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知識點

現代漢語下冊

第一節 語法概說

1.語法:語素、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語法有兩 個含義:一是指語法結構規律本身,即平常說的語法事實; 二是指研究、描寫、解釋語法結構規律的科學即語法學,它 是對客觀存在着的語法系統的認識和說明。

2.語法的性質:抽象性、穩固性、民族性。

3.語法單位:語素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可組合成詞、單獨成詞;

詞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構成短語、句子,部 分加上句調單獨成句;

短語語義和語法上能搭配而無句調的一組詞,大部分加 上句調成句;

句子具有一個句調,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結構的組成部分,指由詞逐層組裝成的短語或句子 裡的詞類系別。包括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 狀語、補語、中心語8類。

第二節 詞類(實詞)

1.詞類: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

2.劃分詞類的依據:詞的語法功能是主要依據,a.詞在語句裡充當句 法成分的能力b.詞與詞或短語的組合能力; 詞的形態(構形形態如重疊、構詞形態如加詞綴) 和意義(語法意義)是參考依據。

3.名詞:語法意義:表示人和事物、時間、處所、方位

語法特徵:a.常作主語、賓語,多數能作定語和帶定語,不 能作補語;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數量短語,一般不能 加副詞;

c.不能用重疊式表示某種共同的語法意義,親屬 稱謂及其他少數詞(媽媽、星星)是構詞的語 素重疊,不算構形的形態變化;

d.單複數同形,在表示模糊複數時,部分指人名 詞(和代詞)可加構形後綴“們”(朋友們)。

“們”的語法意義:a.加“們”之後不能再受表示確定數目的 詞語修飾;

b.指人的專名加“們”增加“之類、之流” 的意思;

c.指物名詞加“們”是擬人的用法;

d.“們”還具有表示“定指”的語用意義。

時間名詞能作主語、賓語、定語,還常作狀語,表示事情發 生的時間(他昨天來了)。

4.動詞:語法意義:表示動作、行爲、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消失

語法特徵:a.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能帶賓語;

b.能受副詞“不”修飾,多數不能受程度副詞修 飾,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願動詞能前加 程度副詞(很怕、很應該);

c.多數可後帶“着、了、過”等表示動態;

d.有些動作行爲動詞可以重疊,表示短暫、輕微, 限於表示可持續的動作動詞(AA式想想、 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判斷動詞“是”:意義關係:a.表示事物等於什麼或屬於什麼 (魯迅是偉大的革命作家);

b.表示事物的特徵、質料、情況 (這孩子是雙眼皮);

c.表示事物的存在(遍地是牛羊)

副詞“是”:常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表 示肯定(他是走了),一般重讀, 不重讀時與句末語氣詞“的” , 表一般的肯定(她是賣糉子的)

能願動詞:a.可作謂語、狀語(可以走);

b.至少可以放進“不~不”、“~不~”格式之一。

表可能:能、能夠、會、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應、應該、應當

表意願:肯、敢、要、願、願意

趨向動詞:在動詞、形容詞後作補語,表示移動方向或動作、 屬性演變的趨勢,意義更虛化(好起來)

5.形容詞:語法意義:表示性質、狀態等,分爲性質形容詞(軟、聰 明)、狀態形容詞(水靈靈、雪白)、不定 量形容詞(多、少、全)

語法特徵:a.常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能直接 修飾名詞(太陽紅~紅太陽);少數性質形容 詞能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通常加“地” 或重疊)(快走、慢慢說);部分能作補語(看 清楚);

b.不帶賓語,但有些雙音節的性質形容詞兼屬 動詞,作動詞時帶賓語(端正態度)

c.性質形容詞大多能受程度副詞修飾(很簡 單);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因表情態)和狀 態形容詞(因本身帶有某些程度意義)不能 再受程度副詞修飾;

d.有些性質形容詞課可重疊,表示性狀程度的 加深或適中,重疊後不能前加副詞“很”(單 音節:AA早早、AA的長長的、AA兒慢慢兒; 雙音節:AABB(的/兒)清清楚楚、A裡AB 僅限於有貶義的形容詞以加強貶義色彩(馬 裡馬虎));

e.有些單音節性質形容詞可帶上疊音詞綴或 其他詞綴(紅彤彤,灰不溜秋),不能加很;

