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

耿延禧終於又出場了。

自從趙桓鞠躬下臺,耿家父子就也黯然失色一起告別了政壇。

靖康之變給耿家一門帶來了無法癒合的傷痛。

但這只是因爲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歷史上的原版靖康之恥,給中原,給趙宋,帶來的又是怎樣的奇恥大辱!

相反,歷史的變化還讓耿南仲多活了幾年。

對比歷史,耿南仲足足多活了五年時間,在趙桓就國的前夕,人才一病嗚呼!

接着耿延禧就順利的繼承了他老爹的衣鉢,在趙桓身側當起了貼心人。

吳國秘書卿!

這是一個看似不怎麼顯然,實則卻極其重要的位置。

因爲現在的吳國都還是一個草臺班子,政治構架也還沒有徹底的搭建完畢,秘書卿的位置儼然就成了翰林學士+參知政事。之所以是參知政事,那是因爲吳國行的還是趙宋的那老一套政體。

耿延禧幾乎就是吳國的第二號重臣,由他親自到鴻基港來與徐徽言溝通,這就足可以見吳國對僱傭兵的重視。

這天下午,議事廳內,徐徽言召集來衆將,討論着接下的各種事宜。

此時此刻帳下聽令的,都是嶺南交州的土官和少數幾個被宋廷豎立起的土人典範,這些人手下的土兵本就不多,地位也並沒有多麼的貴重。他們本來以爲就默默無聞的過一輩子了,雖然保全了家族,還在新朝混了個出身,對比起那些灰飛煙滅的李朝權貴,已經好的不能再好了。但心中很難說沒有遺憾!

是趙宋的海外封國戰略給了他們新的出路。

雖然在藩國征戰,其功勳並不記入履歷中,但這好歹是一個經歷。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對大宋的赤膽忠心。

戰事困難他們不怕,雨季裡更好。

因爲,困難不大,怎麼能叫朝廷看到他們的忠誠呢?

雖然他們也不清楚這條路是不是能走通,或者說是能有多少人走通。但這總歸是一條路啊。

前途大大光明,大有可爲的路!

聽到徐徽言說起僱傭兵和戰事,那些個土官們還沒表態,幾個典型先就已經站了出來。那都恨不得立刻就開打,多立下功勞。

“諸位,諸位,稍安毋躁!稍安毋躁!”徐徽言先是看着堂下幾個典範都是一副渴盼已久的興奮模樣,並不禁止他們的議論。直到那些嶺南交州的土官們也被典範帶的一個個信誓旦旦的表起決心,這纔開口喝止。

隨着徐徽言微微一擡手,議事廳內漸漸安靜下來。

這是他多年坐鎮嶺南交州所贏來的聲譽。

徐徽言爲人正統,性格嚴謹,天生威嚴,可待手下軍兵卻又能一視同仁,恩威都施,能降得住性情粗野不服管教的土官土兵。

事實證明趙構的眼光不錯。

嶺南土兵雖然粗野,性狹,可在徐徽言的帳下卻頗能聽話。

“諸位,南面的情況大家都看了,占城也好,蒲甘也罷,皆已喪膽也。然蒲甘地域廣大,吳王疆域之西亦有着不少部落,去吳王麾下功勳不會少了,但那裡是一個瑣碎的活。”

“而占城富庶,建制數百年,上下軍兵多有章法。彼處廝殺,可立大功,然危險亦是不小。”

時至今日,徐徽言對占城用兵依舊不對外吐露一絲兒風聲。今天在座的人當中,根本沒人會想到宋軍也將發兵占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輩伍人自當爲國效力,豈有懼怕廝殺的道理?”一個典範見徐徽言停下了話頭,起身向徐徽言先行一禮,繼而說道。

叫徐徽言聽了大樂。

“此言大善。兩處地方你們自己選擇,本帥只告訴你們,一切還是老規矩。你們一一攻下的山寨部落,還有敢於反抗的土著,財貨你們拿三成,人你們挑選十一。”

“吳王、許王在當地都已經站穩了腳跟,這當僱傭兵的機會是沒多久了。朝廷已經發話,這次打完了,爾等的心意是不會白費的。”

“還有你們幾個,剛纔就屬你們的聲音大,等到了南面,可不要雷聲大,雨點小,給俺丟臉。到時候成了個孬種,本帥可是不饒你們。”

徐徽言對幾個典範調笑着說,然後又有些感慨的道:“守得雲開見月明。這三十六拜都拜了,就差最後那一哆嗦了。要是沒見好來,豈不可惜?”

