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選一?不,是二選一(求訂閱)

通州,水陸之要會,畿輔之襟喉,京杭大運河的北端,京師的東大門。

打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後,下旨開闢漕運,利用金口河引永定河水,開鑿東至今通州一帶的運糧河,800年來,通州地區一直是燕山地區漕運及倉儲重地。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運河,西運河,東西運河運東西。

鄭芝龍都忘了自己前世是幾歲時候看小故事時看到的這幅對聯,卻至今記憶猶新。

通州張家灣碼頭上,漕糧運輸的終點站——向北進到通州碼頭的水道水流量小,漕船無法通行,只能用小船駁運。此刻,一二百艘漕船、花船、貨船,乃至數量更多的駁運小船,一切能夠收集到的船隻都在緊張的裝載着物質。

帝后、太子、諸王和隨駕的文武百官們,已經在通州城內歇息了。知州周文貴雖然不是啥能臣幹吏,可這點事兒還是難不住他的。

早使人收拾出了一棟棟房屋,再有吃食,已經把一切都安置的妥當了。

這人是北宋大儒周敦頤的後人,淮安府清河縣人。兄弟周文煒公乃關中商州知州,李自成入關中時,時任商州知州的周文煒和兵備道黃公,嬰城(商州)據守,血戰數日,力竭援絕,城陷被縶。李自成以高官厚祿誘之,周文煒不從且大罵,民軍又將文煒幼子周元生綁至,夾刀脅之,以殺子來威脅周文煒,文煒益怒不從復大罵。民軍遂斷文煒舌,(周文煒)猶張目噴血喉中作罵聲,民軍遂殺之,並殺其子。

周文貴是京畿一干地方官中最不可能投效李自成的人。

夜色裡,整個張家灣亮如白晝,尤其是臨河碼頭處,大批的勞力在搬運着一箱箱沉甸甸的木箱,一個個達官顯貴家的都管能爲一艘船的位置打的頭破血流。

這船隻不多,攏共就一二百艘,扣除了皇家御用的,再有一些人是能入皇帝眼睛的,能剩下一半嗎?

這隨駕的達官顯貴又有多少?隨身都帶了多少金銀細軟,古董珍玩?還有一個個的男女奴僕?這麼點船根本就不夠用。

要不是有軍兵看着,只怕這些人都能打出狗腦子來了。

“有這些人在,今晚是都別想睡了。”碼頭上,光頭兵總管李武對身邊的人說道。

“可不是。這些白癡現在着急了,之前可一個比一個存氣。”理解不了,平常人真的理解不了這些達官顯貴們的思想。

“所以現在一個比一個着急。看他們身後隨着的車馬,哪個輕便簡單?別說是一艘船了,三五艘也不夠他們一家用的。現在是保命還是保家當,可有的是他們心疼了。”

李武他們在邊上看瓜喝茶,說着風涼話,一點也不覺得那些個達官顯貴可憐,就像現在的吳三桂。面臨着人生抉擇點的吳大帥他也陷入了煩惱中,可沒誰以爲他就可憐了。

人家這是幸福的煩惱。

在如今天下,不是誰都有資格被崇禎帝、李自成和多爾袞三方面齊齊拉攏的。

鄭芝龍本來沒打算動吳家,老吳家不在燕京城了,劉宗敏又怎麼擄掠陳圓圓讓吳大帥好衝冠一怒爲紅顏呢?這都沒借口引韃子入關了。

但後來他想明白了,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翻臉,是彼此根本利益的衝突,是二者利益不同所在——吳家的根基在遼地,後者距離京城近在咫尺,李自成想要在燕京坐穩江山,那怎麼可能真放過吳三桂呢?

而吳三桂也不是一個甘願拱手而降,只求富貴一生的人,他也不可能放棄手中的權勢(兵馬)的不是麼?不然他早就引着兵馬進抵京師了不是?

吳襄或是陳圓圓,都只是一個明面上的導火索罷了,沒有了這樣的導火索,換一個新的一樣用。

鄭芝龍現在把吳家人都帶走了,那說不準還能叫吳三桂更輕鬆了呢。

現在的吳大帥面前就放了三封書信,一封來自他舅舅祖大壽;一封來自崇禎帝的手書;還有一封來自李自成。

祖大壽的書信很簡單,就是勸吳三桂能獻關降清,也不知道這是祖大壽主動寫的呢,還是被動寫的,但這都沒關係。滿清對吳三桂下的本錢可是很不小的——封王!