.f狀態形容詞(雪白)本身已表示特定狀態和 程度,且程度較深,不用加“很”或重疊; 但可以作詞的重複,表示強調,屬於修辭的 反覆格(雪白雪白的)

6.比較動詞與形容詞:同:常作謂語;能受“不”修飾;部分能重疊; 能以肯定否定重疊形式提問(V不V);

異:動詞能帶賓語或不能帶賓語同時不受程度 副詞修飾;形容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而不 能帶賓語。

7.區別詞:語法意義:表示人和事物的屬性,有區分事物的分類作用。 屬性往往有對立性質,往往是成對或成組的。

語法特徵:a.能直接修飾名詞和名詞短語,作定語(西式 服裝);多數能帶“的”形成“的”字短語(男 的);

b.不能單獨作謂、主、賓,組成“的” 字短語或聯合短語或成雙對比後可作主、謂、 賓(西式的比較貴,他不男不女);

c.不能前加“不”,否定時前加“非”(非正式 會談)。

8.比較形容詞和區別詞:同:作定語

異:形容詞可以作謂語、補語、狀語,可以 前加“不”和程度副詞“很”;區別詞則 不能。

9.數詞:語法意義:表示數目或次序,分爲基數詞和序數詞。

基數詞表示數目的多少;可以組成表示倍數、分 數、概數的短語,表示數目的增加或減少;

序數詞表示次序先後,一般是基數前加“第、初”, 或者用甲乙、子醜來表示。

語法特徵:a.通常要跟量詞組合成數量短語,才能做句法成 分(走一趟);一般不直接與名詞組合;基數詞 不 能單獨作句法成分,限於數學計算時或文言格式 (二加八等於十、三頭六臂);

b.數量短語一般作定語、狀語、補語;

c.“倆、仨”是數量短語的合稱,不是數詞,不 能再加量詞;

d.倍數只能用來表示數目的增加;分數既可以表 示數目的增加,也可表示減少。

10.現代漢語“數詞+名詞”的條件:

A.名詞:a.表示成對、集體的集合名詞(三姐妹、十萬大軍);

b.由相同性質的個體構成的整體概念(四小龍、五壯士);

B.數詞:a.限於“一”(下一階段);

b.表示序數(三樓);

c.以位數“百、千、萬、億”等收尾(十萬大軍);

11.量詞:語法意義:表示計算單位,分爲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計 算單位)(一個人)和動量詞(表示動作次數和 發生的時間總量)(看三次)

語法特徵:a.總是出現在數詞後,組成數量短語作定狀補;

b.單音量詞大多可以重疊(一A一A、一AA), 重疊後單獨充當定(表示數量多)狀(表示按次 序進行)主(表示每一)謂,不能作補賓;不限 於“一”,表示方式,作狀語(三架三架地飛過);

c.有時單獨作句法成分。(我想有個家),限於省略 “一”;在指示代詞後,構成指量短語(這本);

d.量詞與名詞組合在普通話和方言裡各有自己的 習慣。

12.副詞:語法意義:常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性詞語,表示程度、 範圍、時間、頻率、處所、肯定否定、情態方 式、語氣等。

語法特徵:a.作狀語;程度副詞“很、極”可作補語(好 得很、好極了);

b.一般不能單說,僅“不、沒有、也許、有點 兒”等在省略句中可單說;

c.部分副詞兼有關聯作用(越說越快);

13.比較副詞和形容詞:形容詞能作謂語、謂語中心,又能作定語、 補語,能受程度副詞修飾能獨立成句,反之是 副詞。

14.代詞:語法意義:代替、指示作用,可代替詞、短語、句子,分 爲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

語法特徵:a.人稱代詞分爲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和其他代詞;

b.指示代詞用來指代人和事物;

c.疑問代詞用來表示有疑而問(詢問)或無疑而 問(反問句);有任指(表示任何人和事物, 說明在所說的範圍內無例外)(哪兒都不想去) 和虛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 道、說不出或不想說出的)(好像在哪兒見過 他)兩種引申用法;轉述別人說的話時,重疊 用指代不必或不願具體說明的對象(誰誰誰迷 上了種棉花);“什麼”用來表示列舉未盡之意, 並列名詞短語加“的”(車廂裡堆滿了雞鴨鮮 魚什麼的)。

