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冬季攻勢

bookmark

(求紅票)

孫壯、李良各率一部騎兵,趁夜潛行,在芒碭山東北麓捕捉到這支滲透到淮陽一線的燕胡遊哨的蹤跡。

芒碭山是豫東平原的制高點,山勢倒也不高,錯落突兀的在永城縣境內散落十三座山頭,也就四五里的縱深,包括芒碭山裡的夫崖寨及附近永城縣城都在近年來的戰事裡給摧毀。

永城縣隸屬河南,陶春改任河南制置使之後,江寧派來新的永城知縣等官,從陸續返鄉的民衆裡招募丁壯,拉起一支兩百人的縣兵隊伍,連槍矛都不齊全,更不用說有能力修繕殘破不堪的城池了。

雖說林縛一直都覬覦芒碭山比淮陽更好的築城地勢,但沒有正當的名義將淮陽防線往西北再延伸四五十里。

永城縣在昨日入夜前給這支滲透進來的燕胡前哨精銳攻破,城裡好不容易聚集的三五百戶人家,遭受屠戮,僅有少數人逃出來。

虜騎在永城縣肆掠過之後,也擔心暴露蹤跡引來南朝兵包抄,趁夜轉移到永城縣東面的芒碭山夫子崖殘寨裡休整。

摸到敵蹤,孫壯與李良先聯絡上通過氣,看着天色已亮,虜兵很可能在天亮之後就會轉移,不等中路的騎兵過來匯合,就分從西南與正東兩個方向包抄芒碭山夫子崖殘寨。

虜兵哨騎布在十里之外,稍接觸就吹響警哨往回奔逃。孫壯率部趕至芒碭山東北麓,在清亮的晨光裡,就看到四百餘騎虜兵從夫子崖殘寨裡馳出來,散開來有兩三裡方圓。

淮東騎營皆是弓馬嫺熟的老卒,敵騎衝來,四散往東北而走,封住敵騎北逃路線;敵騎收縮,便展開來咬上去,等待李良率部趕來圍攻之。

李良率部趕來的蹄聲漸近,虜兵迫切突圍,窺着方向,從夫子崖北面的空隙鑽去,即使將側翼暴露出來也在所不惜。孫壯當然也毫不猶豫,率衆往虜騎露出來的側翼咬去,接近後,弓弩攢射,千百支箭如急雨而下,又如飛蝗過境。

雙方都是披甲輕騎,都在對方的射程裡,就要看哪一方射出的箭矢更密集、射擊形勢更好。第一輪對射中,孫壯所率淮東騎營從側翼撲上來,自然佔了很大的優勢,射得敵騎紛紛落馬。

虜騎無力戀戰,只想借馬匹的優勢衝出包圍圈。對虜兵來說,學馬賊的方式深入敵境遊走,一般只攻擊威脅不大的目標,不然就算多幾個傷員,也是前行或撤退途中極大的負擔。在看到合圍來的南朝騎兵人數明顯佔據優勢,虜騎自然是以突圍爲先。

然而虜騎的第一次突圍是假,是誘孫壯率部去追。第一陣箭雨射過,虜騎側翼就像隆起一塊似的,有一隊人馬飛快的分出來,藉着馬速,斜斜的馳過一條弧線,雪亮帶弧度的戰刀高高舉起來,直接過來衝擊孫壯的左前翼。

淮東騎營也分作兩隊,一隊繼續咬着虜騎的側翼,一隊由孫壯親率迎擊反撲過來的虜兵。

一般說來輕騎兵的標準穿配是騎弩、騎弓與輕而狹長的馬刀,虜兵遊哨也是弓刀裝備。沒有步卒隨行,孫壯在馬上無法同時兼用大弓跟馬槊。

孫壯騎在馬上就能用步弓平射,別人用弩射一箭,他已經射落三人;看到有股虜兵反撲過來,他當下收了大弓,撥出比馬刀長一尺有餘的斬馬刀出鞘,夾馬腹與反撲來的虜兵直撞去。當前一敵,彼此斜過馬頭,舉刀對磕,將要錯過去之時,孫壯在電光火石之間以刀柄橫擊那人的側腋,那人雖也是燕胡勇銳,但吃不住這一下重擊,身軟將傾,給隨後馳至的淮東騎卒拿刀在脖子上補了一刀,血從頸脖子噴出來,有四五丈遠……

兩隊騎兵很快就對衝過去,孫壯再手快,也只來得及殺死三人,有兩人還幸虧後面人幫着補刀。

虜兵看到所遇南朝騎兵戰力甚強,不敢再逞強對衝,撥着馬頭往四處散開。孫壯歸刀入鞘,再取長弓在手,專找穿厚甲的虜將射其跨下之馬。虜兵也是這個心思,他們中也有許多能在馬背上用長弓的好手,一炷香的時間,孫壯跨下馬便給射殺了三匹。

