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站在林間的交叉路口,詩人久久躊躇,他嚮往面前的兩條路,但只能選擇一條……

此時,擺在張國榮面前的,同樣是兩條路,但他卻沒有久久佇立,收到家人的來信後,張國榮立即踏上了歸鄉的路途,飛機上,眺望着遙遠的雲彩,似乎在不停地向自己召喚,淚珠瞬間涌入眼簾,異國他鄉的遊子歸心似箭。

回家後,張國榮一邊悉心照料着父親,一邊寬慰着自己憂心的母親,幸運的是,父親的病情沒有繼續惡化,逐漸穩定了下來。

這段時間裡,張國榮的一舉一動都被家人看在眼裡,望着眼前這位勤奮、獨立、有責任心的小兒子,父母心底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溫馨和愛意。彼時病重的父親悲觀地認爲自己癱了以後就沒有希望,不想去世時沒有小兒子送終,所以父親不再同意張國榮返回英國。

夫婦兩人還意識到以往對孩子的關心實在太少了,便開始主動地增加和子女們相處的時間,尤其是對這個獨自在外留學七年的小兒子,母親更是期盼着給兒子更多的關愛和彌補。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順的小兒子最終聽從了父母的請求,留在了夫婦身邊,承歡膝下。

可是好景不長,小時候由於父母長期疏於陪伴,中學後自己又長期獨立生活海外,真正和父母朝夕相處後,張國榮總是有一種莫名的生疏感和不自在,一年後就搬出去單獨住了。

這種生疏感一直也沒有消失,甚至多年以後,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母親還向兒子提出來“是否可以借用下你家廁所?”的請求。

被動放棄英國學業的張國榮再次面臨着兩難的抉擇,或者去爸爸的服裝公司幫忙,或者繼續學習,完成學業。年齡不大,加之對洋裝裁製行業沒有興趣,他就選擇去做了“中五”的插班生。

長期留學英國,他的英文已經很好了,卻不太適應本土的中文教學,所以選擇專修中文,對中文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後來開玩笑地說:“這件事我是很少有跟人提起,我回來的時候, 我的英文的程度已經很好的了,那時的一些私立英文學校的英文程度也不是很高,所以曾經那裡的校長開玩笑的說:‘你的英文程度可以教中二、 中三了,不如去教書啦’。”

也許對中學課程沒有興趣,也許父親病重後,家庭負擔的加劇,也許是自己獨立自強的性格,19歲的張國榮自食其力,開始做起了小買賣:一邊擺地攤販賣者牛仔褲和皮鞋,一邊到律師事務所做一些文字整理工作。

你很難想象,曾經一位家庭優越的富貴公子、一位國際名校深造的大學生,會放下一切成爲了一位小商販。

一年多讀書的時間,張國榮結識了一羣喜愛玩民歌和樂器的朋友,他們一起組建了一支樂隊,張國榮擔任主唱歌手。樂隊起了一個很酷的名字——“ONYS”,代表一種很奇特的會發出光亮的黑色的石頭,也暗喻了着這羣青少年特立獨行、不爲人知、嶄露頭角的想法。

這羣熱愛音樂的青年以樂隊的形式參加了不少歌唱比賽,表現也算優異,時常還能贏取第二、第三名頭銜,卻和冠軍一直無緣。

始終錯失冠軍的遺憾並沒有讓張國榮因此耿耿於懷,因爲唱歌作爲興趣,他從沒有想象過把它當成自己畢生奮鬥的事業,直到一次重要“比賽”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1977年,麗的電視臺(香港亞洲電視的前身)舉辦“亞洲業餘歌手大賽”, 此時,賦閒在家、一度迷茫的張國榮再次面臨着抉擇:讀書或是參賽。

朋友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慫恿張國榮一起報名參加比賽,於是,抱着玩玩的心態去報了名,期間還有一個故事。

那時候,張國榮在家閒了兩個月,連五塊錢的報名費都沒有,就找“六姐”借了錢,才及時參加了大賽。

多年後,採訪中說:“我爲什麼這麼感激六姐呢?那時,告訴六姐我要去報名,需要五塊錢,六姐就立即給了二十塊。這樣我才能搭電車上中環,搭天星小輪過海,搭巴士到麗的廣播電臺。”

沒有求助於自己的父母,而是向照顧自己的六姐開口,彼時,對於父母親情,張國榮的心底是存有一份自尊的倔強,還是保留一份證明自己的不甘?