15.擬聲詞:模擬聲音的詞,又叫象聲詞;可以作狀(後加“地、一 聲”)、定、謂、補、獨立語,也可單獨成句;不受程度副 詞修飾,不能前加否定副詞。

16.嘆詞:表示感嘆和呼喚、應答;獨立性強,常作感嘆語(獨立成 分),也可單獨成句;寫法不固定。

第三節 詞類(虛詞)

1.虛詞的共同特點:a.依附於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

b.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句法成分;

c.不能重疊

d.都是封閉的類(成員固定)

e.是定位的

2.介詞:語法意義:起標記作用;後加實詞或短語構成介詞短語,修 飾、補充謂詞性詞語,標明跟動作、性狀有關的 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 對象等。

介詞短語常作狀語,少數可以作補語(修飾、補充謂詞性詞 語)和定語(後面必須加“的”)

3.比較動詞和介詞:動詞能單獨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能加動態助詞或 者重疊;反之是介詞。

4.連詞:語法意義:起連接作用,連接詞、短語、分句和句子等,表 示並列、選擇、遞進、轉折、條件、因果等關係;

“和”類連詞(和、跟、同、與、及、以及)表示聯合關係, 聯合名詞性詞語;

“而、而且”連接謂詞性詞語和分句,表示意思更進一層(轉 折、並列、遞進、目的);

“並、並且”連接動詞性詞語和分句,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

“或、或者”連接各類詞語,表示選擇關係。

5.比較連詞和介詞:連詞連接對象互換位置而意思不變,不可以添加 狀語,可以省略或換成頓號,功能相同,不可以 放在句首;介詞與之相反。

6.助詞:語法意義:附着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結構關係或動態;

結構助詞:的a.連接定語和中心語(紅的花);

b.構成“的”字短語,表示概括意義/類別意義;

c.附着在聯合短語後面,表示列舉未盡(絲巾、 襯衣什麼的)

地(狀語後面)、得(補語前面)

動態助詞:着動詞、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在 持續;

了動詞、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或性狀的實現;

過動詞、形容詞後,表示曾經發生的動作或曾經 具有這樣的性狀;

看重疊動詞或動詞短語後表示嘗試(試試看);

的動賓短語中間,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我昨天 進的城);

來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發生過的事情(昨 天你幹什麼來着)。

比況助詞:附着在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後面,表 示比喻,比況短語常跟動詞“好像”配合使用。

其它助詞:所a.用在及物動詞前面,組成名詞性短語;

b.組成“被……所”“爲……所”表被動。

給緊靠在動詞前,表示被動態,口語色彩較濃;

連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前面,“連…… 也/都/還……”,表示隱含比較。

7.語氣詞:語法意義:表示語氣,在句子末尾或句中主語、狀語之後; 分爲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

語法特徵:a.附着性強,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詞語之後;

b.常跟句調一起共同表達語氣;有的語氣詞可 以表達多種語氣(啊),有的語氣可用多個語 氣詞表達,內部有細微差別(陳述語氣);

基本語氣詞:第一層 的 表示情況本來如此 陳述

第二層 了 表示新情況的出現, 陳祈

成句煞尾作用

第三層 呢 指明事實不容置疑, 陳疑

略帶誇張或表疑問

吧 表示猜度或商量口氣 陳疑祈

嗎 表示疑問 疑

啊 使語氣舒緩,增加 感疑祈陳

感**彩

8.了:動態助詞:放於句中、謂詞後,表動作性狀完成(看了三本書);

語氣詞:放於句尾、體詞後(名數量人稱代詞),表示新情況的 實現(看了三本書了)。

9. 啊:嘆詞:放於句首,做獨立語或獨立成分(啊,你說的是他啊!)

