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巡政之屯田

日隅時分,車馬隊從桑河鋪起程往壽州而行,日將暮時便到壽州城下。

壽州控扼淮水中游,有居高臨下之勢,發船去山陽五百里水路,若是下游生變,壽州發兵將極爲迅速,故而在巧取淮西之後,鳳離軍的防禦重心就開始往西轉移,不過靖海水師之主力以及陳漬的登城鎮師,都駐在東側的新浦(連雲港)及雲梯關等地。

荊襄會戰之後,除陳漬奉命到雲梯關組建獨立的登海鎮師外,張苟、唐復觀也分別調入鳳離軍及淮陽軍的序列,連同柳西林、楚錚、韓採芝、耿泉山、陳魁立等部,在東線集結的甲卒已經達到七個鎮師,此外還有李良所率的騎營第二鎮師、以葛存信、楊釋分別爲指揮使、參謀軍事的靖海水師。

除此之外,十四萬俘兵裡,除了以新附漢軍及虜兵爲主的八萬俘兵交由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運往海外進行勞役之外,餘下的六萬俘兵則以隨州軍爲主,也將徐州工輜營,要使得東線儲備兵員上升到十二萬甚至更高的水平。

隨州軍俘兵,構成也簡單,大多是荊襄及淮西隨羅獻成起事造反的貧困民衆,後隨羅獻成在隨州停下有六七載,家小差不多也都在隨州安頓下來,偏偏叫羅獻成鬼迷了心竊,一步走差,成了戰俘——與新附漢軍及胡虜俘兵不同,隨州軍俘兵不僅容易改造好,還將能成爲淮東軍接下來一個重要的兵卒補充來源。

爲了更好的將六萬俘兵轉化爲對國公府忠心、能爲國公府征戰沙場的悍卒,同時王相在隨州,無論是編入工輜營的六萬俘兵的家小,還是隨鍾嶸、羅建等將投附董原的隨州軍將卒家小,林縛一律要求他妥善安置,編入民籍,有條件進行優先授田。

而此前羅獻成在隨州進行大規模的屯田,實際由各級將領私佔,屯卒及耕作的將卒家小,實際不過是各級將領的農奴——

對壽州的軍墾屯田,也將是要作同時的處理。

將入城時,林縛停下來,站在路旁,看着馳道兩側漸次金黃的麥田,與身邊的高宗庭、寧則臣及孟畛等人說道:“董原在淮西數年,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倒不曉得董使君聽了主公這番話,心裡會是怎樣的感慨?”孟畛笑道。

辛辛苦苦數年經營,叫淮東不費吹灰之力全盤拿去,如今壽州、濠州總計一百五十萬畝地,都叫林縛一體拔入殖商銀莊,成爲林縛對淮東將臣的封賞;董原要有好心情,才叫見鬼呢?

“顧不得董原怎麼想了,”林縛哈哈一笑,他至今猶覺得叫董原入彀是今生得意之作,與孟畛說道,“銀莊接管軍墾屯田後,雖說將田價壓到二三銀元一畝,但依舊相當一大部分人是赤貧,無法出資購田,也不能簡單粗暴的將他們趕走。成服他們打算,以殖商銀莊的名義,與耕戶立下楔書,許他們在稅賦之外,以租代償,十年之後田地即歸爲永業,十年之租歸入銀莊算售田款!這個工作,要府衙以及縣跟下面新設的鄉司配合着進行。當然哦,官員們替殖商銀莊做工作,殖商銀莊也需要額外拔些銀錢給壽州府,算作補助——至於怎麼補,你們談,談妥之後公告出來,不要藏着掖着。”

上田年產糧三石,每戶授田四十畝以內,新稅政之後,稅賦不過二十抽一,田租也立律制不得超過三成實收,即不得超過基本田賦的六倍——實際董原在壽州屯田,爲養軍,每年要從屯田裡直接拿走高達六到七成的收成。