淮東騎兵一人一馬,普通騎兵給射了馬,拿刀弓跟在其他騎兵後殺敵,孫壯是主將,左右隨扈自然會將馬讓給他騎,他們則近緊其側掩護殺敵。

李良率部趕來,虜騎不敢再糾纏,便拍馬逃散,李良從側翼衝了一陣,但虜兵馬多,又休整了一夜,還是給他們大部逃走。

短短一炷香的工夫,淮東與淮陽騎兵便合計傷了三十多人。

不管是淮東騎營還是淮陽騎營,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身上至少也穿輕便合甲,箭傷、刀傷,都難傷到要害,只是有兩人給射落馬後給敵騎踐踏而亡。

不過虜騎急於逃竄,有些落地的傷兵來不及救,戰後收拾戰場給這邊砍了三十粒人頭,還捉了七八名俘虜,算是一場不錯的小捷,至少叫這一股虜騎不敢再在淮陽城附近轉悠。

將斥侯散出去,孫壯與李良就地休整。

好些傷馬要就地救治,纔不至於廢掉,所以要等淮陽鎮派步卒過來接應。

人傷得少,馬傷得多,幸虧還收攏到虜騎遺棄的四五十匹傷馬,不然李良、孫壯都會叫苦不迭。

待到午時,劉妙貞親率四營淮陽鎮步卒趕來支援,林縛、周普、高宗庭等人也隨行到芒碭山察看永城縣給摧毀、屠戮的情況。

在河淮之間,除了極少數城池在戰後得到修整,大多數城池都跟永城縣一樣,兵卒孱弱、城池殘破,燕胡遊哨像馬賊一樣滲透進來,便抵擋不住。

要是不黃河沿岸的防線不能將漏子堵上,不能防備小股虜騎的滲透,內線的生產恢復自然是談不上,便是糧秣輸送也會大受影響,進而使得長淮軍想在北面守住幾座城池也會變得困難。

永城縣給屠了個乾淨,反而沒有人站出來攔截淮陽鎮軍在芒碭山建立前哨。

防線的意義不僅僅只是要求將卒守住城池防寨,還要有出城野戰將敵攔截於區域之外,使防區內的生產不受到破壞。

雖說給淮陽鎮軍配備了大量的飛矛盾車,但在大股騎兵的威脅下,步卒依盾車出城,活動的範圍也很有限,必然要有一定數量的騎兵配合作戰,纔能有更遠距離的出擊能力,才能保證淮陽防線是嚴密而有效的。將更多淮東騎營調到淮陽來協同作戰,也能增加彼此間的熟悉跟信任。

從永城返回淮陽,林縛就任孫壯騎軍司所屬副指揮使,專門負責淮東調撥淮陽的騎營,與淮陽鎮軍協同作戰。

返回淮陽審問俘虜得來的消息,叫人吃了一驚。

在九月之間,燕胡就調整軍兵部屬,分別在晉南、燕南兩地,以本部精銳騎兵爲核心,配備相當數量的燕西騎兵、新附軍,形成以葉濟羅榮、葉濟多鏑爲首的東西兩線軍團。

在林縛從明州府回崇州、再從崇州出發到達山陽之前,燕胡的晉南、燕南兩線軍團都是一起發動。葉濟羅榮以步騎六萬爲主力,出澤州圍沁陽,攻掠太行山南麓、黃河北岸的城池。

沁陽橫亙在黃河北岸,也是黃河中游除鄭州、大梁之外最重要的城池。梁氏祖居沁陽,樑習之子樑成翼曾任沁陽鎮守,沁陽軍也是陳塘驛兵敗之後,樑家唯一能掌握的一支精銳。之後梁氏向河中、魯西等地擴張,都是在沁陽軍的基礎上擴充兵馬。

當沁陽軍的精銳給抽空,雖然後期沁陽守軍一直都沒有低於十營甲卒,但戰力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在燕胡控制整個晉郡而陶春又從清河等地南撤到黃河南岸的大梁等地,樑家也知道沁陽在北岸很難獨守。不過早在淮泗戰事之後,梁氏奪得濟寧之後,就將在沁陽的族人遷往濟寧、濟南等地分散安置。

