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

明州可是對外商阜,各類消息繁多,百姓們或許不如天子腳下的汴京市民關心時事,但也沒人是傻瓜。

正旦使在這個時候才趕到明州,怎麼品,這味道都有不多。

那些熟知中日往來的兩國商賈,更是在第一時間就嗅到了一絲異樣的味道。

日本國像來很矜持的,怎麼突然間諂媚事人了?

而聰明人很快就想到了高麗,繼而再從如今的高麗想到了現在的日本……

商人們或許會在閒情雅緻的時候抒發一下自己的愛國情懷,可當利益有被牽連時,愛國情懷是什麼東西?

想象一下趙宋與日本交惡的結果,不少明州商人的臉色已經大變。

“這可如何是好!”

明州黃氏商行的東家神情顯得十分不安。

他們黃家早在仁宗朝就開始涉及對日貿易,從書畫紙墨到茶葉、絲綢、布匹,現有新近擴展開的鐵器、棉布、鯨肉和馬匹,行商百十年,累資鉅富。在日本利益極重。(日本一年中有半年時間是禁食牛、馬、狗、猴子和雞的)

如果兩國起了刀劍,那不管日本的結果如何,黃家的買賣皆要大受影響。這最終會嚴重影響到他家的利益的。

“萬一日本強項,我家到時候應該如何應對?”

這麼多年的對日貿易下來,黃氏輕車熟路,獲益亦是不小,對遠洋貿易根本就沒迫切需求。只多是趁着下南洋的風,開闢了一條通往呂宋的商路,但後者之利遠不能比之日本。

“東翁,現在這件事情以在下來看,已經不是咱們能左右的了。不過,日本國弱力薄,那當權者再是桀驁,也不會不智到與我大宋爲敵吧?”這幾年趙宋官民的心氣可是坐火箭一樣向上升高,已經到了區區一商賈官家都不把日本放在眼中的地步了。

而就在那明州黃氏在商議對策,自己給自己打氣鼓勁的時候,日本使團來到的消息也被六百里加急火速送往汴京。

僅僅是才三天,消息就已經傳到了趙構手中。

日本人派來了正旦使。

這並不能叫他驚詫。

小鬼子欺軟怕硬的性格是埋藏在他們這個民族的骨子裡的。

在過去幾百年裡,日本人爲什麼仰視中國?還不是被李唐給打疼了打服了,然後才‘崇洋媚外’的麼?

你文化昌盛並不是他們怕你的前提,你能暴打他,吊打他,纔是他們俯首的根本。

就如近代史上的小鬼子一樣,當巍巍中華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大炮給轟塌之後,日本人轉頭就要脫亞入歐。

那時,崇拜強者的日本人對西方文明充滿了敬畏之情。

而現在這個時代呢,日本人眼睜睜的看着大宋近幾年間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他們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是用一場國戰來整合內部的各方面勢力,然後押上老本的du一把?還是懷着敬畏和莫名之情,對現在的趙宋低頭服輸?

之前的幾次使臣往來,趙構相信他們已經‘看’到了趙宋的強盛,更別說兩國民間往來繁多。

日本對中原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只是中原劇變的時間太過短暫,如果日本局勢能夠持續,無有大的危機,說他們等個幾年能派出遣宋使來,趙構都不覺得意外。

現在派來正旦使,這是對趙宋的一種示弱示好,之前他們可從沒這般過的。

但偏偏正旦使又要遲到了,不管日本人給出了什麼理由,那都不是真理由。真正的原因就是小鬼子在顯示強硬。

他們在告訴趙宋,我軟歸軟,但軟中帶硬,還是有一把骨頭的。甚至趙構都能想到日本人送來的貢禮,必然是非一般的豐厚!