“你們都是有家有口的人,這幾年端的不易,打完了這仗,本帥必爲你們請功!”

幾個典範眼淚都要落下了,這話說的他們心裡發酸。

被徐徽言點名的幾個人臉色通紅,血脈膨脹,在一干土官們的注視下,大聲說着:“敢請大帥放心!小人們敢不竭力!”

“請大帥放心,屬下定奮力殺敵!”

議事廳內的所有人等都站起來喝道。

“哈哈!好!好!有此血氣,不愧是俺帳下的好兒郎!”徐徽言聽了後滿意的點點頭。

而與此同時,鴻基港的碼頭上,一艘從北而來的海船上,幾個光頭大和尚安步下船。

岸上的同心和尚早早就帶沙彌在碼頭上等候了。

交州的佛教與三佛齊、蒲甘等地的佛教不同,乃是純正的漢傳佛教。

而且彼處的禮佛氣息非常濃郁。

雖然不能說是佛國,可迎三藏教典,仿宋制,試百姓而度爲僧,並設立戒場以傳授戒法,李朝第三主李聖宗(1054~1072在位)甚且被本地佛門喻爲印度之阿育王。其後的第四主李仁宗皆爲崇信佛法且大力護持佛教之君王。計李朝百二十年曆史中,先後興建興天御寺、五鳳星樓、勝嚴寺、天王寺、崇度報天寺、永隆聖福寺、真教寺等諸多名剎。

宋軍席捲交州時,諸多佛寺的大和尚們也通通被遷去了中原。轉而趙宋又從大相國寺、白馬寺和嶺南諸多寺廟,選擇僧衆充實交州。

同心和尚就是如此這般來到的交州。

只是隨着鴻基煤礦和港口的開發,這地方新起了一座佛廟,然後交州的僧錄司選中了同心來任住持。

但誰也沒想到鴻基港的發展是如此迅速,隨着本地人口的增多,隨着商貿和市井的繁榮,同心和尚已經發覺人手不夠用了。

然後打報告要求上頭增加人手,或允許他們自行受禮沙彌僧衆。

後者自然是不允許的,交州大大小小的寺廟現如今全不得自由,哪個也不允許受禮沙彌僧衆,同心和尚這兒自然不可能破例了。

上頭旋即從廣州新藏寺撥調了幾個和尚來。新藏寺正是同心和尚的老家。

那率隊前來送人的僧侶又是同心的師兄同真。

同心和尚收到僧錄司的迴文後,就日日夜夜盼着同真一行人。從前幾日起,他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就每到清早便帶人趕往碼頭等候。

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十六章 小弟這就去辦!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二章 給宋人當刀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一百九十九章 韃子購炮(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番外1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妃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
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西班牙還需要理由嗎?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範永鬥範大人(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八章 試炮場,趙構教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裝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四百六十四章 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鄭森與鄭平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十六章 小弟這就去辦!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四十四章 空頭王爺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萬萬,許爾安爲什麼這麼突出?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一百一十四章 ‘項少龍’第九十七章 戰事酣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獻策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譁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真太牛逼了第六十章 未來的鄭軍陸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閃耀第二十三章 義勇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蠻第三百零一章 白撿了個大功勞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臨走前去一趟關外(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二章 給宋人當刀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遺產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變的歷史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一百九十九章 韃子購炮(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一百一十章 戰爭的準備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攬軍心,趙構親上陣第一百九十二章 漢奸國賊吳三桂(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西鹽商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番外1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槍取富貴第五十六章 變化(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滾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話東虜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兒請戰(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三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復中原一場空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東總管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關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一百八十八章 鄭家的板刀面沒人願意吃(求訂閱,2/3)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個個都戲精啊(求訂閱)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四十六章 報紙和奏疏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子與太上皇第四百五十七章 選妃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這還真有點虛幻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禎帝不學小明王(求訂閱,1/3)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