林縛是要將壽州及濠州屯田統統拔歸殖商銀莊,但允許耕戶總共只繳不到三成半實收的租賦,就已經是一種恩惠;更立下楔書許耕戶在連續繳納租賦十年後田地歸爲私有永業,這對耕戶來說,幾乎就是叫人喜極而泣的喜訊。

孟畛說道:“主公仁厚,愛民如子,子民也必會愛主公如父……”

愛民如子嗎?林縛心裡一笑,只是後世的記憶,使他看待普通民衆沒有高高在上的視角,這恰恰是當世一些俊傑所不具備的。

大多數農戶,生生死死都在一塊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對土地的渴望,是上層人士難以想象,故而這些人也將是新政最堅定的擁護者。

以往這些人是赤貧者,在壓迫在社會的底層,是表現不出力量跟聲音的。他們給壓迫到極致,反抗,只會產生極強的破壞力。但是,現在他們是淮東軍最堅定的組成部分跟支持者,他們的力量跟聲音就能夠通過淮東軍整體的表現出來,也是林縛推動新政深入下去最核心的保證。

新稅政出來之後,特別是,林縛以封賞的名義,直接將元越宗室在江寧外圍諸縣數以十萬計的莊田討來,拔入殖商銀莊向附近無田及少田的農戶出售,殖商銀行雖說是以此收攏本金,但無田及少田的農戶卻實實在在的得到莫大的利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江寧的地價,在短短半個月裡,就暴跌到戰前的水平。

那些利益受損者,自然有恨林縛入骨的;但那些千千萬萬的、甚至前半輩子都沒有如此奢望跟幻想的貧苦農戶,又何嘗不是林縛的狂熱擁護者?

由於林縛要逐步的實行新兵制,原淮東軍的老卒,不能成爲士官,也將逐步的安排退役,安置到地方進行授田,另外就需要徵募新卒,填入諸軍保證軍隊的更新換代,並逐步的將戰卒規模擴大到五十萬,甚至更高。

時人視兵役爲苦役,充軍亦爲流刑的一種,特別是江南富庶之地,農戶子弟非不到走投無路纔會吃兵糧——原先林縛也沒有打算從相對富庶的江寧諸縣能徵到多少兵員,所設的徵兵點連月來也是應徵者寥寥。樞密院及軍部即使將宣傳工作做得再好,一再強調將卒的地位與以往大不同,但在江寧府周邊的徵兵效果,都是無不如在淮東、浙南及江西等相對苦寒、而授田工作實實在在做下去的地區。不過,在新稅政及殖商銀行售租田法頒佈之後,江寧府的幾處徵兵點,就每天給貧困的農戶子弟圍滿。

林縛稱之爲羣衆基礎:淮東軍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強的凝聚力,也恰恰林縛在淮東立足十年來,一直都在紮紮實實的做這方面的工作。眼下只是將之前在崇州、在淮東所做的工作,做一些調整、加以改善,再向全國範圍內推廣而已。

林縛與孟畛說道:“我往壽州而來,防務倒不怎麼關心,最關心的,還是從董原那裡橫搶過來這一百五六十畝軍墾屯田、怎麼處置的問題。在荊襄會戰前期,董原直接從這些屯田上抽走五萬屯卒,隨後又將這些屯卒帶去許昌。壽州田處置好了,有好的效果,傳揚開來,聽那些屯卒曉得、聽到耳朵裡去,特別是那些個屯卒,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家小都還留在壽州,我想他們是不會願意再跟淮東做對的……”

孟畛以往只覺得董原有着別人不及的大才,對人心的把握也是極佳,能通過拉攏、壓制不同的將領去掌握軍隊,但他融入淮東,才真正的體會到,林縛是從根本上掌握軍隊,他是幾乎掌握着每一個兵卒的心!