趙構不把日本放在眼中,農業時代,日本與中原的差距是他們追也追不上的。

這個敵人他會留給自己的兒子。

等到日本內亂生起的時候,那纔是解決他們的最好時機。就如之前的高麗一樣。

而現在就任憑小鬼子去耍心機了。

趙構現在只把目光對準朝堂,對準宮廷。

無論是忠烈祠還是賢良祠,都已經在朝野內外掀起了巨大風波。前者對應的是軍隊,但時間跨度的大小卻是還要討論的。

是從開國時期算起,還是從靖康年算起呢?

朝野乃至軍中至今還爭論不休。

然後就是賢良祠,那個爭論聲就更大了。

比如王安石這種人,趙構是支持的,但朝野上下都有反對。

別看後世對王安石變法持肯定態度,但在當世,則有太多的人是持否定態度的。蔡京真的很坑人,他以王氏新法和新學的繼承者自居,舉着改革的旗幟消滅反對派。絕對的臭不可聞,以至於把王安石都薰臭了。

甚至不少人都認爲趙宋有靖康之危,王安石及其變法乃根本原因。

而對司馬光呢?

還千古兩司馬,趙構也是呵呵了。

他對砸缸的感觀是很不好的。這人首開大面積黨爭之惡習;首開以政治正確以排除異己;盡廢新法,無分好壞;援引朋黨,遍結盟友;以德服敵,棄國疆土。

偏執狹隘,當個史學家也就算了,也配做千古名臣?

可偏偏朝臣上下普遍贊之。

什麼司馬溫公改新法,或勸其防後患,公曰:“天若祚宋,必無此事!”更不論一己利害。雖聖人,不過如此說。

什麼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其好學如飢渴之嗜飲食,於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自然,天下信之。

什麼故其生也,中國四夷望其用,及其死也,罷市巷哭思其德,其能感人心也如此,是豈人力所致哉,自古未之有也。

某種程度上,趙構都要把他與晚清那位“立國之道,以忠信爲甲冑,禮義爲士櫓”的倭大學士劃等號了。

但這場叫趙宋朝野上下全都留神關注的大事,也叫才踏上陸地不久的日本正旦使太政藤原忠通看的心曠神怡。

“不愧是中原物華之處的聖天子,這種輕輕鬆鬆就能收攬軍心的妙法,真的是發人所未發,見人所不見。”在鴻臚寺官吏跟前,藤原忠通拍手叫好,滿滿的心悅誠服。

“吾等歸國後,定當向法皇進言。”

“公所言極是。”副使也附和着說。一副得了大便宜樣兒。

這種惠而不費的東西,的確是誰都能學習。鴻臚寺人的臉上盪漾起笑容來。

一番寒顫後,藤原忠通遣退副使,看着一同告退的宋朝官吏,歡喜的臉色立刻變得沉翳。

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恥辱要用鮮血清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十二章 龍洋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隸?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一百章 碰撞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八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遊騎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一百章 碰撞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輿圖》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四十章 大難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四十七章 鑄炮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
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年……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恥辱要用鮮血清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從鄭芝龍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沒壞處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了,他們都瘋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遷(求首訂,1/10)第十二章 龍洋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第十七章 國之棟樑!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隸?第五百三十五章 選家還是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一百章 碰撞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戰第八十五章 攻敵必救!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二章 建康城不健康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洋大會盟(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遊騎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四百二十章 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四百五十五章 東海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把雙刃劍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章 太嚇人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軍必勝!第五百零四章 東欽察一統第三百四十六章 風光一時,後悔一世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悅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一章 穿越“閩海王”第一百章 碰撞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四百三十五章 《乾坤地輿圖》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紳之敵,士林之敵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態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四十章 大難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離開草原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零七章 是滿萬不可敵,還是撼山易,撼鄭家軍難?第二百一十章 把“聯虜”給攪黃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五百四十七章 鑄炮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閣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八十四章 計較(求收藏)第二百章 協議是用來撕毀的,韃子是用來做朋友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二百零四章 韃子不是韃子了,歷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