這次滲透到淮陽一線的這支虜騎前哨,便是燕胡西路圍沁陽兵馬分出來的遠哨,由於過了大梁之後一路沒有遇到強力的攔截,便一路南下,直到在淮陽城外吃了虧才返回。

雖說燕胡出晉南的兵馬主帥是葉濟羅榮,但圍沁陽的主將卻是陳芝虎。

雖說滲透到淮陽一線的虜騎遊哨,也就這麼一支,林縛留在淮陽接下來的幾天,都很平靜的渡過,但從北線陸續傳來的消息,卻十分的不讓人樂觀。

魯王密詔事件之後,樑家最終被迫上賀表,承認江寧政權,但對淮東的戒備之心大增。在北面防線吃緊的情況,樑家還派大將高延虎率一萬精銳進駐沂南,增強對沂山南部、沂水兩岸中上游地區的控制。樑家在防備淮東的同時,也徹底封鎖淮東從陸路進入山東的可能。

柳葉飛出知登州府兼制登州鎮軍之後,山東半島東部包括萊州在內,都在其控制之下,而青州諸人對淮東敵視甚深,所以淮東軍情司的探馬也很難及時的獲得山東境內的消息。

陽信、平原一線的軍情,繞走海路,比快馬走陸路要耽擱好幾天。

東路的消息傳到淮陽晚了好幾天,形勢卻更叫人擔憂——葉濟多鏑撇開平原府,以兩萬步騎圍住陽信,約兩萬精騎繞過陽信,向臨淄、青州境內進襲……

“燕胡雖說沒有在這個冬季一舉突破河淮防線的計劃,但也沒有任河淮防線繼續加強的意思……”面對從北線陸續匯合來的消息,林縛也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有如當年燕胡繞過燕北防線進襲燕南、晉郡一樣,燕胡這次又是故計重施,偏偏這邊還無良計應對。

***************

PS:縱橫推出一個“做任務免費得縱橫幣”的活動,現在起通過縱橫中文網參加活動,點擊對應入口進入任務頁面,按照規則完成任務即可免費得到縱橫幣獎勵;地址如下:http://news.zongheng.com/news/2488.html。

有些兄弟會覺得拿到縱橫幣沒有意義,其實可以給俺捧場,哈哈。平時我不要大家充值捧場,但既然縱橫推出這樣的活動,有閒工夫的兄弟就不要浪費了機會。我也在這裡厚着臉皮求一回捧場。

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5章 治鹽第77章 吳黨裂痕第54章 尚有餘計第60章 梟臣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42章 斷後第69章 羣龍無首第21章 敵戰奇謀第67章 不嫁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3章 月下心迷第34章 開館設學第6章 賞匠第64章 贈人利刃第49章 人心惶惶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6章 棋盤落子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46章 賊船第71章 野心第28間 應子第4章 投效第33章 有無野心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14章 逃離第84章 牽鼻子第3章 月下心迷第131章 歸路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79章 戰前第18章 喝斥第50章 北伐疑雲第22章 攻寨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92章 雜魚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89章 決斷第112章 謠言第163章 擊潰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5章 聯姻第59章 收心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75章 北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2章 放逐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72章 海上接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35章 螳臂之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35章 鏖戰第2章 禁海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99章 虛實第6章 搏兔第31章 說服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136章 大私第32章 定計第112章 謠言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32章 餌中餌第23章 銀子第28章 援助第27章 僧院屠戮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70章 淮山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22章 海東勢力第53章 獄島去留第22章 暨陽堅壁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37章 配刃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58章 紅襖妙女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96章 後院滅火第10章 浙南第37章 飛轉直下第9章 問政殺心第30章 堵口第94章 新婦初妝第55章 閱事第68章 鏖戰燕雀嶺
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5章 治鹽第77章 吳黨裂痕第54章 尚有餘計第60章 梟臣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42章 斷後第69章 羣龍無首第21章 敵戰奇謀第67章 不嫁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3章 月下心迷第34章 開館設學第6章 賞匠第64章 贈人利刃第49章 人心惶惶第80章 溪爲山徑第16章 棋盤落子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六十三章 傷亡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146章 賊船第71章 野心第28間 應子第4章 投效第33章 有無野心第15章 借名清匪第114章 逃離第84章 牽鼻子第3章 月下心迷第131章 歸路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79章 戰前第18章 喝斥第50章 北伐疑雲第22章 攻寨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92章 雜魚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89章 決斷第112章 謠言第163章 擊潰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5章 聯姻第59章 收心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75章 北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32章 放逐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72章 海上接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35章 螳臂之言第97章 晉安攻守第35章 鏖戰第2章 禁海第90章 封河之計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99章 虛實第6章 搏兔第31章 說服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136章 大私第32章 定計第112章 謠言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32章 餌中餌第23章 銀子第28章 援助第27章 僧院屠戮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70章 淮山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22章 海東勢力第53章 獄島去留第22章 暨陽堅壁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37章 配刃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58章 紅襖妙女第93章 大婚之夜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96章 後院滅火第10章 浙南第37章 飛轉直下第9章 問政殺心第30章 堵口第94章 新婦初妝第55章 閱事第68章 鏖戰燕雀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