語氣詞:放於句中(停頓)句末(語氣),不作句法成分(她 啊,就是這樣一個人)

10.是……的:結構助詞:後面可以加名詞,不可以省略,否定詞加 於“是”前,“是”是判斷動詞(他是買菜 的(人)。);

語氣詞:後面不可以加名詞,可以省略,否定詞加於“是” 前,“是”是副詞(他是回來的。)

11.的:結構助詞:定中短語;“的”字短語;附着在聯合短語後;

動態助詞:在動賓短語中間,表示過去時間(去年上的大學);

語氣詞:在句末,加強肯定意義(這是不可能的)

第四節 短語

1.漢語組成短語的語法手段是語序和虛詞;直接組合的主要靠語序, 非直接組合的主要靠虛詞。

2.短語的分類:a.構成要素是否凝固:固定短語,臨時短語/非固定短語

b.意義:單義短語、多義短語;

c.成句能力:自由短語(能加句調獨立成句)不自由 短語/黏着短語(反之);

d.層次:一層短語(簡單短語)、多層短語(複雜短語)

3.短語的結構類型:

基本類型:主謂;動賓;偏正(定中和狀中);中補;聯合

其他類型:a.連謂短語:多項謂詞性成分連用成分之間無語音停頓, 不用任何關聯詞語(看着心煩),表示的關係:先後(上 山採藥)、方式和目的、一個是另一個的方式;

b.兼語短語:前一動語的賓語作後一謂語的主語(有人 不贊成、稱老李爲球迷);

c.同位短語:前項和後項的詞語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 又叫復指短語(首都北京);

d.方位短語:方位詞直接附在名詞性或動詞性詞語後,表 示處所、範圍和時間,具有名詞性(大門外、水底);表 示處所的方位短語與定中短語用能否插入“的”來鑑定 (桌子上面,定中);

e.量詞短語:數詞(數量短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指 量短語)+量詞;

f.介詞短語:介詞+名詞等,常修飾謂詞,標明動作的工具、 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對象等;

g.助詞短語:“的”字短語:實詞或短語+的,指稱人或事 物,名詞性短語,作主、賓;

比況短語:名詞等+比況助詞(似的、一樣、 一般),表示比喻、推測,形 容詞性短語,作定狀補;

“所”字短語:所+動,指稱動作所支配或關 涉的對象,名詞性短語

4.短語的功能類:名詞性短語、謂詞性短語(動詞性短語和形容詞性 短語)

5.造成多義短語的原因:

A.詞彙多義(多義詞)(房間沒有鎖);

B.語用多義(語音停頓、重音等不同)(外面睡不好);

C.句法多義:a.結構關係不同(學習文件);

b.結構層次不同(我們三個一組);

c.組合層次和結構關係都不同(對於廠長的意見);

d.語義組合情況不同:語義關係不同(雞不吃了); 語義指向不同(吃完了飯);

6.分化多義的方法:a.口語中利用語音條件;

b.利用句法手段:層次分析法、交換分析法(交 換結構類型和語序、增添實詞或 虛詞、變換詞語);

c.補充語境法

第五節 句法成分

1.主語:構成材料:分爲名詞性主語(名詞性詞語充當,名、數、名 詞性代詞、名詞性短語;表示人或事物)和謂詞 性主語(謂詞性詞語充當,動、形、謂詞性代詞、 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含主謂短語),表示 動作、性狀或事情);

語義類型:a.施事主語:施事+動作;施事主語句即主動句;

b.受事主語:受事+動作;受事主語句即被動句;

c.中性主語:又叫非施非受主語,表示工具、原 因、目的、處所等。

2.關於主語、施事、話題:

句子結構:語法結構(主語、謂語),語義結構(施事、受事),功 能結構(話題、說明)

主語:屬句法層面,是指稱詞與詞的語法結構關係的術語;

施事:屬語義層面,是指稱詞與詞的語義結構關係的術語;

話題:屬語用層面,是指稱詞的表達功能的術語,是句子敘述的起 點,體現說話人所關心的方面,是聽、說雙方已知的舊的信 息,能顯示說話人的話語意圖;

三者可以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完全不重合。

3.謂語的構成材料:常由謂詞性詞語(動、形、主謂短語)充當,名 詞性詞語一定條件下可作謂語(名詞謂語句)

