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還朝

相比起牽制嶽冷秋、董原等外藩勢力,淮東當前還面臨一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淮東要以怎麼的權力架構,才能將江寧控制在掌握之中。

永興帝在江寧登基,爲應對當時的局勢,設御營司以掌軍政,由政事堂諸相兼任御營使、副使,包括京營大軍也置於御營司的構架之下,政權、兵權空前集中。

御營軍、杭湖軍、徽南軍相繼破敗、打殘,除江州軍、淮西軍、荊湖軍、湘潭軍等外藩外,淮東軍幾乎是南越所能控制的全部兵馬。

黃錦年說道:“主公今日所執之權柄,與御營使一般無二,御營使理所當然由首輔兼任;依錦年所見,主公當以首輔兼御營使以執國政……”

林縛搖了搖頭,說道:“太后在維揚邀沈戎登船同來江寧,又有意邀劉庭州、元歸政回來。這以後政事堂裡,有的是口角爭執,我可沒有精力整天跑到政事堂去打嘴仗……”

秦承祖、林夢得、孫敬軒等人對官制都不熟悉,這種話題插不上嘴,但也覺得黃錦年這個想法不靠譜。

一是林縛沒有那麼多的精力牽涉到繁瑣的行政事務之中。二來,林縛一旦出任首輔,人就無法離開江寧親自到前線主持戰事。目前在軍事上,林縛的地位還無法讓別人取代。

此外,林續文身居副相,與林縛同居相位,在外人眼裡十分難看。再者,在淮東內部的權力構架上,不能出現“第二人”的設置。即使將來會涉及到繼承人的問題,也應該從林縛的子嗣裡選,絕不應該是林續文。

一旦林縛出任首輔,林續文必然要辭去副相;而林續文一旦辭去副相,朝堂之上又沒有其他合適官位能安置他。

宋浮說道:“夫子有云:天下之財,舉歸於司農,天下之獄,舉歸於廷尉,天下之兵,舉於樞密——於政事堂之外另設樞密使,主公委之,以掌天下兵權。既執權柄在手,又無瑣事之煩。此外,政事堂之權柄,應歸於諸部衙門,太后即使召元歸政、劉庭州、沈戎進江寧,也不構成大患……”

“宋公所言甚好。”高宗庭對官制熟悉,心想宋浮能有此議,怕是早就有所深思。

林縛蹙着眉頭,他對官制談不上熟悉,宋浮所獻之策,他要思慮一二。

淮東要控制朝政,除他與林續文、黃錦年等廖廖數人外,包括秦承祖、林夢得、孫敬軒等人,暫時都沒有足夠的資歷跟人望去出任顯職。

削弱政事堂,還政於六部,由林夢得、孫敬軒等人到六部之中擔任侍郎等實權職事,能避免矛盾的激化,淮東消化江南之地提供一個緩衝的時間。裁御營司,將原有的軍政體制打散掉,將軍政大權集於樞密使一身,一是抓大放小,二是有利於將淮東軍司植入到樞密使體系之中。

林縛思慮片刻,點點說道:“樞密使爲官銜,衙署可稱樞密院,其細節就勞宋公、宗庭等人勞心了;這邊暫先擬定細節,樑太后及各家外藩那邊還要討價還價——董原、胡文穆、嶽冷秋,我看給他們按着樞密副使的頭銜,也不能算太吝嗇!”

無論給董原、嶽冷秋等人頭上按什麼頭銜都不重要,關鍵還在兵馬、地盤——淮東控制江寧之後,嶽冷秋、董原、胡文穆等人名義上還會聽從江寧的調遣,但藩鎮化的趨勢也很難改變。

*************

江寧城到初六就大體恢復平靜,雖然經歷的戰事時間不長,甚至不足十日,但也給江寧帶來難以抹平的傷痕。

全城將近有二成屋舍給縱火燒燬,死於戰事的平民也數以萬計,更多的民衆遭受劫掠、家破人亡,大量的外鄉流民還滯留在江寧城裡——而江寧以南、以西諸縣受戰爭摧毀更爲徹底,要消除戰爭的後遺症,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雖說宵禁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江寧城內外還有許多亂兵逃卒在躲避緝捕,但大部分民衆都慶幸戰事能這麼快熬過去。

