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

鄭芝龍的算盤打得很明瞭,他可以出兵進兗州城,但絕不會‘傷’了手中的主力。後者是他接下時間裡的“機動防禦”的主要戰力。

兗州府城的東面就是曲阜,隔着就是青州,青州以東就是登萊……

如今兗州府的清軍固然很難一邊同小袁營在鄒縣廝殺,另一邊還能隔着滋陽不打,來打曲阜。但阿巴泰若領兵南下與圖爾格會師了呢?

鄭芝龍手中的主力,一是對滋陽城外清軍的牽制,二就是防止清軍分兵攻打曲阜,保衛孔孟,身上的任務那不是一般的重要。

而且兗州的滋陽、鄒縣、曲阜三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攔截區,入塞清軍便是還要東進,那也必然要留一部分兵馬在這裡維持一個後路通道。因爲打兗州東部開始,那就是後世的沂蒙地區,山巒疊嶂,丘陵起伏,自古以來就是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地。不僅是清軍東進時候層層阻擊清軍的上佳之所在,也是東去清軍歸來時候阻擊其後路的絕佳之地。

但凡有丁點軍事常識的人,都會在兗州府的中西部建立一個穩固的進出通道。

當然,清軍也可能在兗州受堵之後,就放棄了東進青州、登萊的打算,這誰知道呢。

他的“棋盤”本就只是齊魯,招攬了小袁營,爲的也只是兗州府一戰不會有失,至於其他,那就不再考慮中了。到時候真發生了,也只能看一步走一步,見招拆招。

之前時候,鄭芝龍留了一千人在芝罘島,雖然那只是一千名作訓時間較短暫的光頭兵(光頭勞工),但好歹人人披甲——棉甲。配合上登萊餘下的民軍,還有青州的民軍,齊心合力下,未嘗不能真把韃子堵在沂蒙大山之中。

這就是再好不過的‘答案’了。

這樣一來,鄭芝龍等於就守住了兗州府城,守住了曲阜、鄒縣,庇護了齊魯東部三府之地,這場大戰中的功勞就足夠大了,聲望還能再升一截。

而兗州境內的其他縣城,雖然“放棄”兩個字顯得有些冷血,可鄭芝龍也沒辦法啊。

他手裡就這麼點人!

便是鄭芝莞中間不給他生出那遭子事來——鄒縣、曲阜本都不在他的計劃之內,那江哲是提及了孔孟曾顏四家,可知道歷史的鄭芝龍,心中卻一直都認爲四大家根本不會有事。就算曲阜、鄒縣、嘉祥真的被清軍攻佔了,四大家也保證各個平安——鄭芝龍把小袁營填進兗州府城。兗州城堅,有了小袁營的補充,城內多了上萬兵馬,豈會容易被清軍打破?而他就引兵在兗州東部、青州南部,阻擊清軍的東進。

那有把握阻擊的也只是圖爾格部,等到阿巴泰引軍南下了,鄭芝龍心中一樣沒譜。

所以,有沒有這遭事兒,根本都沒甚改變的。

鄭芝龍現在看到的就是阿巴泰軍還沒有南下,這當中雖生了點變故,兗州戰局也還沒有超出他的預計。眼下的局勢還很不錯。小袁營搶先一步進到了鄒縣。他也領軍來到了兗州城外。

現在周亮工就見自己,鄭芝龍用腳趾頭想都能知道他要幹什麼。後者所擔負的任務,第一可就是增援兗州。

但一樣是帶兵進入兗州,帶多少兵,多了少了還是正合適,周亮工要做何選擇,可就代表着他在鄭芝龍心中將會得到的不同層次的評價了。

這評價短期內或許不會改變什麼,但在兩年之後,卻極可能會意味着全然不同的天地!

“討滿檄文已宣揚於世,孔孟曾顏四家之忠貞世人盡知。而韃虜殘暴惡極,既發兵於鄒縣,難保也會出兵於曲阜。聖人廟寢萬不可有失,否則我等將無顏苟活於世也。”周亮工是真沒想到孔孟曾顏四家如此的硬氣。作爲讀書人,對於孔孟幾家人在歷史上的無恥作爲,誰個不心知肚明?

但因爲他們是聖人苗裔,那就只能視而不見。順帶着把自己的前輩們也一樣的乖乖跪在異族腳下的一幕也視而不見。

所以,周亮工根本想不到四家家族會聯名發出檄文,內容還那麼狠毒辛辣。這在他心中真有種“變性”的感覺。但不能否認,這同時也叫他飽受鼓舞!

