝,能夠降牛,落凰,埋人的秦之銳士未出關中,卻已是各自爲政,分崩離析。
嬴成𫊸從後世歷史,可知答案:
秦末,亂世,諸侯並起,楚漢爭霸。
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次爲血浸染,人口減半。
本不敢與中原正面交鋒的匈奴趁勢崛起,西漢只得和親懷柔,養精蓄銳,忍辱負重。
直到漢武大帝時才積蓄了足夠錢糧,有了七十萬戰馬,更兼衛霍兩天帥,這才能攻守易勢,打出大漢天朝的威名。
而在漢武帝之前,華夏在匈奴面前一直是低着頭,弓着腰。
伏生不是後世之人,但從已發生的歷史,也知答案——中原塗炭,民不聊生,戎狄大盛而進舉,華夏卑微而衰落。
歷史是不斷重複的,中央勢弱,地方便強,地方進逼中央則削減華夏整體實力,華弱則胡強,胡強則華卑。
無論是商紂王徵東夷被周武王偷家,還是周幽王戲諸侯讓秦襄公崛起,都是一樣道理。
大儒立刻冷汗涔涔,不敢再繼續往下想了。
“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失陛下,無人承繼,神州陸沉!”
嬴成𫊸聳聳肩膀。
“明白了罷,在秦朝,要用符合秦朝的國策去做事,不然便會好心辦禍事。”
人,只要構成一個羣體,就必然會有人領導而有人被領導。
這無關乎平等不平等,有些人就喜歡被他人領導,選擇困難症大多喜歡身邊有個決策朋友。
平等,在於被領導者在違背己身意願時,可以和領導者說不,而不會遭受厄運。
大儒摸着腦門上的汗,連連點頭,忽而,略側着腦袋仔細打量起嬴成𫊸。
長安君不以王權爲重,心繫百姓,行於民間見得疾苦,通曉萬事,這不是完美的王?
“長安君若爲王……”
“打住!”
嬴成𫊸頭痛地揉着額頭兩側太陽穴,大儒伏生不知道是第幾個如此說的人了。
他的見識是把雙刃劍,能說服李牧,荀子,韓非子,伏生等人隨他做事,也會吸引這些人舉他爲王。
“皇兄死了,天下大亂。
“我承繼大統再次統一天下,那就會比現在更好乎?
“黎民數目銳減不說,做到了那個位置的我,完全沒有信心保持本心,到時候本君第一個做的事就是焚書坑儒。”
“……”
伏生目光呆滯。
學說有百家,爲甚要特別針對我儒家?
默然半晌,方道:
“……長安君還是說說如何除貴族罷。”
終於是說服了……嬴成𫊸鬆了口氣,他就等伏生這句話。
他過段時間就要代始皇帝去巡遊天下了,不會繼續留在韓地。
而在他藍圖中,是一切基礎的開民智活動,必須要有一個信得過,夠分量的人來主導施行纔可以。
道家不行,無爲而治的他們講課時自顧自講自己的,學生愛來不來,愛學不學,主動向他們詢問他們纔會解惑。
名家不行,擅詭辯的他們作爲選修可以,主修絕對不行。大名指着白馬說這不是馬,懵懂的學生不被帶歪才怪。
法家更不行,學法之前要先學忠君,先學排異。大法視儒以文亂法,視俠以武犯禁,除了王,法,什麼都看不上。以法家爲主導教出來的學生易諂媚,性殘忍。
本來嬴成𫊸屬意的是科學家,墨家一直不藏私,教導從不留底。這麼多年一直從事免費教育,扶貧,在民間聲望極高。
但宜陽之行,讓嬴成𫊸後怕不已,墨家太可怕了。
本以爲科學家這類理想主義者在混亂的宜陽會碰壁,卻沒想到墨者救世卻不等於聖母,科學家用比秦律更苛刻的秩序收編了宜陽。
要是墨家來主導,短時間內或許不會出事,長時間下去必出大問題。一生強壓慾望,以苦難生活而磨礪自強,這宗旨簡直反人類。
嬴成𫊸這纔有了這趟臨時起意,卻不得不爲之的南陽行。
兜兜轉轉,教育這種事,竟然還是儒家靠譜一些。
而伏生作爲他千挑萬選,肩負着開民智歷史重任的大儒,必須和他同心同德。
韓地的最後一塊拼圖湊齊了,現在的我,我只能做到如此了。
與你說管不得的王權,暫不可顛覆,但可被限制,墨家就是限制的一部分。至於更多的限制,就要靠你這個開啓民智的人了……嬴成𫊸深深地看了伏生一眼。
民智開,百姓再不矇昧,難以欺。
“唯纔是舉。”
“分官之日,郡守府中答過考題而入內,得以繼續考試。最後那遮面考教諸子之人,原來是長安君。”
“不錯,本君要數年以後,韓地授官與血緣無關,只與才華有關。”
嬴成𫊸說話的時候,一直仔細觀察着大儒伏生態度。
唯纔是舉,不看血脈,無疑是和儒家理念相沖突的。
儒家理念維繫社會就是親屬大於朋友,朋友大於路人,愛有高低之分。
治理國家要靠親人,若是連親人都靠不住,那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甚至不熟識的路人怎麼靠得住呢?