4.動語的構成材料:常是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作動語:存現句(臺 上||坐着|主席團),不及物動詞+補語(中補短語 帶賓語)(飛機||衝上了|雲霄),形容詞+補語(中 補短語帶賓語,形容詞本身不能帶賓語)([去年] 這個村||熱死了|兩個人)

5.賓語:構成材料:分名詞性賓語和謂詞性賓語(僅出現在能帶謂詞 性詞語的動語後);

語義類型:受事賓語、施事賓語、中性賓語(表示結果、處 所、時間、工具、方式、原因等)

6.能帶謂詞性賓語的動詞:表建議、主張;表准許、禁止;表感知義、 心理活動;表對待處理義;表動作開始、 持續、終止義;表存在(有、沒有)。

7.定語:含義:名詞性偏正短語中,中心語前的附加成分;

構成材料:實詞或短語;

語義類別:限制性定語(多名詞性詞語、動詞性詞語、區別 詞充當)和描述性定語(多用狀態形容詞、性質 形容詞的重疊式、擬聲詞)

8.語義指向:狹義句子中某個句法成分和哪一個成分之間有語義關係

廣義除狹義外,還包括語義所指,即代詞(第三人稱代 詞和反身代詞)與先行詞之間的照應關係,以及空語類 (有語義內容而無語義形式)與名詞成分之間的同指關係。

9.狀語:構成材料:副詞(唯狀性),還可以由時間名詞、能願動詞、 形容詞(特別是表狀態的形容詞)、介詞短語、量 詞短語、動量詞構成的數量短語;

語義類別:限制性和描寫性

10.補語:構成材料:一般由謂詞性詞語充當,說明動作行爲的結果、 狀態、趨向、數量、時間、處所、可能性或者說 明性狀的程度;

結果補語:常用形容詞,少數用動詞或動詞短語;中心語和 補語之間不得插入其他成分;語義指向中心語、 主語或賓語;

程度補語:形容詞/心理動詞+(得)+程度副詞(很、極)/ 虛義的動詞(透、慌、死、壞、多等)(表示達到 極點或很高程度)/數量短語(一些、一點)(表 示很輕的程度);

情態補語:動詞/少數形容詞+得/得個+謂詞性詞語,表示由 於動作性狀而呈現出來的情態;

趨向補語:動詞/形容詞+趨向動詞,無“得”,表示事物隨動 作而移動的方向或某種抽象的引申意義;

數量補語:a.動量補語:表動量的量詞短語充當,表示動作 發生的次數;

b.時量補語:表時間的量詞和加數詞組成的數量 短語或“數量名”短語充當,表示動 作持續的時間即時量、時段;

時地補語(介詞補語):動詞+介詞短語,表示動作發生、終止 的時間和處所;

可能補語:“得、不得”充當,表示有無可能進行(這東西曬 得曬不得?);在結果補語或趨向補語和中心語之間 插入“得/不”(輕聲),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 不可能實現(拿得出來,拿不出來);

11.先補後賓是大量的、無條件的位次,先賓後補或賓語居中是有條 件的有限制的。

12.中心語:定語中心語:常由名詞性詞語充當,謂詞性詞語亦可;

狀語中心語:常由五種謂詞性詞語充當;

補語中心語:常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謂詞性短語亦可;

13.獨立語:含義:句子中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後別的詞語或句 法成分無結構關係,即不互爲句法成分,但又是表 達上有作用的成分的未配對成分的獨立成分;

特點:由實詞或短語充當;結構上不與其他片段發生組合 關係即不具語法關係;位置較靈活;有多方面的表 意作用,主要是說話人的主觀評價、情緒和態度;

標記符號:ΔΔΔΔ

分類:a.插入語:表示肯定或強調的口氣(十分明顯);

表對情況的推測和估計(我看、算起來)

表示消息來源(據說);

引起對方注意(你看);

表示總括性的意義(總之);

表示註釋、補充、舉例(也就是、包括);

表示對話語的附帶說明(嚴格說來);

b.稱呼語:呼喚對方,引起注意(大師傅);

c.感嘆語:用嘆詞表示感情的呼聲(啊呀,);

d.擬聲語:擬聲詞構成,模擬事物的聲音,給人以 真實感,以加強表達效果(砰砰)。

第六節 單句

1.句子分類:

語氣類(句類):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

結構類(句型):A.單句:a.主謂句:動詞謂語句(肩膀||磨破了); 形容詞謂語句(海風||特別涼爽); 名詞謂語句(今天||星期六);

主謂謂語句(主謂短語作謂語);

b.非主謂句:動詞性非主謂句(上課了);

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對!糟糕)

名詞性非主謂句(好球!);

嘆詞句(啊!喂!);

擬聲詞句(轟!嘩嘩!)

