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着你……”春風般的願景在心裡從未熄滅,又如何忍心離別歌壇、離別聽衆?因爲對歌唱愛的深沉,所以眼裡含着淚水,不願帶着遺憾離去……

在張國榮藝術生命中,有兩張專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部是《風繼續吹》,另一部是《Leslie》。

1979年專輯《情人箭》銷量大敗後,張國榮無奈暫別歌壇達四年之久,只能在餐廳、酒吧裡面唱歌,每次都要鼓起勇氣面對聽衆對自己的噓聲。

不過,憑藉拍電視與青春偶像片,倒積累些人氣,特別在東南亞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即便如此,若在歌唱或影視上面沒有爲人喜愛的代表作品,待人氣消散殆盡,很快將被遺忘。幸運的是,一部電影再次點燃了張國榮心中深藏已久的音樂夢。

1981年,張國榮參演電影《鼓手》,且承擔了三首電影歌曲的演唱,歌曲不僅分別由享譽歌壇的顧嘉輝、鄭國江作曲、填詞,歌詞也近似張國榮入行的心酸路程之寫照,意義重大,張國榮渴望發行歌曲之心無以言表。

但彼時與經理人的對簿公堂讓此事一度擱置,導演楊權就介紹了唱片公司的經理人Florence Chen,就是日後張國榮的經理人陳淑芬。回憶第一次和陳淑芬的交談,張國榮語重心長地說:“那時跟她談的時候,她問我需要多少報酬?我說報酬不是很重要的問題,我需要的是爭一口氣,需要將我錄了的這幾首歌一一地去出版。所以我就簽了兩年,酬勞不算多,也不少,是適中,那時又見回了黎小田。”

揚名之作

1982年,簽約TVB(無線電視臺)旗下的華星唱片後,作爲該唱片公司第一位簽約歌手,張國榮自然受到公司的力捧,況且公司資本雄厚,有能力購買他國許多歌曲的版區。這樣,在公司的鼎力支持,以及音樂總監黎小田、經理人陳淑芬的打造和包裝下,張國榮開始了沉寂四年之久的音樂試水之作,爲此做了精心的準備。

首先,改變唱腔和歌唱風格。

這就必然談及兩個人,第一位自然是之前提到過的、被張國榮視爲伯樂的黎小田。從比賽出道到一起轉投華星唱片,黎小田一路見證着張國榮的成長,在這位伯樂眼裡,張國榮是一位很有主見和潛力的小夥子,但對其早期的唱腔卻嗤之以鼻。唱歌不得法,缺乏感情,似雞仔聲,輕佻的高音等等,這些都是黎小田對張國榮唱腔最初的評價。

兩人合作後,作爲音樂總監,黎小田親自指導他改善唱歌技巧,壓低唱歌時的聲線,吟唱深沉磁性的中音,最終,流淌出性感深情迷人的嗓音。

第二位就是著名填詞人鄭國江。鄭國江早已關注到這位新人,曾回憶說:“張國榮在麗的電視臺初試嗓音時,其已隱隱感到此仔骨子裡的野性,及至後來,其所演角色每每透發出一種不甘心、不妥協的激情”。

早在1982年,張國榮請其爲他出演的電影《檸檬可樂》的插曲寫詞,其亦希望能寫出一首像陳百強《眼淚爲你流》般的詞,憑這首歌提升歌手在樂壇的地位,但由此寫就的《凝望》未能帶來“預期的成效”。

出於對這位年輕歌手的支持和欣賞,後來鄭國江更減半費用爲電影《鼓手》填詞。自此,每一次合作錄完歌曲,張國榮都會第一時間播給鄭國江聽,並認真聽取意見,逐步改進,兩人的音樂默契也漸漸達成。

在幾位音樂前輩的指點下,清純乾淨的聲線,大氣婉轉而略帶感傷的腔調讓張國榮的音樂在新一代唱將中脫穎而出,霎時間似有蓋過許冠傑的鬼馬曲風,香港流行音樂進入了以傷感情歌爲主的發展基調。

其次,創新造型和表演姿態。回看張國榮七十年代的幾張唱片封面,一頭長髮、一抹陽光稚嫩的微笑、一身純白體恤或黑紅舞衣、一副青澀的面孔,其造型都帶有一味“油脂”和“土氣”。

當華星唱片爲其打造新專輯造型時,張國榮也曾親自參與封面設計,新專輯一改之前作品的“油”和“土”,將八零年代港式雅緻同日式熱舞流行元素貫入其中,流行性十足。

新專輯也恰恰鮮明地詮釋了這種狀態,封面摒棄輕佻嬉皮的造型和姿態,以憂鬱而又充滿期待的深邃眼神大頭照爲主體,輪廓鮮明的面孔、精緻而愈發成熟的臉龐隱隱散發着歲月洗刷後的沉穩,也展現着內心的堅定及對未來的渴求。

自此以後,張國榮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特色。

如香港音樂人的評價:張國榮後來的成功是香港流行音樂發展的必然結果,無論他那張俊俏溫暖的臉和激情活力的舞姿,還是那融進了英倫紳士的“雅皮士”風格,都給香港持久的市民化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發展到八十年代中的香港流行音樂,正需要一個張國榮式的人物將其過於平民化的風格重新拉回半空。