當董原爲一年一兩百萬兩銀的養兵錢糧愁得頭髮欲發之時,樞密院已經將三年之後的歲入增漲目標定在三千萬銀元了。

孟畛不知道董原此時有沒有絕望的沮喪,總之他覺得董原是沒有爭贏的希望了。

孟畛想到一樁事,當面跟林縛稟告:“董使君入鎮淮西,維揚有不少鹽商子弟來投,董使君去許昌赴任倉急,故而有多少鹽商子弟留在壽州,此時又有意北去許昌投董使者;主公請示訓孟畛如此處置?”

“要留的,歡迎他們留下;要走的,一概不送。”林縛說道。當初這些鹽商子弟從維揚逃出來,就是怕給淮東清算。這些年投來壽州,這些鹽商子弟的財力差不多也給消耗光了;就算沒有消耗、大規模的在淮西置了田宅,只要能遵循新政之制,林縛也不想節外生枝去翻舊帳。

進壽州城後不久,即有信騎從東面馳入壽州,將一封密函呈到林縛面前。

“甄封倒是來得快,已經在新浦上岸,”林縛與身邊諸人說道,“我本想在壽州多留兩天,這下子看來要先趕去新浦了。”

甄封爲高麗海陽郡督,在西歸浦一役中給林縛所俘,後林縛支持甄封組建海陽軍謀奪高麗王權——高麗戰事也如火如塗進行五六年,雖說叫甄封佔得高麗南部的三個郡,但甄氏即使得海東行營軍及佐賀氏的幫助,在兵力上還是吃虧太多,雙方在高麗漢陽郡以境形成拉鋸,暫時誰都奈何不了誰。

第6章 重兵東移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章 鶴灘第48章 雪天圍獵第7章 大寇於城第32章 放逐第35章 顧氏第84章 牽鼻子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8間 應子第89章 勸進(一)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0章 嫡爭(一)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章 王侯家事第58章 軍功交易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6章 錢莊第34章 開館設學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23章 客訪深山第160章 燕京雪第54章 河西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41章 軍需第91章 伏誅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70章 攻守第61章 北伐序幕第8章 不能打第135章 遺計第70章 長樂王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60章 宮廷陰影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26章 回江寧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38章 死守王府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35章 抉擇第75章 密約(二)第4章 投效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7章 密會第26章 殘部第73章 花燭夜第19章 邸報第13章 失城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19章 鹽銀保糧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11章 肘腋生變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聯兵助伐第5章 初襲第32章 餌中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9章 白石領兵第45章 典錢鋪第66章 意外升官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16章 叛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3章 風災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3章 盲點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42章 棋子第20章 梟勇無畏第89章 決斷第17章 開城門第7章 先手佈局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02章 西行第59章 收心第二十章 誘殺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62章 遷島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59章 負荊請罪第28間 應子
第6章 重兵東移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14章 鶴灘第48章 雪天圍獵第7章 大寇於城第32章 放逐第35章 顧氏第84章 牽鼻子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28間 應子第89章 勸進(一)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0章 嫡爭(一)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章 王侯家事第58章 軍功交易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64章 軍功賞爵第46章 錢莊第34章 開館設學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23章 客訪深山第160章 燕京雪第54章 河西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41章 軍需第91章 伏誅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70章 攻守第61章 北伐序幕第8章 不能打第135章 遺計第70章 長樂王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60章 宮廷陰影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26章 回江寧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38章 死守王府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35章 抉擇第75章 密約(二)第4章 投效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7章 密會第26章 殘部第73章 花燭夜第19章 邸報第13章 失城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28章 孫杆子孫壯第19章 鹽銀保糧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11章 肘腋生變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聯兵助伐第5章 初襲第32章 餌中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64章 窮寇宜追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9章 白石領兵第45章 典錢鋪第66章 意外升官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16章 叛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3章 風災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63章 盲點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42章 棋子第20章 梟勇無畏第89章 決斷第17章 開城門第7章 先手佈局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02章 西行第59章 收心第二十章 誘殺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53章 約期良辰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62章 遷島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39章 李卓的反擊第59章 負荊請罪第28間 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