太后梁氏及海陵王一行人,逆水行舟西進,終於在初六午前抵達金川河口登岸。黃錦年及時趕回江寧來迎駕。

初六清晨,黃錦年與張玉伯、趙舒翰等江寧唯數不多的留守官員以及留守江寧的勳貴沐國公曾槯、永昌侯元錦秋等一行人,就出江寧城東華門到金川河口迎接太后還朝……

太后梁氏也是在抵達古棠縣後,從上船迎接的古棠知縣樑文柏那裡知道陳西言、曾銘新二人在江寧收復之日溘然逝世的消息——這個消息對她,對從白沙縣登船隨太后還朝的沈戎來說,無疑是一擊重創。

事後必然要清算徽州戰敗以及棄都西逃的責任,餘心源難以保全,永興帝必然要下罪己詔,左承幕、程餘謙、王添、王學善等西逃官員,都要夾起尾巴來做人,纔可能逃過清洗——唯有陳西言不虧氣節,人望猶隆,自然還能繼續將吳黨以及江南地方殘餘勢力糾集在自己的身邊。

內有陳西言,外有嶽冷秋、董原,就有可能限制淮東在朝堂之上隻手遮天——如今陳西言逝世,而嶽冷秋、董原又鐵定不會到江寧來看淮東的臉色過活,不要說林縛了,朝堂之上,能有資格跟林續文、黃錦年抗衡的官員,也將鳳毛麟角。

太后樑後由海陵王妃田氏及元嫣攙扶着,顫微微的登下江岸碼頭,以黃錦年爲首、屈指可數的官員跪於碼頭上迎駕。

士子清流來迎駕的也沒有幾個人。

江寧城裡沒有及時隨帝西逃的士紳,在戰事裡受摧殘的程度,要遠遠勝過平民。那些御營軍的降卒、亂兵,知道江寧城裡哪裡有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哪裡有更多的金銀財寶可以劫掠。沒有來得及逃出城避難的士紳,自然難逃大劫,對棄都西逃的帝室,怎麼可能還存有多少忠心?就算能及時避入皇城逃過一劫的民衆,心裡也是更多對淮東存有感激。

看着眼前淒涼情景,太后梁氏心頭忍不住長嘆:這形勢要比預想的艱難啊!

樑太后要迎駕官員平身,召黃錦年等人到前頭來問話:“彭城公可到江寧了?”

“彭城郡公軍務繁忙,或許午後能趕來江寧給太后請安……”黃錦年說道。

“哦!”太后梁氏輕應一聲,聲音透着冷漠,她心如明鏡:說什麼軍務繁忙,林縛拖到午後再到江寧,不過是不屑向她這個老婆子下跪相迎罷了,不然林縛怎麼可能會拖到江寧收復四天之後還不進城呢?

浙閩軍據江寧外城時,爲限制淮東戰船往腹地滲透,金川河多處給沉船堵塞,還沒有徹底清理好,樑太后一行人登岸後,即乘車輦從東華門進城,再入皇城。元嫣公主以及海陵王都可以住到宮中。

皇城保存完好,但皇城周圍的建築給拆了七七八八,奢飛虎最初還有強攻皇城的心思,只是沒有來得實施,皇城外圍倒給夷平了一片,看上去格外的殘破。

***************

林縛於午後從南城奉陽門進城,比起樑太后入城裡的冷清,林縛進城可要熱鬧得多,御前街兩邊擠滿夾道相迎的民衆。

林縛策馬而行,給宿衛兵馬簇擁在當中,沿街人羣裡還部署諸多暗哨以防刺客。

林縛自然不便直接入住皇城。早前給李卓以及嶽冷秋用作府宅的陳園,就座落在御前街上。奢飛虎也短暫的將陳園用爲行轅,以便就近督促對皇城的攻勢。奢飛虎棄江寧而退,雖派人縱火燒陳園,但由於陳園離皇城頗近,大火及時給撲滅,損毀不嚴重。

趙虎率津海軍第一旅主要駐紮在皇城與陳園之間,林縛入住陳園,也方便就近控制皇城。

行到陳園之前,林縛下馬來,牽馬擡頭看向廊檐,那掛門匾的地方已空,落下很深的歲月印痕,左角門有大火燒過的焦黑痕跡。

見林縛擡頭看向廊檐,也不往裡,將繮繩抓在手裡,也不叫旁人將馬牽走,孫敬軒笑着說道:“得趕緊叫人作塊門額上去!”