B.複句

2.名詞語作謂語的條件:a.只能是肯定句;b.只能是短句;c.一般只能 是口語形式;d.限於說明時間、天氣、籍貫、 年齡、容貌、數量等的口語短句。

3.主謂謂語句的分類(據全句主語(大主語)和主謂短語的主語(小主語)是施事或受事及其關係劃分):

a.大主語是受事,小主語是施事;語義關係:受事||施事—動作(這 件事||大家都贊成。);

b.大主語是施事,小主語是受事;語義關係:施事||受事—動作(他 ||什麼酒都嘗過。);

c.大主語和小主語有廣義的領屬關係(他||一向態度和藹。);

d.謂語裡有復指大主語的復指成分(這孩子,||我也疼他。);

e.大主語前暗含一個介詞“對、對於、關於”等,大主語若加上介 詞,就變成句首狀語了(這件事||中國人的經驗太多了。)

4.動詞性非主謂句通常用來說明自然現象、生活情況、祈望,有的是 口號、兼語句(禁止吸菸!有個小村子叫王家莊。)

5.常用句式(主謂句的動詞謂語句):

A.“把”字句:含義: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把”引出受事、對受 事加以處置的一種主動句;

特點:a.動詞後常有別的成分,一般不能單獨出現, 尤其是單音節動詞;通常後有補、賓、動態 助詞,或動詞的重疊式(把茶喝了,把情況 談談);或動詞前有狀語(別把髒水到處潑); 但若動詞是動補型雙音節詞,可以單獨出現 (不要把直線延長);

b.“把”的賓語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 的人或事物,因此前常有“這、那”一類修 飾詞(把那枝鉛筆帶上);如果用無定的、 泛指的詞語,常是泛說一般的道理(不能把 真理看成謬誤);

c.謂語動詞一般有處置性即動詞對受事有積極 影響,因此不及物動詞、能願動詞、判斷動詞、 趨向動詞和“有、沒有”不能拿來作謂語動詞; 無處置性的動詞較少見(只把目錄看了一遍); d.“把”字短語和動詞之間一般不能加能願動詞、 否定詞,這些詞必須位於“把”前,但熟語性 句子有例外(怎能把人不當人呢?)。

B.“被”字句:

含義: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被(給、叫、讓)”引出施事 或單用“被”的被動句;

語用作用:表示受事主語的“被處置”,被處置的結果多數帶 有遭受、不如意的語用色彩,少數是如意和中性的;

構成和應用條件:a.動詞一般有處置性,後多有補語或別的成 分;若只用一個雙音動詞,前面必有能願 動詞、時間詞語等狀語(自行車叫我弟弟 騎<走>了。);

b.主語所表示的受事必須是有定的(這本書 被他撕破了。);

c.能願動詞和表否定、時間等的副詞只能放 於“被”前;

“被”字句的主語表示受事,也有表間接受事的(他家被黃鼠 狼叼走了兩隻小雞。)

C.連謂句:含義:由連謂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

語義關係:a.表前後發生的動作(她取了筆記本走了); b.表方式和目的的關係(表揚先進樹榜樣); c.前一動作表方式(她低着頭沉思往事);

d.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一件事(站着不動);

e.後一性狀表前一動作結果(聽了很高興); f.表因果關係(他看書看累了);

g.條件和行爲的關係(有資格談戀愛); D.兼語句:a.使令式:請、使、叫、讓、派、催、逼、求、託、命 令、吩咐、動員、促使、發動、組織、鼓勵、 號召等(老師鼓勵學生學好功課。);

b.愛恨式:前一動詞表讚許、責怪或心理活動的及物動 詞,由後面的動作或性狀引起的,前後謂詞有 因果關係(我感謝你告訴我一個好消息。);

c.選定式:選聘/稱/說……爲/做/當/是(大家選他當代表); d.“有”字式:前一動詞“有、輪”等表領有或存在等 (是誰找我啊?);