伏生若有所思。
“如此便能絕貴族乎?有才之輩舉高位,不便成了新的貴族?”
見伏生沒有反對這句違背儒家理念的話,而是順着問題繼續往下想。
嬴成𫊸很欣慰,越發確定找的人沒有錯,道:
“韓地有官無爵。”
能繼承,保證世代榮華的,正是爵位。
“這……”
伏生本想說這樣會導致混亂,沒有爵位,觸及了世家利益,便會遭到反撲。
然後便想到了王座上高高在上,要天下皆行秦律,剛出兵在趙地殺了個血流成河的始皇帝,瞭然了。
“有陛下在,此舉可行!
“但爲官之時,亦是貴族,亦會沾染貴族習氣也。不是所有人都如長安君一般,大權在握卻能維持本心,不爲所動者。”
剛提出新的質疑,伏生自己便又說服自己。
“嗯,但這依然要比世家好的多,富貴,而不榮華。天下人人皆可爲龍,善,大善!”
伏生雙眼放光。
“先生所言,是人性。
“人性,本君看了許久,卻依然無能爲力。
“本君只能在初期驅逐貴族,不讓貴族習氣蔓延,能撐一時是一時。”
嬴成𫊸轉過身,揹負雙手,向着門外走去。
他的身影很高大,聲音很清朗,但轉過身目送其離去的大儒,卻從這聲音中聽出了潛藏極深的無奈。
嬴成𫊸不是沒爲此做過努力,馬列,就是他的努力成果,是他的在這個天下留下的錨點之一。
馬列死了,他親手殺的。
“人力有時盡,長安君能做事至此,給天下一個希望,已是善莫大焉。”
大儒高聲喊着。
在嬴成𫊸看不到的背後,躬身下拜,一鞠到底。
“生代天下黎民蒼生,謝長安君。”
嬴成𫊸彷彿背後長了眼睛似的,移身避過了這一拜。
“本君不過是磨了磨嘴皮子,具體爲者,乃汝也。能不能打破貴族壟斷,在大儒伏生,不在長安。”
“長安君還未教生,何以教天下。”
前兩條廢禮儀,無貴族,都是對儒家的限制收束。
最後這個教天下,纔是獎勵。
“桌案上的茶杯下,有你的答案。記住,這是你伏生想出來的,與本君無關。”
嬴成𫊸身影已到了室外,擺了擺手,就此離去。
爲何不能直言與生說?
伏生帶着疑惑,小跑到桌案旁,迫不及待地拿起茶杯,茶杯下面壓着一張疊成四方塊的紙。
這麼點紙,看上去也就是一張,一張的字能使我儒家教天下?
伏生拿起紙,皺緊眉頭,懷疑嬴成𫊸是給他畫餅。因爲沒有辦法達成承諾,所以留了張紙溜之大吉。
雖然心中很是不信,但手上還是小心翼翼地展開。
他猜得沒錯,果然是一張紙。
最先映入伏生眼簾的,是比其他字都大一些的四個字,看起來應是起到總領,或者是歸納作用。
——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