“還是緩幾天爲好,今日做成一塊,隔幾天就要換,可不是麻煩?”林夢得笑道。

今日入得江寧城,這衆人怎能不得意揚揚?林夢得言意之外,林縛此時是郡公,過幾天就說不定是國公或郡王了。

林縛只是淡淡一笑,不理會林夢得與孫敬軒他們關於門額的談話,對身後衆人說道:“你們先進去等着,我先去沐國府祭拜過老國公爺就回來!”

“主公去沐國府祭拜,也應去陳相爺府上祭拜;我等也無疲累,可隨主公同往。”宋浮說道。

林縛轉念明白宋浮的意思,曾老國公與陳西言都是爲守江寧精疲力竭而逝,入城即祭拜二人,更能彰顯出永興帝的失德來——林縛心裡輕嘆,與曾老國公一樣,知他信他助他的人,屈指可數,可恨都相繼離世,叫他想回報而不得。

在溧陽乍聽得曾老國公逝世的消息,收復江寧的喜悅也隨之沖淡許多,林縛想着到江寧就先去祭拜曾老國公,不過給宋浮一提醒,陳西言府上他也真要走一趟。

要說還有什麼叫人失望的,就是進江寧來,張玉伯、趙舒翰、元錦秋都躲着不見,難道往後就要形同陌路?也不曉得宋佳知道奢飛虎在弋陽江口戰死的消息會是什麼心情——林縛捏了捏鼻頭,才發現進了江寧城,沒有想象中那麼輕鬆,這一攤攤的事情紛至迭來壓上心頭,不曉得何時能歇上一歇。

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1章 求死之道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06章 渡河第71章 棄都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154章 歸心第163章 擊潰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32章 水煮田雞第71章 棄都第136章 大私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27章 變化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5章 王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65章 賑災第126章 逃第36章 捉虜賞刀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57章 破口罵娘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24章 懸樑第61章 密投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6章 糧食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10章 初戰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7章 左右爲難第133章 驚弓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75章 新仇舊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38章 臣子忠心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7章 山南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45章 壽州第4章 備戰糧荒第26章 對壘第133章 耐心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5章 大堤築成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97章 大軍集結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81章 兵分兩路第53章 破營第98章 留後處置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8章 寢殿密議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章 左右爲難第72章 遠交近伐第79章 戰前第65章 河中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48章 殘寇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41章 守陽信第76章 淮陽鎮第15章 王相第15章 王相第53章 北伐猜想第2章 禁海第147章 崇國公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橋渡第三章 柳月兒第71章 軟禁第121章 勇戰第77章 吳黨裂痕第62章 反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59章 鎖喉第5章 初襲第36章 對壘第41章 冰裂第7章 城門觀戰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4章 驚疑
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11章 求死之道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06章 渡河第71章 棄都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154章 歸心第163章 擊潰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32章 水煮田雞第71章 棄都第136章 大私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27章 變化第23章 三月潼原第15章 王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八十八章 構陷屠民第65章 賑災第126章 逃第36章 捉虜賞刀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57章 破口罵娘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24章 懸樑第61章 密投第41章 海東行營第26章 糧食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10章 初戰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7章 左右爲難第133章 驚弓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101章 風起雲涌第75章 新仇舊恨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38章 臣子忠心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7章 山南第80章 風往南吹第145章 壽州第4章 備戰糧荒第26章 對壘第133章 耐心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65章 大堤築成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97章 大軍集結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81章 兵分兩路第53章 破營第98章 留後處置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8章 寢殿密議第88章 當機不好斷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7章 左右爲難第72章 遠交近伐第79章 戰前第65章 河中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48章 殘寇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22章 浙南戰事尾聲第41章 守陽信第76章 淮陽鎮第15章 王相第15章 王相第53章 北伐猜想第2章 禁海第147章 崇國公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橋渡第三章 柳月兒第71章 軟禁第121章 勇戰第77章 吳黨裂痕第62章 反擊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59章 鎖喉第5章 初襲第36章 對壘第41章 冰裂第7章 城門觀戰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4章 驚疑