E.雙賓句:含義:有指人和指事物雙層賓語的句子;前一一般指人 (指人賓語、近賓語),後一一般指物或事情(指 物賓語、遠賓語);

特點:a. 動詞要有“給出、取進、詢問、稱說”等意義; b.近賓語一般指人,靠近動詞,中間無語音間歇, 常由代詞、名詞充當;遠賓語一般指事物,也可 指人,遠離動詞,前可以有語音間歇或逗號,一 般較複雜,由詞、短語、複句形式充當;

c.有的可變換爲非雙賓句同義句(用介詞將指物賓 語提前)(大家叫她祥林嫂—大家把她叫祥林嫂);

F.存現句:含義:表示什麼地方存在、出現或消失了什麼人或物, 用來描寫環境或景物;分爲前(處所段)中(動 作段)後(存現賓語段);

分類:a.存在句:表何處存在何人或何物(山上有個廟); b.出現句:表示何處出現何物(他的臉上透出一絲 笑意);

c.消失句:何處消失了何物(昨天村裡死了牛); G.比較句:a.“比”字句:有“比”字介詞短語作狀語的句子,表 示甲乙兩物或兩事在數量、性質、程度 的差別,又叫差別句;

b.“沒”字比較句和“不如”比較句:無肯定式(甲不 如乙好);

C.“和”字比較句:常用“一樣”(他的意思與你不同)

6.變式句:a.省略句:對話省;因上下文而省;

b.倒裝句:主謂倒裝(怎麼了,你?);

定語、狀語後置(我看了本小說,長篇的);

7.句類:A.陳述句

B.疑問句:a.是非問:結構像陳述句,用疑問語調或兼用語 氣詞“嗎、吧”等(不用“呢”);回答 是對整個命題作肯定或否定,用“是、 對、嗯”或“不、沒有”或點頭、搖頭;

b.特指問:用疑問代詞(誰、什麼、怎樣)和由它 組成的短語(爲什麼、什麼事、做什麼) 來表明疑問點;就疑問點做出答覆;句子 往往用升調;

c.選擇問:複句結構,用“或、或者、是……還是” 連接分句,常用語氣詞“呢、啊”;

d.正反問:單句,由謂語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並 列的格式構成:V不V,V不,後加“是 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等;

“呢”字問句:無疑問代詞和疑問結構,但可以在中 間補出來(你呢?);

反問句(反詰問句):無疑而問,不要求回答;

C.祈使句:要求對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兩類:命令、禁止(一般具有強制性,口氣強硬堅決; 常無主語,結構簡單,語調急降且短促,不大 用語氣詞);

請求、勸阻(包括請求、敦促、商請、建議和 勸阻等;請求時多用肯定句加上語氣詞“吧、 啊”;勸阻時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要、不 用、別”等加上語氣詞“了、啊”);

請求或敦促時,宜於用動詞的重疊形式和敬詞“請”, 常出現主語(您請坐);

D.感嘆句:帶有濃厚的感情的句子,表示快樂、驚訝、悲哀、 憤怒、厭惡、恐懼等感情,降語調;

8.不影響句型的因素:a.語氣詞的有無;b.倒裝與否;c.省略與否;

d.獨立成分的有無;

9.單句與短語的區別:a.句子有特定的語氣、語調,可分爲陳述句、 疑問句等;短語則沒有;

b.短語有主、狀、謂、補、定、賓等八個成分; 句子除此之外還有獨立語這種語用成分;

c.句子有成分的倒裝和省略,有倒裝句、省略句; 短語則無;

d.句子有表述性;短語則無;

所以句子是語言運用單位,是動態單位;短語是造句備用單位,是 靜態單位。

第七節 常見的句法錯誤

1.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 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動語和賓語搭配不當(小米含蛋白質及維生素B豐富); 定狀補與中心語搭配不當(我們要注意團結跟自己合不 來、看不慣的同志)。