那麼,對孔孟曾顏四家認識如此深刻的周亮工,又怎麼可能將曲阜忘之腦後?張口就說出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數字——三兩千人,也就是兩個營。

說是這個兵力既能激勵兗州城,又可以不傷鄭芝龍的‘元氣’。

……

鄒縣,廝殺聲響徹天空。

清軍與小袁營的激戰從昨日持續到今日,如若神兵天降的小袁營贏得了鄒縣近乎所有人的感激,唯獨不對袁時中感激的就是孟宏譽。

因爲在小袁營兵馬抵到鄒縣之前,他就先把自己的兒子派出了城,去往北路找清軍乞饒了。

他讓兒子請求清軍不要進攻鄒縣,說那道檄文絕不是孟家之所爲,這是有人在害他們四聖後裔。並且拿出了衆人籌集的五萬兩白銀和上萬石糧食作爲贖城費,聲明這些要是不夠還可以再談。

上萬石糧食還在鄒縣,五萬兩銀子孟聞璽卻帶在身上的。

可是兒子前腳才帶着銀子去尋清兵,小袁營後腳就進了鄒縣,他兒子的下場不要太悽慘了啊。

孟宏譽的預感很正確。領兵的董鄂·鄂碩,看到鄒縣城池上飄着的明軍旗幟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刀砍了滿嘴叫着“冤枉”的孟聞璽。

“把這顆狗頭給我扔到城下。”

“將士們做好準備,攻城。”怒火中燒的鄂碩直接揮兵對鄒縣發起了攻勢。

拆除了城外早沒了人影的房子,用樑柱、門板、牀板等打造盾車和長梯,鄒縣的護城河又早就凍實,鄂碩揮兵就對着城池猛攻過來。

這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清軍作爲進攻一方,按道理自是處於劣勢的。然而小袁營進入了鄒縣才發現,後者竟然半點守城的準備都沒有做。

滾木礌石,乾柴、木簰、金汁、熱油之類的,一樣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城內的秩序都已經大亂。袁時中想要丁壯做後勤,都還需要自己分出人馬去拉壯丁。

孟宏譽死了兒子,整個人都要不好了。孟聞玉則名頭大壞,這個時候已經不適合做帶頭人。其他人家又怎麼敢壓過孟家的威風呢?

也虧得袁大洪帶領着後續主力沒多久便趕到了鄒縣,上萬軍兵的到來才徹底的讓城內百姓感受到了安全,加上“拉壯丁”,小袁營這纔有了一批可使喚調遣的丁壯。

袁大洪氣呼呼的跨進縣衙的簽押房,後者已經看不見一個人影,上到知縣老爺,下到不在編的白役,一個都見不到影兒。

“叔父,這裡不對啊。孟聞玉既然敢署名檄文,那就是對韃子恨之入骨。怎地俺在這城內轉了一週,愣是沒見到鄒縣有絲毫的備戰模樣?大批百姓南逃不說,就連士紳富賈也都紛紛逃了去。剩下一些人物沒有見逃,卻也不曾見他們有半點抵抗模樣。俺還聽人說,那孟家的孟宏譽,派了自己兒子帶着大批銀子從北門出城去了……”

袁時中嘆了一口氣,他也不是蠢人,到了這個時候還如何會再去相信孟氏?

“這孟家啊,怕是被人坑了。孔家。曾家、顏家恐也多是如此。聖人苗裔竟如此不敢,真丟盡老祖宗的顏面。”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一百零七章 剷除隱患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十二章 龍洋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五十九章 黑心壞鳥鄭芝龍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團(求訂閱)番外4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
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舉而多得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爲正統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禎十七年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實力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點遺忘的大殺器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勝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鄭芝龍,活捉朱皇帝!(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訂閱)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三百九十四章 嶽無敵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還遠嗎?第一百零七章 剷除隱患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駕護航擎天柱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陵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戰火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十二章 龍洋第三百五十九章 趙構的槍桿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臨頭還不知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離第三百零六章 排槍擊斃與排隊送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當官的在“迴流”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談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還是槍子打死好了第五十九章 黑心壞鳥鄭芝龍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零五章 妙計要成空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鮮義勇vs日本武士第三百零四章 決戰的開始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三百五十章 趙宋的本錢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團(求訂閱)番外4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勢所趨!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險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題作文——怎麼當皇帝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們(她們)到底是誰?第二百二十三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第二百七十三章 韃子要跑第四百零二章 開掛人生第二百八十一章 鄭芝龍的身後名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國,天朝風範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芝龍想幹啥呢?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這廝是趁了誰的勢頭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節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觀戰,軍中可有勇士敢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節義,無一不缺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見家光將軍,總要去江戶登門拜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開鄭芝龍的真面目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下禾寮港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一百六十五章 現在死一個,日後死一家(求訂閱,7/10)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一百七十章 一個藉口(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嗎?第三百三十一章 幸與不幸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選擇第五十四章 覺華島上第十一章 去遼東打醬油嗎?第三百八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揮師北上,重興大明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強兩弱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殘忍麼?第五十八章 驃騎將軍(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東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一百九十四章 遲到的金手指?(求訂閱)第一百二十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點賊兵算的了甚?(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五章 滅北寇!保大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務員,筆帖試(求訂閱)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來了第一百零二章 萬勝!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與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