橫豎他們已經封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把三順王變成四順王也不是啥稀罕事。

多爾袞甚至許諾給吳三桂,允許他不參與對明作戰。

滿清這是進關助剿的,而不是要奪老朱家的地盤的,所以他們的打擊對象是李自成。若是真到了與明軍發生一些不忍言之事時,吳三桂也可以置之不理的。

這許諾是不可謂不大。

李自成給出的許諾也是很大,封侯,許之事沐氏故例,世代永鎮遼地。同時還開出了賞銀二十萬兩,糧米十萬石的賞格。

一樣允諾吳三桂不向明軍加一箭一矢,只留守遼地,一心防備滿清即可。

至於崇禎帝的就不用多說了,都是廢話套話,最大的允諾就是說自己會替吳三桂照顧好吳襄父子的,還有他的家眷的。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吳三桂這些年爲大明立下的汗馬功勞,他崇禎都會銘記在心的。

吳三桂現在根本就不考慮這個,因爲他不可能隨崇禎帝南下,不然他手下的關寧軍恐立刻就會四分五裂來。他可丟不下關寧軍。吳三桂現在的選擇就是二選一,是歸順滿清,還是歸順李自成。

歸順滿清,以他對清廷的瞭解,現在的滿清還沒能力一口吞下他。也就是說,歸順滿清後,吳三桂可以保持自身一定的獨立性,就如之前的革左五營對李自成一樣。可偏偏滿清沒李自成那麼好的胃口。等他們把自己的胃口養好了時,吳三桂相信那個時候自己一定會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爲那時候的天下大勢就也明瞭了。

歸順李自成,情理上講似乎更和順。畢竟關寧軍與滿清可是廝殺了好多年的,雙方說一個仇深似海也不是不能。可對李自成就好多了。頂多是當年祖寬的一筆債。

祖寬早年是祖大壽的家僕,少有勇力,後升爲寧遠參將、副總兵。崇禎八年,以三千關寧軍入關鎮壓民軍,盧象升說:“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爲最勁,殺賊亦最多。”

但這點小疼小癢怎能比得過關寧軍與滿清呢。

可事情也不能只從這點出發,還要長遠的看。

遼地距離燕京多近啊,李自成允許吳三桂世鎮遼地,這是晃鬼的吧?

還事沐氏故例,沐氏人遠在大理,距離燕京城足萬里之遙。遼地呢?山海關到京城滿打滿算也就五六本地,以騎兵突襲,三五天就能兵臨城下。

換做誰會放心?能高枕無憂?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李自成這般許諾,恐怕已經存了搞掉自己的念想了吧?

吳三桂心裡直打鼓,覺得李自成對自己至少是存有惡意的。

一如鄭芝龍當初所想的一樣,哪個強盛的王朝會允許有實力派諸侯做國中之國呢?

這麼一想,吳三桂覺得自己就只有獻關降清這一條路可走了。但他始終下不定心。自從收到父親(吳襄)的來信之後,他就一直在想這事兒了。

大明朝要倒了,他手中的關寧軍必須要尋一個可靠的下家了,不然,一個錢糧供應不濟,到時候鐵打的軍隊也要完蛋。

可是叫他率軍降清,一是沒借口,大義說不過去,這個時空的崇禎帝可沒死;二是心中深感羞恥……

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章 碰撞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鬩牆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
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七十二章 兗州城外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五章 斬立決第一百章 碰撞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腳抵京,後腳攤牌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時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繳欠稅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嶽韓當先鋒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五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麗的歸二代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魯南對決第七十九章 豬隊友(求收藏)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敗比一敗,豪格也大敗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一百九十章 鄭李友誼靠三桂(求訂閱)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國難之際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家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權,留着過年啊?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換明天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來使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九十八章 過河第四百八十二章 計劃第五百零一章 銅臭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第四百六十九章 爲王前驅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會虧待她們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戰艦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馬甲能保住嗎?第二百五十九章 “鄭家天下”必須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三百零八章 記吃不記打的韃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十四章 說好話不花錢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動兵了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招女婿第四百八十六章 娛樂大衆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賊,殺虜!第五百零七章 嘴強王者第五章 尋找退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該怎辦是好?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孫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五百三十一章 有備無患第七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僞官漢奸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六章 避害趨利,人之本性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對塞北下手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這纔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四百三十章 首輔賜教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鬩牆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營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農墾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團北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趙構“新政”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零三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零九章 新鮮的挑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