1977年,4月9日,亞洲歌曲大賽香港賽區正式開始,整個賽制包括:初賽、複賽、香港區決賽、以及亞洲總決賽,一共四輪比賽,層層篩選出最終獲勝者。

初賽(海選)時,作爲四百多位選手之一,張國榮選擇了自己擅長的英文歌,可是剛唱了幾句就被評委——黎小田喊停,自己還因此和評委據理力爭。張國榮內心非常緊張,直到聽見另一位評委——鍾景輝微笑着誇自己“這個靚仔很不錯”後,心裡這才欣慰的許多。

“那時候去報名,誰知道要限制時間的?就挑了一首水蛇那麼長的歌,長的版本有12多分鐘,以爲可以唱完。才唱了六七句就‘叮’我,但也有一點點信心了,因爲當時評委鍾景輝態度很好,時時笑眯眯的,還說:‘這個靚仔不錯,夠膽量’。”

就這樣,“初生牛犢”以一曲American Pie贏得了複賽資格。此時,作爲音樂總監的黎小田要求張國榮繼續演唱“American Pie”,但必須cut(截短)它到三分鐘之內,否則不得入賽,張國榮因此又和黎總監爭論起來。也許“不吵不相識”,兩人日後亦師亦友緣分就這樣在“爭吵”中開始了。

後來的比賽中越戰越勇,最終,在香港區的比賽中取得了亞軍的驕人的成績,獎勵三千元現金及名貴紀念品一份。在頒獎時,麗的總經理黃錫照親口對張國榮承諾:I'll make you a star!名譽暫且不說,對彼時的張國榮而言,三千元的“巨資”無疑給他窘迫的生活雪中送炭。

香港區比賽出線後,冠亞軍鍾偉強、張國榮兩人代表本區晉級亞洲歌唱大賽的總決賽。

值得一提,鍾偉強雖然力壓張國榮贏得冠軍寶座,風光一時,但其後在樂壇的發展卻不理想,退出樂壇多年後,2013年,鍾偉強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中國好聲音”,淚灑全場。

“此身誰料,天教心願與身違!”名次和榮譽只是一時,也許,先天幸運的造化遠不如後天個人的爭取。

5月1日,總決賽打響,8個國家的選手同臺競技。當時,在跟菲律賓選手競爭得非常激烈時,菲律賓評判在最後一次打分就給了張國榮一個全場最低分——77 分,而香港的裁判給菲律賓選手的分是93分,最終,總決賽中張國榮只得了第五名, 而那個菲律賓的選手搶得了冠軍。

後來張國榮坦然地回憶道:“其實這位菲律賓朋友,如果大家有留意到香港樂壇的歷史的話,或許有些印象,他就是丁馬卡度。他就拿了那年的冠軍,但那年的冠軍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

“冠軍”在當時可能是一種反宣傳,大家覺得那晚菲律賓的評委對香港人很不公平,一時間羣情激憤,紛紛紛紛打電話、寫信給麗的電視臺投訴抗議。

這也間接成就張國榮,一時間,他贏得了香港衆人的同情和支持,人氣暴漲。

有趣的是,在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張國榮常常取得大賽中第二(亞軍),甚至更低的位置,從學生時代的樂隊組合(“ONYS”),歌唱大賽的香港區決賽和亞洲總決賽,到後來的譚張爭霸等等,初始不被人看好,但很快地後來居上,得以“凌絕頂”, 憑藉作品和魅力登上藝術高峰。

每每“屈居”第二的境況非但沒有挫傷張國榮的信心,反而讓其“越挫越勇”,這種不屈不撓的性格是繼承於父母的基因?家中兄弟姐妹排行的競爭?還是家庭氛圍和後天經歷的鍛造?

種種事件,皆有緣由,一切意料之外,又都情理之中。

贏得大賽後的張國榮,再次面臨人生中一個重大選擇:決賽後,電臺高層鍾景輝立即拿來了一份合約,擺在這位初露頭角的樂壇新秀面前……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第八章 蝶變(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序言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八章 蝶變(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
第八章 蝶變(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序言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八章 蝶變(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序言第二章 憶童年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