最後,嚴格把控詞曲質量。

新唱片的歌曲彙集了80年代最負盛名的數位詞曲作者,包括顧嘉輝、黎小田、黃霑、鄭國江、林敏怡、黎彼得等,保證了歌曲的質量。

在詞曲名家的打造下,一方面,專輯的主打歌選擇了最爲穩妥的方式——翻唱,這是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的常態,利於增強聽衆的熟識度和接受度;另一方面,全碟十二首歌差不多一半是電影插曲,這不僅容易引發聽衆的共鳴,還匯聚了張國榮蟄伏樂壇四年之久的成果。

厲兵秣馬,萬事皆備。1983年5月1日,新專輯《風繼續吹》公開發行,上市之初,唱片卻迎來了良好口碑和銷量低下的兩極分化,卻也印證了其未來星途之路的長路漫漫,道路曲折。

良好口碑首先得益於唱片主打歌——“風繼續吹”。該曲改編自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再見的另一方),填詞人鄭國江說,歌的引子、配樂給我一種風的感覺,正因爲這種感覺,我聯想到海邊黃昏時分很多青年男女在那泳罷燒烤,對着殘餘的火堆,該有很多故事發生吧。“風”與“情”的結合,於是就有了“風情”,寓情於風,借風抒懷。

曲子旋律低迴婉轉,通過張國榮細膩的演繹,用平淡坦然的聲音,唱出了絲絲無奈與淡淡的哀愁。有人評論該唱片“歌聲中的濃情繾綣直透聽者耳中,曲盡意不盡,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永恆金曲”。

其次,歌曲《片段》翻唱自電影《卡薩布蘭卡》同名主題曲,貝蒂•希金斯的《Casablanca》,張國榮還親自參與了這首歌的部分填詞。歌曲曲調優美,經由張國榮的深情吟唱,其懷舊、追思的真摯情感淋漓盡顯;

最後,張國榮通過收錄電影《烈火青春》及《鼓手》中的歌曲以抒發多年來壯志難酬而心志不改的心懷,由黎小田、顧嘉輝、黃霑、鄭國江操刀的歌曲《那一記耳光》、《人生的鼓手》、《默默向上遊》、《我要逆風去》也被譽爲寫照張國榮心酸歷程的“壯志四部曲”。

功夫不負有心人。該歌曲於當年入選第1屆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季選歌曲,並在次年榮獲1983年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金唱片獎。

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作爲獲獎提名者,張國榮面帶悅色的笑着,很多人都認爲《風繼續吹》會斬獲大獎,可是一直等到臺上的許冠傑、羅文、陳百強等人一一上臺領獎結束後,張國榮的名字也始終沒有被提及。原來他一早就被告知自己的作品只排名第十一位,出於節目效果,希望它能夠出席,張國榮果斷地答應了。

臺下的他誠心地微笑着祝賀每一位獲獎者,爲他們鼓掌,也爲自己鼓掌: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站在領獎臺上。

頒獎結束,張國榮在後臺哭得唏哩嘩啦,或許,他覺得這是離成功最近的一次,卻依舊功敗垂成,未來亦不可知。

對於得獎的渴望,張國榮從來沒有掩飾過,他說:“參加比賽,當然希望拿獎,至於那些不在乎得失,不介意成敗的講法,我覺得多少有點假,有點言不由衷。”他期盼得獎,並不是想蓋過什麼人,而是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實力。

無論如何,自己的歌唱水準終究也算獲得了樂壇專業的認可。

業界肯定的同時,唱片最初的銷量卻不盡人意。“第一張華星的唱片,一出版的時候反應不是好啊,一點都不好,可以說是比我們想象中差。”張國榮說唱片一開始不受歡迎,銷量很差,於是就拿到電臺給DJ聽,他們雖評價很好,但也沒有特別重點推薦。

不過,金子總會發光,慢慢地聽衆越來越多,紛紛寫信給電臺點唱這首歌,這時候也隨即簽了給無線電視當了合約歌星,公司還爲這首歌拍攝了音樂MV。在無線和廣大聽衆的推動下,專輯最終收穫了超過3萬張的金唱片銷售量(2008年之前,香港IFPI的標準是2.5萬爲金唱片,5萬爲白金唱片,10萬爲雙白金,15萬爲三白金,以此類推)。

《風繼續吹》作爲簽約華星的處女作,準確說來是他的成名作,是一個只能演一些青春片的二、三流歌手鹹魚翻身的投名狀,是一位歌壇“老人”向樂壇和聽衆展現演唱技藝的試金石,是一張讓出道8年之久的Leslie真正嚐到成名滋味的專輯,也是他“八零年代唱法”的開山之作。

當然其整體質量和後面專輯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它的價值在特定時期已經得到了發揮和體現,1983年這樣一個平常的年份,Leslie用這張專輯一掃多年來的陰霾和頹勢,也正式告知香江樂壇:一位巨星即將橫空出世。

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
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