2.殘缺和多餘:成分殘缺:主語殘缺:濫用介詞或“介詞……方位詞”, 暗中更換主語;

謂語殘缺:說了主語,謂語未完又另起頭,

缺少謂語中心語;

賓語殘缺;

定狀補缺少或不完整;

成分多餘:主語有多餘成分(他的成長與發展);

謂語有多餘成分;賓語有多餘成分;

定語多餘;狀語多餘;

3.語序不當:定語中心語位置顛倒(裡屋北院上房—北院上房裡屋); 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 狀語和中心語位置顛倒;句中狀語錯放在句首狀語位置; 多層定語語序不當;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4.句式雜糅:兩種說法混雜;前後牽連。

第八節 複句

1.複句:含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結構上互不作句法成分 的分句加上貫通全句的句調構成;

特點:a.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構成;

b.分句結構相對獨立,互不包含;

c.分句句義上互相依存關聯即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

d.一個複句只有一個統一的句調,句末纔有一個終止 性停頓。

2.複句的意義類型:

聯合複句:並列複句:有時A,有時B;不是A,而是B;是A, 不是B;而是……

順承複句:一A就B;於是;繼而;終於……

解說複句:即,;就是說……

選擇複句:不是A,就是B;要麼A,要麼B;要不A, 要不B;寧可(寧、寧肯、寧願)A,也不(決 不、不)B……

遞進複句:何況;況且;尚且A,何況(更不用說、還) B;別說(慢說、不要說)A,連(就是)B; 反而……

偏正複句:條件複句: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總)B; 才;要不然……

假設複句:那;那麼;就;便;則;的話;再A,也B……

因果複句:既然;由於(因爲、因)A,所以(才、就、 便、故、於是)B……

目的複句:以;以便;免得;省得……

轉折複句:雖然(雖是、雖說、儘管)A,但是(可是、 然而、而、卻)B;只是;不過;倒……

3.複句的結構類型:多重複句;

緊縮句:由複句緊縮而成(不……不;非……不; 不……也;再……也;一……就;再; 才;都;又;就;也;因爲)

第0054章第0014章第0027章第0098章第0095章第0022章第0059章第0091章第0024章第0074章第0119章第0092章第0034章第0055章第0097章第0098章第0109章第0109章第0125章第0055章第0063章第0112章第0065章第0018章第0109章第0054章第0118章第0064章第0032章第0045章第0091章第0028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104章第0081章第0048章第0076章第0121章第0116章第0119章第0095章第0121章第0096章第0109章第0089章第一部分 大結局第0050章哈哈第0075章第0105章第0118章第0028章第0121章第0064章第0053章第0059章第0091章第0083章第0114章第0021章第0060章第0008章第0027章第0022章第0070章第0084章第0071章第0013章第0104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084章第0012章第0069章第0081章第0119章第0052章第0032章古代文學資料(二)第0098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063章第0062章第0031章第0054章第113章古代漢語複習資料第0068章第0059章第0050章第0125章第0046章第0121章第0057章第0090章第0032章第126章第0040章第0015章第0041章
第0054章第0014章第0027章第0098章第0095章第0022章第0059章第0091章第0024章第0074章第0119章第0092章第0034章第0055章第0097章第0098章第0109章第0109章第0125章第0055章第0063章第0112章第0065章第0018章第0109章第0054章第0118章第0064章第0032章第0045章第0091章第0028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104章第0081章第0048章第0076章第0121章第0116章第0119章第0095章第0121章第0096章第0109章第0089章第一部分 大結局第0050章哈哈第0075章第0105章第0118章第0028章第0121章第0064章第0053章第0059章第0091章第0083章第0114章第0021章第0060章第0008章第0027章第0022章第0070章第0084章第0071章第0013章第0104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084章第0012章第0069章第0081章第0119章第0052章第0032章古代文學資料(二)第0098章現代漢語知識點第0063章第0062章第0031章第0054章第113章古代漢語複習資料第0068章第0059章第0050章第0125章第0046章第0121章第0057章第0090章第0032章第126章第0040章第0015章第00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